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7日 16.9°C-16.9°C
澳元 : 人民币=4.6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2017-07-13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位于长春吉林大学地质宫507,那个常常凌晨三四点钟还亮着灯的房间,如今陈列依旧是主人在时的样子,一张办公桌,两台显示器,一台笔记本电脑,摞成小山的资料,唯一不同的是,一张硕大黑白照片,竖在办公桌对面的柜子上,照片上的人嘴角微笑,目光坚定,他就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

8年前的那个平安夜的晚上,黄大年放弃国外拥有的一切,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黄大生教授生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 1
黄大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学术交流会时的照片(2011年12月5日摄)。

谁是黄大年?

黄大年,男,广西南宁市人,1958年8月生,汉族。高中毕业后,他在基层从事地质相关的测量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2年,黄大年获得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1996年12月,黄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了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开始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

1997年,黄大年加入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主要从事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简称:“移动探测”)研究工作。

2009年12月,黄大年由国家“千人计划”(第二批)引进回国。

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863计划资环领域主题专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国家“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项目九首席科学家,负责“深部探测”重型装备研发工作。

2017年1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 2

黄大年教授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赠言。

海漂18年的“赤子”:

我是祖国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

2009年12月24日,长春用一场大雪迎接了一位国际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专家,他就是黄大年。结束了18年的“海漂”生活,踏上了令他魂牵梦绕的祖国大地,那一刻,黄大年满心感慨:“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在这之前,他已经在英国学习和工作了18年,拥有宽广的科研发展平台,曾连续12年任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带领的是由剑桥、牛津的毕业生,甚至是诺贝尔奖提名科学家组成的研发团队,从事的是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离开英国,意味着他要放弃很多,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顶尖的科研团队,学医的妻子在英国苦心经营着两个诊所……多年后,回想起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说:“我没有后悔过”。

为什么选择回国,这个问题从黄大年回国的那一刻就不断有人问起。黄大年回国后的首批博士生之一,现留校任教的马国庆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谈起了这个话题,在他与黄老师的一次深谈中,黄老师吐露了沉淀在内心的想法:“你们没经历过我们这个年代,你们没经历过在国外生活那么多年,在异国他乡,你就会感觉自己踩在那个土地上,那个地方不是你的国家。”

积累知识,学成报国,黄大年在心里笃定着自己的信念。多年前,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的黄大年接到了父亲离世前的最后一通电话,父亲说:“儿子,你是有祖国的人!”几年后母亲离世,留给她的依然是这句话。

黄大年1958年出生在广西南宁,父母都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本科读到硕士,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黄大年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出国前,他当时向送别他的老师一边挥手一边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离别时许下承诺,归来时满腔热情。

黄大年没有食言,2009年4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的有关材料试探性用邮件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国家支持我们出国不是为了拿一个学位、享受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的,而是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的,是将来为国家服务的。”刘财不止一次地听黄大年这样说过。

几个月后,黄大年教授作为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全职回到吉林大学担任教授,也是第一位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黄大年说。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 3
图为黄大年(前排中)和学生在一起。 (资料照片)

能量满格的“超人”:

惜时不惜命,回国后每年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出差

站在长春市文化广场往北侧望去,是吉林大学一座古老的建筑——地质宫,在五楼的一个房间,以前常常通宵亮着灯光,这是黄大年的办公室。

就在这间办公室,马国庆接受南都记者的专访时谈起自己的恩师,他感慨道:“黄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他对待科研的态度,他是一个特别纯粹的科学家。”

马国庆仍能回忆起2015年年底的一天深夜,地质宫507依旧亮着灯,房间里,黄老师伏案在办公桌前,面对着一大摞打印材料,他眉头紧锁。天亮以后,就将迎来国家3亿多元课题科研项目的答辩,作为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项目上,没有休假,熬夜更是常事,经常拿烤苞米充饥,之所以是烤的,是因为煮的会滴水,看材料不方便。

那天晚上,因为项目汇报材料的一些细节问题,黄老师跟团队的人熬夜到凌晨3点多,材料问题解决后,他嘱咐学生先回去休息,自己要再检查下汇报的PPT,最终被劝回家了。“黄老师平时跟我们打成一片,但对待学术问题非常严谨,他对我们讲,‘不能拿着纳税人的钱,交的是不负责任的成果’。”马国庆说。

很多次,黄大年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前一天晚上熬夜到几点,长春的夜晚有些冷,办公室柜子里放着的被褥在沙发上被摊开了,他们就知道,黄老师昨晚又睡办公室了。

一年365天,黄大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在世界各地出差,办公室的一面墙壁的日程表,满当当的全是工作安排,带领团队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交流,寻求项目合作……每次出差前,秘书王郁涵问他坐什么时候的航班,他总是头也不抬地说:“就今晚最后一班吧”,王郁涵知道,黄老师不想影响白天的工作。

不出差的日子,黄大年的办公室总是迎接着来自各界的人士,有的是带着项目和团队来的大教授,有的是请教问题的学生,办公室门口经常排着长队,同事们有时会开玩笑:“该给黄老师准备一个叫号器了”。

“遇到难题,找黄老师就行,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马国庆和很多学生都说,黄老师是不是有点太‘超人’了。”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 4
2015年教师节黄大年教授邀请学生来家中作客。

如兄、如父、如友:

他给班上24名同学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

“千人计划”专家、科技部主题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深探”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拥有很多身份,而他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

来过他的办公室的人,也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黄大年的座位旁边,并排摆放着一把椅子,为了指导学生,他习惯跟他们并排坐着。“这是黄老师的习惯,客人来了会把他们请到沙发上,像团队的成员和学生们,他会觉得这样坐在一起会比较方便。”黄大年的秘书王郁涵说。

“黄大年是一个完美的人,同时又是个普通人。说他完美,是他对事业孜孜不倦、埋头钻研,用实际行动感染者身边的同事、学生,投身科研事业;说其普通,黄老师就生活在大家身边,也会偶尔去打球、去游泳、去吃烤玉米。” 黄大年的挚友、吉林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马芳武说,黄大年的人生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2010年,吉林大学启动“名师班主任计划”,鼓励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等名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地探学院党委书记黄忠民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回忆起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黄老师,“当我问大年老师愿不愿意担任‘李四光试验班’的班主任时,他说‘我非常愿意’。”

后来他知道,黄老师是希望通过教学,把自己漂泊国外多年积累的一些经验、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传授给下一代。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希望他们能够“无所畏惧,充满阳光。”

如兄、如父、如友,这是学生们眼中的黄老师。担任班主任时,他给班上的24名同学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灌输信息时代的先进理念,他会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设计学习计划和发展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团队成员过来面试,从专业知识到应聘初衷,再到个人发展规划,他都会仔细询问。

于平说,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学生周帅跟黄老师说起自己对无人机感兴趣的想法时,黄老师立刻让自己的秘书从自己卡上打钱,送他去考取无人机驾照,对周帅反复强调“有最贵的吗,报那个最贵的,效果好。”2011级博士毕业生侯振隆对数学和编程感兴趣,黄大年就买来相关的书籍鼓励他学习,还手把手从公式推导教起。

只要一有时间,黄老师都跟学生们在一起,远足、徒步、游泳,他都带着学生们一起出去。每次见到学生,都会问他们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操心学生的生活,帮学生规划工作。“他啥都管,很多未来发展的我们还没考虑过的事情,每次聊到都替学生着急,我们开玩笑都管他叫‘老爹’。”回想起黄老师慈父般的模样,马国庆一脸幸福。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 5
黄大年教授在病房里给学生讲课。

纯粹的科学家:

“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惜时不惜命,连轴转的工作状态,黄大年开始出现胃部痉挛昏厥的状况。2016年6月底,黄老师从办公室的沙发上“咚”地一声摔下来,秘书王郁涵赶忙跑来,“不许跟别人说”,这是醒来后对秘书说的第一句话。第二天,他出现在北京的一个超亿元级别的国家大型项目的评审验收现场,上场前,他吞了一把速效救心丸。

9月的一天,他突然在办公室晕倒,醒来后不顾身体,接着布置工作。11月29日凌晨,北京到成都的最晚航班的飞机上,黄大年因腹部痉挛昏迷,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确认自己的电脑,他对旁边同行的人说:“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简单治疗后,他执意要求出院,白天又出现在了会场上。

为什么这么拼命?同一个团队的“千人计划”专家王献昌很担心:“你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他却在微信朋友圈里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12月4日回到长春后,黄大年被强制做了体检。等结果的那两天,他又急着赶去北京出了趟差。检查结果出来了:胆管癌。

12月14日,黄大年做了胆管癌的手术,进手术室前,黄老师坚持着自己走进去,在学生眼里,平日里威武高大的黄老师,还在坚持着让他们所有人都放心,学生们绷不住,转身默默擦去眼角的泪水。

“没事,就是个小手术,我过两天就回去了。”他跟每一个人握手,安慰道。

进手术室之前,他向科研团队和学生交代了很多事情,手术后,他的科研团队和学生过去看望他,他都会仔细询问项目的进展程度,甚至每一个细节的参评指标是多少,都会仔细询问。

2017年1月4日,黄大年陷入深度昏迷,1月8日中午,黄大年因术后并发症,医治无效去世。

他的病床前,站满了敬爱他的亲人、学生、同事。他的追悼会上,吉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都来送他最后一程……几个月过去,地质宫507房间还是主人在时的陈列,每天,还是有很多人会来到这间办公室,瞻仰、慰问、默哀、流泪……

黄大年走了,但是他的科研团队还继续着他未竟的事业,今年,他的两个博士毕业,顺利留校,加入到了黄大年的科研团队,学生周文月去剑桥留学的推荐信,黄老师在手术前已经写好,“要出去,出去了要回来”,再次说出黄老师生前对她嘱咐的话,周文月泪流满面。

黄大年有多牛?

他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钻探能力达地下10公里

回国后不久,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全国40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开展“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和“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两个重大项目攻关研究,总投入5亿多元,组织了国内几十家单位400多人的科研队伍联合攻关,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这是国家发展无法回避与绕开的话题,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黄大年这样理解自己的工作,他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先进理念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

7年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以他所负责的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结题为标志,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让中国的大陆科学钻探技术领先世界,填补了我国“巡天探地潜海”的多项技术空白。

他们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地壳一号”万米钻机,钻探能力达到10000米(地下10公里)的深度。使我国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技术研发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国际学界发出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 6
黄大年在英国参加女儿婚礼合影。

妹妹眼中的黄大年:“他可逗了,可好了”

黄大年走后近半年,黄家人依旧无法从伤痛中走出。黄玲愿意想起的关于哥哥的画面总是温馨而幸福的。

“他可逗了,可好了。”6月19日,在广州天河区一家咖啡馆里,黄玲久久望着手机里哥哥的照片,淡淡对南都记者说道。

黄玲是黄家最小的孩子,她的二哥黄大文住在南宁。兄妹三人,常年分散各地,相聚的日子并不多。除非黄大年在三亚开会或经过深圳出差,顺道来广州住一晚。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 7
黄大年在英国跟侄女的合影。

把一个八岁的小孩聊出一身汗

黄玲还记得她结婚时,黄大年大老远从英国跑来得意地说,“我带了一份厚礼——人民币两千。这是我刚领到的课费,真的很厚。”黄玲笑着对南都记者说,“我大哥一说送厚礼,你就准备接招吧。他有送过坐飞机用的洗漱装,还有只装一半墨水的钢笔,可逗了。”

在面对小孩时,黄大年的逗趣则表现得更明显了。“最搞笑的一次是,大哥和我女儿聊了一个多小时,硬是把一个八岁的小孩聊出一身汗,一脸懵。由恐龙为什么灭绝的问题发散,最后总结才精彩,你说说,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怎么有理由不让自己优秀了?”黄玲想起这段经历,笑不拢嘴。

女儿婚礼:很得意很开心

去年5月,黄玲又一次来到英国伦敦。这次是来参加黄大年女儿黄潇的婚礼。

席间,黄潇让父亲准备一段婚礼致辞。黄大年称,“这太简单了,不就跟上课一样吗?”而后,他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

直到第二天去婚礼现场的路上,黄潇还反复向父亲确认,“致辞准备好了吗?”相比于女儿的紧张,这位父亲倒显得一脸轻松,“准备好了。哎呀,突然脖子好酸……”

那天婚礼在一座城堡举行,从早持续到晚上,是个简单的仪式,只邀请了双方重要的亲属参加。新郎詹姆斯是一名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后,一米九的个子。新娘黄潇是黄大年的独女,在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上班。

黄大年穿了一身他最喜欢的深蓝色西装,衣上别着一朵黄色的花,显得神采奕奕。晚宴时间,双方父母需要致辞。平日幽默的黄大年一改俏皮,指着黄潇手上佩戴的一只老旧的手表说道,“我的女儿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这是我结婚时,岳父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一直放在家里,今天它戴在黄潇手上。”

黄大年动情地说,“这块表虽然走不动了,但我相信女儿知道,多少年前,姥爷是如何把妈妈交给我的。现在我也希望新郎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有这样的家庭观念,照顾好潇潇。”

听完哥哥一本正经的致辞,黄玲笑称,“我听了直掉眼泪,这跟打的草稿不一样。”

婚礼当晚,一家人开心地跳着舞。黄大年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大学期间参加过学校的交际舞队和合唱团。所以舞池里的黄大年一点不拘谨,一会和女儿翩翩起舞,一会拉着妻子和妹妹转圈,一会与来宾们唱唱跳跳,“很得意和开心。”

痛惜!58岁,那位带领团队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走了(图) - 8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風-風
風-風 2017-07-13 回复
一路顺风
小二爬
小二爬 2017-07-13 回复
好样的
小爷-宝
小爷-宝 2017-07-13 回复
人才,走好
super笨小小豬
super笨小小豬 2017-07-13 回复
祝愿
高汪噗
高汪噗 2017-07-13 回复
一路走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