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草不正经,柳州市的牛被网暴:网友教牛吃草(组图)
01
最近一头柳州市的牛被网暴了。起因是它在吃草,但网友不买账。
他们觉得它不是一头本分的牛,因为好牛不这么吃草。吃得干干净净,不会东啜一块西啃一块,才是牲畜该有的作风。这样糟蹋草的行为怎么看都不文明。
接着,不少网友就惊呼,浪费粮食可耻!
那为什么它吃相差呢?因为它脾气不好,性格有缺。
好家伙,牛失了牛德。
而且,在他们看来,吃相不好的牛不适合干农活。这可是会严重影响到主人家的生活水平。
于是,一些过来人“好心”劝它:“这样吃对胃不好,建议吃慢点。”
也不知道这头牛叫什么名字,但在互联网上,它的性格情绪有问题,同时,工作能力也不足,总之它太嫩了,得跟人类好好学吃草。
然而事实不过是,一头牛以它的习惯在吃草。
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网友,却在讨论一头有着充足食料的牛吃相难不难看的问题。
“它都不咀嚼嘛”“这样吃对胃不好”言论的背后,不是把牛当人看了,而是不把牛当牛看了。当做一个可以操控的玩偶了。
所以他们也能顺理成章地认为牛奶不是给牛喝的。牛奶是给人喝的,给牛喝不就糟蹋了吗?
仔细看里面的逻辑就是在颠覆生物学常识,完全不值得去反驳。
当牛受到屈辱性的网暴时,另一边,它的好朋友——驴的日子也不好受。老师傅看出黑毛驴的驴蹄问题后,决定进行修蹄,目的是清理蹄子里的瘀血。
一些网友连标题和动物外形都不看,直接暖心关爱:“马疼不疼?”醒悟过来发现这是毛驴后,他们质疑,驴蹄没有很长,真的需要剪短吗?
相对成熟的网友则会质疑老师傅不专业,切瘀血切地粗糙。
在他们看来,老师傅没有工匠精神,没有问过黑毛驴的意见就对它动手动脚,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当然,最要紧的是,没有问过这些网友的意见。毕竟自己决定了万事万物的合理性时,是不能允许其他人拥有解释权的。为此动物生存本领的施展,也要得到他们认可,否则它们不配活着。
“这豹子跑步姿势不对!”
“边牧这么跑不行,会损伤关节。”
现在这些手拿键盘的网友,正在扮演造物主的角色,试图让动物拥有美好的前途。可动物真的听他们吗?想想都知道答案。
02
与动物过不去以外,网友又和专家们过不去。
这也是我经常刷到的一个知乎问题:为什么很多高中生文笔比知名作家都好?
在提问者看来,高中生文笔细腻优美,而成年作家们粗糙朴素,两者差别非常明显。
这当然不是实际情况,也许还有调侃的意味在,只不过类似情况太多了。所以我觉得随便一个艺术生画得都比毕加索强多了…… 为啥很多末流的流行歌手,唱得都比京剧好听? 为啥很多小学生写的诗歌,都比古人水平更高?
其存在意义就在于为文学梗的诞生提供了土壤环境。
霹雳布袋戏的一位粉丝发文说,李商隐抄了她爱豆的诗《夜雨寄北》,她要拉动网友网曝他。
在被网友科普后,她又发文道歉,称呼李商隐是“冷门诗人”。
毕业后背诵不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有可原,但是不知道李商隐,不去查查基本信息就开始吐槽,实在不应该。
这种忽视基础知识,还随意开喷的行为并不少,以致于古诗文界都堆积满了梗。
辞藻堆砌李清照。
稍显做作李太白。
不够古风曹雪芹。
写得不错苏东坡。(比肩方文山、林夕)
想必未来的新段子不会少,因为指点江山的互联网懂哥,并不在乎事实如何。在乎的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03
后来网友们又把手伸向了普普通通的现代人,而且把离谱的吐槽演化为了恶意的讽刺。
江西抚州某中学,一个女生考试后,八科第一,数学拿了第二名,最后全年级排第一。
结果就因为数学排第二,她被嘲笑了。
那些人试图告诉她其他科目第一名都不如数学第一名有用。
这种逻辑里,数学考第二名是偏科的的体现。所以女生没有能力,而网友作为“好人”,似乎还要去安慰和同情她。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也理解不了网暴和歧视是怎么发生的,但就是偏偏产生了。
推而论之,优秀是怎么样的不重要,答案是什么不重要,输出思维霸权,倒是已经成了一些网友善用的偏激手段。
抖音那些吵了几万几千层楼的数学题的产生,就是这个原因。
类似这样的题,也不见得都是精准针对抖音用户的,因为移步到虎扑上后,也能吵个上千层楼。
一些网友奉数学为圭臬,但对数学又格外不上手,并嘲笑别人不懂数学……说白了就是人菜瘾大。他们唯一和数学人才的共同点或许在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时,评论区的空间太小,写不下了。
04
把优秀学子喷成差生,已经是恶意的行为了。与此相对应,还有另一种严重的情况。
央视《夜线》节目在2020年播出了一期报道,王某面对镜头“诚挚”地回顾自己对女友的爱。他说手机屏保是爱人的合照,他记得她眼睛里一片亮光,挂满了星星。
总之一切多么美好啊,这期节目顾名思义就叫:“爱那么重,爱那么痛”。
然而,镜头之内的王某穿着蓝色囚服,隔着铁窗,因为他犯了罪。他骗女友自己有钱,他骗公司自己简历不错,他自己过度消费,导致自己没有钱了。为了给即将出国留学的女友送礼,离职后的王某去原公司找前同事“拿钱”,实则是抢劫。在前同事不给的情况下,王某杀了他。
这并不是复杂故事,新闻报道的目的正是为了给大家带来警示作用:什么是真爱,为什么要量力而行。
然而评论区的一些网友开始将他美化成了好人。
“这样的爱情什么时候抢到我”
“他真的很爱很爱她的那个女孩,不惜毁了自己的一生和前程”
甚至对他的声音都褒奖一番,觉得其中充满了正能量。
就这样,作为杀人犯和骗子的王某,被“包装”成了一个温柔痴情男子。因为他对于有的网友来说,适合成为他们剧本里的男主角。这个剧本存在的目的是要展示自己的温柔暖爱形象,可笑的是, 这个如此荒诞而扭曲的剧本,如今还被不少人传播。
也许说话的人确实太缺乏存在感了。
05
多年以来,一本正经反驳奇葩言论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对方不指望说服你,他们大可以在激化你的情绪后,用一句“急了?”再嘲讽你一遍。这时候,你两次跳入了他们挖的坑里。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普通人并非手足无措,还是有几种方式可以应对。
一种就是基努里维斯说的。对方可以大胆宣布1+1=5,没关系,开心就好。自己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就是不以为意的力量。
一种是福柯的做法,如图所示:我以前的表达欲: 我们想做的是去证明那些个体的、特别的、人类特有的经历, 不过是一些庞大的形式系统下面极其表面化的闪烁而已 我现在: CNM,听清没,CNM
这是直面惨淡现实的态度。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都能让自己不那么费心费力地去争辩。
当然也有第三种方式:我们找找笑料,从中图一乐。毕竟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也许做牛亦如此。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