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体与父亲尸骨合影 当事人:这是艺术不是炒作(组图)
4月6日,微博用户@司原逐冀 发布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大意为:清明节他回到老家(安徽滁州),为已经去世30年的生父迁坟,并借此机会与父亲的骨殖赤身裸体合影。此外,他还发布了一则视频,记录了从迁坟到合影的全过程。
当事人发布的微博
司原逐冀的微博发布后,迅速点燃舆论,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其伤风败俗,是“自我炒作”和“制造舆论”;还有部分网友声称应该将其以刑法中的“侮辱尸体罪”论处。
与此同时,司原逐冀曾经的微博也被网友扒了出来,由于其早年摄影作品涉及裸体、性、死亡等元素,遭到网友诟病。
就在该微博发布后不久,司原逐冀个人账号遭到封禁,目前已无法正常浏览。另据司原逐冀说,在微博发布之前,相同内容也在微信发布过一次,后遭到删除。
4月8日,司原逐冀接受了红星新闻的采访。他告诉红星新闻,自己本是艺术工作者,这个作品原本只想在艺术家圈子里小范围传播,供圈内人鉴赏。由于此前的作品也是如此操作,并未引起公众注意。他没想到的是,这次意外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大量批评甚至辱骂。
迁坟时目睹父亲真容,之前就有合影打算
司原逐冀是一名艺术工作者。自毕业以来,他就在艺术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只不过到近几年才陆续创作了一些个人作品。
3岁时,生父司先付因罹患癌症去世,去世时年仅28岁。而后,其母改嫁。司原逐冀说,在自己的成长经历里,父亲的角色其实并不缺位,因为有养父陪伴自己长大。
司原逐冀告诉红星新闻,纵然幼年不记事时丧父,但他对自己生父不在人世这件事仍非常清楚,因为家中的亲朋有时会提及其生父生前的生活片段。透过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司原逐冀称自己会构建一个模糊的生父形象,会觉得自己仍然能感知到与生父之间的某种血脉关联。
“实际上,就算是(与父亲有关的)片段,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司原逐冀说,曾有人告诉他,父亲很会画画,所以后来他才会告诉自己应该从事艺术工作,这在冥冥中有继承父亲爱好或者衣钵的意味。
在司原逐冀发布的文章中,他这样描述父亲:“我完全没有关于他的记忆,家里只有一张全家福和一张肖像照能够看清楚他的模样。”
司原逐冀的文章里还写道,“父亲最开始是土坟,后来96年换的这个坟,已经24年了,风化得非常厉害,外表所有的地方都已经开裂了。如果是夏天,会有很多树从坟中钻出,将坟墓挤得裂开。”生父的坟墓几经风雨树木侵蚀,现已风化严重,所以司原逐冀想在这次清明节为父亲迁个新坟。
迁坟同时也是个机会,让司原逐冀能够一睹父亲的真容,哪怕只剩下枯黄的骨殖。在迁坟之前,司原逐冀便做好了打算,他希望能与生父的骨殖合个影,并将整个过程视为行为艺术,用影像的方式固定下来。“我一早就做好了打算,因为我觉得自己和父亲的这种感情联系,也是艺术创作的素材。”
“父亲连皮肉都没有了,我还要穿着衣服吗?”
迁坟那日,首先拆除旧坟,移出骨殖。按照习俗,司原逐冀动手敲下了第一锤,而后便由修葺坟墓的工人进行接下来的步骤,包括拆掉顶盖,推倒旧碑,移除盖棺土壤等。
事后,司原逐冀告诉红星新闻,反思整个迁坟仪式,他觉得自己在这一步没有做好,“我觉得不应该交给师傅们代劳,这一步应该全部由我自己来做。”
迁坟仪式里,主导者被叫做“山人”,一般是当地善于风水易数的人。考虑到自己后续合影的要求一定不会得到母亲等亲友的支持,所以他便绕开了亲友,直接向主事的“山人”提出了请求。
刚提出合影请求时,“山人”并不支持,认为这事违反传统。但在司原逐冀讲述了自己和生父的感情以后,或许是被打动,“山人”稍加思考后便松了口。司原逐冀很高兴,因为“‘山人’都答应了我的请求,亲友们自然无话可说。”
随后“山人”在司原逐冀亲友的注视下,带着司原逐冀生父的新棺和骨殖来到荫蔽处,收拾妥当后供司原逐冀合影。司原逐冀说,自己只要了十分钟的时间和父亲共处,这才有了那一组“令人震惊”的照片。
当事人发布的图片
“你躺在父亲身边的时候你在想什么?”红星新闻问司原逐冀。
“我脑海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想,那十分钟我一直在接收信息,阳光、微风等等。那个时候老家并不暖和,但我脱光了衣服以后并不觉得冷,甚至觉得很暖和,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躺在父亲的怀里一样。”司原逐冀说自己其实完全没有躺在父亲怀里这种记忆,但他觉得,当时的感觉就应该是那样。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赤身裸体这种遭到强烈非议的形式,司原逐冀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访时说,“裸体是人类最真实的,最原始的形态,我父亲连皮肉都没有了,我还要穿着衣服吗?每个人都是光着身子来,光着身子走的,何来的不尊重?”
“艺术创作需要反传统,只要带着真心就可以”
司原逐冀说,自己发布这些影像资料时并未想太多,更不是为了炒作。因为他的社交媒体平时都是艺术圈内人在参与探讨,而此次的作品在艺术圈受到的非议明显要小得多。“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题材出现过很多次,虽也有一些批评,但艺术工作者也多持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我这次的作品也是一样,我的朋友圈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多以理解为主。”
司原逐冀告诉红星新闻,大众和艺术圈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视角是完全不一样的,大众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会倾向于对艺术作品作保守评价,不过他对这样的批评并不畏惧。另一方面,艺术创作本身恰恰需要反传统的精神,只要在创作的时候带着真诚的心就可以了,至于采用了什么表达形式那都是个人选择而已。
网络上,有网友批评称,即便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这组照片的处理也过于粗糙,甚至有些简陋。对此,司原逐冀回应称,不加任何后期处理是他有意而为之,“就像很多人自拍会修图,但这组照片没有经过‘修图’,呈现的是最真实的状态。”
对于此次行为,4月7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李显东教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在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范的行为,即便是吸人眼球也没有犯法。但这个不是我们民众习惯性做法,在道德层面没有习惯性法理,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