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万,打不起羽毛球”,羽毛球为什么这么贵?
一张球网、一个羽毛球、两个球拍,因为设备简单、场地灵活也容易上手,羽毛球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最受大众欢迎的运动之一。可今年,原本“亲民”的羽毛球却变成了“羽毛球刺客”,“羽毛球价格大涨”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某知名品牌的一款羽毛球为例,原本在涨价前是 165 元/打,涨价后为 215 元/打,涨幅超过 30% 。在各厂家的通知里,羽毛球涨价的原因是“原材料的价格飞涨”,这一原材料就是羽毛球的毛片。
羽毛球的毛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小的羽毛球背后,其实蕴含着不少不能被轻视的制作门道。
一只鹅做不出一只球
羽毛球由羽毛和球托两部分组成。根据羽毛球世界联合会(Badminton World Federation,BWF)的规定,一个标准的羽毛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羽毛数量:羽毛球必须有 16 根羽毛或其人工合成的替代品。
羽毛长度:羽毛的长度通常在 62 至 70 毫米之间。
羽毛排列:羽毛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排列,通常是在一个圆锥形的框架上,确保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时的稳定性。
球托:羽毛球的底部是一个被称为球托的圆顶形或半球形的实体,通常由软木或其他合成材料制成。
羽毛球的毛片有鹅毛和鸭毛两种,奥运会、世锦赛、超级系列赛这样的顶级赛事所使用的全部是鹅毛球,这是因为相较于形态相似的鸭毛,鹅毛在结构和性能上表现更加优越。
由于鹅的成熟周期较长,它们的羽毛具有更高的含钙量,这使得鹅毛的羽梗不仅更为粗壮,而且在硬度上也更胜一筹,这种特性赋予了鹅毛羽毛球更强的耐冲击性和耐用性,在多拍击打后不容易蓬松,对球速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
同时,结实的羽梗还能更有效地传递击球时的力量,从而提升球的响应速度,为专业选手带来更敏锐的手感。
此外,鹅毛制成的羽毛球通常重量略高于鸭毛球,这使得其重心转换更为迅速,尤其在短距离内接球时,能够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这一特性使得鹅毛羽毛球非常适合专业比赛的需要。
最后,鹅毛羽毛球在寒冷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性能,不容易打着打着就断了,这也是它相比鸭毛球的一个显著优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挑选鹅毛制球时,也有许多讲究:
在鸟类的翅膀结构中,不同的羽毛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导致羽毛有不同的形状,制成的鹅毛球档次也有所不同——
从鹅翅膀自外向内数,第 1~3 根为半边毛,面积较大,但形状不太对称,用于制作低档球;第 4~10 根为刀翎毛,用于制作中高档球;第 11~16 根为窝翎毛,较小,且羽梗弧度较大,也只能用于制作低档球。
而且一只球只能用同一侧翅膀的毛。这是因为禽类的翅膀左右对开,毛片的生长方向也呈镜像,如果一个羽毛球上的 16 个毛片掺杂了不同生长方向的羽毛,球就无法在空中旋转。也就是说,做一只球要从无数只鹅里挑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毛在成为一个成品球之间,还需要经过许多历练。
首先,在毛片分级之前,需要清洗、漂白和消毒,防止滋生细菌、霉菌,也利于羽毛在干燥后保持韧性。在将毛片通过植毛机插入球头后,还需要注底胶,走线,用风洞测完转速和稳定性,称重,累计共 30 多道工序。
从这个角度来看,羽毛球价格高,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羽毛球
一定要用真羽毛吗?
在打羽毛球打得“肉痛”之余,想必肯定有很多球友在思考“羽毛球,一定要用真羽毛吗?”
实际上,近年来,有不少品牌都开始把赛道转向人造球,有些甚至已经把产品推向市场。
目前市场上就流行着一款毛杆和人造毛叶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人造球,得益于其全合成材料的属性,它的价格相对稳定,一颗这样的人造球价格大约在 10 元左右。它的耐用性相当于 2 到 3 颗鹅毛球,而且在飞行稳定性上远超普通鸭毛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人造球是目前市场上最接近天然羽毛球性能的产品,一些羽毛球爱好者还是指出,在进行杀球动作时,它的飞行轨迹会显得较为飘忽,手感上的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它在完全替代天然羽毛球方面仍有一段距离。
神奇的羽毛毛叶是人工材料最难模仿的地方,不过,随着产业模式的不断成熟和科技进步,也许未来很快就会有更好用的天然羽毛球替代产品。
参考文献
[1]Cohen, Caroline, Baptiste Darbois Texier, David Quéré, and Christophe Clanet. "The physics of badminton." New Journal of Physics 17, no. 6 (2015): 063001.
[2]Hart, J. H., J. R. Potts, and D. J. James. "Comparison of turbulence modelling approaches in simulation of a feather shuttle: a porous conical bluff body." Sports Engineering 21, no. 4 (2018): 465-478.
Verma, Aekaansh, Ajinkya Desai, and Sanjay Mittal. "Aerodynamics of badminton shuttlecocks."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 41 (2013): 89-98.
[3]Zala, Darshankumar, Harish Dechiraju, and Sanjay Mitt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of a synthetic badminton shuttlecock." Physics of Fluids 36, no. 1 (2024).
[4]张晶华,汪仁煌,岳洪伟,等.羽毛片要素对羽毛球气动力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4, 31(1):6.DOI:10.3969/j.issn.1007-7162.2014.01.002.
[5]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30103/supplement/4373283?variant=zh-hant
[6]https://bbs.badmintonc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54756
[7]https://www.sportsplanetmag.com/article/desc/16081618264254608
[8]一种羽毛球的羽毛筛选方法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08014472A/zh[9]羽毛球,就该有“羽毛球”的样子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70158&v=1.3&sid=67
策划制作
作者丨何清颖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马勇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
策划丨杨雅萍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