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他一个角色就让人怕了20年:真正的演员,绝不是从综艺里诞生的(组图)
说到冯远征,
大家的第一印象永远是他“家暴男”的经典角色,
他挥动胳膊打梅湘南的动作,
被做成Gif、表情包,一次次在网络上翻红。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
冯远征还是一名处级干部、人艺表演队队长,
管理着100多号演员。
2016年上任时,人艺的新剧一半演员靠外请,
有很多演员不愿意回来。
冯远征一改之前
“连剧院里谁结婚都不知道”的处世方式,
开始狠抓剧院的纪律。
如何挖掘、激发年轻演员的演技,
成了他近几年的首要任务。
2019年12月,
冯远征的新书《冯远征的表演课》在北京首发,他一次次被媒体问及如何看待现在关于演技的综艺,
他毫不客气地回应:
“这就是个真人秀,如果几天的秀有用,
要4年的专业学习干嘛?”
“现在的表演教学出了大问题了。”自述 冯远征 编辑 倪楚娇
冯远
演员的自我修养
2019年12月22日冬至,冯远征的新书《冯远征的表演课》在北京首发。
现身活动现场时,冯远征穿着一件丝绒西装,很瘦,没有化妆,身边既没有经纪人也没有助理。
由于常年演话剧、带学生上表演课,体力消耗巨大,冯远征的体重维持在130斤,而这还是“最近胖了”后的体重。
近几年,总有人在微博私信冯远征:“您收不收徒弟,您什么时候开个表演课,我们要学表演。”
冯远征喜欢在微博上自我调侃
2001年,因饰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暴男安嘉和,冯远征火遍了中国。
除了成为当年人人喊打的对象外,世界范围内,只要发生与“家暴”相关的新闻,
配图必有冯远征。一年一度的反家庭暴力日,冯远征的微博也会爆炸。
有知乎网友这样评价冯远征的演技:
“在未来某一天,如果在中国真的家庭暴力成为一个可以逐步得以解决的问题的话。
一定不要忘了曾经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把这个东西以无比形象的方式拿到了大众的眼前,唤醒了所有人面对家暴,反对家暴的意识……”
冯远征发了大量和表演教学相关的微博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冯远征都以一个“反家暴”代言人的形象出现的话,
那近几年,他已然成为一名勇于指出中国娱乐圈种种乱象的斗士和一位认真教表演的老师。
在WeLens给冯远征拍的纪录片中,他这样说: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同行之间都不会去讨论表演是什么。现在再讨论的话人家会觉得你很事儿。”
“为什么现在这些‘小鲜肉’不会演戏,叫‘僵尸脸儿’?问题是你为了收视率为了点击率,才花大价钱去请他。
你说这个事儿是赖小鲜肉呢,还是赖制片人呢?”
冯远征在教表演
从2013年起,冯远征开始教表演,2019年,他把经验总结成《冯远征的表演课》,试图扭转节节败退的中国演艺事业。
冯远征说,讲表演的书有很多,全中国教表演,都是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开始。但他曾经在一所大学授课,300多名学生,读过斯坦尼的只有2个人。
“这些书理论性很强,实用性很差。不要说学生看不懂了,我也读不懂。所以我写了《冯远征的表演课》,是相对通俗的一本书。”
除了理论和方法,冯远征还讲了很多自己的经历和塑造人物的笔记,他认为这才是在聊表演。以下是冯远征的自述:
《哗变》 饰 魁格
我怎样教表演
中国大部分的表演老师自己都缺少实践,就是大学毕业,
读研,甚至读博,当讲师,再当教授。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实践,
他们自己上台演戏没准还哆嗦呢。他的老师怎么教他们,他们就怎么教学生。
有一回,我在上戏看学生汇报的时候,一个女孩念了《复活》里喀秋莎的独白,
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巧的是,我回剧院给年轻演员上台词课,一个女演员跟那个女孩读得一模一样。
我就蒙了,她说上学的时候看过同学这么演。我就明白了,全中国现在念喀秋莎的独白都是一个模式。
我们老师永远说我在教表演,我认为这是个误区。
老师更应该去挖掘学生身上的表演潜力,为每个个体寻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
冯远征在教表演
《司马迁》 饰 司马迁
“人物小传别写在前头”
这本书的后半段,是我写的塑造人物的笔记,
都是我演完后才写的,记录下了整个转变过程。
《司马迁》 饰 司马迁
比如《司马迁》这个话剧。
作为一个有气节的文人,
司马迁宁可死,也不会愿意接受宫刑。但是4代修史书的重任都压在他身上,他不得不这么选。
对这个人物,我有一个开窍的过程。我们可能都知道有一句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现在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里,
在过去我们都认为这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在这个戏中,当司马迁最终决定接受宫刑的时候,
我在舞台上跑了一圈,喊了4遍这句话。排练了一个月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喊着喊着我就哭了,
泪流满面。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司马迁写给自己的,他只是没有地方说,才只能在《报任安书》里头说。
一下让我抓住这个人物的魂,找到了塑造司马迁的原动力。最后一幕,他写完了史记,
去找汉武帝说:“你把我杀了吧。”我一开始演得很沉重,后来我就懂了,这应该是释然的口气,没有痛苦,还带着一点儿微笑。
和汉武帝的对决也是一句压着一句,掷地有声,万一激怒了皇上,皇上把我杀了,我也就真的解脱了。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剧照
角色再“变态”,
也要抓住他的命运,将之合理化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不会演戏的演戏,会演戏的演人。
我很多时候都在举这个例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安嘉和不是个坏人,
这个角色的重心就是找到他为什么打老婆。
这个角色没法去生活中找对应,我不可能去问别人:“你打老婆吗?”
我就打了妇女热线,对方马上就警觉了,认为我肯定是暴力实施者,就开始劝我、给我举例子。
在2000年中国有50%的家庭有暴力倾向,其中38%是大专以上的学历。
我就确定,高学历的人打老婆是存在的。我给安嘉和设计了一段台词,交代了他后来为什么会打人。
我设计的是他们兄弟俩从小跟妈妈相依为命,他妈妈在他心目中就是女神了。
但是有一天他放学回家,撞见他妈妈和一个陌生的男人在家里,这就造成了他对女性的不信任。
但是长大后,他又必须用婚姻向社会证明他是个优秀的人,所以他会打老婆。
虽然拍摄时没有用上,但是我一旦心里有了这个种子,他的一切行动就都合理了。
他绝不是坏人,他是一个心理扭曲的人,他对梅湘南每挥动一次胳膊都是对她的爱。
这就是他的人物命运。
《杜甫》 饰 杜甫
为什么小鲜肉比不上老戏骨 为什么说老戏骨的戏好?
其实演技就那么几招,真正能够让他发光的是生活经历和文学底蕴,
最后导致了他这样去理解人物,并且塑造出来。《杜甫》是去年我自导自演的一部话剧。
很多观众来看《杜甫》的时候会说,我是来看诗圣来的,可是没想到你怎么写得这么苦。
杜甫生前哪知道自己是诗圣啊,我演的是他成为诗圣之前的那个人,他带着儿子去要过饭,和动物抢过吃的。
他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很惨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说的是苦的事,孤独的事儿。但是我在读的时候,我用了一个壮阔的感觉。
因为杜甫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胸怀广阔的,他已经释然了,要不然他不会写出那么多好诗句了。
《非诚勿扰》饰 艾茉莉
即使面对生死,我也在观察生活
《非诚勿扰》里的艾茉莉,只有一场戏,最后恰恰很多人都记住了这场戏。
很多人问我:“冯远征,这个角色是不是特别难演?”我没有觉得难演。
刚读到剧本的时候,我就在脑子里搜索记忆库当中这类人物的特点。决不是说拿到了剧本,才去路上观察这样的人。
和导演定位后,我跟化妆要求,戴一个钻石耳钉,脸稍微画得白一点儿,但是别夸张,眼影有一点儿,
但是也别太女性化,嘴唇涂一点儿,但绝对不用大红。小拇指染红指甲,
化装说涂一个看不见,要不然全涂。我说没事,全涂就不是这个人物了。
拍摄那天怎么也粘不好这双眼皮,最后一大一小。我说没事,韩国做的,做坏了他也高兴。
《茶馆》饰 松二爷
我上表演那会儿,老师坚定地告诉我们,要观察生活。所以现在我出门到哪去,
都会下意识观察生活,这是一个职业习惯。2004年年初,我在台上演《茶馆》,
开幕的时候我父亲在医院去世了。我本来是能够去见他的,但是我怕去见他的时候,
他已经不行了,我会演不了戏。我演完下台给家里打了电话,我爱人一接电话,
我就意识到他可能已经走了。被证实后,我眼泪就已经流下来了。我当时在想,
我在开车回家接我爱人的路上、去医院的路上,我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但是恰恰相反,我一直没有流眼泪,很冷静地把车开到家,很冷静地接上妻子,然后冷静地到医院。
直到冰柜打开,看到我父亲那张脸的时候,我才流下眼泪。那段时间,我觉得很内疚。
一年以后,我在录节目的时候,在现场谈到这段,我已经控制不住,就哭得不行了。
但是当我现在再谈的时候,我觉得在谈别人。这就牵扯到情绪的时态问题,当下和十年后,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我将来遇到这种情景,一定会按生活来演。这是生活给予我的值得借鉴的东西,我们往往忽视掉了。
“上头没人了,我必须顶上去”
之前剧院有戏,我就来演,没戏,我就出去拍戏了。基本上半年在剧院,半年在外头。
剧院里谁结婚,谁离婚我都不知道,甚至过去一两年了,我才知道。
2012、2013年左右,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谁退休了,谁又退休了,如果排队的话,就该轮到我退休了。
也就是说,上头没人了。放过去,天塌下来,有老的顶着,地陷了,有小的撑着,我是中间最自由的。
现在面临谁来接班的问题,突然有一种责任感,就开始骂街了。年轻演员表现哪不好,就训他们一顿。
我们年轻时候进剧院,老艺术家也是这么烦我们,也是觉得你能接班吗?我突然觉得我不能走他们的老路。
正好有这么个机会找我谈,说能不能管这个事,虽然我不是喜欢做领导的性格,
但杨立新正好退休,我一想总得有人担这个责任,所以就决定自己接手了。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表演课
汇报演出《屠夫》谢幕
演员都太聪明,必须立规矩 首先管100多个人,而且是100个演员,
都很聪明,脑子好使,跟你谈事情的时候,他演员把什么事情都想好了才跟你谈话。
另外我接手的时候,剧院有很大问题。有一段时间,新的话剧里头有一半不是北京人艺的人,
都外请了,有很多演员不回来。怎么让他们回来?首先得建立制度,除此之外还要让他们觉得温暖。
这是个特别矛盾的东西。你得像保姆一样地帮助每个人,包括演员家里有问题了找到你,
你也要去做工作。以身作则,我觉得最重要。起码我还好,从我入行到人艺,
到所谓的火了以后,没有耽误过一天剧院的演出。出去拍戏的时候,
所有的东西都要跟剧院签合同。所以,我在管理时还能够理直气壮。从16年9月接手到现在,
光制定规章制度就好多项。比如说排练厅的、后台的、舞台上的、
签约的、请假的、合同的规章制度……细节到不能迟到、不能乱丢剧本。
我们之前排练完以后,一排练厅全是剧本,全是年轻演员的。
老演员没有一个把剧本扔排练厅的,一天24小时带在身边。可能在吃饭,
你的一句话可能就提醒了我,我就要记下来。年轻人反正没事了剧本一丢,
该去三里屯去三里屯,该玩儿玩儿。所以这次我是从《杜甫》开始,
只要是定稿了,我会做一个非常漂亮的封皮儿,盖上这个戏的logo。
这个剧本发给你以后绝不再发了,如果丢了就200块钱买一本。
我觉得要从学会尊重开始。有很多压力,但已经干到这儿了,就先干着。
2014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表演课
我最胖的时候146斤,腰围26
我已经两年没有出去拍戏了,工作忙起来晚上12点还要给别人打电话。
想带爱人出国玩,也没有时间。去年是我们一帮中国人去柏林的30周年,
本来打算在11月份要去柏林,时间上不允许我回去。
我每天早上7点要起,给学生上课不敢迟到。带学员班的台词课,跟他们一起热身做游戏,
要跟二十几岁的人比速度跑跳,不能输了他们。
我还胖了点呢。我1996年戒烟,到1999年的时候,我胖到146斤,26的腰围,已经很胖了。
突然胖了以后会觉得心脏有一些受不了,后来又减肥,减到现在。我现在130斤左右,演《杜甫》的时候为了人物就更瘦了。
业余爱好早就放弃了。各种什么网球、高尔夫,以前都学打球,我打得还可以,但是现在基本上就废掉了。
但是再忙也不能忘了朋友,也要抽时间去看看一些老朋友,小学的、中学的同学、还有过去一些跳伞的朋友。
和圈外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新的信息,可能对演戏也有好处。
我新朋友也多,因为我教学的有好多学生,那都是我的新朋友,而且他们能够让我找回一些自己年轻的感觉。
年龄越大,越留恋过去
前两天我们还在说,这两天北京冷,再冷也没冷过小时候。小时候不光穿秋裤,还得穿毛裤,冷的时候还得穿棉裤。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流着大鼻涕,干净点,拿手绢,不干净的就直接拿袖子擦了,但是现在的孩子永远不会感受到。
作为我个人来说,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留恋过去了,甚至在家中的书里头无意发现一张20年前写的纸片,都觉得特珍贵。
你比方说邓丽君的歌,我是最爱,当时我情窦初开的时候听的歌。
邓丽君去世的时候,我那天知道消息以后,到唱片店就把她所有的唱片都买了下来,虽然有些我本来就有。
冯远征和德国恩师梅尔辛
1990年冬天,冯远征和朋友们在柏林墙前(右三)
在德国的时候,在我最纠结的那半年里,天天听的是张雨生、周华健的歌,听得最多的是《天天想你》和《我的未来不是梦》。
只要我现在听到这两首歌,一下能够把我拉回到那个世界,我在柏林的地铁上,咣当咣当的,在那儿思考是回北京还是留德国。
最怀念的是小时候。其实我有一段干校生活,对家长来说是非常苦。
父母经历了批斗,但是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是阳光灿烂,我没有看到贴大字报,我没有看到斗人。
我是在广阔天地,农村的环境下长大,学会了摸鱼,学会了各种农作物。
以至于我在拍《老农民》的时候,他们说体验生活,我不用体验,我有5年的农村生活。
所有的农活我都会干,包括种菜、种稻子的规律,我都能说出来。
我7岁到12岁的经历,反而造就了我今天为什么能吃苦,造就了我今天做演员,还能够对生活很热爱。
这个经历确实是让我能够受用终身的。
1979年冬,冯远征在跳伞塔前
年轻时的选择都带有赌博性质
我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曾是空军首长,上头还有3个哥哥。
部队大院里的生活很优越。日子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描述得一样。
我三岁就学会游泳,七八岁学滑冰,我有三个哥哥,他们有不同尺寸的冰鞋,
我长到哪个岁数都有冰鞋穿。念高中的时候,赶上80年代文体复兴,
那个时候需要大量体育人才,但是从小培养来不及,所以他们就到各中学去找,当时我是被教练挑中去跳伞。
其实我开始不愿意去,因为我想好好学习。我数学特别好,就想当搞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但是老师逼着你去,你不去也不行,服从命令听指挥。跳伞塔在北京,就六七十米高。
但是上去以后会觉得很高,因为看底下的人就像蚂蚁这么大。
从上头跳下来的话,大概7~8秒的时间就落地了,肾上腺素一下就迸发了。
第一次跳伞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就寒暑假都去集训了,参加全国比赛。
我们当时是北京108中,1978年参加全国比赛就是全国的冠军,蝉联了4年。
就跟现在小孩为了买手机卖肾似的,当时就是喜欢。
高考都不重要了,就没去参加。结果专业队还是没进去。
别老觉得我被打击得睡不着觉,没有。我们这一代其实自我批评的能力特别强,
我就觉得是我自己的问题,就只能接受事实。
冯远征的第一部电影《青春祭》饰 演任佳
我就去拉链厂做临时工,
结果被文艺青年带着搞文艺,就很喜欢,这是我的终身职业。
没有想未来,因为大家都差不多,除了万元户以外,大家都挣得差不多,那时候的人简单。
我幼儿园念的是北空空军的一个幼儿园,现在蓝天艺术团的前身。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经常会去人民大会堂给外宾跳舞、唱歌。
经常什么爷爷就上来了,现在想想就是周总理、毛主席。
演出结束我们回到幼儿园后,就会给我们发面包,发红豆粥喝。然后就盼望着。
可能是小时候种下一片小种子,但也没想那么多。
年轻时候做的决定都不是深思熟虑的,带有赌博的性质。
保尔柯察金是我的偶像
我没考上专业队在家待业的时候,是最迷茫的时期。
每天就看书、听英语。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学英语,也没想出国的事,听半天也没有学太会。
我们家书特别多,那个时候恢复了好多印刷,像《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包括一些外来的西方的世界名着。我父母特别支持我哥哥买书,我也就跟着买书。
我一个同学的妈妈在新华书店上班。一出什么新书,大家都连夜排队,我们就不用,
跑到后头去,他妈妈就给我们拿出来,买了就走了。
走后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给我影响比较大的。我希望90后如果没看,
你们一定拿来看一看,那是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一种精神。
现在看好像也不过时,它里头也有美好的爱情,也有很多艰苦的东西,
同时最重要的是理想,让我坚持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