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台关系生巨变 民进党“亲日”遭打脸(图)
中日两国目前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当地时间2018年5月10日中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东京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共同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讲,这代表中日关系的发展可望进入新的历史高峰。
李克强在与安倍的会谈中,双方对于中日关系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探讨。安倍表示“愿以李克强此次访日为契机,推动将战略互惠关系落到实处,同中国加强政治互信”、“按照日中联合声明的规定,仅同台湾保持民间往来”、“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体制,联合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等等。而安倍这次对于台湾问题的表态为“仅同台湾保持民间往来”比以往的遵守“一个中国”原则更加具体明确,在中日关系回温、升温的同时,也代表未来日台关系将产生重大变化,而且是朝向台湾总统蔡英文所不愿见到的方向发展。
针对台日关系未来发展的走向,台绿媒自由时报于2018年5月13日刊登了两篇社评,其分别是“台日关系的中国因素”和“力挺安倍台湾竟输中国”,其中的论调是认为中国因素不见得会影响台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而另一篇则希望台湾能持续强化对日的关系(例如开放福岛地区的食品)借此挽回日本对于台湾的重视。这两篇的文章与其说是分析时事,不如说是倡议,作者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愿望,但忽略历史的发展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完全忽略东亚局势的变局。中日关系的回温必须放在美国目前实施单边主义,而中日经济实力的对比下才能被理解。
中日两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历史,可从以下的数据看出。在1998年朱镕基就任总理时,中国GDP(1.029万亿美元)是日本GDP(4.033万亿美元)的四分之一,而当温家宝于2005年就任总理之后,中国GDP(2.286万亿美元)是日本GDP(4.755万亿美元)的二分之一,而在2010年中国GDP(6.101万亿美元)已超过日本GDP(5.7万亿美元),李克强在2014年出任总理之后,中国GDP(10.48万亿美元)已经是日本GDP(4.849 万亿美元)的2倍多,到2016年中国GDP(11.2万亿美元)是日本GDP(4.4万亿美元)的2.5倍。从数据可以显示,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逐年增加,而日本希望借助中国的帮助使国内的经济增长,确保自己在亚洲仍然具有影响力,目前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必须和中国合作,这对日本而言并非仅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
但相较之下,台湾对于日本则有错误的期待,以为日本会坚决当做美国在东亚反制中国的坚实盟友,同时也认为日本对于台湾有“特殊情感”,从而认为日台关系是紧不可破的。再加上民进党长期依赖竞选政治文化所培养出来的投机主义和冒险主义,使得民进党的政治眼光总是短视近视的,无法看到中美大国博弈和东亚局势变化的长远发展,使得蔡英文的政治路线走上亲美日、反中之路。因此安倍这次的公开宣言,等于变相“打脸”蔡英文上任以来的亲美日、反中抗衡的政治路线。
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对于中美大国博弈和两岸局势有着错误的评估,无法看清两岸在经济、军事上的此消彼长,导致台湾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的台湾GDP为5,400亿美元,在中国大陆各省中排名第六。前五名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随着中国大陆的“对台31条”政策,将使得台湾年轻人出走赴陆发展,间接达成两岸的“实质融合”。而决定两岸未来发展的是经济发展的事实,而非政治挂帅的意识型态。因此蔡英文若真站在台湾人民的角度思考,则应该对上台后的两岸政策进行反省,切勿继续加深两岸的对立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