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美国人质被困,1个特工策划惊天骗局,骗过全世界救回他们
1979年底的一天,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突然被大批德黑兰学生占领,数十名美国外交人员被扣为人质,史称“伊朗人质危机”。在伊朗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CIA(美国中央情报局)顿时陷入混乱。如何救出人质?没有人想出好办法。
直到几周后,CIA特工托尼·门德兹收到了来自美国国务院的加密备忘录,才惊讶地得知:在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攻占的过程中,六名美国人成功逃脱,得到了加拿大驻伊朗大使馆的秘密庇护。显然这六人是最容易被救出的。门德兹的专长是利用“身份转换”解决棘手情况,曾帮助数百人逃离险境。他打算以自己的专长首先营救这六名美国人。
计划很直接:这些美国人绝对不能暴露自己的国籍,应该使用假护照离开。当然,必须得有人先溜进伊朗,跟他们取得联系,用假身份对他们进行伪装,再把他们安全带离。
要给美国人伪造身份,首选加拿大,因为加拿大跟美国的语言、文化等都比较相似,而且当时伊朗对加拿大的态度并不敌对。但是,该以什么借口让六名“加拿大人”从时局动荡的伊朗离境呢?记者、工业顾问等身份都不行,因为这些人要不已经被严密监视,要不就是被伊朗人熟知。突然,门德兹有了灵感:自己伪装成爱尔兰电影制片人,带着“摄制组”在伊朗为一部好莱坞科幻片取景,取完景当然就要离开了。
有了初步构想之后,门德兹做出了详细的计划方案,CIA和白宫也批准了这一冒险行动。
很快,门德兹带着一万美元现金飞往洛杉矶进行前期筹备,并给朋友、好莱坞金牌电影化妆师约翰·钱伯斯打了电话,钱伯斯又带来一位负责电影特效的同事。他们见面后,门德兹将计划告知两人。两人几乎每晚都关注有关伊朗人质危机的报道,因此毫不犹豫地决定助门德兹一臂之力。短短四天内,三人就建立了伪造的好莱坞制片公司“第六工作室”。他们为那六名美国人设计了名片和假身份,并在高档写字楼建立了一个办事处。
这一切办妥之后,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一部电影了,而钱伯斯手上正好有一部完美的剧本—在这部获奖科幻小说的电影剧本和草图中,伊朗可以说是理想的外景取景地。
门德兹也认为这个剧本非常完美,并给剧本起了一个新名字。他还给新成立的“制片公司”装配了电话、打字机、电影海报等,并与钱伯斯设计了电影的整版广告,在《名利场》等知名杂志上刊登。在门德兹回华盛顿的前夜,第六工作室还举行了一个小型晚宴,为电影作宣传。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逼真,只差“摄制组”了。
1980年1月底,门德兹带着所需工具秘密来到伊朗。
门德兹
此次营救行动需要加拿大的帮助,加拿大也同意向被困的六名美国大使馆成员提供六张护照,但不同意让CIA特工把相关文件送到伊朗,而是已通过外交邮件的方式将之提前送达了加拿大驻伊朗大使馆。
伪造专家门德兹伪造了他能想到的所有证件:健康证、驾照、加拿大餐馆收据、第六工作室名片、电影摄制材料……抵达德黑兰后,门德兹又从加拿大大使馆那里拿到了加拿大护照。六个人的新身份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有编剧,有运输协调员,有布景设计师,有副制片人,有导演,还有摄影师。
当天晚上,在加拿大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秘密安排下,门德兹和逃出美国大使馆的六个人见了面。他向他们解释了整个行动计划,展示了准备的相关材料,并将名片和护照分发给他们,请他们尽快熟悉各自的新身份。
在美国,第六工作室也十分繁忙。那位电影特效师和妻子负责看守办公室,因为办公室里有三条电话线路,只向CIA公开的那条由电影特效师负责,他的妻子负责接另外两条电话—它们是制片公司对外公布的电话,时不时会有人打来。
那部不存在的科幻电影的广告发布后,《名利场》等知名杂志的记者曾打来电话,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小篇幅的报道,其中一篇提到“枪战场景将在法国南部拍摄,然后剧组将会考虑是否赴中东取景”。关于演员阵容问题,报道援引那位电影特效师的话称:“我们会选用大明星来主演,但现在还得对此保密。”
作
《逃离德黑兰》剧照
第三天的黎明到来之前,美国大使馆那六名工作人员的发型和服饰都经过了精心设置,他们已经伪装成了好莱坞摄制组成员的样子。而在此前的两天中,他们也已进行了数次“彩排”,记下了该电影的故事情节,以及各自所伪装人物的背景信息。
凌晨四点时,六个人启程到达德黑兰的国际机场。而门德兹已事先前往机场,以调查现场情况。发现当天机场的军方人员很少后,他通知伙伴们一切安全,按照计划进行撤离。
由于事前准备工作非常充分,海关人员很轻易地就在美国人伪造的护照和出境签证上盖了章,然后七个美国人登上了瑞士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机因机械问题延迟了一小会儿起飞,这一小会儿对他们不啻巨大的煎熬。直到飞机飞出伊朗领空,他们才松了一口气:终于成功逃离了伊朗。
这次营救行动异常成功,后来被拍成了电影《逃离德黑兰》。甚至第六工作室关闭数周后,门德兹还收到了26部电影剧本,其中一部就来自美国着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而这位传奇特工现在已经退休,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