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哈佛却被北大解雇?校方回应真相,数学天才“韦神”真面目惹争议…(组图)
突然又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
韦神从北大离职了?!
90后北大数学系天才“韦神”韦东奕,因为其特别的生活方式,以及特别传奇的大佬技能,上过好多次热搜:
最著名的一次,应该就是他提着两个馒头、拎着一瓶矿泉水接受采访的样子:
还有人曾在北大食堂偶遇“韦神”,只见他穿着朴素,坐在狭小角落里专心干饭,丝毫未察觉周围人的目光。
他的饭非常简单:两个素菜配米饭,以及他“挚爱”的馒头:
韦神的伞,造型也是十分狂野——
还有一条是#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又降维打击了#:
一位网友分享,“韦神”用一天的时间,就把六个博士的团队,搞了四个多月都没解决的方程式问题给解决了,与以往实验数据匹配率达到可怕的99.8%
而且团队那边想给他报酬,大佬死活都不要,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没必要要钱”,最后好说歹说,帮韦神充了个公交卡....
另一条则是#哈佛曾为韦神打破校规#。
据悉,哈佛大学曾给出一系列优待条件,甚至愿意为了韦东奕打破校规,只要韦东奕愿意到哈佛读书,可以直接免掉英语考试。
但是因为韦神觉得自己“英语不好”,而且不适应国外的生活,最终都被拒绝了。
看到这里,就显得开头的营销号文章更空穴来风了起来。
不过北大很快就对这一消息作出了回复:假的!
中新网报道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韦东奕仍在职,而韦东奕的简历信息仍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官网上挂有。
传言不攻自破,有网友“阴阳怪气”道:
担心天才失业,不如先担心担心自己
就像是大众第一次见到韦神时,央视网所呼吁的:
不要打扰韦东奕,保护好韦东奕这样的青年科研人员,是整个社会对学术的一份善意。
(来源:央视网微博)
像韦神这样对物质需求极低,满腔热情只投入在自己热爱的数学上,可能只需要一些舒心又自在的环境,留在北大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韦神的同门师兄,“北大黄金一代”之一,同样极为优秀、学术成果丰硕的数学天才许晨阳,却在回国任职6年后,辞去了北大数学系教授的职务,接受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邀请,
其实,许晨阳的情况,在国内学术界并不是个例。
一大批顶尖基础科学人才,最终选择到美国发展,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
1981年出生于重庆的许晨阳,从就表现出极高的数学天赋。1999年,许晨阳凭借数学竞赛保送北京大学。
大学期间,许晨阳在数学上的天赋造诣也让他成为全校闻名的数学明星。许晨阳说自己“人生的一半,数学占了很大的比例。对我来说,做数学跟我自己的人生,已经是分不开的事情了。”
大三时,许晨阳就完成了别人四年才能完成的专业课程,在北京大学著名数学教授田刚的带领下,开始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两年后,许晨阳完成了北京大学研究生的课程,同时也得到了前往被誉为“世界数学中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的资格。
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以后,许晨阳拒绝了麻省理工大学的邀请,毅然决定回到祖国,愿为自己的国家的科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12年,许晨阳回到了北京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回国一年后,许晨阳就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并获得了教授的职称,受聘于北京大学。
在北京大学执教的那几年,许晨阳已经荣誉等身。除了“杰青”、“长江特聘教授”等,在2016年,他还获得了以印度天才数学家命名的拉马努金奖。
2018年,许晨阳获得了国家科学突破奖。
然而,本在国内前途无量的许晨阳,却在2018年决定接受麻省理工的邀请,再次前往美国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
“想趁这个机会去世界顶尖的地方看一看。”许晨阳向媒体解释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他不否认,自2012年底从美国回来,在北京大学任教和科研的这5年,“发展得也挺好”,而且“现在去了也不代表我将来就不回”。
许晨阳临走时,指出了中国学术界的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学术界造假过于严重,如论文造假,学术造假现象太多。
第二,国内学风过于浮躁,人们过于急功近利的追求功名。
第三,论资排辈的观念难以改变,青年科学家的研究经费得不到保障,对于年轻人的扶持力度不够,很多时候只看年龄不看水平。
这番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哗然一片。
网络上充斥着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的批判,而学术界内,除了表示个人支持或赞同的态度,许多人也发出深思:许晨阳这样的决定,实则反映出国内学术界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人才外流的现象日益严重。小站君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分析文章,中国近90%的理工科留美博士,选择毕业后留在美国。
截至2017年2月,中国 STEM 博士毕业生的移民状况
此外,在基础科学领域,这样的现象则尤为突出。
多年来,国内很多学术领域,都存在着重技术,轻科学的现象。高校的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专项研究经费,对于基础科学项目,往往投入较少。
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度,理论科学在实际应用上,往往都落后于理工科。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实际应用,忽略了基础科学领域的知识储备,一方面,必然会遭遇技术瓶颈,另一方面,长期重应用、轻理论,也会让更多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感到心寒。
我们无法过多批判他人的选择。
毕竟,每个学者的学术研究黄金时间,不过一二十年,选择更适宜成长的环境,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是无可非议的。
许晨阳曾说,“数学是基础理论的学科,你做出任何东西都是对人类知识的进步。不管我走到哪里,我做出来的工作,别人都会认定是一个中国数学家做出来的工作。”
纵使他荣誉等身,成果斐然,外界对他学术上的选择议论纷纷,许晨阳一直以一种纯净、不保留的姿态,对待他热爱的理论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