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6日 16.3°C-16.9°C
澳元 : 人民币=4.6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2023-09-26 来源: 男孩派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你还记得自己16岁的时候在想什么吗?

寻常人家的孩子,这个年纪多半在备战中考。

脑子里想的或许是刚公布的模考成绩,或许是那道没写完的数学大题,也可能是报哪所高中最稳妥。

但在12年前,16岁的张炘炀,已经是一个博士。

他每天想的是如何让父母在北京买房,怎么拿到北京户口。

当年,他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连连跳级,不到10岁就参加了高考,考了505分,以高出辽宁省二本分数线50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

用三年时间学完大学四年的课程,13岁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16岁时,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也是迄今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

然而,天才神童的光环也难掩争议的声音。

2011年,研究生毕业前夕,张炘炀被曝拿学业作要挟,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不答应就不参加答辩,也不考博士。

此话一出,立刻引发了热议。不少人批评他“没情商”、“不体谅父母”。

但对于这一举动,少年在央视人物访谈栏目《看见》的镜头下冷冷地给出了解释:

“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你们(父母),你们应该为此努力。”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1

这一刻,主持人柴静才意识到:

这场买房风波,不过是以极端的方式,将眼前这个神童家庭内部长久藏匿的暗伤撕开个口子给世人看。

她感叹道:

“当火箭升空提速时,载人航天器里的宇航员会有严重的压迫感,这是速度带来的后果。

十六年里,张炘炀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超他人,所以今天,他会得到成绩,也会得到困惑、挣扎、欲望和脆弱。

速度是很多中国普通家庭当中父母的选择,他们也负荷着这个选择带来的得失和经验。”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2

但同时,柴静相信,张炘炀才16岁,他的未来还有无限潜能。

而如今,12年过去了,当初的少年即将而立,他的天赋都发挥出来了吗?

最近,九派新闻用一则采访视频给出了答案:

和当初张炘炀考上博士时,网络铺天盖地的“16岁博士”、“天才少年”、“神童”的大肆报道不同,如今28岁博士毕业的张炘炀,媒体已少问津。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未能做出什么成绩,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

他坦然告诉记者:

自己银行卡里只剩几千块钱了,毕业工作后攒的5万块也已见底。

但张炘炀对此表现得很无所谓,他说:

“他们(父母)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到现在也该值1000多万了,从这个角度讲,只要是1000万以内,我完全有这个额度。”

“我一辈子不工作都可以,不只是靠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3

从神童少年到啃老巨婴,从人人羡慕到无人问津,从少年得志到摆烂躺平。

这种巨大的落差,很难不让人想要探寻背后的症结。

当我反复观看了不少关于张炘炀的采访和报道后,我发现:

这个伤仲永式的悲剧背后,其实藏着无数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4

成绩放在第一位

成人放在第二位

谈起“神童”张炘炀,邻居的第一反应是,“他爸功劳大”。

的确,这一路走来,父亲始终在为儿子的学业保驾护航。

张爸爸写过一本书,叫《神奇的学习》,他说十几年来,只要孩子在,他和妻子就没看过电视,即使是无声的。

不仅如此,他们也从未邀请过朋友来家做客。

而和严格的学业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爸爸对张炘炀性格养成的忽略。

《看见》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张炘炀从小争强好胜,受不了自己比别人差。

他投篮时进球率不高,便命令节目组:“必须把我投篮的镜头剪掉。”

父亲站出来打圆场,张炘炀立刻高声呵斥道:“闭嘴!”

可随即,他又对父亲说:“如果你现在及时哄哄我,我倒还有可能收回去。”

父亲听罢,好脾气地笑了笑,将儿子揽到了怀里。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5

看了这一幕,我才理解:

为什么当16岁的儿子坚决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时,父亲想到的并不是拒绝,而是用租下一间房的方式哄骗儿子。

或许正是父亲一次次纵容,才让张炘炀愈发坚信:自己想要什么就必须有什么,若得不到,一定是父母有问题。

教育家傅雷曾多次强调:“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

没有健全的人格做支撑,外在的优越就像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作家九爷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两人都是教师,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倾尽全力地培养儿子。

儿子也争气,先是被保送到国内顶尖大学,毕业后又出国留学,在德国扎下了根。

然而夫妻俩当初只顾着抓孩子的学习,却没有培养他的好品格,儿子长大后变得越来越冷漠自私。

父亲得癌症了,儿子借口工作忙不回来,甚至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可当得知家里要拆迁后,儿子却第一时间跑回国,厚着脸皮跟母亲讨要拆迁补偿,被母亲拒绝后,便再也不认这个妈了。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文凭、有个博士学位就厉害了,这不算成功,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生而为人,却不会做人,公式推导得再熟练又如何,英语说得再流利又何如?

如果一个孩子人格残缺,学习再好也是个废物,甚至是祸害。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6

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前

哲学家卢梭曾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破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万物皆有定时,一味抢跑,最终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节约时间成本,让孩子走上快车道,快速成才,是张爸爸一直以来的心愿。

为此,他让儿子屡屡跳级,想方设法要让儿子成为年龄最小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

而加速的代价,就是张炘炀的基础很不牢固。

初中时,他就成了倒数;

读研期间,他挂科,写不出论文,甚至产生了想自杀的想法;

到了博士阶段,他更是过得痛苦不堪,一度延毕,用了8年时间才拿到学位……

多年后,张炘炀抱怨道:“他们(父母)明明什么都不懂还要指点江山。”

再好的天赋,没有牢固的基础,也不过是美丽的泡沫,轻轻一戳,就破了。

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陈宝生曾警告家长:

“学生是一张白纸,交给老师,老师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在此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画得五花八道,这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还记得那对被央视点名表扬的网红父女吗?

女儿小钰天生是个慢性子:

7点45分到校,可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她还是不紧不慢地一粒粒扒拉着碗里的食物;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7

放学铃声响起,别的孩子都飞奔着跑向门口,唯独小钰双手插兜,45度抬头仰望天空;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8

课间,其他的同学都在蹦蹦跳跳地打闹,小钰却一个人枕着书包,翘着二郎腿,翻阅着手里的书籍……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9

看到这些画面,很多父母是不是已经急得抓耳挠腮了?

但爸爸三石却没有,他虽然有些无奈,却很尊重女儿的节拍,并由衷感叹:

“天为被,地为床,不与世俗争辉煌,我能有你这么潇洒就好了!”

罗素在《征服幸福》中写道:

“孩子就像是幼小的植物,得不受打扰地呆在同一片土壤,才能好好地发展。”

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亦有时。

别为了短暂的领先,就牺牲了孩子最宝贵的童年幸福。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10

自己不飞

下个蛋让他使劲飞

网上有个段子:

这世上有三种鸟:

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还有一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好笑的同时,也有一丝扎心。

这让我想到经历了买房风波后,张炘炀说的一段话:

“不是我逼父母买房,是我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他们为了不曾实现的一个梦想,来自己逼自己。”

原来,张爸爸出生在农村,是当年罕见的大学生。

1990年,张爸爸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人民大学商学院第一届MBA班,但因拿不出一万五的学费,无奈放弃。

所以,在面对让儿子去德国留学还是考北京的研究生时,张爸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面对父母多年的控制欲,张炘炀拿起了叛逆当武器。

他开始沉迷游戏。

最严重的一次,父亲将一壶热水浇到了张炘炀的身上,但他还是埋着头玩,不理父亲。

为此,张爸爸气得深夜出走,步行五十多公里,从儿子的学校走回了河北廊坊的家里,一直走到早上七点,累得站不起身子。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充满控制欲的父母。

而为了反击父母,很多孩子不惜用自毁自伤的方式,也要让父母的梦想破碎。

小说《无声告白》中的萨迪亚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她的父亲詹姆斯是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但因为自身是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种人,始终被主流圈子拒之门外。

母亲玛丽琳,有个当医生的梦想,却只能在餐厅当女工。

而萨迪亚,就是在父母的期待中出生的。

父亲希望女儿能够获得别人的肯定,得到社会的尊重,母亲则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名医生。

为此,萨迪亚只能小心翼翼迎合着父母的期待,努力社交,学自己最讨厌的医学。

最终,不堪重负的她选择了溺水自杀。

了解了女儿自杀的真相后,震惊又悲痛父母这才终于明白了纪伯伦那首小诗里所写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的意义,不是把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而是在守望中看他向更远的地方走去。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为孩子指路,但却无法强迫孩子必须按照我们规划好的路径行走。

因为一张纸和一只蝴蝶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从不任人摆布。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11

对“神童陨落”这一说法,张炘炀的大学老师张跃辉说:

“他本来就没有起飞,没有什么陨落。他也许真的是一个可以行程万里的飞机,但他没有出跑道。”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一个神童坠落轨迹,藏着多少中国父母的教育通病(组图) - 12

是啊,张炘炀就像一头陷入困境的幼兽,被父亲带上了一条加速的跑道,将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

却因忙着赶路忽视了品格和基础的塑造,再也没有力气登上更高的山头。

如今,他只能茫然地停在半山腰,站在父母的对立面,发出无助的悲鸣。

神童不再,但焦虑而功利的父母一直都在。

为悲剧唏嘘的同时,也别忘了提醒自己:孩子的人生,需要的是唤醒,而非催熟。

守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是比考满分更重要的事情。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吃货sunny
吃货sunny 2023-09-26 回复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慢慢的,不能一味追求速成。
小菜Harry
小菜Harry 2023-09-26 回复
这个家庭太功利了,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Kelly郭怡璇XD
Kelly郭怡璇XD 2023-09-26 回复
这就是速成教育的副作用啊!
一朵小小雏菊
一朵小小雏菊 2023-09-26 回复
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太极端了吧!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