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16.3°C-16.9°C
澳元 : 人民币=4.5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海峡论坛汪洋谈文革 中华传统文化究竟在哪里(组图)

2018-06-08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海峡论坛汪洋谈文革 中华传统文化究竟在哪里(组图) - 1

汪洋在海峡论坛上提到文革(图源:中央社) 

唐朝孟棨在《本事诗》中记载一则逸事,称诗人刘禹锡遭罢免和州刺史后,李司空仰慕其名,邀至第中厚设饮馔,并命歌姬助兴。刘禹锡心中有感,即席赋诗,“䰀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便是“司空见惯”的典故。 

北京时间6月6日,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第十届海峡论坛。这是年初中国政府换届,汪洋由副总理升任政协主席,转理对台事务后首次出席海峡论坛。适逢两岸关系冷淡,其讲话引发各界关注。 

在中国官媒的通稿中,汪洋的讲话与以往中共一贯的态度差别无多,提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加强两岸民间交流,落实惠台政策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媒对汪洋讲话的报道中,出现一些以往较为少见的表述。据中央社报道,汪洋在和与会台籍民众座谈时表示,大陆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把好多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和糟粕一块干掉了,但台湾保存得很好。” 

他还以论坛中的里长交流活动为例,称“里长”是历史传下来的,大陆没了,台湾还有。 相关报道传到大陆舆论场,在关注之外,并生发一些讨论。一是此类中共高层个人化的亲台言论,在过去较为罕见;再是所谓“传统文化在台湾”,于大陆早已从一个大体共识变为焦点话题,对立观点常有激烈碰撞,特别是随着近些年两岸关系的演变,某种对于台湾的“祛魅”趋势在大陆正不断加强,汪洋发出此论,自然有所争议。 

这就有必要延伸出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究竟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否真的在台湾,而大陆所剩无几? 

海峡论坛汪洋谈文革 中华传统文化究竟在哪里(组图) - 2

妈祖文化在台湾颇为盛行(图源:VCG) 

再往深去,还可抽象出几个更具价值的问题,是否“传统”就是好的,就值得弘扬?是否“传统”就一定具有不褪色的广泛代表性?而今的所谓“传统”,又有多少是肤浅认知下的简单模仿、刻意为之? 

首先并不是所有过去的文化都应被当做“中华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已经有相当数量因不适应时代发展被自然淘汰,这样的“淘汰”现在也正在进行,不但正常,并且必要。 

有论者说,对于传统文化,核心是要对“传承”有正确的理解。“传”是指如何沿袭保持传统的、过去的文化;“承”是指应如何使这些文化还有其生命力,也即要选择性的继承。这在本质上是一个遵循并改造的过程。 

譬如今天在两岸都颇有热度的汉服风潮,实际上就与真正传统的中国古代服饰关系不大,而是现代纺织工业的产品,其制式、材料与工艺都是全新的,审美也在迎合现代人的审美,体现的也是追求美感而非还原——真正在古代普遍穿着的短褐,现在的汉服爱好者恐怕未必青睐。 

当然,这种对传统服饰的时代性改造与严肃的学术研究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这就是传承的真义。 

以此为基底,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简单的泥古显然都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可迷惑于流于表面的形式。 

确切地说,曾经在大陆风行一时的“传统文化在台湾”论,更像是一代或两代大陆人在经历了剧烈社会变革后的迷惘和不自信的表现。尤其是经历过文革和对文革有所了解的大陆人,面对断裂的痛苦,基本没有动乱的台湾成为离他们最近的“后悔药”,而地理上的分隔又进一步造成“距离产生美”,二者叠加,形成一股对台湾的溢美氛围。 

但事实是如何呢?就以被认为破坏传统文化最剧烈的文革来看,包括秦岭兵马俑、马王堆、金缕玉衣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图腾,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掘并保护下来。更早之前启发了大批香港武侠电影的《小刀会序曲》,两岸熟知的《梁祝》等,也都创作或整理于中共建政初期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如果用人才的对比来看,常有观点喜以中研院为例,称代表中华文化的大师都去了台湾。而事实是,1948年中研院选出首批81名院士,只有傅斯年、董作宾等寥寥几人奔赴台湾,另有近十人去往美国,余下全留在大陆。 若以古籍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论,尤其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十年,大陆的整理与学术成果应当也是领先的。其他文化符号诸如戏曲曲艺、传统建筑之类,大陆也应较胜台湾一筹。 

而过去台湾为人称道的“人情味”,则恐怕很难被归于传统文化之列,更像是一种发达旅游业与教育普及的产物;繁体字与简体字是两岸的不同选择,难说孰优孰劣;之于遍及台岛的宫庙,很大程度上已经异变为黑帮和政党桩脚的舞台;妈祖文化、台语、八家将等,又是闽文化的继承或分支…… 

如此看来,固然不能否认文革在大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但断言传统文化就在台湾,恐怕也未尽客观。 

一个值得思索的观点是,因空间较小,外来的中国各地文化在台湾高度融汇,密度也激增。受到强烈地域属性限制的大陆人,很容易被这种密度所冲击,产生“中华文化在台湾”的观感。 优秀的文化不一定是传统的,今天孕育出的优秀代表,在外来也会成为传统,今天出现的丑恶现象,在外来也将被视为糟粕,这种绵延的继承和扬弃才是文化发展的真谛。静止不动只适合当做标本。 

回到文章开头,也许两岸的诸多误解都在于不了解,这其中有一些刻意恶劣的想象,也有不少一厢情愿的美好。说到底来源于彼此心境的不同,己之缺缺未必是彼之泛泛。就如同样歌姬一舞,李司空习以为常却令刘禹锡涕下沾裳,这和歌姬无关,实是人的自我咏叹罢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