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轮谈判三大内容曝光 中方提议有所突破(图)
北京时间3月29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美财长努钦在北京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举行了第八轮贸易谈判。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3月28日表示,双方接近达成协议,但为了达成一个实质性的协议,美国愿意让谈判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不过,他强调,重点不是协议何时达成,而是协议当中的政策和执行机制。
和以往谈判不一样,此次北京谈判的目的性明确且成果明显。根据美国彭博社和英国路透社3月29日的“独家”报道,可以看出此次谈判主要聚焦了四点内容。
第一,关税去留。
这是近几次谈判都涉及的问题。中国要求美国在协议达成之际一次性取消所有加征的关税,但美方坚持视北京执行情况按步骤取消关税。在此次北京谈判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中美此次谈判前也曾明确表示,对华关税可能要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以及美方谈判人员认为,美国不会应中国要求取消所有加征的对华商品关税,而是会保留一部分作为对北京执行协议的施压。如果中国无法兑现协议中的承诺,美国将重新启动加征关税的惩罚性机制。
第二,互访次数。
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努钦(Robert Mnuchin)此行还将确定今后彼此工作团队互访的次数,最主要是做好技术性安排的平衡。莱特希泽曾向国会保证,不能和中国为了对话而对话。
如果中国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上不做出切实承诺并付诸行动,举行再多的对话也没用。美方希望通过限制访问或谈判的次数来施压北京,以防北京的拖延战术。根据白宫3月23日宣布的计划,刘鹤将于4月3日访问美国参加第九轮的谈判。
第三,文本翻译。
据了解,莱特希泽和努钦此次北京之行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就协议文本展开磋商,确定中英文的准确性,以防有任何差异或疏漏。双方谈判人员在协议文本细节磋商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和一个月之前的文本情况大有不同。当前的文本在所有领域都有涉及,包含美国提出的所有关切。
中美讨论协议文本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展,总比双方没有可谈的契合点要好很多。自2月以来,双方就已经开始聚焦文本的翻译问题,涵盖强制性技术转让、网络黑客、知识产权、服务、汇率、农业和非关税壁垒等层面用语。
美方官员曾向中方抱怨中方协议文本的内容,认为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或模糊之处。尤其是那些谈判时中方已经做出的承诺,有些并未被写入文本,或者用词有些改变。一个词的差异有可能影响整个文本的效果。这种技术难点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协议的效力。
美国媒体特别注意到,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及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曾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交际司翻译处副处长。或者在文本翻译把关这一方面,他可以发挥主要作用。
另外,结构性问题依然是此次谈判的重点。
贸易谈判之所以难有进展,主要和美国对中国提出的结构性难题有关。美国希望中国在网络安全、国企补贴、强制性技术转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做出可执行的承诺。同时,美国又担心中国无法真心实意答应美国做出相应的改革。
不过,英国路透社3月27日称,中国在强制性技术转让等领域做出了“史无前例”的提议。一位匿名官员说,中方官员现在向美方提起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的方式、细节和所涉范围以前从未出现过,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