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博物馆竟放任游客随意触摸中国文物?网友怒了:果然“0元购”得到的就不尊重(组图)
大家在逛博物馆的时候,应该都很清楚,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一般来说都是禁止被触摸的,因为人手指上带有的汗液和油脂会附着在文物表面,对其产生腐蚀和褪色的作用。其次,频繁地触摸也会使文物表面产生划痕。而一些易碎文物如瓷器等,如果在触摸过程中不慎跌落,可能会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坏。
除了禁止触摸,在拍照的时候,游客也不被允许使用闪光灯,以防光照加速氧化,对文物产生进一步的损害。
然而,就是这样维护文物的基本常识,在英国某知名博物馆里,好像不太适用了?
博主发帖引热议
近日,有一位博主拍下了这样一段视频,自己在逛英国V&A博物馆的时候,发现一件中国明朝嘉靖年间生产的釉下青花式瓷瓶,不仅没有保护罩,竟然可以被游客任意触摸。
从该博主发布的视频片段中可以看到,游客触摸这件中国文物是博物馆赞同且鼓励的,在瓷瓶下方的铭牌上还显示着欢迎游客触摸的信息。
该博主还表示,不仅是这一件瓷瓶,还有部分来自中国的文物也都没有保护罩。为什么来自中国的文物就可以被游客触摸,而他们英国自己的文物就被保护得那么好。果然"0元购"的东西得不到尊重......
该博主强烈谴责了V&A博物馆,认为他们用这种让游客随意触摸文物的手段故意去吸引游客是非常不道德的。
该视频一发布立即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怒之情。“英国一博物馆让游客随意触摸中国文物”的词条也立马登上了微博热搜。
大家纷纷在评论区里留言,表示强盗不懂得珍惜,让英国归还文物,甚至还艾特了英国驻华使馆的官方微博账号,希望他们能给一个说法。
看得出网友面对这件事,真的是十分气愤,民族情绪都被点燃了,毕竟英国等西方列强国家的确从中国偷走抢走了不少文物。
近些年来,民间要求英国归还中国文物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看到自家的文物流落海外,还被如此对待,网友们生气也可以理解。
每当有关海外中国文物的相关新闻发生时,大众对此都热情不减,从之前爆火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圈,就可以看出大家对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回到祖国是有多么热切的期盼了。
不过也有一部分网友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这件事。
一些声音表示,这件文物是否是被英国非法所得还尚且未知,称其是“0元购”得来的,有夸大其词的成分,该博主是否是为了博眼球而故意引发民族情绪?
另一些网友也认为,该博主在视频里提到V&A从来不让游客触摸其他国家的文物,只让游客触摸来自中国的文物是否有任何事实依据?这是否只是他自己的猜测?
也有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在该博主拍摄的视频里,被触摸文物的下方铭牌上有大量盲文,是否说明该文物是专门为残疾人士设置的仿制品,并不是真品?
还有一群网友觉得,文物价值除了要看年代,还要看其制作工艺、出处等众多因素,文物能不能摸是一个综合考量,需要由权威专家定夺。V&A博物馆让游客触摸文物,应该是进行了综合评估之后的结果,而且很多博物馆都有让游客触摸文物的活动。
总之,网友们为这件事操碎了心。
博物馆紧急发声
英国V&A博物馆全称叫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收藏了超过450万件永久藏品。该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名字命名,成立于1852年。
V&A也是英国第二大国立博物馆,仅次于大英博物馆。重点收藏领域包括瓷器、服装、珠宝、玻璃器皿与金属器。馆藏以欧洲展品居多,但也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伊斯兰世界等的艺术和设计收藏。凭借其强大的馆藏数量,在2022和2023年,V&A还是全世界游客参观数量排第15名的博物馆。
历史如此悠久的博物馆,应该在文物保护方面做得十分完善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让文物随意被游客触摸的情况出现呢?面对大众对其专业能力的质疑,V&A博物馆也于近期对关于中国文物被游客触摸的事情进行了回应。
V&A表示,它们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得当且有意义的接触展出藏品的机会。V&A博物馆的许多展厅都设有触摸藏品或样品的互动区域,除了中国展厅以外,还包括英国展厅、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展厅,以及1600-1815年间欧洲展厅等。
所以该博主在视频里讲到的只有中国文物被触摸是完全不实的情况。
V&A还表示,博物馆十分重视视觉障碍人群的参观需求,故而在许多展品旁配有盲文展签和线上线下语音导览,并通过提供触摸展品的机会来提升其参观体验。触摸展台的高度亦为特别设计,以方便使用。与此同时,触摸展品的互动设计也为所有观众提供了近距离多感官欣赏藏品的机会,收获在博物馆中难得的特殊体验。
V&A最后称,它们对藏品的保护和维护责无旁贷,博物馆确保在馆内设置藏品触碰不会对文物的长期保养构成风险。无论是中国展厅内的可触碰文物,还是其他展厅内的可触碰文物,都经由资深文物保护专家的评估,以确保其状态及材质适合服务于这一目的。
此外,V&A还对中国展厅的可触碰雕塑事前做了特殊保护处理,以确保其适应互动需求。同时,不论是在展柜内呈现的展品还是置于展柜外的展品,V&A博物馆的专业团队都会持续对其的品相状况不断监测。
看来之前部分网友表达的展品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且经过专家评估都被证实了。
文物触摸活动
面对V&A的回应,仍然有一些网友不买账。我们也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V&A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了“please touch”活动。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获取有关物体和周围世界的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触觉,触觉体验有助于完善他们对物体的心理形象或理解。
18世纪的哲学家们认可了触觉的审美价值,认为触摸艺术品的触觉体验是充分欣赏其美感的必要条件。在1749年出版的《论盲人书信集》中,狄法国启蒙思想家尼·狄德罗反思了视觉和触觉在体验形式和获取知识方面的关系。他评论说:“盲人通过触摸来研究整体各部分之间所需的特质,才能称其为美丽。”
在17和18世纪,触摸物品是参观早期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常规活动。策展人或所有者会引导客人参观他们的藏品,提供有关物品的信息,并让客人触摸它们。而今天,博物馆出于保护其藏品的目的,不允许游客触摸藏品。
为了能让游客对藏品有着更好的体验,V&A提出了“please touch”的策划,一些物品会被安置在展厅中,专门供参观者触摸,而无需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这些物品是博物馆物品的精确复制品,由特制的材料制成。
在2014年,V&A的展厅中就已经有许多可触摸物品了,包括雕塑展厅的聪明猫头鹰、釉面陶土、不同木材类型的雕刻样本、壁柱柱头、门环、可试戴的钢制手套、装饰陶瓷技术样本......
在家具展厅中,材料样本可以被游客拿在手上,同时会触发更多信息出现在高科技互动桌上。
虽然 "please touch" 最明显的好处是让有视力障碍的人受益,但所有游客都被鼓励去触摸这些物品。
每个可触摸物品旁边都有一个音频点,让游客可以听到更多关于物品的历史和背景的信息,并将其注意力引导到物品的某个特定方面上,以便游客通过触摸进行探索该藏品的设计、材料、结构等。
在早期的活动中,来自18世纪法国的一件带有洛可可风格的橡木凸起就被选中作为可触摸的物品供游客触摸。“凸起”是建筑术语,指的是木头或石头的凸起。它们通常位于拱形天花板的交叉处,但V&A展示的这件凸起可能被用作墙壁或门板。
另一件可触摸的物品是一个钢制壁炉,它是由俄罗斯图拉皇家武器工厂于1770-1800年左右制造的。壁炉由锻造和切割的钢材制成,配有挡板、火铁、工具和装饰品。
为了确定哪个元素最适合复制,V&A的工作人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个壁炉。
写在最后
有一说一,即便V&A真的蠢到把真文物毫无保护地让游客肆意触摸,估计保险公司也不会蠢到同意这个活动的,万一真的损坏了,那保险公司不得赔死了。
这样看来,该博主在视频中所讲的只有中国文物被游客触摸并不属实。他在完全不了解博物馆设置的情况下,既没有找博物馆工作人员询问具体的情况,也没有做背景调查,完全靠着自己的臆想就拍下了这种极其具有引导性和煽动性的视频。
大家的爱国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也需要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毕竟现在为了流量博出位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看看之前的小学生秦朗丢作业和重庆胖猫事件,浪费了多少公共资源。希望大家在面对这种火爆的网络事件时,多做一些调研,让子弹飞一会儿,不要轻易就被带偏了节奏。
当然,也希望流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可以得到善待,祖国盼望着它们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