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为什么日本年轻人宁愿蜗居一生,也不愿冒险创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公司,这些公司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去年年底,有机构公布了全球220家独角兽公司名单,它们分布在全球22个国家,估值之和超过7600亿美元。其中,有109家独角兽公司来自美国,占到总数的49.5%,有59家来自中国,占到总数的26.8%。此外,在印度、东南亚地区也有不少独角兽公司存在。
但让人诧异的是,一向以科技知名的日本却仅有一家独角兽公司,而且这家独角兽公司是位于东京的C2C二手市场平台,名字叫做Mercari,估值刚刚超过10亿美金。
记得当初我在写《腾讯传》的时候,脑海里有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在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日本曾经是一个互联网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当时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由日本公司引领的。
比如腾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规模盈利的产品,是QQ秀和它相关的虚拟道具,这个商业模式就是由日本公司发明的;比如当年中国移动的梦网计划,让手机运营商通过信息和虚拟产品来实现盈利,这个模式也是由日本公司发明的。
但在这一波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日本企业几乎可以说是颗粒无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年轻创业者越来越稀缺了。
曾经有一家美国的调查公司,对全球44个国家进行了创业精神的调查,结果发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越南、印度和中国,而日本却排名倒数第三。
前段时间,我带着200多位新匠人去日本做交流活动,遇到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外交家,叫做阿南惟茂。
阿南惟茂看到我们的新匠人队伍,表示非常羡慕,他说:“今天的日本,最缺少的就是这些敢于创业、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因为大多数日本年轻人宁可在东京大阪随便找个公司蜗居一生,也不愿意冒险跑到马路上去创业。甚至一个创业的男生都找不到女朋友。”
我问阿南惟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他跟我分析了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日本超过65岁的老年人达到了总人口的27%,这使得很多日本公司的商业创新不再针对年轻人,而是针对老年人。
比如日本的代官山茑屋书店,它从2011年开业至今,每天的人均客流可以达到一万人,营业额更是创下连年翻倍的纪录。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改变了此前“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生活形态”的运营模式,将目标客群细分到了50~60岁的中老年人群。
这部分人群是随着茑屋书店成长的一代,他们大多都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并且乐意在实体店与电商平台中选择前者。
而我们中国市场的情况则截然相反,80后、90后才是消费和创业的主力,甚至00后已经成为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个原因是阶层固化。
日本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商业繁荣之后,财富阶层出现了明显的板结化,社会底层那些赤手空拳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缺乏野心和突破的勇气。同时这也是日本二次元文化如此繁荣的原因之一,日本年轻人更愿意在一个幼稚、低快乐点的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
第三个原因是羞耻文化。
羞耻文化是日本道德的根本,这使得日本人对外来的嘲笑和批评极为敏感,并形成了一种近乎于偏执的荣誉感和羞耻精神。
而这种文化的另一面,也使得整个日本社会对失败的容忍度非常的低。年轻人一旦创业失败,就意味着找不到新工作、信用的破产以及荣誉的丧失。
而创业本身是个大概率失败的事件,所以一个对失败缺乏容忍精神的社会,一定不是一个适合创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