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赴德国设厂:为何引发台湾与欧盟“晶片外交”争议(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全球晶片代工龙头、有台湾“护国神山”之称的台积电(TSMC)据报将到德国东部半导体重镇德累斯顿(Dresden,德勒斯登)设厂,料2025年开始生产。路透社近日引述消息称有关计划已进入最后磋商阶段。
如果成事,将是继赴美国、日本之后,台积电生产基地进一步国际化,并首次在欧洲设立工厂。这也体现《欧盟晶片法草案》(EU Chips Act)今年1月通过后,台湾与欧盟的“晶片外交”。
不过,此事在台湾引起争议,具官方背景的中央通讯社3月13日发表题为“对台湾‘只想要不肯给’晶片外交不是欧盟说了算”的特稿,批评欧盟碍于中国大陆的压力,对台湾只要晶片、不谈外交,包括拒谈“台欧盟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简称BIA)。
此前,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不同党团连日举行论坛,讨论台湾与欧盟的经贸合作,不少议会成员都呼吁尽快洽签BIA,视讯出席的台湾外交部政务次长李淳也暗示若达成协议,双方的半导体贸易将会增加。
但代表行政机关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欧盟执委会)出席的官员大唱反调,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司长古纳・维冈(Gunnar Wiegand)指台湾投资环境稳定毋需BIA,“很多人支持(协定)是为了政治原因,但从经济因素看并不需要”,欧委会贸易总署远东部门主管艾德琳・辛德尔(Adeline Hinderer)则称对台经贸协定的内容“可涵盖在现行对话管道下,没有需要改变现况”。
欧盟大国与北京关系微妙
图像来源,REUTERS,台积电代工生产的8吋晶圆占全球市场比重约45%至50%,代工生产的12吋晶圆成熟制程比重甚至超过70%;根据2021年1月的的资料,台积电市值达5509亿美元,挤身全球前十大,与美国苹果等企业并列。
欧洲价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在台办事处主任叶皓勤(Marcin Jerzewski)向BBC中文表示,欧洲议会为直选产生的民意代表,欧盟委员会是非民选产生的行政机关,两者对台湾经贸协定的态度矛盾令人担忧。
“现在并非欧盟拒绝与台湾签BIA,而是欧盟委员会。这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形象,让人觉得欧盟内部的不同机构互相打架,而当内部的分歧暴露在公众视线,就很容易被北京利用。”
叶皓勤指出,欧盟27个成员国各有不同利益和政治考量,亲台湾的主要是中东欧国家,其他国家如爱尔兰、德国都与中国有紧密的经济往来,西班牙忌惮国内的分离主义,匈牙利尽管是台湾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接受国之一,但总理奥尔班是欧洲最亲北京的领导人,在此情况下欧盟很难在台湾议题上达成共识。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正东对BBC中文说,欧盟委员会官员的强硬发言反映了两个讯号,第一是中国大陆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第二是中国与欧盟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去年12月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Charles Michel)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以及今年2月中国中央外委会主任王毅出访欧洲对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盟重要国家释放善意。
“台湾过去几年在欧盟的外交突破主要在议会层面,以及中东欧小国如立陶宛,但处理整个对欧盟的外交举措,就需要几个主要大国有共识。这些国家最近都与北京有密切互动,这对台湾在欧盟寻求突破当然会有蛮大的阻碍。”
BIA谈判零进展
图像来源,REUTERS
欧盟是台湾最大的境外投资者,占总外国直接投资(FDI)25%,台湾在欧盟的FDI存量则占台湾所有对外投资的2.1%。台湾政府长期推动与欧盟签署BIA,冀把双边贸易关系制度化。
2015年欧盟执委会一份贸易政策文件指与中国协商投资协定,并会与香港和台湾"探索开启投资谈判”。2020年执委会与中国完成全面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但因新疆、香港等人权议题交恶而冻结协定,也没开启与对台经贸谈判。
欧洲议会自2021年在多份报告中,敦促欧盟委员会启动与台湾BIA的前置作业,包括风险评估、公众谘询和范围界定工作。叶皓勤指出,只有进行了前置作业,以实证方式评估BIA的经济效益,欧委会才有依据决定是否与台湾进行谈判。
前欧洲议会政治顾问、台湾国立东华大学助理教授冯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也对BBC中文说,欧盟委员会官员在前置作业启动前,就一锤定音指台湾欧盟不需要BIA,“这已经不是关于经贸本身,而是政治表述”,如果台湾政府想推进BIA,不应让相关讨论高度政治化,“我明白BIA对台湾外交很有象征意义,但现在双方都应该回到投资本身”。
她说以欧盟的“一中政策”和27国成员的复杂性,短期内很难与台湾签订“台欧盟双边投资协定”,但双方在再生能源、电子科技产业、研究、文化等领域还有很多务实合作空间,而且每个国家都可以与台湾发展双边贸易关系。“不只大国可以塑造欧洲台湾关系,小国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就像立陶宛。欧盟不仅仅是德国和法国,就好像我们处理亚洲关系时也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印度、台湾。”
台湾大学教授左正东则指出,比照北美国家,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没有打开新的市场,而加拿大在跟台湾谈投资协定,也没有突破世贸(WTO)惯例,还是遵照先中国大陆、后台湾的做法。“如果连美国、加拿大跟台湾谈经贸协议都是这种状态的话,欧盟的可能性更低,一来有27个成员国,二来与北京的关系又更密切一些,当然现在是比较困难。”
“晶片外交”换到什么?
在“台欧盟双边投资协定”毫无进展之下,台积电若到德国设厂,有台湾学者对此有保留。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对BBC中文指出,台积电没有非去德国不可的理由,现在去主要是为了德国汽车产业的利益,“但欧盟跟德国相对冷淡,本质上是不公平的,而且以台积电投资那么大却没有任何经贸保障的话,是完全不合理”。
他指出,尽管德国新政府上台后已逐渐调整对华政策,但官僚体系中大部分官员仍旧延续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梅克尔)时代的思维和做法。“跟美国、日本不一样,德国政府对中国强硬了,并没有转化为对台湾比较友善。欧洲和平时期太久,安全问题都交给了北约,他们的行政部门还是非常局限于经济利益,而且大企业很影响政府政策。”
他强调,“晶片外交”是欧盟执委会提出的,而在2021年1月,德国经济部长阿特麦尔曾致函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要求台湾政府催促台积电供应车用晶片,可见台积电赴德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政治外交行为,台湾政府应更强硬以晶片为筹码要求签署BIA。
“我们去欧盟却静悄悄,都是台积电单独在谈,没看到台湾政府一同去拜会德国的单位、有官方发言。如果台积电为了外交而去,却换不到相应的国家利益,反而为了服务你而牺牲自己、分散我们半导体的人力资源,那对台湾有什么好处?”
台湾半导体业占总体GDP约15%,台积电产值则占GDP的7.3%。此前台积电赴美设厂已引起一些舆论不安,担心掏空晶片产业和影响经济。
台大教授左正东认为,台湾政府需清楚交代“晶片外交”的战略目标。“前两年(政府)邀请台积电出面跟德国购买BNT疫苗,但台积电去美国设厂这件事,没有看到政府设定清楚的外交目标,未来去德国也同样,我们到底想透过晶片得到什么?‘晶片外交’对台湾有利或不利,民众自己来判断,但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向人民做足够的沟通。”
他指出,台湾政府必须说服民众,让半导体产业外移是有重大理由,对外交、国家安全非常必要,“但如果北京可以影响晶片换来的外交回馈,就很难正当化(justify)‘晶片外交’,得不偿失”。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