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0日 7.3°C-8.9°C
澳元 : 人民币=4.72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花400万留学”毕业后“难回本” 不必被嘲笑

2017-04-14 来源: 腾讯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导语

近日有一则新闻,一位吴姓留美学生称,在美国花400万留学8年,回国后找一份薪酬满意的工作却十分不容易,这笔投资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回本。该学生的自述正好契合当前许多人“海归很可能就是出国混日子”的言论,引来一片夹杂仇富心态的嘲讽声。其实对于海归来说,且不论回国薪资是否真的不佳,单拿薪资回报来衡量留学意义未免狭隘浅薄,对于一个人而言,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看看外面世界,见识更多的繁华盛景,这都是难得的财富积累,无论对事业的长远发展,还是人生价值观的塑造,都有重要意义。

要点速读

1留学投资短期难“回本”,但长远来看有后发优势。

2“教育投资论”被很多中国家庭推崇,短期看不到回报会困惑。

3拿薪资水平来衡量留学意义非常浅薄,不应该如此衡量。

数据对比显示,出国留学投资短期内确实很难“回本”

在文首提及的新闻中,小吴称自己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如此报道:“留美花费500万元,回国后月薪仅5000元”。他自己内心盘算,想要“回本”估计这辈子是没戏了。小吴看到的情况的确存在,但却未必是代表性的。

某留学咨询机构2016年10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在收入方面,接近一半的海归每月税后收入范围集中在5千至1万元区间;不足20%的海归收入在1.5万元左右;约四分之一的海归起薪在5000元以下。相比小吴看到的个例,这样的调查数据恐怕要更为可靠。

不过我们确实也看到,出国留学并不是一笔小投资。《齐鲁晚报》2016年的一篇报道援引调查数据称,八成海外留学的成本(学费+生活费)年均30万至50万元,参加调查的留学生中,过半数人在海外留学的时间3年以内,总费用100万至150万元间。

“花400万留学”毕业后“难回本” 不必被嘲笑 - 1

两项数据对比来看,就算百分之百的海归在国内第一份收入能达到1.5万,相比巨额留学支出,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确实很难“回本”。

部分留学生出国“混日子”, 高大上“海归”最终沦为廉价“海带”

海归毕业薪资难以达到预期有多方面原因,而个人能力因素始终是关键。

一家海外人才发展平台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人才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2.37万人,而回国人员总数达40.91万人。出国潮和归国潮的同步升温,导致竞争不容小觑。人才济济的时代,海归的光环不再像过去那么耀眼。

同时,留学生本身存在对国内就业市场不了解,经验不足等问题,在许多环节上,反而不及国内高校毕业生。上述报告显示,约有7成留学生缺乏工作实践经验,但33%左右的应届学生对薪资待遇的期望却高达年收入10到15万。

“花400万留学”毕业后“难回本” 不必被嘲笑 - 2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留学生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前,低龄留学潮越发兴起,许多学生自费出国,原本就是依靠父母“花钱买学历”,在国外面临语言、功课等压力时,消极度日甚至“混日子”,就算最后勉强毕业,能力也远远不达标。回国后,尽管顶着海归的光环,却不能在实际求职中再次蒙混过关。

正如《新京报》评论《“400万留学何时回本”,要先问混日子了没?》一文指出,出国如果只是混,最后只能变成混混,高大上的“海归”最终只会沦为廉价的“海带”。

教育投资论”浓缩在家庭投资思维上,扮演了错位的角色

基于上述现状,许多留学生及家长感到困惑——高价留学换不来回国后的高薪待遇,留学到底值不值?而此同时也被其他舆论嘲笑。这不免让人想到一个流行词,即“教育投资论”。

学者宋绍英发表于《日本学刊》的《论日本的“教育投资论”》一文介绍,“教育投资论”一词,源于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约在1961年开始使用。这一理论将人看作资源,把教育视为发展经济的手段,强调教育的投资价值和经济效益。据此也可看出,它其实更类似于一个宏观经济发展的概念,这在上世纪许多国家在振兴经济时被普遍利用。

然而颇为有趣的是,在当前国内,这一概念似乎正被浓缩在中国家庭投资思维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当做一种可以短期内获得金钱回报的投入。而许多人也认为,花了巨额财富去留学,如果回国工作赚不回本就一定是亏了。

这也与近几年颇为流行的“大学无用论”内涵一致。因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薪资有时还不及早入社会的人,所以一些拿金钱衡量价值的父母认为读大学毫无用处。

2013年,一位名叫玲玲的女生原本已经拿到某本科院校录取通知书,却不被父亲允许就读,其父认为,收废品都比大学毕业后赚的多,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这一案例在当时曾引起全民讨论。

抛却部分留学生是否能力合格的问题,“教育投资论”在许多中国家庭教育投资中实际上扮演了错位的角色。

拿薪资水平来衡量留学意义十分狭隘,海归更具后发优势

但其实,只拿薪资水平来衡量留学或者上大学的意义十分狭隘浅薄,对于一些真正去镀了金,学到了真才实学的留学生而言,“花400万留学”毕业后就算“难回本”,也不必被嘲笑。

“花400万留学”毕业后“难回本” 不必被嘲笑 - 3

首先,即便在金钱回报价值上,留学仍有很大价值。首份工作平均能够拿到5千至1万元左右的薪资其实已经体现出海归的优势所在。一家研究机构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国内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仅为3726元。相比之下,海归们的起点已经是高多了。

更重要的是,留学生在国内职场发展明显“后劲”更足,由于更加具备国际化视野、外语优势等,无论是涨薪还是晋升都更加提速。《留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起步一样,但海归的优势会在约三年后会显现,他们的薪资一般会比国内的学生高出30%-50%。《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也指出,海归的薪资水平增长快、后劲足,工作第一年的平均年薪为8.3万元,3年后就能达到32.7万元,“世界名校”的光环在后期会逐渐释放出光芒。这样来看,如果拿第一份工作薪资谈“回报”问题,似乎为时尚早。

此外,国家以至企业对于海外留学人才招聘的倾向性政策也足以体现留学的投资价值。

留学的意义也在于视野开阔和价值观再塑,“教育投资论”在此运用不恰当

除了后劲儿更足,就个人而言,在年轻的时候有条件,有机会到外面看看,就价值观的塑造,视野的开放都有重要意义。不妨看看一些留学生对此的具体看法。

“花400万留学”毕业后“难回本” 不必被嘲笑 - 4

例如,王诺诺(网名)曾先后在温哥华和伦敦留学,他在知乎上谈及此问题时说,留学后你可能发现,拉美未必那么穷,欧洲未必那么富,美国也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厕所有100种不同的叫法,而加州其实没有牛肉面。

留学澳洲的江白子(网民)也认为,出国两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自己活的更清楚了,虽然孤独,但也正在变得更强大。所以说,每一段经历,也许都是你人生的财富积累。这样的价值,无法用薪资回报来衡量,也不应该如此去衡量。

反驳“大学无用论”,同样如此,可参考今日话题《“高考工厂”维系了教育公平》一文。当前“阶级固化论”再被提及,高考、上大学无疑是打破这种规律的最恰当方式,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薪资事实上也远远高于农民工等阶层。而学识的积累、价值观的提升更是未接受高等教育者几乎无法达到的。

所以,“教育投资论”在留学,或上大学等教育问题上的简单运用必然是不恰当的。正如金钱不能衡量一切,留学的意义也远远不是回国薪资所能反映的。

结语

“教育投资论”本身更针对长远投资,拿薪资去短期衡量留学价值太片面。再说,好与不好,是否有价值,留学生自身是关键因素,正所谓修行在个人,镀金镀锈还是自己说了算。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相关新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Who You Are@80!!!!!!!!!!
Who You Are@80!!!!!!!!!! 2017-04-15 回复
花的錢能買房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