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会议独缺刘鹤 中国“权威人士”政治角色引关注
日前,新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的行踪再度引发外界关注。
北京时间4月30日,有香港媒体刊文称,作为仅有的4名副总理,在上周的国务院廉政会议上,刘鹤竟引人注目地缺席了,令人对他未来的角色再起疑窦。香港《明报》的报道表示,现在刘鹤虽然仍经常陪同身兼中共总书记的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各地视察和出席各种会议,但似乎更多地是以原来中财办主任的智囊身分跟出跟入。
北京时间4月27日,中国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国媒体报道画面显示,李克强、韩正、孙春兰、胡春华皆出席会议。但是唯独缺少刘鹤的身影。
据官方报导显示,习近平一行4月24日飞抵湖北宜昌,当天抵达三峡大坝。次日,习近平一行由荆州港码头登船,视察长江沿岸生态、航道治理等情况。中国交通部部长李小鹏、中共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刘鹤等人陪同考察,这也解释了为何刘鹤未参加国务院廉政会议。
从中共十九大之后,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刘鹤更加引人关注。
《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刘鹤的任命也表明,习近平在纠正金融体系的问题上变得更加认真。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的金融体系在一个长达十年的借贷狂潮之后债务沉重,体系内有许多隐患,中共领导层显然对管好中国的金融业有所担忧。
媒体认为,刘鹤的背景似乎让他尊重市场的力量;但同时,他与习近平目的一致,那就是维持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控制。他似乎也看到了不采取行动来解决长期以来不断恶化的债务问题的危险。他研究过中国经济崛起所面临的长期风险,主持过一个研究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的项目。
他被广泛认为是2016年匿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那位“权威人士”。在采访中,他不点名地指责官员试图靠花钱来帮助他们走出经济低迷的状态,而不是关闭债务累累、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 美国商会(United States Chamber of Commerce)执行副总裁兼国际事务主管薄迈伦(Myron Brilliant)说,刘鹤“想搞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自由化”。
值得注意的,在目前国务院的分工中,身兼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领头人的刘鹤将分管商务、金融、科技等领域工作,与其前任马凯相比,增加了商务、科技等领域的工作。
1998年换届,是常务副总理李岚清分管商贸,副总理温家宝分管金融。到了2003年,变成了常务副总理黄菊管金融,副总理吴仪管商贸。结果,黄菊在届中得重病去世,金融的接力棒就传到了吴仪手中。
吴仪裸退后,同时把商贸、金融交棒给王岐山。商贸、金融一体化由此形成“定制”。王岐山交棒汪洋后,汪洋虽然在商贸上出头甚多,但在金融领域的孱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央财经委后,目前还没有任何刘鹤卸任中财办主任的迹象(发改委副主任的兼职是辞掉了)。如果刘鹤继续稳坐这个大位,将意味财经委的权力比财经小组提升了一个量级,因为具体办事的人从正部级升为副国级,而且还是实权甚大的政治局委员兼副总理,其协调权柄与过去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