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8日 9.6°C-9.9°C
澳元 : 人民币=4.6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国、英国与中国的互联网公益新脉络(图)

2022-09-08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任格琪:从中国99公益日、美国Giving Tuesday、英国全民公益节“红鼻子日”三大全球公益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窥见当代全球公益发展新脉络。

美国、英国与中国的互联网公益新脉络(图) - 1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下发生6.8级地震,牵动了太多人的心。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们比过去更频繁地看到这样的突发新闻:洪水,火灾,台风……面对这样的消息,除了揪心,我也会无奈于“远水解不了近渴”,身单力薄,我能做些什么呢?

去年7月21日,中国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情,当天我在微信上看到友人分享了一个页面,是腾讯公益发起线上招募,点进去发现可以通过微信支付来献出绵薄之力。后来,从新闻上看到,短短72小时,竟然有超340万网友在腾讯公益平台捐款驰援河南,捐款总额超1.79亿元。大受震惊,感叹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如此深度渗透到了公益事业。

放眼全球,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公益慈善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独创的一种文明形态,是文明社会的一种底层需求。华人有“仁者爱人”、“恻隐之心”、“施惠于人”、“周济贫困”的传统底色;基督教等宗教中也有爱、仁慈、宽恕、感恩等善念的教义。

但现代公益事业在技术和文化的催化下,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慈善已经不仅仅是富豪、高净值人群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广大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助”。从中国99公益日、美国Giving Tuesday、英国全民公益节“红鼻子日”三大全球公益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窥见当代全球公益发展新脉络。

用“节日”撬动全民参与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慈善理应是富人、政府该做的事,谴责“为富不捐”、“劝捐”、“迫捐”等现象屡屡发生;甚至有西方媒体评论指出,“慈善不过是牧师和金主财阀们的一场狂欢。”

但公益事业发展至今,已不是小部分人的“独角戏”,开始有更多普通人自发地参与到各类公益活动中来,“公益节日”可以说起到了重要的普及作用。

最早的公益节要数著名的英国红鼻子节。红鼻子节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慈善节日,从1988年创办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红鼻子节这一天,被认为一向缺乏幽默感的英国人会戴上滑稽的“红鼻子”道具,装扮成可爱的小丑,在路上募捐。

大量喜剧界、演艺界名人的加入,让这一公益日名声大噪。善意开始蔓延,除了英国,红鼻子节还进入到美国、德国、爱尔兰、冰岛等国,在全球吸引了2700多位知名人士的参与,包括憨豆先生、大卫•贝克汉姆、艾玛•沃特森、比尔•盖茨、贾斯丁•比伯、水果姐(Katy Perry)、阿黛尔、酷玩乐队以及《权力的游戏》剧组人员。由此,红鼻子节真正成为了全球性的公益节日,截至2021年累计筹集善款10.68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亿元)。

在美国,最著名的慈善节日莫过于“Giving Tuesday”。2012年,它由美国一个非盈利组织发起。创办的初衷是为了抵御感恩节的“消费主义”,呼吁人们减少过度消费、更多关注公益。

和红鼻子节不同的是,“Giving Tuesday”主要借助社交网络进行传播,吸引更多人捐款或参与志愿活动。每年感恩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二前后,各类公益组织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网络用户的眼球,明星们和公众人物也纷纷号召粉丝向他们认可的公益组织捐款。除了捐款之外,公司企业和公民个人还在自己的社区开展捐赠及志愿服务。

调查显示,18%美国民众熟知“Giving Tuesday”,此外,全球有85个国家通过这个节日来助力本国公益事业发展,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中国公益事业相较于英美两个大国起步较晚,到2012年美国推行“Giving Tuesday”时,中国依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益节日”。

2015年,移动支付在中国迅速崛起,腾讯公益率先发起了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99公益日”,基于腾讯旗下的微信、QQ的社交流量和支付工具,把捐赠变得更简单。它提倡用户“一块钱也能做好事”,用“配捐”的形式鼓励用户用力所能及的小额捐款支持公益。没想到第一年就205万人参与,经过7年的发展,已经有2.24亿人次网友参与捐款,筹集的善款总额达110亿元。用八年的时间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场景最多元的公益行动日之一。

在各国一场场声势浩大的公益节日背后,点滴微小的善意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滋长,慈善逐渐成为每一个公民表达爱心、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体验一种生活方式的新土壤。

年轻的互联网公益节日为何能“逆袭”传统公益节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技术对公益事业的发展正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互联网慈善报告》中指出“慈善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性的关爱。互联网存在与否,这种关爱都要继续下去。然而,有了互联网,关爱可以跨越时间、地理和资源的障碍。这是互联网对慈善的终极贡献。”

令人颇为意外的是,数据显示,在全球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冲击下,英国“红鼻子日”近年来筹款金额不断下降;而“Giving Tuesday”这一风靡全美的全民捐赠日也已变成了“富人捐赠日”,来自较低收入捐赠者的慈善捐赠扣除额大幅度下滑。

与之相对的,中国99公益日起步虽晚,但依托于互联网发展,在“传播+捐赠+泛行动”的互联网公益新模式下,从“一块钱也能做好事”开始,呈现了逐年扩大、不断增长的态势。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对近几年99公益日的线上活动进行了研究,大致有几个区别于传统公益节日的特点:

首先是机制平台化。99公益日的活动都在“腾讯公益”微信小程序上进行。任何微信用户只要搜索“腾讯公益”就可以进入平台;各类公益项目可以以“机构”身份登陆平台,上传自己的公益项目信息并发起募捐。基于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以及腾讯的社交生态优势,快速汇聚了上万公益组织以及超过10万的公益项目。

其次是互动多元化。传统的公益形式只是捐款,但有了网络和技术的加持,平台可以开发多种多样的方式,让用户即使不捐款也可参与公益。比如,99公益日推出 “爱心接龙”、“一块走”、“每日益答”的产品。 “一块走”是一个公益捐步小程序,只需用户日常走路并将微信运动记录的步数捐出,就会获得腾讯基金会及爱心企业配捐的公益金,用于支持对应的公益项目。2021年“99公益日”期间,除了捐款以外,还有1097万位爱心网友通过走路等多种方式参与到行为公益中,互动人次超过1.25亿。

从规模上看,2015年以来,99公益日期间共有超过2.24亿人次进行了爱心捐赠,撬动整个社会公众的捐赠资金达97.7亿元,普通公众捐款规模已经超过了发展30余年的红鼻子音乐节。

第三是捐款杠杆化。“99公益日”创新使用了“配捐”这一激励杠杆机制,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每年配套数亿元的配捐资金作为支撑,公众每捐出一笔善款,腾讯基金都会配捐一笔善款一同捐赠。仅2021年99公益日来自腾讯的各项资金支持就达到了6亿元。

每年99公益日,也是腾讯公司内部的一场总动员。在最新的一封内部全员信中,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写到:“当时,我们一头扎进这份陌生的事业,只是希望借助数字科技的点滴能力,为这个社会、为公益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公益变得触手可及人人皆可参与,也让公益变得更加透明理性。”。

“每一个社会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共创的力量。正是过去七年的耕耘和积累,才有了如今小红花的满屏盛开,才有了全民公益共创的原野土壤,如今,我们也有了新的梦想:希望走上更远的征程,参与更多社会议题的讨论和解决,以我们的绵薄之力助力社会价值持续创新。 ”

数字化是全球公益事业的新机遇

后疫情时代,面对经济复苏的压力,各国慈善事业都受到了冲击。国际知名慈善组织乐施会(Oxfam)已经关闭其在世界各地的18个办事处,同时裁员近三分之一。美国慈善捐助基金会(CAF America)近期的调查也显示,73%的公益机构指出今年捐赠收入已出现下降,半数预期明年捐赠收入跌幅超20%。

面对这样严峻的生存压力,慈善事业必须要想办法像企业一样学会“降本增效”。过去声势浩荡的设立分部、招募志大量愿者、发传单募捐的“地面”战术已经行不通,通过平台影响力低成本撬动线上用户的参与,并且通过数字化管理工具节省成本,成为了众多公益组织迫切寻求的转型之路。

拥有17年信息无障碍行业经验的专业机构——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使用腾讯云云服务器、数据库、对象存储等服务等,陆续上线了专业无障碍问卷、无障碍活动发布小程序、“无障爱”互动H5等产品,帮助障碍人士便捷参与无障碍活动,还为视障工程师创造了更多工作机会。

中国民间公益性救援项目“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平常各自有正式工作,接到救助信息时才紧急集结救援,过后又回归各自生活。他们通过腾讯乐享,进行人员和队伍管理、组织专业培训、发布活动任务、远程指挥救援。来自各行各业的热心人“拧成一股绳”,有效提升了公益救援能力。

这样完全免费的数字化的产品解决了很多公益机构的“燃眉之急”,但这样的技术,需要“平台”方不仅具备互联网技术和经验,还要愿意把技术免费开放出来,这就考验互联网企业的决心和能力了。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曾表示,公益项目落地环节的数字化需求高,但功能缺口大,行业对数字化充满期待。也表示他们将做好技术公益的先行者和发动机。

从传统公益,到“造节”式公益,再到“互联网公益”,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东西方都给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未来,依托于普及的移动互联网与便捷的移动支付技术,为慈善造节,并通过科技、创意和多元形式,可能是全球慈善行业的大趋势。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