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2日 18.5°C-18.9°C
澳元 : 人民币=4.56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第1天拧不开瓶盖,第3天我穿不上衣服裤子,全身瘫痪了

2023-12-22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23年正月十四(2月4号)的晚上,我和朋友看完《满江红》后去吃火锅,我突然发现自己夹不起来土豆,也拧不开瓶盖,最后还是让朋友帮忙拧开了。

第二天凌晨时分,我发现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没有力量屈伸,就是握不紧拳,也不能正常地伸开。这种局部的无力感,让我以为是睡觉压到了神经,想着睡醒就好了。

发病第三天

我没法自己穿衣服和裤子了

2月5号,我起床穿衣服时,感觉右手其他手指也逐渐变得无力,但尚能用右手在手机上打字。没过多久左手的手指、手掌也开始无力了,但心大的我还是没当一回事,只觉得自己睡觉姿势有问题。

直到右腿也逐渐变得无力,我才意识到情况不对,慌忙上网挂号,却发现这天所有的医院都没有余号,于是第一时间联系了家里人。这个时候我连穿鞋都困难了,脚趾使不上劲儿不能往前拱,右手腕也开始下垂,无力提鞋。我既别扭又焦急,不知道过了多久,急出了一头汗,才勉强把鞋穿上。

爸爸来看我了,但他的心比我还大,可能是出于对疾病认知的匮乏和对我健壮体格的信任,他同样认为我是睡觉时压着神经了,让我明天再去医院。

于是心大的父女俩晚上还和亲戚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有人帮我夹菜,我把嘴凑到碗边拿勺子蒯(kuǎi)着吃。我全程都在认真地干饭,完全看不出来像生病的样子,其间我还给大家表演了一番单腿快走(真服了我自己)。

2月6号早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穿不上套头卫衣。妈妈敲门问我穿好衣服没有,我告诉她,我的双手已经伸不进衣服袖子里,双腿也没有力气站起来穿裤子。但她偏不听,非要抱我站起来穿裤子,结果直接把我摔到地上瘫着了。

爸爸听到响动,马上跑了过来(他刚洗完的头发还湿漉漉地贴着头皮),推开门就看见我瘫软在地上,只见他眼泪唰地就掉下来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见他哭。他边哭边把我抱到床上,我一个没忍住也跟着哭了。只有我妈冲我爸喊着:“你哭什么呢,还不赶紧送女儿去医院!”

检查单从我手臂之间滑落

我连纸都拿不动了

由于不知道该挂什么科,我先挂了全科门诊,好不容易排上了,医生看我的情况很不好,立即给我转到了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医生接诊后,问了我发病的经过,喊我先去做检查,并等有床位时立即住院。检查主要是肌电图检查,包括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针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还有脑部、脊髓部位的核磁共振等。

下午去做肌电图检查,医生先在我的皮肤上抹了一些导电的东西,然后把电极放在手肘内侧。检查上肢的时候,电流穿过的瞬间,我疼得直冒冷汗,没错,所有的感觉都在,就是无力活动。轮到右腿的时候,我却几乎没有什么疼痛感(相比于双上肢和左腿来说)。检查完全部项目花了半个多小时,身体从上到下“电”得我疼到龇牙咧嘴,医生还是说波很弱(神经传导的波幅很低)。

肌电图做完后,我爸推着轮椅上的我在检查室门外等结果,随手把单子递给我。我本该轻松用手接过,没想到检查单直接从手臂之间滑落。这时我们俩才意识到,我已经严重到连纸都拿不动了。

爸爸突然又哭了,他拿衣服遮住脸,坐在凳子上扭头面对墙壁,不想让我看见他哭,可是哭泣声却止不住地往我耳朵里钻。那一瞬间,我深刻感受到他的恐慌和无助,也是那一刻,我把所有好的、不好的结果全想了一遍。我在心里默念,一定要心态稳定、不能崩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不让家人担心。

由于我发病突然,三天不到就全身瘫痪,医院给我加床收住院了。

听到护士长说“你还年轻”

我怀疑自己马上就要那啥了

住院的第一天,护士长带着很多年轻护士走来,指着我跟她们说:“这个病人是重点保护对象,是这个病房里最需要关注的病人(我内心慌得很)。”接着她细声细语、温和地对我说道:“别担心,你还年轻……”

“你还年轻”这四个字在我脑子里打圈,她说的其他话我都没听进去,只觉得完了,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啊?会不会是说我年纪轻轻就要那啥了……

第二天我做了颈椎增强核磁共振,除了椎间盘突出外,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问题。我更惶恐了,感觉所有的检查都要做完了,却还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如果病治不好、将来终身瘫痪的话,会对我的家人带来多大的负担,我不敢想象。

第三天,医生来和我沟通,说要做腰椎穿刺术来检测脑脊液。做腰穿前医生再次检查了我的四肢肌力(让我用力抬腿、抬胳膊和手尝试握拳什么的),还用棉棒在我肚子和大腿上轻划,问有没有感觉。讲真的,我全程感觉不要太灵敏,尤其是疼痛感非常明显,但是也能感知到右侧肢体的灵敏度相比左侧会弱一点。

做腰穿的时候需要病人侧躺、蜷缩着腿,医生才容易穿刺成功。由于我体型胖一点儿,且两条腿无力,根本蜷不起来,所以整个过程感觉非常吃力和难受。不过因为打了麻药,做腰穿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太疼,只是在腰穿针插得比较深,或者调整针的位置的时候会有疼痛感。

可最难挨的不是做腰穿本身,而是腰穿后六个小时只能平躺不动的煎熬。

全身瘫痪

脚趾头让被子压住都要请别人捋顺

腰穿结果出来后,医生确诊了我的病症,我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来一点儿。原来这个突如其来的磨难叫 “吉兰-巴雷综合征”。我从医生那里知道了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剩下的就是接受相应的治疗,并逐渐开始疾病后期的康复之路。

出院小结丨作者供图

医生介绍道:“这个病的症状是,先从四肢末端开始麻痹、瘫软无力,再到躯干无力,严重到呼吸也无力的话,就需要借助呼吸机才能维持正常呼吸。”我目前的情况是四肢无力,但有进展到呼吸无力的可能。所以从住院起,医护们每天都会询问我,有没有呼吸不畅的情况。

确诊后,医生给出了两种方案:①血浆置换;②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医生说让我尽快确定用哪种药,因为现在正是我症状的高峰期,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影响恢复。据医生介绍,免疫球蛋白静滴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对大部分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方便且安全,缺点就是价格昂贵,并且输完后效果不一定马上显现,效果也是因人而异。但本着有希望就要积极治疗的心态,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

输完免疫球蛋白的第一天,我没感觉出什么好转,只觉得输完后血管很疼。当时,我的肌无力夸张到脚趾头被厚重的被子压住了,都需要别人帮忙把趾头捋顺。而且,因为全身瘫痪不能动弹,我浑身上下像撕裂了一般疼痛,晚上睡不着只能靠吃止疼药缓解。

最痛苦的事情还不是这些,而是意识清醒,却全身瘫痪不能自理,连上厕所、擦屁股都没办法自行解决。我清醒地看着自己裸着被检查、被护理,连翻身都要有求于人。每次身体出现状况都需要医生和护士帮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种心理上的痛苦。

别人的目标是挣几个亿

我的目标是今天要拉粑粑!

刚住院的时候,护士让家人买了尿垫和尿盆,让我在床上解决大小便,可是作为一个突然生病得无法下床的人,真的不习惯在床上躺着上厕所。于是当护士发现我小腹、膀胱鼓胀得硬邦邦,准备插尿管或者灌肠时,我还是拒绝了。只要能被扶着勉强坐起,我都希望可以靠自己上厕所。

我的目标是拉粑粑丨作者供图

好在免疫球蛋白对我是有效果的,输上第三四天,我的手指可以慢慢摊开了。我没事就用手抓抓握力球,然后让自己的手指、手掌逐渐伸开,以免手一直保持蜷缩状态。

接着,身体每一天都有变化,先是手指、手掌能动(但还是无力),接着是手臂可以慢慢地平行挪动。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突然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脉,猛地发现自己能动了!

后来,手臂逐渐能慢慢举起来了,虽然肌力还是很差,但是已经不影响我看剧、玩手机了。再往后就是输液的第六七天,我的双下肢也有了反应,大腿可以微微抬起,利用惯性,我终于可以自己翻身了!

之前护士姐姐们每次查房都会来看我有没有翻身,怕我得褥疮,说我是整个病房里最严重的病人。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后居然还有一种莫名的“骄傲”。随着身旁的病友更换了三四批,大家陆续出院,看得我是真羡慕。

输完七天免疫球蛋白后,我已经可以自己刷牙了,对比之前吃饭、上厕所都需要有人帮扶,真的是谢天谢地。这个时候我的腿能轻微晃动,但肌力还很差。我坐在椅子上,喊家人把椅子拖到窗户边的栅栏旁,他们把我扶起来站定后,我就想顺着栏杆一点点挪动着走路,结果腿发软,一下子跪在地上磕破了膝盖。

在病床躺久了头发有点飞天,我只能勉强站定丨作者供图

复查时医生看我恢复得还不错

伸出小指跟我“拉勾”

2月13号住院的第八天,免疫球蛋白的疗程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每天不间断的复健。我先把自己从床上支起来,然后练习撑着床边站起来,每天重复几个来回。如果还有力气,我就贴着栏杆缓缓走上几步。相比起来,下肢恢复得比上肢慢。

2月16号,我的双上肢可以自由抬起,肌力逐渐好转,但是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的力量恢复缓慢,一直打不直(最早发病也是从这两个指头开始)。朋友开玩笑说:“也许你真身是个rocker呢。”

专用摇滚手势,还莫名对上号了丨作者供图

在医院躺了半个月左右,我被小小的床和固定的天花板禁锢了太久,实在是快憋疯了。即使这个时候双下肢还不能自主站立,我依然坚持出了院。

出院后,我继续自主锻炼,一个月后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路了,只是走不了多久就会逐渐感到无力。

三月中旬,得病一个半月后,我第一次去医院复诊。医生看我恢复得还不错,向我伸出了弯曲着的小拇指。当我一头雾水的时候,医生喊我用小指勾住他的小指来测试手指的肌力,还是右侧手指恢复得比较慢。那时,我的小腿无力,上蹲坑下蹲后无法自行站起,还需要继续保持适当的肌力锻炼。

第二次复诊与发病时隔三个多月,我感觉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医生也说:“一切正常,肢体的轻度无力后面会慢慢地恢复。”并且向我耐心地解释,这次发病可能是由感染诱发的(我发病前曾经腹泻),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减慢甚至中断,继而出现肢体无力、感觉减退等症状。听完这些,我理解到的是:不要小看身体出现的每一个小问题,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疾病。

这次复诊做肌电图检查的时候,医生问我:“之前你是不是坐着轮椅来的?”我说:“对啊,之前检测的时候医生一直说‘没波没波’,吓坏我了。”医生说:“现在什么波都有了,恢复得很好。”我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医生都在真心地为我恢复健康而高兴和祝福,虽寥寥数语,但我都记在心里。

每一位医生都在真心地为我恢复健康而高兴和祝福丨作者供图

我没变得小心翼翼爱惜身体

但更珍惜每天的体验

现在我除了不能跑跳、走路走太久之外基本正常,也可以蹲坑了(还不能蹲太久,不然站不起来)!也许不是每一个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都像我一样幸运,用药有效、恢复快,甚至有些人可能连治疗的条件都没有。

经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磨难,我变得不再执着,除了生死其他的都不觉得是个事儿。我也并没有像大部分得过重病的人一样,此后小心翼翼地爱惜自己的身体。我更珍惜的是生命每一天带给我的体验,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拼命给自己增压,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躺平”,给自己多一些散漫和放纵,也多了一份想做什么就去做的决心。

2023年十月份我三十岁了!祝福自己三十岁获得重生、从此豁然开朗。

最后想跟所有病友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弃。从发病到住院,我根本没心情吃东西,尤其是全身瘫痪的时候,因为怕麻烦就直接不吃饭,每天只喝水或者喝牛奶。直到医护人员准备给我插尿管、灌肠,我才惊醒过来,只有好好吃东西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才会恢复得更好。

疾病来得很快,可以没有任何征兆。让我们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包括健康的身体,也许再平常不过的站立、走路、吃饭、上厕所,都是身患疾病者的一种奢求。

相关推荐

果壳病人还分享过患有基因突变导致的瘫痪罕见病,主人公确诊后仍积极乐观,拍短视频帮行动不便的人探路的故事。

1.关注下方公众号;

2.向“果壳病人”回复【克拉伯】,看另一个有关神经内科的故事。

医生点评

王锁彬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发病率为(0.4~2.5)/10万,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

GBS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最常见病原体为空肠弯曲菌,也可为巨细胞病毒及流感病毒等。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为身体对感染等事件的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神经,造成感觉和运动异常。

该病包括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泛自主神经病等亚型。根据作者病史及检查结果,疾病分型属于AIDP亚型。

AIDP是GBS中最常见的类型,也就是经典型GBS,表现为:

①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

②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

③急性起病,病情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

④首发症状多为肢体对称性软瘫,自远端逐渐向近端发展或自近端向远端发展,常由双下肢开始逐渐累及上肢、躯干、脑神经支配肌肉。严重病例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导致呼吸麻痹。四肢腱反射减弱。

⑤发病时患者常有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感、麻木、刺痛等。

⑥部分患者脑神经受累,以双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还可出现眼肌麻痹、吞咽困难等表现。

⑦部分患者可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潮红、出汗增多、心律失常(以心动过速多见)、体位性低血压或一过性高血压、手足肿胀或营养障碍、尿便障碍等。

作者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表现为从手指开始的四肢瘫痪,病情发展快,从文中描述来看未影响呼吸及吞咽功能。

本疾病的典型脑脊液检查结果是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称为蛋白-细胞分离。作者本检查蛋白轻度增高,原因可能是进行腰穿检查时仍处于疾病早期。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是GBS的重要诊断指标,多数患者应接受本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部分患者还需要接受抗体检测及影像学检查。

疾病进展期的GBS患者应急诊留观或住院观察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及精心护理甚为重要。免疫治疗是目前的特效性治疗,包括血浆置换(PE)和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IVIG)等,可缩短部分患者的恢复时间,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获益。其中,IVIG对大多数患者有良好效果,且相对方便和安全,被列为GBS的一线治疗方法。IVIG常用方法为连续输注5天,作者接受7天治疗,可能为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做出了调整。同时,对症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和正规的康复锻炼有助于疾病恢复。

经过正规治疗,大多数GBS患者能达到几乎完全恢复的程度,少数遗留足部和下肢轻微的运动和感觉症状,10%患者遗留较严重的后遗症。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six

编辑:王若愚、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