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赴澳留学离奇失联10年,中国老夫妇苦难寻亲!他们重逢的一幕,竟出乎所有人预料...(组图)
【今日澳洲1月29日电】(记者 睿内)直到两天前,年过6旬的卓老夫妇才终于能安心入睡。这是他们过去近10年以来,睡得最踏实的一晚。
就在当天下午,他们终于再次找到失联多年的独子。从未想象过,这艰难的久别重逢,竟是在悉尼的一间精神病房中。
Hurstville,赴澳的唯一目的地
这是卓老夫妇两年间第3次来澳。
一如以往,两位老人下了飞机,乘火车直奔Hurstville。在街边买份中文报纸,随便找间房放下行李,当天便急急走上了街头。
他们看起来和其他探亲访澳的游客别无二致,只不过卓老夫妇的行程中,没有酒店,没有餐厅,更没有观光景点。他们唯一的目的地,就在Hurstville,那是儿子小卓失联前住过的地方。
卓妈妈今年60岁了,身形瘦弱,额头上皱纹深嵌,眉头紧锁。在Hurstville街边跟今日悉尼记者倾诉时,语速快而低沉。卓爸爸则多数时间沉默着,除了不多的几句话,时不时发出一声叹息。
他们找到今日悉尼求助,坦言已走投无路。没说几句,卓妈妈就红了眼眶。
这个家庭的故事一层层剥开,记者渐渐意识到,这份压在两位老人肩头的苦难,实在过于沉重。
血脉亲情 十几年来靠越洋电话维系
早在2000年,时年17岁的小卓独自一人赴澳留学。读完高中后进入麦考瑞大学,毕业、移民、入籍。这一路走来,貌似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因为都在中国某保密单位工作,卓老夫妇早些年出国受限。这十几年来,小卓也没有回过国。
他们了解儿子的唯一途径,就是对方打来的越洋电话。
“刚来澳洲的时候他很开心,很喜欢这里。入籍的时候告诉我们,要做好准备以后来澳洲生活。”
跟所有的母亲一样,小卓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回忆起当年天各一方但幸福的家庭,卓妈妈黯淡的眼神似乎也亮了起来。
只因一句气话,儿子失联8年......
然而,一场可怕的疾病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
2006年,卓爸爸被查出胃癌,大半个胃被切除,出院后身体一落千丈,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卓妈妈身上。为了能让老板尽早恢复,卓妈妈单位、医院、家三点一线奔忙,这样单调而重复的日子一晃就是5、6年。
为了不影响儿子,二老没让小卓回国探病。不过,忙碌操劳之余,他们隐约留意到,儿子的日子似乎也过得不太好。
据卓爸爸回忆,“读书的时候,他有一天晚上在街头被人抢了,连眼镜都打碎了。”
“毕业后在一家西人公司实习,老板总让他干杂活还不给钱。他提出意见后,不但丢了实习岗位,老板还跟其他雇主说他不好。”
“后来再找工作就一直找不到,我一生气就说了他……”卓爸爸说到这儿,声音似乎哽咽了。他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却再也讲不下去......
“他爸生病之后脾气特别不好,有次儿子打来电话说找不到工作,找我们要钱,他爸抢过电话说,‘你不要再给我们打电话了’,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卓妈妈接过话头,“后来儿子又打电话过来,他又挂了一次,然后就再也不打来了。”
不曾想,电话那头的沉寂,一晃就是8年。
8年里,卓妈妈流干了眼泪;
8年后,她对丈夫的埋怨,也从未完全释怀。
“哪怕一家家敲门找遍Hurstville,也要找到我儿子!”
担心儿子安危,但又没法来澳洲。在随后的几年里,两位老人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打探儿子的消息。
“大使馆告诉我们他没出境,还在澳洲;后来悉尼总领馆告诉我们,人在Hurstville。”
在决定赴澳寻子之前,这是他们所知仅有的称得上“有价值”的线索。此外,他们还得知,小卓在靠Centrelink福利维生。
2016年3月,终于熬到退休,再无出国限制的卓老夫妇,第一时间买了机票,匆匆飞抵悉尼。
“来前我们就想好了,哪怕整个Hurstville一家家去敲门,也一定要找到儿子。”卓妈妈说。他们丝毫没料到,惊喜来得那么快。
抵达悉尼的第二天一早,两位老人先去了趟Centrelink,等了一上午全无收获。琢磨着快到午饭时间,决定沿街中餐馆一家家去找,碰碰运气。
这一次,上天实在是眷顾。
刚找到第三间餐馆,卓妈妈留意到店内有个男生的侧脸看起来特别像小卓!
为了找儿子,卓妈妈每天都要在这里走上无数遍(图片来源:今日澳洲)
16年后久别重逢 “儿子,是爸爸不对”
两位老人压抑住狂跳的心脏,在店外反复观察并确认无误后,这才快步走到了儿子桌前,轻轻的喊了他一声。
这一声想必对小卓而言也是晴天霹雳。尽管已经16年不见,听到父母的声音,小卓愣了一下后马上认了出来。他有些吃惊地问:“你们怎么来的?待多久?”
“我听到他爸跟他说,‘儿子,是爸爸不对’,当时眼泪刷地就出来了。”
卓妈妈说,“这么多年了,我还从来没听过他爸道歉......”
在Hurstville街头焦急寻子的卓爸爸(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久别重逢,卓老夫妇那一次在悉尼待足了3个月。幸福喜悦自不用说,但如今回想起来,小卓的言行有些异常,但当时疏忽大意了。
“不让我们去他住的地方,也不来找我们;不愿意装微信,说上面都是骗子;就算约他吃晚饭,他也只在8点半以后才来。”
卓妈妈说,“我们离开那天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临上飞机前给他打了个电话。”
等到2016年底,夫妇俩第二次来悉尼探望时,发现儿子更不正常了。
“他会自言自语,还经常一个人傻笑。”一旁的卓叔叔听着,沉默中又是一声叹息。
“儿子病了,病得很重”
2017年11月,是卓老夫妇第三次来悉尼的日子。
跟上次一样,还是在Hurstville,卓老夫妇仍然只能靠“扫街”的方式寻找儿子。相比前两次的喜悦,再度相逢的一幕却让二老心痛不已。
“他在街上大喊大叫,还冲进商店里把店员吓了一跳,再在广场上一圈一圈地跑,跑得满脸通红,嘴里还骂人。”
在卓妈妈眼里,儿子曾经是那么害羞的一个人,“他从小就没骂过人”。
眼前的一切证实了二老的担心,“儿子病了,病得很重”。
这对他们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坐在街边休息的小卓(图片来源:供图)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四处打听,得知Hurstville当地人几乎都见过小卓发病的场景;
二老尝试跟儿子说话,可小卓一看到他们就跑;
他们天天给儿子发短信,却始终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卓老夫妇给儿子发的短信(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真希望他能再叫我一声妈妈”
他们不敢再刺激儿子,只能默默尾随,远远注视,却束手无策。
“每天都想看到他,又害怕看到他那个样子,有时候半夜在梦里会难过到哭醒。”
Hurstville主街长约1.1公里,卓老夫妇每天要来回走上十几遍;每到饭点,他们必定会守候在火车站外的Food Court等儿子;他们还知道有个“双子楼”,那是儿子曾经住过的地方。
但凡路人能提供一点儿子的信息,二老会连连鞠躬,道谢不已……
卓爸爸在街上搜索儿子的身影(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有一次,卓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在火车站,我一把拉住他,说‘让妈妈抱抱’。他笑了,他真的开心地笑了啊,那时候我真希望他能再叫我一声妈妈……”
自父子决裂以后,在过去的10多年里,再听到一声“爸爸”“妈妈”,对二老来说已经成了难以企及的奢望。
那段时间也许是他们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心灰意冷的卓妈妈在街上游荡,差点被车撞倒,卓爸爸则在一个月内,体重骤减10斤。
二度“拘捕”强制送院 精神病房里的“团聚”
在过去两年里,这个日日徘徊在Hurstville街头的一家三口已经被很多当地居民所熟识。在一对热心华人夫妇的介绍下,二老前往新州议员柯民思办公室求助。
“特别、特别、特别感谢议员办公室的James Zhou华人顾问”,卓妈妈一连说了3次“特别”。
“带我们向联邦议员求助,帮我们联系移民局申请签证延期,还联系警局和医院,恳请他们对我儿子的情况备案。”
在澳洲的司法环境下,若小卓不伤害他人或自己,警方原本无权采取任何控制行动。
经过不懈努力,几方达成共识:一旦小卓有任何过激行为,引发他人报警,警方会立即出警并直接送往医院精神健康科。
2018年1月26日晚,卓老夫妇“如愿”接到消息:儿子在街上发病了,很多人报警!他被强制由救护车送入医院。
略微戏剧化的一幕是,在接受院方问询期间,小卓竟瞅空逃了出来。医院随即报警,警方次日二度将他控制住,再次送入精神科的看护病房。
一次发病后,小卓坐下休息(图片来源:供图)
于是,就有了文首的那一幕,在悉尼圣乔治医院的精神病房里,这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不用再尾随跟踪,不用再担心路人看向小卓异样的眼光。
“我们去看他,他一个人站在那,也不吃饭,还跟我们说:‘怎么把我送这儿来了?’”
卓妈妈还是有点难过,“他好像是怪我们了……”
医生告诉二老,小卓病情严重,需要接受详细检查,再考虑治疗方案。
“我要把欠他的十几年都弥补回来!”
入住病房,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卓老夫妇那颗高悬的心,也总算暂时放下了。
“终于能确保他安全了,再也不用满街去找。我们要好好照顾他,给他一个温暖的家……”
然而,对这个家庭来说,这又谈何容易?
小卓是澳籍,若回中国治疗,首先需要自愿离境,此外还将面对签证和医疗社保的种种限制;
若卓老夫妇来澳照料,也面临签证问题。他们持有的旅游签证,将于一周后到期。
不懂英语,几乎没有在澳生活的经验,即便获批长期签证,二老也将面临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在James Zhou和其他热心人的建议下,他们决定下周先回国,把国内事情处理好后,再尽快回澳洲照顾儿子。
“再大的困难都必须克服”,卓妈妈说,“以前工作忙,也不会表达感情,儿子还问过我,他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如果还能有机会,我一定要认认真真告诉他,你是我们的全部”。
她说,“我要把欠他的十几年都弥补回来!”
采访后记
采访聊到最后,尽管有好消息传来,卓老夫妇浅浅的喜悦背后,艰难仍清晰可辨。
发稿前获澳洲华人服务社回应,二老有很大机会申请护理者签证,以及向Centrelink申请残障或护理者补贴,这显然是一大喜讯。
此外,包括新州精神健康协会在内,多家政府和民间的大型支援组织也正与今日悉尼互动,沟通可能存在的协助空间。
若您愿意对这个家庭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也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希望这个离散了16年的家庭,在历经重重苦难后,
终有真正“团聚”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