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9月12日 12.9°C-14.1°C
澳元 : 人民币=4.76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25%的成年人都害怕打针?心理学科普:针头恐惧症

2022-01-19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害怕打针吗?

据美国儿童医院Stefan Friedrichsdorf的调查发现, 大约每10个儿童中,就有1个害怕打针。此外,美国心理学研究显示,成年人中,竟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也害怕打针!

什么是针头恐惧症?

如此庞大数量的背后,害怕打针会是一种病吗?根据研究发现,害怕打针在医学上,被叫针头恐惧症(英语:trypanophobia或needle phobia,俗称晕针),又被叫作尖端恐惧症。

针头恐惧症属于物体恐惧症中的一种。而物体恐惧症是指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对某种物体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异乎寻常的恐惧心理。

25%的成年人都害怕打针?心理学科普:针头恐惧症 - 1

患者自己也很清楚,在外人看来,这些行为很不合理,甚至很荒唐。但是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难以自控。实质上,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针头恐惧症患者,通常极其惧怕针类,有的甚至到了一看到铅笔尖、圆规等 ,都觉得刺眼、难受的地步。

有患者表明,自己一直都不敢正视尖锐的东西,出门害怕看到有尖头的栅栏,在家削水果时,害怕看到刀尖,连吃完饭,想剔牙,看到牙签都觉得非常恐惧,总是担心它们会扎伤自己的眼睛。

因此,也总是情不自禁地用手挡住眼睛,甚至睡觉的时候,也要把眼睛蒙上。

25%的成年人都害怕打针?心理学科普:针头恐惧症 - 2

为什么会有针头恐惧症?

1、先天遗传造成的。

通过对家族史的研究表明,有百分之八十的患者,他们的一级亲属,也就是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也具有针头恐惧症。

通过双生子研究表明,由“针头恐惧症”引发的多项生理指标,比如心率变异等,都具有非常高的遗传率。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针头恐惧症”的遗传基因具有遗传优势。因为在古代,人们很容易因为皮肤被刺穿,而受伤或者死亡。

25%的成年人都害怕打针?心理学科普:针头恐惧症 - 3

因此,具有“针头恐惧症”能让人远离尖锐的东西,保证自身的安全。而此基因,很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携带有。

2、后天造成的。

一项研究表明,百分之五十二的人,因为小时候打针的不愉快经历,造成了针头恐惧症。百分之二十四的人,则是因为看到别的小朋友又哭又闹。

除此之外,父母日常的一些举动,也会加大孩子对打针的恐惧。

a、恐吓孩子

很多家长总是在孩子不听话时,告诉孩子:“再不听话,就带你去打针!”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害怕打针,认为这样恐吓他,孩子就能乖乖听话。

25%的成年人都害怕打针?心理学科普:针头恐惧症 - 4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打针就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这种情况可能会发展成,看到医生、走进医院、闻到消毒水的味道.....都会感到害怕

b、欺骗孩子

家长带孩子去打针时,总是会告诉孩子,打针是不痛的,不要害怕!可事实上,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度不一样。

当孩子真正打针,发现跟家长说的不一样,就会开始挣扎抵抗,这时家长再强制固定住孩子,不愉快的经历与家长的“说谎”,就会更加的加深,孩子对针头的恐惧感。

如何减轻“针头恐惧症”?

25%的成年人都害怕打针?心理学科普:针头恐惧症 - 5

1、认知行为治疗法

认知治疗法就是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为什么会害怕打针,找到最初的原因所在。

然后让患者看一些静止的打针相关图片,确认患者不那么抵触后,再过渡到播放打针的相关视频。最后,带患者到现场观看,慢慢让他接受打针。

2、分散注意力

针对儿童,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很管用。可以给儿童讲故事,玩玩具、看动画片,甚至是夸他。

25%的成年人都害怕打针?心理学科普:针头恐惧症 - 6

网上有个视频就是,一个小宝宝去打针,本来就快哭了,妈妈就一个劲地在旁边夸他:“宝贝真勇敢,不愧是一个小男子汉!太棒了....."结果,宝宝不但不哭了,反而还冲着妈妈得意的笑。

3、心理疏导

打疫苗时,可寻求他人的帮助,让友人陪同前往。在打针时,不要屏气,要有节奏地深呼吸。

如果压力确实是太大,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或者镇静的药物,让身体和大脑放松下来。

相信大家看完后,对“针头恐惧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快转发给你身边的“晕针”朋友看看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