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古董”还是“一眼假”?澳洲华女重金买瓷器,闹上仲裁庭仍未果!$20多万巨款惨打水漂(组图)
一桩8年前的买卖纠纷,于近期闹上新州仲裁庭。
有华人在“朋友”处斥重金购入大批“珍稀”古董,但却被圈内人认为疑似“现代工艺品”。
寻求退款被拒后,她无奈而愤慨地说,“难道花了20多万刀,买了一堆地摊货?!”
“乾隆”、“明朝”、“珍奇”、“极品”
买家钱女士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这桩“糟心事”始于2015年。
当年9月,住在新州南部的她常去附近一家中餐馆就餐,久而久之和东主X夫妇成了熟人。
“饭店开了几十年,他们人不错。”钱称,每次去店里吃饭时,都能看到橱窗里摆放的“精美瓷器”。
爱好收藏的她,看了几次就入了心。
钱女士购入的“三彩麒麟像”(图片来源:供图)
“他们看出我钟意,便向我推销。讲得头头是道,说这些是国内的古董宝贝,价值连城。”
“他们还说,不讲价,只收现金,不满意可退。”
听闻对方“专业”的讲解和可退承诺,钱认为这是一桩“不可错失”的买卖。在一个月内,她陆续购买了450余件“宝贝”,总计支付$25.8万澳元现金。
钱女士购入的“藏品”手写标注为“康熙年”(图片来源:供图)
小心翼翼运回家中,她开始醉心赏玩这些标注着“乾隆”、“明朝”、“珍奇”、“极品”等标记的瓷器。
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古董梦仅仅做了几天,就破碎了。
“$20多万买了地摊货?!”
数日后,钱女士在逛唐人街时,看到街边摆放的工艺品与家中的“古董”极其相似,她瞬间慌了神。
“难道我从熟人处买到了赝品?”
购入的“藏品”贴有手写的“大清乾隆”标签(图片来源:供图)
慌忙折返家中,仔细查看“珍宝们”,她感觉“漏洞百出”。
懂行的朋友帮忙鉴定后,认为这是一批工艺品,并非卖家口中的“罕有”古玩。
此外,钱在查看卖家打包纸箱时,发现上面有中文邮寄地址,她认为这批货可能是从国内运来澳洲的“假宝贝”。
(图片来源:供图)
对X夫妇尚抱有期望的她,即刻前往餐馆商议退货。“他们像变了个人,翻脸就说不能退。”
记者得知,对方报警后,钱被开具禁制令,不准入店。
无奈之下,她只能将数百件瓷器存放在家中。
“难道花了20多万刀,买了一堆地摊货?!”钱女士略带愤慨地说。
时隔8年仲裁未果,卖家另有其人?
钱女士告知记者,纠纷发生后不久,家中母亲就卧病不起。
忙于照料亲人,无暇抽身,直至今年母亲离世后,她才将X夫妇告上新州民事行政仲裁庭。
由于交易发生在8年前,现今已超过追溯期,故此仲裁无门。
一份据信为涉事另一方(X夫妇)的代理律师文件表示,该批售出物品的所有人为X夫妇的公婆(或岳父母),X夫妇仅为保管人,“并非被投诉的真实主体。”
(图片来源:供图)
钱女士否认上述观点,并认为对方在捏造事实。
“自始自终我都在和他们夫妻二人做交易,根本没见过他们的公婆及岳父母,这是无中生有。”
本网记者亦致信上述文件中的涉事方代理律师,就相关问题寻求置评,以及受钱女士委托,询问双方的调解空间,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钱女士称,希望与X夫妇协商解决,“盼着挽回一些损失。”
您如何看待今次事件?如果涉事方看到此文有话要说,请联络本网(记者微信:sydneytodaynews)。
(记者 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