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监会暂停中国企业IPO,多少公司受影响?
作者丨郝美平
来源丨野马财经
中国企业赴美IPO按下暂停键。
7月30日,美国证监会(简称“SEC”)宣布暂停受理中国企业赴美IPO注册申请,直到其针对中国企业出台新的指导政策。
在“滴滴事件”后,很多有赴美上市计划的企业就传出暂停赴美上市,如今一纸官宣,让传言变现实。
赴美上市按下暂停键,小红书等多家企业受影响
美国证监会的声明称,向其递交IPO注册申请的中国企业,需要披露是否获得中国当局的批准在美上市,如果未获得中国当局的批准,中国企业的IPO申请或被撤销或拒绝。同时按照法律要求,美国监管机构可以在3年内对这些企业的审计记录进行审查。
美国监管风暴,让中国企业短期内赴美上市按下暂停键。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青向野马财经表示,之前美股是高科技与新兴企业最佳上市地。但目前由于贸易冲突、国内反垄断、信息安全审查等,引发中概股的普跌,导致中概股的再融资与此类企业赴美上市已失去实际意义,因此美国证监会暂停中概股的注册与审核,短期内不会对拟上市企业造成新的实际伤害,但长期则对中国创新与新兴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非常不利。
事实上,国内针对境外上市的监管也在收紧。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将“加强中概股监管”作为专章写入。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
仅仅4天后,7月10日,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条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7月以来,已经在美股上市的“滴滴出行”、“货车帮”、“boss直聘”等互联网企业先后遭网络安全审查。公告称,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三家网络平台停止新用户注册。
监管部门对滴滴等几家企业的安全审查都赶在了其上市的窗口期。
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仅两天之后,国家网信办就宣布,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又两天过后的7月4日晚,滴滴被下架整改。
而前不久的6月11日和6月22日,BOSS直聘和满帮集团也都完成了美股IPO。满帮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城际整车物流与车货匹配信息平台之一。
目前,针对上述3家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还未结束,
当国内欲赴美上市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时,SEC的声明,打消了国内企业赴美IPO的念头。
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有38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募资金额约158亿美元。
图片来源:wind数据
如今,随着国内外的监管风暴,下半年赴美上市企业处境更加艰难了,后续还要看相关政策的出台。在这一波政策变化过程中,数十家欲赴美上市的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这其中包括小红书、keep、喜马拉雅、零氪科技、哈啰出行、七牛云等。
在递交招股书90多天后,7月28日,哈啰出行主动申请撤回了赴美IPO的计划。
天眼查显示,哈啰出行自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15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百亿元。其中,蚂蚁集团为哈啰出行主要投资方。另外,哈啰出行的投资方中还有成为资本、复星集团、春华资本等知名财务投资机构。
同样传出终止赴美上市进程的keep,在今年4月启动美股IPO,其创始人兼CEO王宁此前曾表示,期望Keep最早在2021年上市,最晚2022年。如今,这一计划怕要落空。
Keep于2015年2月上线,至今累计进行了8轮融资,融资总额超6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软银集团、高瓴资本、纪源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喜马拉雅也在近期传出取消赴美IPO,喜马拉雅金主阵容强大,包括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喜马拉雅的战略投资者。主要财务投资者包括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普华资本、合鲸资本等。
从2018年开始,被寄予“在线音频第一股”厚望的喜马拉雅就频频传出IPO传闻。今年5月1日,喜马拉雅正式递交招股书,其IPO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却赶上监管风暴。
港股或成新出路
从哈啰出行到喜马拉雅,从小红书到零氪科技,赴美IPO的路已然走不通。
7月10日,网信办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安全审查针对的是国外上市的运营者,此处的“国外上市”被解读为申报审查范围不包括赴港上市。所以,市场认为赴美上市企业或可转向香港上市。
目前环境下,赴港上市或是最佳选择。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向野马财经,从国际投资角度看,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大陆的发展,如果这些企业无法在美上市,港股不失为一种高效的选择;从企业角度看,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双重看好的情况下,选择港股IPO,可以充分享受国内、国际两个资本市场。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则柏文青认为,应该在港交所和A股积极培育和扶持科技创新与新兴企业上市与发展成长的环境,这对于A股与港交所而言,也是一个培育创新板块的成长契机。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企业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包括哔哩哔哩、携程、汽车之家、百度、小鹏汽车等。
毕马威6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有四家公司赴港二次上市,募集资金631亿港元,占香港IPO市场集资额总额的30%。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预期,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热潮将会持续,预计2021年将有超过十只中概股在港二次上市,融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
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也为赴美上市上市的企业指出了一条新路。尤其是在港交所新经济改革后,或助力更多企业赴港上市。喜马拉雅就被传或转向港股上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ID:YMCJ8686),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