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女孩被妈妈强迫送出国,毕业后,她住进了当地精神病院...(组图)
前不久,我们平台发布了一篇主题为美高学生自杀潮的文章,后台我们收到了一条特殊留言。
留言人Nora目前是广东某国际化学校(以下简称A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更早以前,她流转于北方、南方不同城市的公办、民办学校,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之外,她也开过工作室。从业20年来,她接触过1万多个家庭,进行过干预的案例近5000个。
关于儿童与青少年抑郁,Nora有着近距离的观察,她有着太多的话要分享。
以下是她的自述:
“学生来找我们的时候,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从业近20年,我最直观的一个感受是抑郁症越来越普遍化,患者年龄也越来越小。
零几年的时候,我是在北方某体制内学校做心理咨询老师。那个时候,我们根本就接触不到重度抑郁症患者,向我们求助的孩子通常有心理问题,但谈不上病理上的抑郁症。
但是近几年,尤其是疫情之后,我明显感受到青少年抑郁症在数量上的一个激增。
当然,这其中也有客观环境以及孩子自主意识的提高。在公办校的时候,老师其实是不支持孩子去找心理老师的,我们心理老师都是自己主动,一个个找学生做心理辅导。
国际学校的学生求助意识会相对更强,而且孩子们有的即使不来找心理老师,他们其实自己也私下在做各种努力与尝试。比如,在网上做心理测评,或者尝试线上低价心理咨询,以及他们会有很多倾诉群,而找到我们的时候,有些学生心理状况其实已经很严重了,有的已经自残多年,而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对此毫不知情。
图源:pexels
我接触过的一个自残的孩子才12岁,这还并不是我接触过的年龄最小的案例。有一个8岁的孩子,他的经历与遭遇,至今让我感到痛心。
那个时候,我从北方刚来广东。在来A校前,我还在广东另外一所学校待过。那时刚开学,这个孩子开学三天都还没到校报道,班主任去问家长的时候,家长说孩子前一天自杀了。
当时我非常震惊,学校派我去跟家长沟通,希望去了解这个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下来,这个孩子的爸妈感情不太好,长期分居两地。夫妻俩经常因为谁去接孩子、送孩子放学而吵架。孩子经常一个人等到很晚,或者一个人坐地铁回家。
出事的那一天是周五,孩子爸照常送孩子来到A市(学校所在城市)。来到A市后,孩子发现书包落在B市忘了拿。当时孩子情绪很激动,要求回去拿书包,但是孩子爸不愿意,说开车往返100公里,太远了。他们当时在A市租有一套高层公寓,到了公寓上电梯的时候,孩子仍旧说,他有东西落在家了,要回去拿。他爸爸很生气,觉得孩子不懂事,出电梯的时候,一个人走在前面没有管这个孩子。结果这孩子到了36层,一跃而下,一分钟都没有犹豫。他爸爸原本还想到楼道里找到这个孩子,去质问他回家到底要拿什么,结果听到楼下门卫喊有人跳楼了,他爸爸当时就傻掉了。
后面,我去学校了解情况,学校的生活老师跟我讲,这个孩子很乖,非常听话,别的同龄小朋友会闹,但他从来没有,而且还是宿舍里面的小组长。
这件事情,对生活老师的打击也很大,一个月都没来上班,因为一提到这个孩子,她就开始哭。班主任也跟我们反应,这个孩子平时很积极,成绩也很好,看不出来有任何抑郁的倾向,但是我们去看孩子的作文,这个孩子有在作文里写“活着没有意义”类似的话。
这个孩子跳下楼后,当时他的爸爸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报警。因为与孩子妈感情不好,这个爸爸其实也痛苦,于是去信佛,找心灵寄托。我听保安说,这个爸爸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找人做法事。
虽然我们不能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有抑郁症,但这件事情对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很大触动。
家长认为孩子在装病
孩子病了,是不是家病了?在我看来,不全是,但是这个比例高达70%。
而且在某种情况,家长对抑郁症有着不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反而还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前不久,我接诊的一个孩子,他已经确定了是重度抑郁症,我们也已经给这位家长下了心理危机告知书,让他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但是这个家长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于是把他送进类似于戒网瘾的地方。
这个案例是我所处的A校发生的。A校的学生将来都是要出国读书的,他们的家长虽然大多数处于中高层中产阶层,但是有些家长的认知能力并没有达到与他们的财富量级相匹配的层级。有些家长可能刚好赶上广东发展的风口,通过经营工厂、企业,赚到了很大一桶金,他们自身没有留学经历,但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国;还有些家长,虽然自己有本科学历,有些甚至是大学教授,但他们的包容度、开放度并没有达到与他们的学历相同的程度。
作为心理咨询师,最无可奈何的时刻,就是看到有些孩子虽然自残、自杀意念非常强,但同时他也有强烈的求生意志以及治疗动机,但是家长执意地认为孩子没有病,是孩子在装病,不肯带孩子去医院,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两年前,我接触过一个初一的女孩,我们在给学生做心理筛查时发现这个孩子有异常,已经达到三级警戒,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于是,我们就去了解与追踪这个孩子。原来,这个女孩寒假回潮汕老家时,被自己表哥摸了一下胸,女孩告诉了自己的父母,要求表哥给自己道歉,但是孩子爸爸碍于面子,因为是自己姐姐的孩子,拒绝了孩子的要求。这个女孩后面又再三反复提道歉的事情,这个爸爸反过来骂孩子说,是你自己想歪了,不要脸之类很难听的话,后面这个女孩就开始自残,然后发展到频繁自杀。
我们去跟孩子爸沟通时,他仍旧坚持这不是一件大事,孩子不想上学,就是欠管教,更拒绝带孩子去医院。最后一次,女孩自杀成功了,索性被发现送到医院抢救。后面,这个女孩又到精神科医院住了两个月,这个时候,孩子爸才终于认可孩子生病这件事情,但是他仍然觉得孩子还没严重到有抑郁症,不管我们怎么强调都没有用。
对于有抑郁症的孩子,在返校时,我们要求对家长访谈完之后,才能进校。然而,这个家长经常把孩子放在门口就跑了,我们只有打电话再把他追回来,但有时候他拒绝来,我们只有让他再把孩子接回家。这样来回折腾好多次后,这个孩子现在彻底不想来上学了。
“妈妈像八抓鱼,我动弹不得”
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养出抑郁的孩子?
其实,从我上面分享的案例里,我想大家也能猜到部分。第一种是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再加上如果家庭里没有一个大人是支持孩子的,而且还经常打骂孩子,孩子陷入困境时,会比较容易想不开。
还有些家长明明经济条件很好,但是经常抱怨家里穷,当着孩子的面说,我为了你花了多少多少钱,让孩子有种不配得感。
另外一些家长,从小把孩子扔在老家,尤其是在广东地区,很多父母在深圳创业,让孩子隔代养育或者直接扔给保姆。小学的时候,不容易发现异常;到了初中时,孩子刚好又处于青春期,大人突然觉得孩子不好管教了,于是跟孩子发生巨大的冲突。这是属于幼时父母没有良好陪伴的极端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父母管得太多了,掌控欲很强,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高。我看到的尤其是一些全职妈妈,因为没有工作,生活重心全部围绕孩子转。从吃饭、饮食、穿着、交友到学习,事无巨细全部都要管。有一个孩子就跟我说,“我感觉妈妈像一个八抓鱼一样,紧紧把我包裹住,让我动弹不得。”
图源:pixabay
不过,跟成年人的抑郁症更难被发现与治疗相比,孩子的抑郁症是更容易被发现与干预的。
成年人得了病,如果他是自由职业或者没有工作,他三个月不出门,大家也不会知道,而且成年人一旦得了病,治疗起来会比较困难,甚至会伴随终身。
孩子生活在老师与家长的监管之下,如果出现异常,更容易发现与上报。比如,如果一个孩子三天没有上学,我们就可以去及时了解情况。不过,儿童与青少年发病起来会更猛,极端时会直接自杀,但是经过积极干预,比如解决了一直困扰孩子的问题,把孩子的心结打开,或者爸爸妈妈真的转变了沟通方式,再加上积极的药物治疗与干预,他的恢复会比较良好。治疗好后,不会影响到未来的生活与择业等等。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有抑郁症呢?有的孩子是没有躯体化症状的,他只是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学习学不进去,这种隐蔽性更强一点;还有一种是有躯体化症状的,比如孩子总是说肚子疼、头痛、有的还会啃手指、拔自己头发,不肯去学校。家长反复带孩子去医院做各种检查,但显示一切正常,这时家长反而要留心一点。可能需要挂精神科,给孩子做做心理筛查。
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看来是天大的事情
每年开学的时候,都是一个咨询高峰。
因为白天要上课,孩子们通常在放学后涌入我的办公室。数量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我连续接诊了7个孩子。
有些孩子咨询的问题,在大人看来是不足为道的很小的事情,比如学业压力、交友问题等等,但对孩子来讲,这可能是困扰了他们很久的天大的事情。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很在乎交友,甚至睡觉前都会反复考虑人际关系问题。
很多孩子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拍脑门来找我。他们来找我的时候,通常是遇到了困扰了他们很久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鼓起勇气来找我。
有一个男孩,从高一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做心理辅导。最开始,他每周都会来找我,但也没什么具体的问题,总是抱怨跟自己的父母关系不好,跟姐姐的关系不好,爸爸不肯给他钱等等。爸爸的理由是怕孩子乱花钱,认为男孩要“穷养”。
我出面跟爸爸沟通之后,爸爸终于同意每个月给他3000块生活费。以前这个孩子为了省钱,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胃也饿出毛病了。而且,他有抑郁症要吃药,但是舍不得花钱去买药,我因为可怜这孩子,私下也资助过他。
他爸爸给了他生活费之后,他就慢慢有自信了。放假的时候,还去考了驾照,雅思也考到了8分。他刚来咨询室的时候,身材比较胖。抑郁的孩子,一般是比较容易发胖的。穿得也比较暗沉,虽然20岁不到,但是整个身子看起来像30多岁。
他得这个病其实跟他的成长环境有一定关联,他从小属于在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长大。他的爸爸妈妈离异后,都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爸爸那边还生了两个女儿,根本就不在乎他,总觉得他不争气,妈妈那边也得不到爱,相当于他两头都靠不到。
有了生活费后,他开始健身,瘦了很多,也变得爱笑了。私下,他还接了一些翻译的活。那天,他很开心地给我发信息说,老师,没想到赚钱这么简单,我之前就一直告诉他,以你的能力,赚钱是不难的啊。更为他感到欣慰的是,他自己申请了很多大学,现在已经拿到几所海外大学的offer。身为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案例让我自身也觉得鼓舞。
当孩子们被困住,走不出来时,这时候其实哪怕有一个人站出来拉他一把,也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出了国,沟通的门被关上
去了国外,这些孩子怎样了?
留学生心理健康与走向,也是我一直关心的一个领域。因为这几年我接触了太多表面看起来很光鲜,但其实生活得很不快乐的孩子。
有一个女生,她其实高中就有抑郁症了。她原本不想出国,她高中的时候她妈妈强迫性地把她送出来了,她对自己的父母内心是有怨恨的。她现在参加工作了,她的父母开始找她要钱,但她爸妈不知道的是,女儿现在住进了德国的精神病院。
还有一个男生,在美国已经读到博士了,父母觉得很风光,但是这个男生跟我倾诉,自己在国外其实吃了很多苦,尤其是刚过去的几年,周末都是躲在房间里打游戏,几乎没有社交与朋友,但是在父母来看来,我都把你送出国了,我已经尽力了啊,你还在抱怨什么。
但是我们看不到孩子去了国外后,他其实会面临很多困难,而且很多孩子是“报喜不报忧”的,如我前面所讲,孩子跟你提出诉求的时候,可能是真的遇上了大问题。一旦当他觉得我的处境被人看到与理解时,他反而觉得没有那么糟糕了。
但遗憾的是,我看到的是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倾诉,比如说自己读不下去了,父母的反应要么是骂,要么是冷冰冰地说让孩子自己去克服。
孩子遇到困难时,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理层面,或者比如说孩子摔伤了,他希望他妈妈去照顾,这个妈妈就不要因为签证不好办,或者怕花钱而拒绝孩子。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不要因为困难,试图让孩子来理解家庭的困难,而不去支持与帮助孩子,因为当他一旦过了这个阶段之后,他就会彻底关上求助的大门。
几个月前,那个在街头流浪的复旦留美博士,他其实已经切断了和家庭的链接。他就算流落街头,风餐露宿,也不会跟人去求助,因为他之前向家庭求助的经历都是被拒绝的,所以在他的认知里,这个求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他就干脆放弃了,不伸手求助了。
分享到这里,我最后想说的是,我的立场和用意并不是一味怪罪家长。孩子们病了,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是希望家长们对抑郁症的成因、症状与治疗有科学的认识。比起生病,漠视、否定,或者用“头痛医脚”的方式去治疗,才真的会把我们的孩子推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