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香港拟7月起让寻求庇护者接种,民间盼越早越好(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向滞港中国大陆居民与外籍寻求庇护者提供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此前已有民间组织警告不让他们接种有违公平问题,也不利防疫。
香港特区政府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三个月之后,宣布“基于公共卫生考虑”,面向滞留中国大陆居民和外籍寻求庇护者开放接种计划。
港府声明称,基于公共卫生考虑,自2月底开展的疫苗接种计划将从星期五(5月28日)起首先扩展至约4万名因疫情而滞留香港的中国大陆居民,另计划自7月起向1.3万名在港寻求庇护者与已甄别难民提供疫苗。
特区政府的最新公布获关注难民权益的团体欢迎,但也有在港寻求庇护者对BBC中文表示没能理解为何港府不能更早向他们提供疫苗。
目前香港居民的疫苗接种率不足20%,港府在宣布此措施之际,一位高级官方专家警告部分疫苗的有效期即将届满,呼吁香港市民尽快接种,引起舆论忧虑港府会否丢弃疫苗。
香港将如何向寻求庇护者等非本地居民提供新冠疫苗?
超过5万名滞留大陆居民、寻求庇护者与难民将分阶段获港府安排接种新冠疫苗。
特区政府星期二公布,计划于7月开始向被称为“免遣返声请人”的寻求庇护者和获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联合国难民署)确认为难民的人接种疫苗,并提供翻译服务。
公布说:“政府现正透过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ISS Hong Kong),向有关人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接种疫苗的意向。”
ISS香港向BBC中文提供简短声明说:“有关调查于5月14日开始,借着每月一次与受助人的恒常面见期间协助他们完成问卷,预计于6月中旬完成有关调查。”
香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计划自今年2月26日展开,港府在声明中承认,“不时收到为在港的非香港居民接种疫苗的查询和要求”。新覆盖的约4万多名持有中国“往来港澳通行证”,即俗称“双程证”的大陆居民当中,绝大部份是持“探亲”签注赴港,但因新冠疫情爆发,以及疫情引来的检疫措施,而一直逗留香港。
一位不具名的港府发言人说:“这些双程证持有人会在社区逗留一段时间,从保障公共衞生角度而言,为他们接种疫苗,除了保护他们免受感染,亦有助防止病毒在社区传播,从而提升香港的整体抗疫能力。”
这些滞港大陆居民将可从星期五起持“双程证”与香港入境事务处签发的入境标签或延期逗留标签,到邮局预约接种疫苗,但必须确保其现有签注到期前能完成接种两剂疫苗。与此同时,单以接种疫苗为由而申请延长在香港逗留,入境处将不予受理。
至于其他因疫情滞留香港的旅客,港府称将“适时公布接种安排”。
ISS香港接受BBC中文记者查询时婉拒就港府最新安排作进一步评论。另一家非政府组织“香港公义中心”(Justice Centre Hong Kong)欢迎港府向寻求庇护者与难民提供疫苗。
“香港公义中心”的声明说:“我们认为此举将不但帮助寻求庇护人士及难民社群抗疫,亦能加强保障香港整体社群的健康。”
香港民主党医疗政策副发言人袁海文则说:“在确保本港居民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扩阔覆盖范围。然而, 除难民或经济能力不足人士,都应缴付成本价,这是和港澳居民在国内需自费接种疫苗的安排一样。”
对此,“香港公义中心”一位发言人对BBC中文记者说,法律禁止在港寻求庇护者工作,他们只能依靠微薄的政府补助金度日,因此他们不太可能自费接种疫苗。
亲建制阵营最大党派民建联的立法会议员陈恒镔也欢迎特区政府扩大接种疫苗计划。陈恒镔称,受扩大覆盖人员也有机会受新冠病毒感染,他们在香港也有社交活动,因此让他们接种疫苗是“出于公众利益的责任”,可让香港在防疫上“走出一步”。
寻求庇护者:为何不更早提供?
51岁的英国籍自由记者亚历克斯·普莱斯(Alex Price)已在香港生活超过30年。几年前他遇上了来自坦桑尼亚的艾格尼丝(Agnes),2019年1月,两人在香港注册结婚。
然而,36岁的艾格尼丝不能取得香港居留签证,因为她正等待香港政府审批其寻求庇护申请。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当丈夫已经马上要接种第二剂复必泰疫苗,她也不知道自己何时能接种。
听到特区政府的宣布后,艾格尼丝对BBC中文说:“我很高兴我们终于能打疫苗了,可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等这么久。”
“我们也是人,而且政府说过有足够疫苗给所有人接种。”
亚历克斯·普莱斯(Alex Price)马上要完成接种两剂新冠疫苗,但妻子艾格尼丝(Agnes)因是寻求庇护者而未能登记接种。
艾格尼丝到香港寻求庇护的原因与家乡的疫情无关,但原坦桑尼亚总统约翰·马古富力(John Magufuli)今年3月逝世前曾公开否定新冠疫情存在,甚至阻止疫苗进口。继任总统哈桑(Samia Suluhu Hassan)委任的专家一周前才确认新冠疫苗安全可靠,建议国家采购。
因为妻子的缘故,普莱斯认识到寻求庇护者没能获得疫苗的问题。他在香港《苹果日报》英文版发表评论文章,质疑这是“几近不人道的不公平”。
香港公义中心向BBC中文指出,该组织有份参与的香港关注难民网络最近对200名寻求庇护人士和难民进行民意调查,其中60%受访者表示热衷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这60%当中,80%认为他们有责任参与抗疫,保障香港社区安全。
普莱斯对BBC中文记者说:“我纯粹觉得香港政府拖了这么久才向这1.3万免遣返声请人——也就是寻求庇护者——提供疫苗,既不符合逻辑,也不道德。”
“他们本来就蒙受(感染新冠病毒)风险:他们很穷,他们不一定能获取良好营养,他们多数住在位处感染热点区域的分间楼宇单元(香港俗称‘劏房’)。政府不给他们提供疫苗,不但置他们于险境,也让香港市民蒙受被寻求庇护者感染的风险。”
今年1月下旬,港府首次采用“封区强检”策略管控出现群组感染社区,引用防疫紧急法令颁令居民禁足接受检测。艾格尼丝的一位同样是寻求庇护者的女性朋友带着1.5岁的孩子,正好住在首批遭遇“封区强检”的九龙油麻地庙街社区,自此担惊受怕,因此也十分希望尽早接种疫苗。
特区政府最初实施“受限区域”禁足强制检测的街区属低下阶层居民区,民间公益团体称寻求庇护者多数只能负担租住这些地方的分简单元。
香港为何会传出“丢弃疫苗”之说?
香港特区政府2019 冠状病毒病疫苗顾问专家委员会成员,香港社会医学学院院长曾浩辉星期一出席商业电台政论节目时说:“‘人在等着针,针却不等人’,始终针药有其有效期,过了期就不能用。那些社区接种中心,政府也一早表明,做完了9月就不做了,也就是说最晚8月就得注射第一针……到时候可能轮不到你了,可能已经给抢光了。”
港府星期二(25日)晚上公布,香港已先后接收科兴克尔来福(CoronaVac)灭活疫苗及上海复星—BioNTech复必泰(Comirnaty)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各约200万剂,即合共400万剂新冠病毒疫苗,其中科兴克尔来福疫苗存货约105万剂,复必泰疫苗约84万剂。
港府声明称:“目前库存的复必泰疫苗的使用期限将会于今年8月中届满,如果接种量不足以抵销库存,将会浪费珍贵的疫苗。”
至星期二为止,约127.86万名市民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约92.15万名市民已接种第二剂疫苗。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推算,2020年底香港人口约747万余人。这意味着已接种两针疫苗的人口比例只有12.3%。
普遍分析认为,香港疫苗接种率偏低,与最近几年支持民主派市民普遍不信任政府,加上网上不实信息流传,和香港疫情相对缓和有关。
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统计,截至星期二零时为止,香港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患者11836例;过去14天累计报告23例,包括六例本地感染病例和一例可能本地感染个案,其中三例感染源头不明。
普莱斯对BBC中文记者评论说:“当前公众教育问题显著。目前来说我们在香港是很幸运了,但WHO(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说过,要想达致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你得有全人口60%至70%接种了疫苗。而我们目前只有13%。”
在香港寻求庇护者的处境
按照联合国难民署定义,“寻求庇护者”是任何声称自己为难民,但其声称并未得到全面评估者。然而,香港并不承认“寻求庇护者”。
香港于1998年撤销英治时期为应付1970年代越南战争末期难民潮而制定的“第一收容港”政策,2000年批准约1400名越南难民与越南船民在香港定居,并关闭最后一个难民营。此后香港的难民政策立场是不给予任何人庇护,也不核实任何人的难民身份。
这是由于香港在英治时期从未缔结联合国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而虽然中国是这组公约的缔约国,但根据香港《基本法》第153条,中国已缔结的国际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情况和需要,在征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后,决定是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不承认《难民公约》,但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适用于香港,因此不能随意遣返寻求庇护者。
2014年3月,因应香港终审法院裁决,香港入境处实施“统一审核机制”,对任何向港府申请不被遣返的外国人作资格审查,若确立其受迫害风险,再转介联合国难民署考虑确认声请人的难民身份。
在等候审核或上诉期间,这些“免遣返声请人”或会获得入境处签发俗称“行街纸”的《入境条例第11(8)条担保书》自由外出,但会注明不得受雇工作。香港社会福利署向声请人提供人道援助,目前外包予ISS执行,每名成年人每月可获食物补贴1200港元(155美元;991元人民币),直接支付与房东的住房补贴1500港元,和水电煤杂费补贴300港元。ISS工作人员每月会面见受助人一次,提供辅导。
ISS香港向BBC中文确认,目前接受该组织服务的免遣返声请人有12382人。
香港多数寻求庇护者的居住环境除了普遍狭小外,不少还位处远离市区之地。
亲建制政团长期呼吁打击所谓“假难民”以改善香港治安。
香港公义中心在评论扩大疫苗接种计划时说:“Justice Centre(公义中心)期望能与国际服务社(ISS)、其他非政府组织及所有持份者合作,以确保疫苗接种计划能够在寻求庇护人士及难民社群中顺利展开。我们亦期望继续与政府合作,持续解决其他将此社群暴露于更大公共卫生风险的不同问题,例如由于政府租金津贴不足而被迫居住在不适切、过分挤迫、不安全,或基础设施不足的房屋等。”
香港《立场新闻》最近报道,一位寻求庇护者在油麻地的住处被分间成11个单元,这位年老女士要与14人共用厨房、厕所和浴室,使她既担心自己容易染疫,也容易传染他人。
4月份,香港立法会审议并通过政府动议的《入境条例》修订案,引起民间质疑旨在限制香港居民出入境自由,港府指责这些声音为“散播谣言,蛊惑人心”,强调修法旨在“更有效处理困扰香港多年的免遣返声请问题”。
但特区政府保安局曾称:“在已完成审核的声请中,99%的个案都不获确立。政府每年花费大量公币,近年平均每年约10亿元。这些人当中除有‘打黑工’外,更有涉嫌抢劫、贩毒和伤人等罪行的,社会及立法会都担心带来的治安问题。”
香港公义中心当时曾批评,《入境条例》修订案审议过程“充满排外甚至种族歧视的言论”。妻子是寻求庇护者的自由记者普莱斯质疑,特区政府没有一早就向寻求庇护者提供新冠病毒疫苗,到底是出于疏忽,还是出于制度种族主义。
难民与寻求庇护者难获新冠疫苗的世界性问题
约旦是世界首批把难民纳入新冠疫苗优先接种对象国家之一。
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全球目前有约8000万人处于被迫流离失所状态,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当中2960万人为难民。自新冠疫苗研发渐露曙光之际,难民与寻求庇护者群体面对接种困难的问题已受到医学界和人道团体注视。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本周报道,堪培拉政府早于2020年11月就表明将向全体公民、永久居民和大多数签证持有人提供免费接种,但难民接种政策显得含糊不清。
ABC报道说,卫生部在记者查询下确认难民、寻求庇护者和被收押者都能获免费接种疫苗。但澳大利亚难民委员会(Refugee Council of Australia)总裁鲍尔(Paul Power)指出,这些人还是有机会遭到忽略,因为他们未必有跟所在地的家庭医生登记,继而未必能获得接种资讯。
5月22日,《柳叶刀》(Lancet;《刺针》)发表了一篇有关黎巴嫩难民获取新冠病毒疫苗情况的通讯,文章指出难民占当地人口30%,达170万人。难民营自疫情爆发以来缺乏各种医疗物资,加上2020年8月贝鲁特港口大爆炸进一步拖垮其医疗系统,难民无法获得疫苗成为了等待爆发的公共卫生危机。
2020年11月,《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发表南非医学研究会(South African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高级科学家费迪南德·穆库姆邦博士(Dr Ferdinand C Mukumbang)的评论文章,他提出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的受助国应当专门把寻求庇护者与难民列为“受威胁人口”,方可取得援助疫苗。
2021年1月,联合国难民署宣布约旦成为首批给难民施打新冠病毒疫苗国家的一员,全球90个开展疫苗接种计划国家当中,至少51%已把难民纳入接种对象。难民署形容给难民接种疫苗是终结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关键,难民署将致力确保所有流离失所人员受到保障。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