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越骂她“白眼狼”,她越火成打工人典范(组图)
很难想象哪个大公司的总裁,会对自己半年前开除的一名年轻员工如此念念不忘,隔三岔五就要提起来“以儆效尤”。
最近董明珠在格力电器大学生入职仪式中怒斥孟羽童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争议。
“当秘书连个文都不会写,我不知道算什么秘书,只想借助我们平台当个网红……所以我们把她开掉了。”
话说得如此不留情面,甚至暂时“打败”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大戏,上了热搜第一。
事情发酵后有记者去采访孟羽童,对方表示自己正在备考,不太方便出来回应。
围观网友也觉得都已经离职半年多了,董明珠还要摆出一副伯乐姿态指责对方“不懂感恩”,实在是不太体面。
但从头到尾围观了她俩的“虐恋情深”之后,我只想对董姐说一句:
“你的两年我心疼,但你真的不懂她。”
01
董明珠还要“虐恋”
孟羽童多少遍?
如果代入孟羽童的视角,她跟董明珠的“散伙”经过或许可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你以为跟前男友分手是好聚好散,没想到过了几个月他突然开始说你好吃懒做爱花钱。
半年前她从格力离职(现在董明珠说是开除)的时候,虽然外界已经能看出明显的裂痕,但表面至少算得上是和平分手。
当时孟羽童还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段元气满满的视频:
“我已经从格力顺利毕业啦。经历这样的一个人生变动,没必要把它当成消极的事情,它只是我们人生某一个阶段的选择而已。”
而董明珠这边,也曾保持着基本的体面。
孟羽童有段时间常抱怨在格力工作压力太大、加班多,看起来很是不给老板面子,但董明珠一直未发一言。
甚至等孟羽童宣布离职后,格力电器的官方账号还发了条看起来跟明星夫妻离婚差不多路数的和平声明:
“感谢关心,祝愿孟羽童和广大网友一切都好。”
但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儿就这么结束了之后,董明珠突然开启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脱粉回踩”。
11月份,她在访谈节目中公开表示:“有人认为自己当网红就是有价值,却不知道只是无本之源。”
这也是让王自如再次出圈的那个采访。
当时网友们只顾讨论王自如惊人的拍马屁能力,却没料到董姐这边已经吹响了声讨前千里马的号角。
访谈里看似夸王自如,但句句都在拉踩。
“不能把他(王自如)雷同于跟其他那些网红员工是一个级别的,他们那些人刚刚从学校走出来,对外界一无所知。”
还隐晦地提到有网红员工“在格力的平台,却给别的品牌做广告”。
虽然没提孟羽童的名字,但大家都知道是在说谁,“董明珠称孟羽童兼职接广告不合规”立刻冲上热搜。
到了这次的内部采访视频,“声讨”的态势更加浩大。
指名道姓不说,更是直接批评孟羽童能力差、只认钱。可以说是从“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的层面,上升到了“她这人就是不行”的层面。
再听董明珠回忆自己当初是怎么在9个人选中了孟羽童,我甚至直接幻视了《武林外传》里赛掌柜对丫头小翠说的那段话——
“世界上谁都可以对不起我,只有你不行,因为你是我妹妹啊!”
公平来说,最开始大家很能理解董姐的耿耿于怀。
回看参加《初入职场的我们》的几位年轻人,她给孟羽童的待遇可以说是独一份的豪华。
一个20岁刚出头的小女孩,直接被任命成了董事长秘书;
董明珠更是在当年的中国制造业峰会上高调跟媒体介绍:“我希望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跟孟羽童同进同出。
在同龄人还在拼命考研、刷实习,绞尽脑汁地想在大公司谋得一份普通岗位的时候,孟羽童已经提前拿到了闪着金光的接班人剧本。
董明珠送她职业套装,在各种公开场合大力赞美她,甚至会在她发言时在一边帮忙拿话筒。
因此,当孟羽童最早因为“加班多、薪酬差”而离开格力的时候,确实收到了不少诸如“忘恩负义”的批评。
舆论风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扭转的呢?或许就在董明珠一次次的“声讨之中”。
即使是用最传统的“知恩图报”价值观来看待现代职场的人,也开始觉得都分道扬镳半年了,一个大企业家没必要再对小姑娘穷追猛打。
尤其是视频里那句“只想着挣更多钱的年轻人就是行尸走肉”,更被不少人看成是“洗脑”失败的无能狂怒:
“孟羽童没吃下的饼,现在塞给新的应届生吃了?”
02
是赏识,
也是生意
但是且慢,身为一个混迹商场多年的企业家——
董明珠真的会如此在意一个她口中“不会写文”“浮躁想当网红”“违规接广告”的年轻员工的离开吗?
她对孟羽童的失望和愤怒或许是真的,但大概并不单纯因为她一手提拔上来的人,最终却“背叛”了她。
正如当年把孟羽童捧成“接班人”,也不只是个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忍不住要给她机会的故事。
董明珠上《初入职场的我们》是2021年,恰恰就在2020年,她突然宣布进军直播界。
亲自在各个平台巡回带货13场,靠自己搞定了格力将近一个季度的业绩。
格力原本的销售主要依靠各级代理商和经销商。在电商崛起之后,这样的模式不仅僵化,也不利于企业压低成本、打价格战。
线上、直播是必须要做的。可董明珠本人虽然自带流量,却不可能放着总裁的工作不干,从此变成职业主播。
虽然董明珠无数次强调孟羽童的本职是秘书。
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个女孩在格力真正的“职业规划”,是成为自带格力标签的带货主播。
在节目里,董明珠就对孟羽童的“口才好、会跳舞”大加赞赏。
入职后孟羽童更是经常出现在直播间——就连直播间名字都叫“明珠羽童优选”。
《初入职场的我们》,看似是个老板寻找有潜力年轻人的综艺。
但对于董明珠和格力来说,实际效果更像是参加一场养成类选秀——
孟羽童在上节目时还是个素人,但等到节目结束,已经成了自带关注、且牢牢贴上了“董明珠接班人”标签的网红。
如果一切顺利,格力可以拥有自己的“董宇辉”。
搭上线上销售这趟快车,直接面对消费者,从此摆脱对各级代理商的依赖,还能顺势推出更年轻化的、几百块钱的小家电。
然而孟羽童在董明珠的眼中或许曾是“优秀年轻人”的代表,作为一个带货主播却实在没什么特别出彩之处。
个人风格平淡、抖包袱抛梗无趣——
做时尚博主或许可以接到广告,可格力这种大公司一季度几百亿的销售额,显然不是她能撬动得了的。
孟羽童的小红书账号。
一个非常尴尬的数据是,“格力明珠精选”账号开设第一周,媒体统计其总销售额不过10万。
孟羽童力荐的两款年轻化小家电:桌面空气净化器只卖出16件,加湿器只卖出492件。
即使在今年5月孟羽童离职之后,格力直播间的销量也并没有好转。
有媒体预估“格力明珠精选”一个月的销售额在1000万到2500万之间,就算按照最高额计算,一年的销售额也才3亿。
与此相对的是,董明珠在2020年的13场直播里足足卖出了476亿。
但不同于“格力明珠精选”主要面对消费者,当时她的直播间大多都是经销商直接批量下单,实际上相当于“进货”。
狠狠伤了董明珠心的或许不只是孟羽童,还有她所关联的一整套拥抱直播带货、拥抱年轻人的逻辑。
折腾了半天,最后还是消费者不买账,经销商买账。
而在孟羽童之后,如今被董明珠推到台前来的王自如,入职后恰恰负责的就是对接经销商。
上个月,王自如一句“梦想就是跟在一个顶级企业家身边”,被全网吐槽他的价值主要是情绪价值。
但换个思路想想,或许也说明年轻化和直面消费者,此后不再是董明珠为格力规划的方向。
03
孟羽童们想要什么,
董姐永远不懂
董明珠对孟羽童从捧到批,不止代表着对一个员工的态度,或许也代表她对企业未来道路的设想。
但要说她当年对这个小姑娘全无“提携”的真心?也不见得。
在这次引发争议的视频中,董明珠有句惹了众怒的表述,“钱不应该是大学生的理想,钱应该是成功的结果。”
虽然她最近说过很多跟两年前自相矛盾的话,但“年轻人别太看钱”这个观点倒是从没变过。
在《初入职场的我们》中,孟羽童第一次吸引到董明珠的,就是因为开场选择了最低的4000月薪。
她说之前在互联网行业的实习工资是一天150块,能比这个高就很满足。
当时董明珠就对这个女孩印象很好,夸她踏实、“三观正”。
后来也曾笑眯眯在采访中讲过孟羽童拒绝涨工资,要等“两年后做出成绩再说”的故事。
如今年轻网友当然觉得这是老板在画大饼,但“牺牲眼前利益博求长远成功”逻辑,的确曾经在一代人身上奏效过。
就拿董明珠本人来说,她最早就是从销售员学徒做起,为了一点提成起早贪黑跑业务。
这份不计得失的拼劲获得了回报——有一年她一个人就卖出了格力总销售额的1/6,也因此得到了当时董事长的赏识。
最终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话事人。
这是她自己的成功经验,大概也是她给孟羽童规划的职业路径。
更是很多传统企业对所谓“提携”的理解。
金子在发光之前总是要经受磨难的,或许是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磨练,或者是牺牲暂时的收入以博求长远的成功。
而作为伯乐,只需要在金子发光的时候敏锐看见,让他们不至于就此蒙尘。
无论当时的孟羽童是怎么说的,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她显然是不同意这一套的。
在她离职之前,就曾有意无意提及自己曾连续工作21个小时,而月薪只有“格力应届生的普通水平”。
“觉得工作内容很悬浮”“随时被电话打断”“安排好的工作下一秒就会变”……
再加上董明珠说的,“还在格力的时候,就已经在外面接广告了。”
董明珠当然无法忍受这件事。
但换成如今任何一个年轻人,当“拿不过万薪资等着十几年后做格力接班人”,和“当网红变现轻轻松松赚几百万广告费”这两个选项摆在面前,大概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老板们的心里装得下十几年的职业愿景,甚至几十年的企业愿景。
可年轻人是等不及的,生存的焦虑始终萦绕在身边,唯一能够缓解这种焦虑的,就是把所有抓得到的机会都变现。
所以前脚董明珠教导年轻员工“要追求长远的成功”。
后脚孟羽童在网上就已经被捧成了不吃老板画的饼、拿大公司做跳板提升自己的“打工人楷模”。
“只有现在能拿到手的东西,才是属于我的。”
现在回看2年前那些“传统企业拥抱年轻人”的图景,更像一场场别扭的互相迁就。
老板们以为自己能忍受年轻人的张扬不羁,年轻员工们试图扮演老板心中的懂事晚辈。
如今迁就的目的没达到,而双方的代沟也终究无法弥合——
董明珠们再不甘心,这场“赏识年轻人”的大戏,也只能如此惨淡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