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1日 2.3°C-4.6°C
澳元 : 人民币=4.85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2天前 来源: 综合报道 评论1条

本文综编自界面新闻美国之音中文网凤凰网财经,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1月5日,中植集团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不胫而走,牵动着十余万债权人的神经。6月28日,据中植企业集团消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于2024年6月28日向本院提交申请称,中植系企业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财产分布广泛,负债金额巨大。经管理人调查,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海晟丰(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247家企业存在高度关联性且法人人格高度混同,区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48家企业财产的成本过高,单独破产清算将严重损害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利益。因此向本院申请对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48家企业进行实质合并破产清算。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 1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 2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 3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 4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 5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 6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 7

中国警方对公司高管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美国之音中文网报道,3月16日,中国警方表示已对财富管理公司中植企业集团高管及相关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赃款”追回工作正在进行中。中植集团负债高达640亿美元,因严重资不抵债,于1月份申请破产清算,获北京法院受理。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周六在其官方微信发布侦查情况通报。根据该通报,北京警方要求该公司职员主动配合调查取证,积极退缴违法所得至一个指定的专用账户,并促投资人就相关违法行为向警方报案或提供线索。

中植集团等248家企业被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到底意味着什么(组图) - 8

资料照:在北京的中植企业集团总部(2023年8月22日)

周六中国警方声明仍未详细说明可能涉及罪行。北京朝阳公安于去年11月对中植集团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并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一名为解姓嫌疑人。该集团创办人解直锟在2021年过世,但他的几名亲戚目前担任公司高管。

中国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可能包括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

破产清算意味着什么?

中植集团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究竟意味着什么?

上海申宜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海权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根据北京一中院的消息,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案被正式受理,“考虑到之前中植集团多项业务已被托管,因此法院对其资产和负债规模应当已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摸底。”

李海权表示,法院接下来会指定破产管理人或清算组,并要求债权人进行债权申报,对公司的对外债权进行催收。自法院正式受案开始,所有针对公司的诉讼、仲裁和强制执行都要中止。待债权申报结束之后,再按照债权的优先顺序进行清偿。

李海权介绍,根据法律要求,债务清偿的顺序为:普通职工工资、社保等;有质押、抵押、动产留置的债权优先受偿,之后为普通债权。

事实上,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有利于更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复杂的债务。

对于这一点,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邱文宇律师告诉凤凰网“风暴眼”,“破产清算能够统一清理资产,所有的案件也都会集中在一起管辖,避免出现单个投资人因为没有有效渠道,或者没有主动去法院起诉等原因,导致公司财产被其他人抢先处置分配掉的情况。”

不过,他提到,破产清算程序完全走完,时间上比较难预计,投资人要真正拿到钱,还需要耐心等待。投资人应密切关注破产程序的进展,及时申报债权。

中植集团申请破产清算,是不是意味着彻底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对于这一问题,邱文宇解释道,“中植集团已经开始走破产清算的程序,一旦法院受理,这个程序是不可逆的,无法撤回。”但他同时补充道,“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完全没有回转余地,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还可以相互转换。”

“假如中植集团未来有了破产重整方案,或者法院、管理人、债权人、投资人等认为这家公司还有重整的价值,还可以申请从破产清算转入破产重整程序。”邱文宇说,“但法律对破产重整有期限限制,进入重整程序之后,如果在六个月内不能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的,仍要转回清算程序。”

波及多少人?

中植系暴雷事件,涉及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早在2023年11月22日,中植企业集团发布的《致投资者的一封致歉信》,就正式摊牌了。在资产方面,提到“初步尽调发现:一是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而在负债方面,表示“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亿-4600亿元。”换算下来,资不抵债至少2200亿元。

这还只是账面上的。中植集团是中国第一大民营金融集团,它有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是恒天、新湖、大唐和高晟。2020年6月8日,《今日财富》杂志发布的榜单显示,恒天明泽、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分别以9373亿、6000亿、8500亿、1000亿的累计规模,分别排在第2名、第3名、第4名、第11名。

那么,这次大规模暴雷事件,到底波及了多少人?

此前网络上流传出一份来自自称是恒天财富理财师梁亮的自白书,其中提到,这次暴雷涉及的债权权益高达2300亿,高净值投资人数量15万,单个客户最大投资50多亿,企业客户近5000家,职业理财师1.3万人均深陷其中。

对每个投资人而言,涉及的金额都不是一笔小数字。中植系旗下高晟财富的一位融资经理告诉凤凰网“风暴眼”,许多人跟着中植系多年,有的甚至投了10年以上。涉及的人群也众多,“官身加持的人、明星、网红,乃至中植系的员工和中产阶级群体等都有。”他自己和家人投入的资金也高达400万。

不止是上万投资者,在这场“灾难”里,上市公司也没能幸免。

中植集团作为A股市场的资本大鳄,它的暴雷也牵连了至少十余家上市公司。根据此前财新网的统计,已有微光股份、先锋电子、金房能源、中瑞泰、安邦电气等15家上市公司公告所购买的中融信托相关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逾期,涉及金额逾9.79亿元。其中,微光股份踩雷最为严重,涉及金额逾4亿元。

怎么就爆了?“万亿商业帝国”的套利游戏

中植系这个存在了这么久的庞然大物,是怎么走到了这个地步?

在投资端,中植系是“PE+上市公司”模式的超级玩家。一方面大量受让上市公司股权或参与定增,掌握话语权;另一方面则以PE基金布局热门的未上市资产,以图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做高市值后离场套利。

2014年中南重工转型之初的一起并购案中,“中植系”的这些手法已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后的超华科技、骅威文化、天龙集团、格林美、佳都科技等案例中,也都能从中找到中植系这一套“资本操盘术”的影子。

但在资本版图的扩张背后,中植系此前就屡屡因其强悍犀利的投资风格和频繁的“踩雷”事件,多次引发资本市场质疑。尤其当产业、监管政策大掉头时,致命的厄运开始啃噬中植帝国大厦的根基。

随着这几年A股市场纷纷暴雷,原本强调快进快出的中植系屡屡遭受重创,被迫成了接盘侠。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以来,资本市场生态发生变化,“千年二股东”中植系被迫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比如,因为收不回欠债,中植系无奈成为凯恩股份、康盛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更被调侃“炒股炒成了股东”。更为严峻的是,中植系还接连踩中了乐视、长春长生、中弘股份、东方园林等大雷,借出去的真金白银大多有去无回。

有市场人士总结称,在“中植系”染指的上市公司中,类似做法几乎是标配:以股票质押的方式给上市公司大股东提供巨额融资支持,表面上看与“中植系”并无股权关系的上市公司,实际上长时间接受“中植系”的资金输血。

但当资本市场潮水退去,击鼓传花游戏没有了最后一棒,资产最后只能砸在自己手里。

一位管理着“上市公司+PE”产业基金的机构人士曾评价道,不能因为“中植系”出了一些问题就完全否定“上市公司+PE”模式。但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不好,装进上市公司的资产又没有长期价值,最后结果是螺旋向下,这有违“上市公司+PE”模式做强做大上市公司的初衷,暴雷是迟早的事。

泡沫转折点:掌舵者突然去世,资本操盘术戛然而止

中植系的爆雷,在外界看来,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掌舵者解直锟的突然去世。

回望解老板和中植帝国过往,从八十年代默默无闻的工人,到日后成为叱咤风云的金融巨头,这名来自东北的闯将玩转的无不是外人难以洞察其内幕的游戏。

在发家史里,从实业跨入金融的抉择,解直锟几乎踩准了所有的时机。《一法两规》制度约束下,中国信托机构,打破旧有央企主导模式,首次被鼓励民营机构和国资共同入股,信托行业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十年。解直锟也迎来了自己金融大鳄的响亮名声。

甚至因为曾经屡屡被骗的经历,解直锟在一些员工眼里被戏称为“大善人”。有知情人曾告诉凤凰网“风暴眼”,解老板十分好客,其在北京两处豪宅——“观唐”和“樱桃园”的宴席上总是高朋满座,其中不乏不少找他投资或借钱的朋友。但无论来者什么目的,只要是解老板的宴席,桌上就会摆着Latour红酒、十四代清酒,以及茅台。

不过,该人士也称,那几年,解老板主动邀请的地产商、金融圈朋友们也逐渐多了起来,比如德意志银行、渤海银行和经纬纺机等公司的高管。

在扶摇直上的过程里,雷也埋了下来。曾就职中植的人士向媒体表示,2015年解直锟“隐退”香港后,中植系项目由下面人操盘,“很多差项目找过来,通过有心之人带着去香港找老板借钱运作,哄骗手段用得不少”,由此,中植埋下不少雷。

2019年,解直锟重返一线,想过要扭转局势,开始主导中植布局实业投资,并设立8大首席。曾在中植集团旗下公司管理岗位任职的员工告诉媒体,中植的问题复杂,许多问题仰仗解直锟调解, “但凡换个人,都很难处理好”。

但一方面,掌舵积重难返的中植帝国并非易事。除了被迫转型实业、地产外,解老板试图重施“旧计”——让不良资产起死回生。只是时代红利出尽,这些仰靠运气和胆识翩翩起舞的机会早已随风飘落。

另一方面,一度靠着与地方资源的联手,中植集团萌芽的危机似乎有了喘息机会, 但解直锟的猝然离世,改变了中植集团的命运走向。很多人将中植帝国的衰落归结于此。“如果老解没出事,中植不会走到今天”,中植系一位前员工说。

但底层资产不稳的大厦,终归也是沙滩上的宫殿。不良资产太多了,庞大资本帝国早已不是十个瓶子九个盖子的时候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慌乱,早已让中植摇摇欲坠。

比如中植系成员宝德股份,因业绩亏损多次转型失败后,于2022年6月被摘牌,终止上市。“投资端回不来钱,融资端规模压缩太难了,只能借新还旧滚下去。”一位曾供职于中植系财富公司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植这些年“路子野、办法多”。

如今,中植集团的破产清算已然开始,风险拆解过程开始提速,这场悬而未决的事件也将迎来终章。

本文综编自界面新闻美国之音中文网凤凰网财经,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 中植破产中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土澳居民3Nvbb
土澳居民3Nvbb 2天前 回复
学妹个人走*不走心whatsa pp 0434520683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