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0日 10.6°C-11.3°C
澳元 : 人民币=4.78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2021-09-26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假如今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里作用。”

——杨振宁在诺贝尔颁奖晚宴上的讲话。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1

图|杨振宁与李政道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现场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围绕在杨振宁身上的非议有很多,尤其是一些人,经常将杨振宁与钱学森、邓稼先放在一起比较。

不过,在了解了杨老的成就以后,我发现,我是没有资格评价他老人家的。

在绝大多数时候,杨振宁都是被低估了的那个人。

杨振宁评价邓稼先: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作为领导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人物,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两个人。

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语出中学课文《邓稼先》,而作者正是杨振宁。

杨振宁和邓稼先,两人在中学时代就是好朋友。

两人在北平崇德中学做过一年同学,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也是同学,赴美留学期间两人又同宿舍,他们之间拥有50年的同窗情谊。

转折点是在1950年10月。

邓稼先与200多名在美国留学的专家学者回到中国。

而杨振宁没有选择回国。

这也是杨老被国人“口诛笔伐”的重要原因之一。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2

图|1949年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摄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从一般的观点来看,杨老没回来,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其一,因为岳父杜聿明的关系,杜聿明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杨振宁担心回国会有风险;

其二,杨振宁从事的是理论物理的研究,建国初年,国内没有理论物理研究的环境,与其碌碌无为的当一名大学教授,不如等作出成绩回国。

网上也流传不少,说杨振宁不擅长实用物理研究,一做实验就爆炸的故事。

不过杨振宁自己从来没有回应过这些事。

1950年10月,邓稼先回国后,就和老师王淦昌、彭恒武等教授一起进入到了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当中,也几乎就是同时,杨振宁与李政道展开了合作,并获得了奥本海默的赏识,奥本海默曾言:

“我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地上。”

1956年,邓稼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振宁、李政道就宇称不守恒定律发表论文,并于第二年获得诺贝尔奖。

事实上,就在邓稼先回国的头些年,在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核物理开拓性研究的论文,可一些本土的理科学家

何祚庥、徐建铭、于敏

等人合作。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并对他说:

“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愿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3

图|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获博士学位,摄于美国普渡大学

邓稼先当然知道,这个“大炮仗”指的是什么,更为关键的是,刘杰告诉他,从事这项工作,要遵循严格的保密工作。

严格的保密,也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

邓稼先没有与家人商量,欣然表示了同意,回到家中后,邓稼先告诉妻子许鹿希,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照顾家里了,但是对从事什么工作,邓稼先没有说。

从此以后,邓稼先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在报纸和刊物上,而他本人也只能在守卫森严的办公楼和荒漠戈壁滩上工作。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杨振宁不愧是邓稼先多年的老友,一言道出本质。

朴实无华,是邓稼先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4

图|1953年邓稼先与许鹿希合影

在后来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面,邓稼先始终默默无闻,

一直到1986年6月24日凌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作为头条新闻播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

三十年苦心孤诣,铸就锋利之剑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荣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接受诺贝尔奖的同时,杨振宁致辞: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也为自己深受中国文化熏陶而感到自豪。

从这一点上看,杨振宁不是不爱国,但他回国确实是有自己的苦衷,不过在他安排下,岳母曹秀清离开了台湾,回到了祖国大陆定居,这也足以说明杨振宁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1957年6月,杨武之受周总理的委托,前往日内瓦,争取让儿子杨振宁归国。

为了能说服儿子,杨武之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除了向杨振宁介绍国内的实际情况,还带他到中国驻日内瓦大使馆观看纪录片《厦门大桥》。

可杨振宁考虑到国内环境以及自己的处境,最终没有答应。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5

图|1960,杨武之夫妇与儿子杨振宁一家在日内瓦合影.

杨武之1960年、1962年,先后又两次到日内瓦,打算劝说杨振宁归国。可杨振宁始终没答应。

事实上在当时环境下,杨武之的内心也是矛盾的,杨振宁对此都看在眼里:

“父亲三次来日内瓦,尤其后两次,都带有使命感,觉得他应当劝我回国。可是他又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有此愿望,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我应该留在美国,力求在学术上更上一层楼。”

1962年,杨武之携老伴儿看望儿子,谈起了国内的变化:

“新中国使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从前不会做一根针,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从前常常有水灾旱灾,动辄死去几百万人,今天完全没有了。从前文盲遍野,今天至少城市里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学。”

说得正兴起的时候,旁边老伴儿插了一句话:

“你不要专讲这些。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站排站了三个钟头,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有什么好?”

气得杨武之摔门而出,斥责老伴儿专扯他的后腿。

矛盾,真的是很矛盾。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6

图|杨振宁

1964年,杨振宁选择加入美国籍,杨武之十分生气,父子两人从此就没了联系。

杨振宁坦言:

“父亲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就在杨振宁向着更高的科学殿堂迈进的同时,邓稼先却在戈壁沙滩上啃窝窝头。

邓稼先得知自己要参与到原子弹的设计工作中的时候,激动的同时又感到有一丝压力。

原子弹的工程千头万绪,不是个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完成的事情。

为了将原子弹的理论数据算出来,科研人员没白天没黑夜的,硬是用算盘打出来。

“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啊。”

更为严峻的是,1959年6月20日,苏联拒绝提供原子弹相关数据以及模型,单方面宣布撕毁国防技术协定,撤走所有的专家,连一片纸也没有给我们留下。

“离开我们,中国20年也搞不出来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邓稼先与所有的科研技术人员努力,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等一系列的难题。

1962年9月11日,科研人员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邓稼先郑重的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1964年10月17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7

图|1962年,邓稼先全家摄于北京大学朗润园

就在原子弹设计研制进入尾声的同时,1962年9月,邓稼先又接到了聂荣臻元帅的命令,率领研制原子弹的原班人马投入到氢弹的研制当中。

当时各国对于氢弹的构型,都是高度保密的,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可能。

挫折和困难接踵而至,到1965年5月,虽然已经提出了两种模式下的氢弹构想,结果计算时发现。

第一种构想,计算出的数据与预计的结果有很大误差,这样也导致了整个构想必须推倒重来。

第二种构想,经计算后发现达不到预期,甚至连普通原子弹爆炸的规模都达不到。

也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于敏带领一大批年轻的科学家通过反复的计算和模拟,提出了新的构想,经与邓稼先反复商讨后并最终确认,这一方案确实可行有效。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从此不再惧怕任何威胁。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8

图|1966年国庆节,邓稼先(右)与钱学森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

“有邓稼先在,国之大幸”

随着到了70年代,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1971年夏,杨振宁回中国访问,成为美籍知名学者访问中国第一人。

杨振宁归国后,很快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然杨振宁更想见的还是好朋友邓稼先。

当然在杨振宁的心里,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

就在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很快就有报纸上刊登出来消息,中国派飞机去找了一个美国的物理学家寒春,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

作为同样物理学界的顶尖人物,杨振宁是很熟悉寒春的。

寒春本名琼·辛顿,1921年10月20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是少数曾参加过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女科学家之一。

杨振宁从与之共事,两人曾在芝加哥大学一个实验室里面工作了20个月,还曾跟杨振宁一起学习中文,后来才知道寒春其实早有打算,她要到中国去。

寒春经人介绍认识了早在1946年就在中国工作的阳早,两人结婚后,寒春放弃了从事核子物理研究,转而研究农牧业技术工作。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9

图|杨振宁与邓稼先

不过对于杨振宁而言,他更想知道,美国报纸上的这些传闻是不是真的。

寒春是否真的有可能参加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呢?

杨振宁向周总理提出,自己要见邓稼先。

这个举动事实上挽救了邓稼先和一大批科研工作者。

1971年8月,邓稼先与杨振宁这对儿多年的老友重逢,杨振宁当然知道邓稼先从事的是保密工作,所以刻意避免了问他工作地点,而邓稼先也没有主动谈论这些事。

杨振宁离开北京之前,邓稼先送他到机场,杨振宁忍不住问了一句:

“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寒春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

邓稼先没直接回答,只说了一句:

“我觉得没有。”

杨振宁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心里有些难过,邓稼先表示:

“等我弄清楚以后,一定告诉你。”

或许杨振宁也没有想到,邓稼先专门就此事请示了周总理,经周总理同意后,邓稼先专门写了一封信。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10

1971年8月16日,杨振宁在上海乘飞机,打算经巴黎回美国,上海市的领导干部专门请杨振宁吃了顿饭。

席间有人递过来一封信,杨振宁发现是邓稼先写的信后,急忙拆开,只见上面写着:

“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你。”

杨振宁接信后,激动的跑到卫生间里大哭了一场:

“有邓稼先在,国之大幸。”

时隔50年的回应

邓稼先每天从事的都是高强度的工作,精神从来也不敢放松。

1979年初夏,在一次空投小型氢弹的实验中,出现了意外的变故,降落伞没有打开,氢弹直接摔到了地面上。

邓稼先急忙派出了100多名防化兵前去寻找,感觉有些不放心的他决定自己亲自去找。

基地司令员陈彬反对他去:

“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们的命都值钱。”

邓稼先当然知道,这是老战友对自己的关心,但他一刻也等不了,核工业部副部长赵敬璞一看急了,也抢身上了吉普车,一同向戈壁滩深处驶去。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11

图|邓稼先(左)和赵敬璞(右)在核试验现场

事故现场找到后,邓稼先一开车门,立刻就感受到了事故现场的“灼热”,他严令所有人不得下车,赵敬璞和司机想要跟着一起去看,被邓稼先严厉制止。

“你们给我站住!你们进去也没有用,没有这个必要……”

邓稼先平常都是温文尔雅,这一次却罕见地发火。

也因为这一次事故,邓稼先感染了超剂量的辐射。

回到车上后,邓稼先拖着疲惫的身躯和赵敬璞等人合影:

“赵部长,平安无事,平安无事啊!来,我们在这里留个合影吧!”

邓稼先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了下去,可即便如此,邓稼先依旧抱病积极的投入到研发当中,争分夺秒的追赶时间。

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两弹元勋邓稼先》后一个月。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享年62岁。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12

图|邓稼先

邓稼先的去世,令杨振宁万分悲痛,更为老友的高尚情操而感动。

事实上邓稼先在1971年给杨振宁的信中,除了答复杨振宁的问题外,还谈到了很多的话,还有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邓稼先引用毛主席的话,与杨振宁共勉,希望老友在国外也能时时刻刻想着祖国。

不过,从1971年归国开始,杨振宁就致力于对祖国宣传,由于他在国外偌大的影响力,很多外国人都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看法,并愿意同中国人亲近,这是十分难得的。

杨振宁促成了国内外很多科研工作的交流,并帮助中国学者到美国进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本土科研工作的进步。

有一年,院士莫伟给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周光召写信称:

海外华人有很多,这些人对中国不了解,都有私心。据我了解,这些华人科学家里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私心,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

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杨振宁到处为中国说好话,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遇见对中国的攻击,曾经气愤地退场,以示抗议。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13

图|邓稼先的信

2003年,杨振宁定居中国,并将工作重心也全都转移到了国内,并且还放弃了美国籍,加入了中国籍。

有很多莫名的声音指责,说杨振宁回国圈钱,可事实上他们不知道的是,杨振宁曾经捐过多少钱。

不仅如此,杨振宁还亲自参与建设了60多个顶级的物理实验室,以80多岁的高龄依旧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百岁生日,他在清华大学发表讲话,回忆了与邓稼先的往事,并谈到了50多年前邓稼先写给他的那封信。

50年前,他与邓稼先时隔多年见面,虽然有很多话,但邓稼先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于是全都写在了信里。

邓稼先在信的末尾,给杨振宁留下了一个期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杨振宁知道,这句话是引用古诗词,把“千里共婵娟”改成了“千里共同途”。

时隔多年后,杨振宁在讲话中谈到这一点:

自己没明白这句话,“千里共同途”是什么意思呢?

71年杨振宁收到邓稼先的一封信,五十年后回应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 14

图|邓稼先的信

不过杨振宁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

“最近这个信发表之后,仔细看了以后,今天,50年之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跟你说,我是以后50年是合了你‘共同途’的途,我相信你也会满意。再见。”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