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8日 12.9°C-13.9°C
澳元 : 人民币=4.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巴西前总统罗塞夫被判无罪 现总统任期将继续(图)

2017-06-10 来源: 央视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央视快讯:巴西最高选举法院9日以4比3的投票结果,裁决2014年总统选举获胜者罗塞夫及其竞选搭档特梅尔无罪,这意味着现总统特梅尔将继续出任巴西总统。

巴西前总统罗塞夫被判无罪 现总统任期将继续(图) - 1


早前报道:从卢拉到罗塞夫,巴西,褪色的金砖

2016年8月31日,巴西参议院最终投票通过了总统弹劾案,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罗塞夫被罢免,劳工党长达13年的执政史也随之终结。巴西曾依靠亮眼的发展速度在国际舞台上风生水起,被列为“金砖五国”之一。

继2013年联合会杯、2014年世界杯后,巴西2016年又举办了奥运会。获得主办权时,时任巴西总统卢拉曾激动地宣称:“我比其他任何一天都更自豪我是一名巴西人:巴西已经走出二流国家队伍,步入一流国家行列。”然而,短短几年里,这个曾闪耀全球的“金砖国度”迅速黯然失色。

“劫贫济富”的军政府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度,巴西自殖民时代起就获得领主葡萄牙的空前重视。然而,在葡萄牙的极力压制下,巴西除了向欧洲供应蔗糖、橡胶、咖啡等经济作物之外,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巴西,其发展之路走得极为迫切和匆促。1964年,巴西经历了政变,新上台的军政府将执政合法性寄托在了经济发展上,急匆匆地退出了“进口替代战略”。

所谓“进口替代”,就是对外建立高关税壁垒,对内依靠国家扶持搞工业。在上世纪60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都试图通过这一套走向工业强国之路。然而,巴西的“进口替代”之路更顺利些,有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欧美资金的注入,1968年到1973年,巴西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1.2%,被誉为“巴西奇迹”。

然而,在奇迹的背后,隐忧早已埋下。关起门来搞工业,产出的工业品也要由本国人民来买单。由于巴西的种植园制度历史,军政府认为底层民众买不起高大上的工业品,而是通过多种政策手段补贴富豪和中产阶级,鼓励其消费。众所周知,作为行政机构,政府本身并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其补贴所用的资金,最终还是要由民众买单。于是,巴西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的“劫贫济富”体系。

钱不够,政府能想到的只有加印钞票。1973年,巴西通货膨胀率达到14.9%。随后逐年走高,到上世纪80年代初,巴西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率过百的“超通胀”状态。走投无路的军政府只好在1985年还政于民,新上台的民选政府虽然通过旨在削减开支的“雷亚尔计划”最终遏制住了通胀。但军政府数十年如一日“劫贫济富”种下的恶果已经长成,到1999年,占人口总数1%的巨富阶层拥有全国53%的财富,而占人口总数20%的赤贫阶层则仅拥有2.5%的财富。

正是这样一个舞台,给了卢拉和他的巴西劳工党表演新“奇迹”的机会。

“福利兴邦”的卢拉

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西前总统卢拉的政治生涯,就是一部“逆袭史”。他生于贫民窟,14岁辍学。1970年,正当国家GDP吃了兴奋剂般连创新高时,25岁的卢拉却因付不起医药费,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怀孕8个月的妻子病逝。

国家屡创“经济奇迹”,老百姓却穷得连“买命钱”都没有,可以想象当年卢拉对这样的巴西社会有多么愤恨。“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卢拉的想法得到了巴西广大贫民的支持,2002年,几经磨砺的卢拉终于登上总统宝座。巴西开始了左翼劳工党执政时代。

本质上,卢拉面临的问题,与其痛恨的军政府面临的问题一样——发展了工业,工业制成品卖给谁?与军政府青睐中上阶层不同,卢拉将目光投向了底层。上任伊始,卢拉推出一系列福利制度,集中向底层民众撒钱。

既然要撒钱,就要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卢拉是幸运的,他执政的时代刚好赶上了一个黄金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庞大需求,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年上涨。而巴西刚好是个原材料出口大国,铁矿石、石油储量丰富,还生产咖啡、蔗糖、大豆、肉类等农产品。资源价格高涨,让巴西过上了躺着数钱的幸福生活。军政府当年“劫贫济富”,卢拉却不需要“劫富济贫”,雄厚的资金保证他不得罪任何人就能实现当年的梦。

卢拉当政时期,巴西政府用在社会福利上的开支常年占到GDP的20%以上,巴西还建立了“世界上最慷慨的养老金制度”——只需缴费15年,女性到60岁、男性到65岁就可领取全额养老金,而如果缴费30年,男性53岁就可退休领养老金。

这种福利大派送的结果,是卢拉时代巴西产生了空前的消费繁荣,他执政的8年间,巴西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06%,为巴西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更难得的是,这8年里,巴西2000万人摆脱了绝对贫困,30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2010年卢拉卸任时,民意支持率高达87%,被巴西人亲切地称为“巴西之子”。

罗塞夫只是“接盘侠”

然而,在卢拉创造的“福利嘉年华”中狂欢的巴西人忘了,虽然卢拉政府与当年的军政府相比,似乎一个天使、一个魔鬼,但政府终究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卢拉所做的,不过是将卖资源所产生的巨大利益分配给平民而已。一旦资源价格下跌,巴西怎么办?而这个隐忧,偏偏在卢拉的继任者罗塞夫那里成真了。

卢拉制定的高福利政策,的确给底层民众带来了实惠,但造就了巴西国内新一轮通胀。各类消费品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高企。一路上扬的物价极大地改变了民众的心态。年轻人迫于昂贵的生活成本,不愿意从事制造业,转而投身金融、房地产、银行、保险等能“挣快钱”的行业。中老年人在看到自己的积蓄被上涨的物价稀释后,也不再寄希望于靠本职工作谋生,转而投资股市、房产,或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退休福利。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中,受损最严重的无疑是制造业,由于人员和资金都流向了来钱更快的房地产和股市,巴西制造业在2002年后迅速萎缩,工业化水平较之于军政府时期更低,有学者甚至干脆称其为“去工业化”时期。

当整个巴西经济呈现“空心化”后,与罗塞夫上台几乎同步的国际资源价格暴跌就成了戳破繁荣假象的最后一击。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从2008年7月147.27美元/桶的高点,暴跌至目前的46.58美元/桶;而国际铁矿石价格则从2011年的180美元/吨,跌至目前的不足40美元/吨。资源价格暴跌让巴西的高福利难以为继,而高福利“断奶”的后果则是大批贷款消费的民众破产,巴西“消费经济”解体引发更大规模经济危机,进而导致更多人失业。

面对困局,罗塞夫采取了加息遏制高通胀的政策,希望避免重蹈当年军政府的覆辙。但这导致了个人和企业贷款更加困难,经济更加雪上加霜。2015年,巴西GDP萎缩达3.8%。在失业、银行贷款、通胀三重压力下的巴西人,将满腔怒火撒向了政府。在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期间,进行抗议示威“给国家抹黑”。

在经济发展的光环褪去的同时,巴西政府官员的贪腐问题持续发酵,不光是罗塞夫,前总统卢拉也被揪了出来。2015年7月,巴西检方决定正式调查卢拉在总统任内涉嫌巴西石油公司腐败案。

正如有些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无论是军政府时代的“劫贫济富”,还是卢拉的“福利兴邦”,巴西经济的真正问题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太重,政府的过度干预扭曲了经济的本性,在“贫富分化悬殊”和“福利国家”之间迷失了方向,这才是巴西经济的病根。巴西这块金砖褪色的过程,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深思

关键词: 巴西罗塞夫总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