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者持续反扑,国家是否会重启封控?除非出现这三种情况(视频/组图)
本文转载自悦悦说事1.6w点赞,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你敢相信吗?时隔一年半,新冠病毒竟又开始抬头了!
"张医生,听说最近新冠感染者又开始增加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市民大姐一脸困惑地向路过的张文宏教授问道。
张教授微微一笑:"大姐您消息够灵通的呀!不过您大可放心,现在的新冠病毒传染性虽有所回升,但致死率依然很低,基本和感冒差不多,暂时还不至于重启封控那一套。"
"那什么情况下会重启封控呢?"大姐还是有些担心。
张教授沉吟片刻,幽默地说:"除非出现'三怪'现象,要不然国家还真舍不得那么大的代价呢!您说是吧?"
究竟是哪"三怪"?重启封控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这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且听在下细细道来。
一、回顾疫情历程:中国率先发现新冠,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时间倒回到2019年底,一种前所未有的神秘病毒在武汉悄然崛起。随着感染人数激增,病毒迅速向全国蔓延,武汉最终不得不采取封城的极端举措。
这一切太突然!谁也没想到,一夜之间,中国竟成了疫情的风暴眼。面对这个凶猛未知的敌人,全国上下一时陷入了惶恐无助之中。
由于缺乏现成的防疫经验和方案,我们只能在慌乱中摸索。全国各地迅速调配医护力量驰援武汉,民间自发捐赠防护物资,夜以继日拼命抗疫。在举国上下的通力配合下,我们最终控制住了疫情的恶化态势。
然而,厄运并未就此终结。凶猛的新冠病毒开始向海外疯狂扩散,席卷了全球大半个国家。世界经济因此遭受重创,各行各业损失惨重。
人类与病毒的殊死较量整整持续了三年!直到2022年,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和群体免疫的形成,新冠终于初步得到控制。中国也于当年12月全面放开,百业重建,大家的生活才终于有了恢复的迹象。
三年疫情,太伤!留下的创伤和后遗症恐怕还远未结束。谁都不想再回到那段痛苦的封控岁月!
二、当下疫情形势:病毒从未远去,感染人数再度上升
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注定是短暂的。近日,国内外多地的新冠感染者人数再度呈现上升态势,敲响了防疫警钟!
就拿广东省来说,7月份新增感染病例竟比6月多出了1万余例,达到了18384人,这个数字着实有些吓人!而在国外,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美洲、欧洲等地的新冠感染人数也持续走高,甚至出现了局部的感染潮。
张文宏教授对此深有感触。他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疫情正呈现出一个有规律的波动态势,大约每半年为一个周期。这说明,新冠病毒其实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只不过表现得没那么张牙舞爪了而已。
面对病毒的反扑,许多人不禁心生疑虑:难道我们真的要重启封控那一套?回到从前的苦日子?
三、重启封控的三种可能:除非出现"三怪",否则不会轻举妄动
对此,张文宏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中国要重启大规模封控并非易事,除非出现以下"三怪"现象,否则国家不会轻举妄动。
第一怪——"怪猛":如果新冠病毒突然变异,致死率和传染性大幅度飙升,超出目前的范畴,那危险系数自然大增,重启封控的必要性也随之上升。
第二怪——"怪盼":如果大部分国民出于恐慌都希望重启封控,以换取内心的安全感,政府自然要尊重民意。当然,到了民众普遍这么想的地步,事态恐怕已经相当严峻了。
第三怪——"怪多":如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纷纷重启封控,多半是因为疫情再度失控,甚至出现了更可怕的病毒株。在全球一盘棋的大背景下,中国自然也要未雨绸缪。
从现状来看,中国暂时还未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怪象"。所以,大规模重启封控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国家之所以不愿轻启封控,主要还是顾及到其背后的巨大代价。
要知道,实施一次大封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国民经济的冲击是毁灭性的。
更何况,封控期间,多少人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绝境。房贷、车贷这些沉重的负担更让大家喘不过气来,甚至心生绝望。
所以,除非到了不得不封控的地步,相信国家还是会尽量避免重蹈覆辙,把损失降到最低。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疫情防控的确实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后遗症"。
即便放开已久,就业市场依然低迷,一些企业甚至在大幅裁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恐怕会成为埋在国计民生下的一颗"定时炸弹"。
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无疑将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面临的新课题。
也许大家还心有余悸,但悦悦想问:难道为了眼前的安全感,我们就能忍受再次失去自由、工作和尊严吗?更大的疫情不等于更严的封控,保卫生命的同时,也要守护生活的底线。这,难道不应该成为后疫情时代全民的共识吗?
本文转载自悦悦说事1.6w点赞,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