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艰难谋求新冠“清零”,一项尴尬的抉择?(组图)
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仍在谋求“清零”的香港,近日迎来第五波疫情爆发。 当局不断升级社交距离限制措施,引发民众质疑清零目标的合理性。
香港目前维持以清零为目标的防疫政策,对发现确诊的居民楼进行封锁,将有风险的感染者送至隔离点进行强制检疫。
医学专家对BBC中文指出,作为人口流动性强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很难实现完全清零;清零政策是未达到群体免疫水平时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长期看不可持续,但短期不可或缺。
香港的痛点
目前,全球不少国家转向与“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曾经多次尝试和香港建立旅行气泡的近邻新加坡去年10月宣布,防疫策略从清零转为与病毒共存。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称,该国新冠疫苗接种率提高,新冠肺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不是危险疾病。
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新加坡总人口中已有88%接种了两剂疫苗。
但有香港专家指出,即使新冠最新变种病毒奥密克戎致病性低,香港也无法像新加坡那样推行“与病毒共存”。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近日的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病毒复制能力和致病性较其他新冠病毒变种低。但研究团队成员、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陈福和指出,奥密克戎仍有杀伤力,尤其对于未接种疫苗的长者和长期病患者。目前香港未有足够条件与病毒共存,仍要尽量避免让病毒在社区蔓延。
“奥密克戎在没有注射疫苗的人群里住院、重症及死亡风险仍较高,远高于流感。”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对BBC中文指出,香港各年龄段人群中,老人群体施打疫苗比例仍偏低,有很大风险。
陈希认为,与病毒共存的条件是全体人群达到很高的免疫水平,无论是通过疫苗或不幸感染后获得自然免疫。“群体免疫水平的基本门槛受到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奥密克戎下所需的群体免疫门槛可能需要至少90%的人群免疫。”
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最新数据,目前香港78.4%的人接种了第一剂疫苗,70.7%接种了第二剂。
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最新数据,目前香港78.4%的人接种了第一剂疫苗,70.7%接种了第二剂。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免疫学副教授何迈对BBC中文指出,奥密克戎虽然毒性低,但基数大,传染力强,“对香港当地的医疗系统还是能造成压力”。
陈希也认为,按照香港目前的接种比例,一旦放开管控措施,即使较少比例的感染者需要住院,也会有压垮医疗系统的风险,导致奥密克戎带来的死亡、被挤占医疗资源的其他疾病死亡上升,进而打击经济复苏和投资者信心。
清零政策可持续吗?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急速升温,连续多日录得约百宗本地确诊,荃湾葵涌邨出现社区爆发。香港政府推出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禁止食肆6时后堂食、取消多项大型活动等。
在发现仓鼠携带新冠病毒后,香港政府要求对这种宠物实施扑杀。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Siddharth Sridhar)在脸书表示,香港坚持清零政策有两大原因:首先,香港老年人疫苗接种严重不足,这意味着人口中一个重要的弱势群体对新冠病毒完全没有防护。“如果出现一次疫情大爆发,毫无疑问我们的医疗系统将崩溃。”
他认为另一个原因是,与内地通关一直是政府的主要目标,而零确诊是必需条件。
但严格的限制措施给香港经济带来严重影响。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周二(1月25日)表示,新措施实施后餐饮业1月生意下降四成。他预计,三四月将出现倒闭潮。
另外,香港对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入境人士仍实行21天隔离政策,取消多国直航航班。这样严格的政策让许多在港外派人员考虑离港,引起人才流失的担忧。
去年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其超过40%成员计划或正考虑离开香港,有49%的人是因为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
陈希指出,清零政策是尚未达到群体免疫水平时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从长期看不可持续,但短期不可或缺。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急速升温,连续多日录得约百宗本地确诊,荃湾葵涌邨出现社区爆发。
他认为,香港重新开放的关键仍然在于疫苗。
“香港应把握住清零的窗口期,通过高效的疫苗尽快提升人群免疫水平,争取早日重新开放。疫苗越快推进,就越有助于兼顾人群健康和尽可能地减少对经济的冲击。这方面,经济体量、文化习俗、地理范围相当的新加坡为香港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陈希说。
何迈对BBC中文指出,目前全球应对新冠病毒有几种不同政策,一种是英国提倡的群体免疫,一种是中国的严格清零,还有美国走的中间路线——部分政策干预部分依靠疫苗。
他说,严格清零需要一些条件。“比如我们要知道病毒的来源,是否有动物中间宿主,因为你要把这些环节都给控制,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做到严格清零。”
他也指出,香港不像大陆,总体来说是人口流动性比较大的大都市,而奥密克戎的传播性非常强,这种情况对于严格清零“相当艰难”;另一方面,香港采用了科兴疫苗,人群的免疫效果会差一些。
未来疫情发展
何迈认为,全球经历奥密克戎变种病毒之后,疫情会趋缓。
“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染性非常强,传播得非常快,造成了社区大量的人感染,包括儿童,也就是说,对社区的群体免疫起了相当强劲的正面推动作用。”何迈指出。
对于未来的疫情发展,陈希预测,大流行大概率会在今年结束,但地区性、季节性的疫情会持续,新冠病毒可能将成为endemic(地方性流行病),长久地伴随人类。
“全球分布极为不均的疫苗注射率给了新的变种病毒很大的产生和传播空间。我认为,我们应对的手段已今非昔比,比如高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快速检测试剂、传统与现代通讯结合的公共卫生措施如很好地利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可以在保持很小的公共卫生风险下恢复经济社会活动。”陈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