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关口,兴业银行重构资产负债表(组图)
上市银行三季报数据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近半数营收出现了同比下降。
在贷款重定价、市场利率不断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各家银行因势而变,都在调整自身的策略,寻求着发展与进阶之道。
站在10万亿资产的关口,股份行第一阵营中的兴业银行,在交出三季度业绩答卷的同时,也向投资者展示了自身的调整与改变,积极打造良好资产负债表。
业绩的“表”与“里”
10月30日,兴业银行披露了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9.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9%,离10万亿资产关口仅有咫尺之遥。
存贷业务增长稳健,截至三季度末,客户贷款余额53,1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4%;客户存款余额52,1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4%。
从上市银行三季报来看,净息差普遍下行,但兴业银行息差降幅收窄、利息净收入增速由负转正。这一优于同业的关键指标背后,正是源于其持续推进的资产负债表重构。
在加强对宏观经济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兴业银行采取了“资产决定负债”策略,对资产负债实施动态均衡管理,持续推动结构优化。
在资产端,注重“以量补价”,信贷投放靠前发力,保持生息资产的较快增长,对冲息差收窄影响。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兴业银行不含票据贴现的贷款较上年末增加4,338亿元,同比多增769亿元,增量位居股份行首位。其中,企金贷款(不含贴现)达3.0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508亿元,增长17.10%。同时,该行比较薄弱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分别较年初增长12.40%、9.86%。
在负债端,注重“结构优化”,强化成本管控。兴业银行通过自律机制引导、低成本存款增量考核、高成本存款压降和“一行一策”制定分行存款成本压降目标等手段压降存款成本,同时把握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低成本金融市场资金吸收。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兴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同业存款和发行债券成本分别下降11BP、7BP和16BP。资产负债的合理摆布,有效缓解了息差下行的压力。
两端同时发力,资产负债表重构策略的有效落实,使兴业银行在净息差不断收窄大环境下,息差管控成效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净息差1.94%,同比下降16BP,表现居上市股份行前列。特别是第三季度净息差1.92%,环比仅略降1BP,利息净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09%。
下一步,兴业银行还将在重构资产负债表行动中持续发力。在资产端会继续保持信贷资产投放力度,确保全年投放计划完成,并着力提升零售信贷增量占比。在负债端,兴业银行按照资产配置需要灵活组织资金,有序压降企金高成本存款,同时适度控制零售长期存款增量,进一步优化结构。
打造良好资产负债表
过去几年,银行资产端收益和负债端成本非对称性下行,息差和利差持续收窄,兴业银行加大了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并通过以量补价方式,以信贷规模扩张带动效益增长,推高了风险资产规模,这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形成压力。
而兴业银行重构资产负债表,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缓解资本补充的压力,保持可持续增长动力。
今年11月1日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明确了下阶段对于中小企业、零售贷款、高评级投资品种等都将具有资本节约属性,而这些领域也是能够通过提升金融专业性来获取风险溢价,并在经营客户中沉淀更多低成本资金来改善负债,实现资本节约与业务收益的平衡。
围绕资本节约的要求,兴业银行将向“两轻一高”转型,实现资本集约经营、营收利润合意增长的良性循环。资产端重在提升中小企业、投资级企业、零售客户等轻资产业务的占比,负债端重在夯实存款基础、优化存款结构,以支付、代发、收单等为抓手,久久为功推动结算性存款上量。
由于历史原因,兴业银行在对公和金融市场优势明显,但在零售信贷、零售财富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对此,兴业银行将进一步提升零售板块在总资产、营收、利润中的贡献占比。针对零售信贷业务,该行将在巩固住房按揭基本盘的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公私联动,加快个人经营贷、消费贷业务的拓展。针对零售财富业务,该行将通过做好私行客户、财富客户的需求分析、服务陪伴、产品供应、精准营销,推动财富代销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兴业银行紧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重点布局,加大投入,提升重点分行的业务贡献占比。
下阶段,兴业银行将继续深化“区域+行业”策略,加大重点区域布局、资源投入和产出,聚焦普惠、科创、能源、汽车、园区“五大新赛道”与区域特色产业,提升分行资产负债增长的质量与定价的精细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五大新赛道”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五篇文章高度契合,进一步彰显兴业银行战略的前瞻性。前三季度“五大新赛道”继续保持较好势头,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领域企金贷款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4.41%、25.78%、10.83%、24.42%、23.78%。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