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偷渡港台到G2共治 中国何以撬动世界之变(图)
今年12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40周年。自从1978年12月18日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以来,40年以来,中国大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中共发生了改变,民众生活变得更多元和现代,国家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综合实力不断外溢,由近及远,从影响港台、区域延展到重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近两百年的世界秩序。
区域格局的裂变
今年11月,亚太区域举行了多场重要峰会,包括在新加坡召开的东盟(ASEAN)峰会、区域全面经济夥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在这些决定亚太区域格局的峰会上,中国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备受各方关注。期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说“东南亚国家有一天可能会不得不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既道出他对大国角力的担忧,又反过来说明中国地位今非昔比。
这样的场景对比毛时代中国在东南亚输出革命,结果都是贫穷落后、以失败告终的历史,令人难免生发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叹。改革开放前,与当时中国大陆主要经济竞争力指标落后形成反差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一些亚太国家和地区利用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火车头。譬如,1978年中国GDP不足日本的1/6,人均GDP更是连日本的1/56都不到。
当时中国大陆贫穷落后,不少人纷纷偷渡港台。1977年11月11日,邓小平复出后到广州视察时,广东省委副书记王全国汇报称:“边防宝安一带,偷渡外流严重,据汇报上来的数字是十九万四千二百七十四人。”对此,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韦国清解释道,老百姓也有说法,“他们说生活太苦,河那边经济发达,两地差距太大了,所以很难留住人”。东南沿海的情况同样如此,许多人冒着被抓的风险,偷渡到台湾掏金打工。在那时的港台社会看来,大陆是穷苦、落后的代名词,甚至流传着大陆人啃树皮的悲惨景象,他们谈及大陆时是同情和俯视的心态。
那个年代,在大陆人眼里,港台是发达先进的代名词,如同电影《赌神2》里的台湾游客,穿金戴银,大把挥洒美金,令旁边的大陆人艳羡不已。
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大陆不断超越东亚、东南亚的国家或地区。2010年中国GDP正式超过日本,2017年高达日本的2.5倍。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时宣布结束对华持续近四十年的政府开发援助(ODA),象徵日本已经正式认可中国的经济地位。1990年台湾GDP尚能相当於中国大陆的43.8%,到2017年仅相当於中国大陆的4.7%,已经逐渐被多个大陆省份超越。应该说,被中国大陆超越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普遍现象。
面对这种被超越及其衍生的区域格局裂变,一些区域国家和地区起初还能靠“中国崩溃论”来自我安慰,可结果中国大陆非但未崩溃,反而不断创造发展奇蹟,展现强有力的进取势头。於是,害怕、抗拒和焦虑的心态开始取代早年对中国大陆的同情、俯视心态。一些区域国家或地区,由以前全面靠向美国,转变为在安全上日益依赖美国、在经济上日益依赖中国的局面。不论如何,就像中国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所言,区域国家或地区“以何种心态面对中国崛起,以及由於中国崛起而带来的地缘政治的改变,已经成为未来这一地区不可回避的地区主题”。近年来召开的东盟峰会、APEC峰会等各种区域会议,无不反映出这一现实。
国际格局的裂变
已故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说过,改革开放使中国命运彻底跳出了近代以来的“下降通道”,中国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诚如斯言,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国运,让世界格局因应中国崛起出现冷战以来最重大改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尽管是个体量庞大的国家,但实力与美国、苏联相差悬殊,受制於美苏冷战格局,不得不在双方之间选边站,先是建政初期一边倒地追随苏联,后来与苏联交恶后又转而联合美国。早期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奉苏联为上国,处境尴尬而被动。1950年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本来就有拜码头、认大哥的含义,结果还是遭到冷遇,除了第一天得到斯大林(Joseph Stalin)的欢迎和接见之外,基本上都是“关在房子里睡大觉”。三年后斯大林逝世,中国不仅连续三天在全国降下半旗致哀,停止一切宴会和娱乐活动,还在北京举行了60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彼时中国将苏联奉为上国的无奈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中苏决裂,毛泽东虽然积极介入全球治理,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但在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中,中国终究还是属於边缘性角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全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改善关系,尤其是与美国建交,并获得认可,为自身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在全球陷入空前低谷,中国的处境更是尴尬和被动,邓小平由此不得已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反对强行出头,注重积蓄力量,立足於长远。1995年至1996年台湾危机时,李登辉出访美国踩到北京的底线,北京也做了一些军事准备,结果却因美国派了两艘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峡而不了了之。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综合国力急剧增长,这种被动随之发生改变。尤其是2012年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国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全球大国,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在台海,就像2017年底《纽约时报》在《中国阴影下,黯然失色的台湾军事》一文所言,如果美国进行干预,“就要面对更加强大的中国军队”,中国的弹道导弹“可以威胁到美国的航空母舰”。由於中国实力不断增长,美国有日益被挤出西太平洋之势。在南海,中国不断趋向积极有为,强化军事存在。在朝鲜核问题上,中国如鸭子划水般发挥不动如山的幕后作用。在区域和世界治理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投行(AII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和治理结构的变革,提出构建超越民族和国家局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国际社会主义新旗手。
近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舆论的新议题,一些西方精英主动提出“北京共识”,以此来与昔日风光无限、现今却遭遇困境的“华盛顿共识”相提并论。这些都让G2中美共治之说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