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01日 22.9°C-24.6°C
澳元 : 人民币=4.72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在美国看《战狼2》 美国观众产生负面反应(图)

2017-08-11 来源: 金融时报 原文链接 评论16条

《战狼2》自7月27日和28日分别在中国和美国首映以来,截至8月10日经历了两个周末,在中国创下超出3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目前已刷新中国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而美国的票房大约为744.7万元人民币。

这之间的差距固然反映了美国只有53所戏院放映此片,但是更多的是《战狼2》扛着“爱国主义”的包袱,凡是所有触动中国观众的民族情结,也正是让美国观众觉得疏离的主题。

在美国看《战狼2》 美国观众产生负面反应(图) - 1

上个周末的《好莱坞期限》报道,尽管《战狼2》即将在中国创下票房纪录,但无法得到海外市场认同,却始终是中国电影的隐忧。而我认为这其中除了文化语境和口味不同的挑战之外,《战狼2》的主题,借由一个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原型,依托“中国崛起”的叙事,更聚焦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关于《战狼2》的英文报道及评论,除了谈论在中国的票房,几乎都是围绕着“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的关键词。

英国电视台BBC新闻的专稿标题为“《战狼2》:民族主义动作片席卷中国”,而这篇文章一开始便就片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标语做文章,但是BBC的误导翻译显然加深了这句话的分裂性:“Anyone who offends China will be killed no matter how far the target is.”勉强再翻回白话中文,这句话在英文里听起来像:“任何冒犯中国的人,不论标的有多远,都会被歼灭。”

这句话也曾经出现在《战狼1》,在美国版的《战狼2》被剪掉了。中文原文衍伸于《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里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时,向汉宣帝上疏时的奏文。而“明犯强汉者”指的是“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的郅支单于。

BBC用的动词是“offend”(冒犯),而不是“attack”(侵犯;攻打),显然把原意里所说的自我防御,在译文中诠释成对任何“冒犯”而准备报复的攻击性。难怪英国有网友问:“难道仅仅是‘冒犯’就该被诛杀吗?”

BBC的文章继续写道:

“那就是《战狼 2》的标语,这个中国的票房宠儿,有相当分量的爆棚男性荷尔蒙(想想:燃烧的枪支、爆炸物和坦克),和捶胸的中国爱国主义。”

捶胸的中国爱国主义!这个标签仿佛把《战狼2》类比为政宣部门,把一个“和平崛起”的故事,解读成“耀武扬威”,吴京是不是有点冤枉?

在纽约看《战狼2》

拜赐于万达集团在2012年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现在许多中国电影可以同步在美国放映。万达影视传媒是《战狼 2》的制作出品方之一。但是中国有评论者认为《战狼 2》在美国票房低落,媒体冷淡,是由于发行推广不力。

纽约是北美最重要的海外华人市场,也聚集了最有国际视野的美国观众。在曼哈顿时代广场旁边的AMC戏院,我看的是8月6日(周日)晚上6点半的那场,现场大约300个座位,坐了六成满。

放映前后我环视戏院数次,触眼可及,我看不到任何一个西方的面孔。

离场的时候,我问旁边的一个女孩儿是否喜欢这部电影,她说:“当然啊,是中国人!”

的确,这似乎道出了一个很简单的分界线:《战狼2》不但塑造了中国群众渴望的“中国式超人”,也传播了中国崛起和国际领导力的寓言。这两者的心理诉求,恰恰触动了中国观众的痛点。

但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元素,使得中国人为中国电影站队,在美国却有着负面的意味。

整体看来,西方媒体的报道多半是负面多于正面,但是中国的媒体大多选择性地挑了一两句赞扬之词,直到BBC的文章在中国变成众矢之的,但是其实BBC不是唯一用“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来概括《战狼2》的西方媒体。

目前为止在西方媒体关于《战狼2》的报道就两种:一是在中国破纪录的高票房,另一就是西方人的眼里看来,主旋律军事动作片,挂上了“民族主义”和“爱国意识”的标签,不免让人产生“教条”和“政治宣传”的感觉。

外销“中国式超级英雄”

今年七月初迪士尼和网易宣布,将共同打造中国首部漫威超级英雄漫画,呈现具有时代感的“中国超级英雄”。之前漫威的各系列漫画已采用不少中国元素,比如在1973年首次出现在《漫威特别版》的功夫大师上气,其原型是李小龙。其他还有参加过国共内战的肥眼镜蛇、在昆仑学习拳术的铁拳、棍术惊人的超胆侠等。

但是李小龙是华裔在国际电影舞台上唯一的接近超级英雄的偶像(成龙拒绝“超级英雄”的定位,也公开表示对此类电影的反感),他的作品涉及殖民主义所引起的不公正和种族间的冲突,表达了英国统治下香港华人感到的不安和边缘化,以及身份定位和认同的焦虑。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中国武术成为对抗外国霸权的力量,将传统武术与民族认同结合变成了叙事的核心。但是片中用来对抗殖民主义的是一个无形抽象的民族主义,不受任何具体的民族国家的圈限。

自从李小龙之后,在国际电影里还留有一个中式超人的空白。而这个中国式超级英雄的载体正好是“中国崛起”的故事。

在重庆发布会上,吴京表示:“中国的观众憋得太久,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我只是恰好点燃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吴京也曾在央视《开讲啦》栏目上放下豪言:“国外有汤姆•克鲁斯,史泰龙,阿诺德•施瓦辛格,咱中国荧屏上也应该有这样的纯爷们,我要拍一部纯爷们的电影。”

在剧院里,至少有一半是跟我一样不带男性荷尔蒙的女士,我虽然不是动作片的狂热粉,吴京的作品还是让我觉得很爷们,而剧中冷锋对于女上司龙小云的“痴情”,和龙小云用“结婚令”向他求婚,不免又挑逗了女性观众的少女心。

今年刚出版的新书《跟超级英雄学领导力》(Lead Like a Superhero),分析了12个美国经典的超级英雄偶像,以及他们代表的各种不同形式的领导力。

作者塞巴斯蒂安•李察以为,我们需要超级英雄的原因是帮助我们逃离枯燥平凡的日常生活,借着沉溺在儿时的幻想,寻回一点我们失去的梦想,而特别对男性而言,找回一点男子气概。正如《蝙蝠侠》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所说:“超级英雄在大众文化心理弥补了一个空缺,相当于(现代版的)希腊神话。”

如果说英雄主义唤醒我们为比个人(“小我”)更有意义的价值(“大我”)而战斗,在中国社会,超级英雄与民族认同的集体意识不可或离。这也就是为什么冷锋一介孤胆英雄,最后靠着中国海军舰队的支援而完成撤侨的任务。

《战狼2》从选题到道具,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崛起的骄傲:中国海军052D驱逐舰、北汽BJ40红色越野车、”军转民“都市SUV东风风神AX7、最新改型的59D 式坦克 . . . .

在视觉上,《战狼 2》正是给予电影观众壮观的“中国制造”的银幕阅兵。正如吴京本人表示:“选择国产59式的原因,就是想让世界看看中国军工的实力。”

中国崛起和软实力

有人也许会说中国市场这么大,自给自足,谁在乎美国人怎么想?既然吴京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制了“中国式超级英雄”,有谁在乎怎么样才能让西方人接受,甚至爱上一个中国式超人呢?

然而吴京接受关于“中国式超级英雄”的媒体访谈时,不时对好莱坞美式英雄的挑衅,加上中国网友对于北美票房的关注,对BBC的责难,中国媒体对于海外评论的选择性报道,这些都隐约透露了在高昂的民族自信下,也不可否认仍然有对于国际观点十分在乎的事实。

《战狼1》的背景在中国西南边境,而《战狼2》又把电影场景设立在非洲,几乎一半的台词都是用英文讲述。说明了要呈现中国的军事实力必定是在一个国际的舞台。

《战狼2》在中国放映,得到了“国产电影保护月”和建军90周年的护航,也间接受惠于中印边境纠纷所挑起的情绪燃点。但是,《战狼2》在中国观众燃爆的热情,绝对不只是简单的民族主义情结。

我认为《战狼2》在不管是视觉上或是对话上,很多方面都代表了国产片的突破,这应该不是因为对国产片的期望过低。最重要的是可以感觉到导演的真诚和给力,才能拍出一部没有矫饰的配音、没有小鲜肉站队、不充斥商业植入的故事。

相形之下,目前在美国主流院线同时还有另外两部超级英雄片对打:9月8日才会在中国首映的《蜘蛛侠:英雄归来》,在“烂番茄影评网”上显示影评人点评指数92%,观众点评指数90%;以及在6月初即在中美放映的《神奇女侠》,烂番茄影评人点评指数92%,观众点评指数90%。

烂番茄影评网收载了五则关于《战狼 2》的影评,平均只拿了40%点评指数。观众点评指数则是92%,而几个观众的留言很极端,有些认为“值得骄傲”,有些“五分钟就看不下去而离场”。

但是,《战狼2》在中美票房的落差,除了显示观众口味的不同,更受到负面的政治标签影响。

《国际电影杂志》的丹尼尔•伊根认为:“不幸的是,吴京作为一个演员有点僵硬,比打倒恶棍更难呈现令人信服的微笑。他的动作适合这种类型电影,《战狼 2》包括了达到好莱坞级别的壮观场景……但是,这部电影看起来很笨拙,幽默无趣,特别是在政治上……《战狼2》就像一部政治宣传片,冷锋甚至揭示了一面中国国旗,作为通过交战区的通行证……虽然这部电影是《战狼1》的升级,但是《战狼2》从来没有突破其B级电影的格局。”

《好莱坞报道》的弗兰克•薛克写道:“按照冷锋‘一朝是战狼,终身是战狼’这样的台词(水平),很难相信吴京需要其他两个编剧协助。弗兰克•格里罗,除了在吸雪茄时看起来很险恶,并发出‘我要那个狗娘养的!’这样的命令,也没有太多戏。美国观众最少也可能对不断的中国式教条反感,尽管公平地说,这似乎是看一个类似兰博的美国式电影人物要付出的公平代价。”

《洛杉矶时报》的诺尔•莫里对于片中的政治角度有比较平衡的观察:“尽管有一些壮观的战斗场面,美国观众对剧作家/导演/明星吴京的爆炸性军事冒险片《战狼 2》可能有兴趣,是因为文化原因而不是娱乐。如果没有别的,看这部电影如此密切地模仿大预算的好莱坞战争片,却是来自对立的社会政治角度,是非常有趣的……”

虽然多数的时候《战狼2》只是个平淡的类型片,它带有一种令人振奋的爱国激情:当其余的世界只是压迫人的时候,中国人将保护受压迫者的最佳利益。这让我们警觉到我们在美国大片中习惯找到的预设,只是在这里英雄和恶棍的角色互换了。”

但是这些“爱国”标签使得美国观众无法越过教条政宣片的心理屏障,在没看到电影的情况下,却对于本片的本质遽下结论。同时,这些评论也可以证明,典型的美国观众并不期待一个好莱坞式的中国表演,他们也缺乏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更无法设身处地想中国的民族情结,因此他们对于《战狼2》的主旋律无感是可以想见的。

当然,中国网民可以认为西方人所有对中国爱国主义的排斥,都是“见不得中国好”的心态作祟,或像吴京所描述的“戴着有色的眼镜”,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战狼2》的制作团队可能低估了围绕着中国国防军备的西方语境,并且作品里的叙事语言所表达的“中国式观点”,下手似乎重了些。

今年二月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06年至2016年之间,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从29%上升到55%,增加了26个百分点。

但是在四月初中美领袖高峰会议的前夕,皮尤研究中心发布最新调查结果,由于当时美国人对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的担忧减弱,44%的美国人对中国抱有好感,高于一年前的37%:对华持负面看法的为47%,比2015年下降8个百分点。

皮尤研究中心的二月份报告也指出,在全球权力平衡方面,三分之二受访的中国人在2015年表示,中国最终将会,或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超级大国。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的看法接近各半:约有48%认为中国永远不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超级大国,而46%认为中国最终会,或已经取代美国的地位。相比之下,57%的美国人在2009年时认为中国永远不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强。

爱国主义并不只是一个中国的现象,二次大战时期,漫威也推出了《美国队长》的漫画原型,当时它的创作者认为,美国人需要一个能够对抗德国、提高军队和大众士气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电影版的导演拉索兄弟是《战狼 2》的电影顾问。

看了这些媒体的报道或是影评,不免会造成一个有潜在攻击性的中国崛起的印象。中国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到底在哪里?真正看了这部片子以后,其实它讲的是一种和平的关怀,但是却触动了美国媒体经常把国防实力与军事野心联系起来的倾向,因此在传译上有所扭曲。

中国的文化要发挥国际影响力,如果仅仅透过一部军事片,即使这部军事片拍得再好,可能都有一种反效果,因为它跟软实力主要代表的精神似乎是对立的。

并且中国人必须要了解西方人是如何真正看待中国,才能在传译上更有效地表达叙事背后的意图,避免误解的传译。我认为如果有更多电影能够用更微妙的方式,来讲述中国式超级英雄的故事,久而久之,至少某些国际观众就会承认中国式超级英雄的魅力。

中国电影应该讲故事,不讲口号

但是在这之前,中国电影想要打入美国市场,单纯地想要模仿好莱坞的套路,或是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可能永远无法克服文化认同的落差。

中国电影想要走出国门,并不能专靠电影本身,而是需要考虑整体文化语境的对外传播,从流行音乐、当代艺术、时尚设计、到文学创作。而所谓普世的价值观,并不是一个诉诸单向的民族情绪就可以传达。

好莱坞文化占领全球,跟“二战”后美国的国力与通俗文化的强势同步,也结合了对于美国式生活的向往。相对地,美国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冷漠,某种程度是由于缺乏对于中国式思维和生命情调的好奇,更遑论向往。

《战狼2》对话中明显强调中西的对比,但是我不免要问:情节里关于政府对于中国公民的保护,以及中国实力在世界舞台的角色,都是显而易见,难道非得要用当头棒喝的方式,把美国人和(欧洲)雇佣兵以“归类”的刻板印象方式践踏在脚下才说得清吗?

比方说,片尾雇佣兵老爹和冷锋的对话,老爹说:“你们这些民族就是胆小懦弱,就该一辈子被欺压。” 冷锋说:“那是以前。”

在片中Rachel(卢靖姗饰)想要借由推特联系美国领事馆请求保护,也被冷锋揶揄了一番。这个美国领事馆不管用的“反白”情节,在片中随处可见。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不是印证了西方观众对于这个意识形态的排斥,认为它是一种政宣工具,甚至是意识形态导向而制造出来的票房?

RogerEbert.com影评网刊载了西蒙•艾布拉姆斯的评论:“激进侵略性的中国动作片《战狼2》不是无害的军事宣传片……其人物的爱国主义意识建立在种族主义的前提上,若是出现在欧洲或美国的叙事,就会被公正地批评为丑陋的“白人救主”权力幻想……看《战狼2》让我想起了80年代时看像《兰博2》这样的丑陋、摆弄人和不动人的瞎掰。”

这则影评虽然有些极端,但讲故事向来是许多中国电影普遍的弱点,而其中又以过度说明为最。我认为中国电影在制作上不妨采用我所谓的“八分满哲学”,讲故事说到八分满,没有必要把故事背后的理念完全说透,留给观众一点想象的空间。这也就是艺术创作与政治宣传之间的微妙区别。

《战狼 2》片尾有一幕聚焦中国护照,凸显的信息是:“当你在国外际遇危险,不要让步!请记取,在你背后,有一个坚强雄厚的祖国。”从美学的角度而言,这个镜头有画蛇添足之嫌,因为故事情节已经更有力度地体现了这些文字的精神,让人不免怀疑电影团队是否对观众的领悟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明明军舰都派来保护同胞了,难道非得要挑明这个口号,才能保证票房的成功?

《战狼 2》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中国式的超级英雄,也给国产电影打了鸡血,它提醒了我们,柔软的文化传播力靠的是动人的故事,不是精彩的拳脚,庞大的文化阅兵,或是强烈的民族意识。

我期待《战狼 3》,因为这里面的盼头,是中国电影正在逐步找到属于我们、又能与世界分享的超级英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6)
只是传说
只是传说 2017-08-11 回复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不需要再鸡蛋里面挑骨头了,这么大的突破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我期待战狼3
FLK
FLK 2017-08-11 回复
爱国当生意!有点觉悟的都会抵制这种洗脑片子
Toughgamer
Toughgamer 2017-08-11 回复
为什么要管外国人的想法?为什么小编要舔屁股?
观众
观众 2017-08-11 回复
反美的是恐怖分子,反华的是自由斗士。做好自己的事
檸檬君
檸檬君 2017-08-11 回复
哈哈,以前只能是美国英雄,超人。现在中国人也拍这个,自然酸唧唧的,就要这个效果,以后慢慢美国人就习惯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