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改受挫民众上街 官方组合拳能否挽回局面(图)
自2020年8月末至今,中国统一全国中小学教材和语言授课的改革计划,在中国第一个建立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引起的一场社会风波已经持续多日。早前传出的一些视频画面显示,当地出现了蒙古族人群聚集和行动,白天黑夜皆有发生,学生和成年人皆有参与,许多人情绪激动。
目前所知情况仍然比较零碎片面,难以确定是否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冲突。当地警方已然严阵以待,以强硬措施兜底,防止局面恶化。而这场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改革的推进显然不太顺遂,也为中共的民族政策提供了一些值得反思之处。
内蒙古通辽市似乎是当地人抵制行动比较多的地区。9月3日,通辽市科尔沁区辖区公安分局一次性集中发布了129人的当地人头像,公开悬赏征集线索,引发舆论关注。当天,另一个市级地区巴彦淖尔的公安局发布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通知,称“近期,我市部分群众受别有用心的人煽动、挑唆,在网络上发布、转发涉及‘国家统编教材使用’的不实、有害信息,甚至制造传播谣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内蒙古多个地区出现了比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并且发生了聚集表达意见的行动。再结合早前网络传出的信息来看,参与者不在少数,但是尚未发现比较激烈的警民或官民冲突。
客观来说,当地民众未得到官方许可大规模聚集在公共场所,确实违反了当地法律规定,也会影响到社会秩序。公安机构严格执法能够起到比较明显的震慑效果,有助于恢复社会秩序,防止局面进一步失控,不过也可能会激起更多的不满。
尽管国家安全和教育公平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构成推行这次教育新政的充足理由,不过也要考虑到中国的改革牵扯“民族”问题时就会变得比较敏感。即便中国这项新政已经筹备甚久,而且有意通过渐进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先后落实,更是将内蒙古地区置于新疆、西藏之后,中国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在开学前特意选择到内蒙古和宁夏两个民族自治区视察,应该已经预想到会在当地遭到某种程度的抵触,或者是已经注意到出现了类似的苗头。
针对违法越界行为,确实需要雷霆手段,但是仅有雷霆手段是不够的。例如,此次内蒙古中小学普遍在9月1日开学,这项教育改革新政策仅仅提前6天发出通知,显得有些仓促。相关机构事前可能没有预料到会引起反弹,或者是希望淡化改革冲击,因此缺少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没有给予民间一个心理适应期。
民间和网络里的不实传言、严重夸大甚至骇人听闻的说法,以及中国境外一些媒体舆论的误导,可能也在内蒙古相关工作人员的预料之外。对此,不仅需要防止谣言、阴谋论、偏激言论的进一步扩散,还应尽快对外做出澄清,以合适和有效的方式做出普遍且有针对性的政策解读。
9月1日晚,内蒙古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称,要求“做好政策解读”,“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学校教师要主动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主动向学生、家长以及群众宣讲政策,打消他们的担心顾虑”。如此安排应该有助于化解当地民间的疑惑和抵触情绪,不过这场风波能否很快平息还有许多未知之数,需要进一步观察。
整体而言,内蒙古的教育新政有着基于中国人共同命运和集体利益的正当性,而在具体实施之时,仍然需要讲究方法和智慧,还需对社会民间保持通容,避免过度的政治化。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显然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