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才是应对气候问题最好的办法(图)
如果你今天就想从市面上买一辆电动汽车的话,你很可能会买特斯拉。
再过几年,情况也许不再是这样。通用汽车和丰田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比亚迪、蔚来、小鹏和理想等一大批中国公司,都正在向美国消费者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
的确,随着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上制造商超过500家,跨境竞争只会变得更加激烈。虽然特斯拉2020年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79%,但到今年年底时也许会下降到56%。与此同时,几家中国公司预计将宣布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建设更多的电动汽车厂。特斯拉生产出10万辆车花了12年的时间。蔚来和小鹏只用了一半时间就达到了这一里程碑。
但可能令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头疼的事情,对国际气候目标和中美外交来说都是好消息。尽管在最近的格拉斯哥峰会上大张旗鼓地宣布了有关气候问题的合作,但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真正动力是美中国企业的竞争,而不是合作。
在今年11月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26)上,世界上两个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和中国——发表了一份联合宣言,承诺在应对气候危机上加强双边行动。两国列出了一些它们打算合作的领域,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一大批经济领域的脱碳和电气化,以及清洁能源转型的社会效益。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11月紧接着格拉斯哥峰会举行的视频会晤上,确认了他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起努力的意图。
这些加强合作的承诺迅速得到了政策专家们的赞赏,然而,强调合作将达不到目的。
至关重要的是,美中两国对某些气候目标形成一致意见,包括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以及减少甲烷排放。但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大部分实际转型——包括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厂、销售电动汽车和盖隔热建筑——将由私营公司来完成。也要靠企业之间的竞争。
所以,合作并不是让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净零的关键。实际上,没有竞争的合作有其局限性。例如,在奥巴马政府下成立的双边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生了大量的好研究和好想法。但如果没有私营部门的更多参与,这些进展中的大部分——包括在碳捕获和碳储存方面的工作——仍停留在实验室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刺激私营部门的示范项目和竞争。
说明这个问题的最好类比也许是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让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国际协议下运作,形成一个高效网络,最终得到对所有人都有利的结果。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制定全球贸易规则,在这个意义上是合作。然后,世界各地的公司在从电动汽车到电信等各个领域竞争,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当然,世贸组织始终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美国和中国在贸易规则解释上的摩擦。但来自格拉斯哥峰会的承诺可被当作两国都感到有压力要遵循的一套标准的蓝图。私营部门可按照这些标准,在以最好的价格销售最好的绿色能源上竞争。
电动汽车市场已有这种竞争正在进行的迹象。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制造商的跨境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压低了价格。
电动车市场的规模超出轿车。中国在推广电助力自行车上已走在了前列,有了一些像八方和小米那样的领先初创企业。越来越多的美国和欧洲公司也在响应这一趋势,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引发了源源不断的改进,如轻型自行车、越野自行车和可折叠自行车的设计。这个市场还包括电池生产和充电站设计,通用汽车和特斯拉等公司现在正试图把这两个子工业的生产带回美国。
美国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参与令人鼓舞。不幸的是,这是一个例外,而不是常态。虽然美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提供让这些技术稳步占领市场所需的税收和其他财政激励方面一直反复无常。结果是,随着美国的进展变慢,中国、韩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已在许多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赶了上来。
拜登总统“重建更美好未来”的计划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点。该计划希望通过监管要求和采购决定来创造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虽然拜登气候方案的一些方面仍有待参议院投票通过,但已在今年11月签字生效的基础设施法中有几个相关的关键部分,包括为更多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电网升级和改进铁路提供财政支持等,现已成为了法律。这使得致力于绿色技术的美国企业在能够与他们的中国对手竞争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对以美国为基地的项目提供持续的长期支持,是在风能和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市场建设美国工业能力的关键。
竞争并不意味着处于冲突的边缘。这个过程的关键是美国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竞争对手。给予应有的赞誉也很重要。中国已在过去十年里大大降低了煤炭在能源中的占比,减少了空气污染。中国的植树造林努力更令人赞叹: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从1949年的8.6%扩大到如今的23%以上。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情况正在改善,我们在全球气候问题上取得进展的最大希望是负责任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