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2日 10.6°C-10.9°C
澳元 : 人民币=4.56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2017-10-01 来源: da'da 原文链接 评论16条

中国分为两种人:南方人和北方人。

关于南北方的定义官方的说法是:中国南北方通常以秦岭淮河为界,即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界限以南为南方。

秦岭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淮河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条流经多省的河流,二者均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使二者逐渐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1

中国南北方通常以秦岭淮河为界

而民间关于南北方的定义就颇有争议了。

作为北方老大哥的东北人普遍认为东北以南就是南方;广东人认为广东之外都是北方,连上海、浙江等标准的南方地域也被冠上了“北方”名头;而海南人在版图的最南边似乎失去了对南方人的执念;四川人认为和江南一带比,把自己作为南方人还是比较勉强的……

民以食为天,关于南北饮食之争常常引发全民大讨论。团结的南北方人们唯独在吃这件事上,顽强地捍卫着自己的信仰。

豆腐脑的咸甜之争;过年饺子和汤圆之争;冬至饺子和羊肉汤之争……南北网友甚至对吃桃子要不要削皮也发生过激烈的口水战。

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南方和北方在各个方面形成了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要相互接受起来是比较有困难的。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2

北方菜分量足的让南方人目瞪口呆:这钱简直没白花;在北方没有什么不是一勺麻酱不能拯救的;北方人在南方要了“微辣”,发现刷新了对辣的认知;北方人去南方吃火锅居然发现没有叫做“麻酱”的蘸料……

复旦大学的严锋教授也曾吐槽过南北饮食的差异:

从前,看梁实秋、林海音等老一辈文人写北京小吃,真是妙笔生花,钩人馋虫。灌肠、老豆腐、豌豆黄、热芸豆、艾窝窝、炒肝、爆肚、豆渣糕、杏仁茶......这些光听听名字就口水流不完。等到亲身品尝之后,味道实在是......文人误国啊。

而关于南北饮食之争杠把子——“甜咸之争”就曾在多个领域发生交战。

豆腐脑作为战争引发的导火索,扛起了“甜咸之争”的大旗。北方一般为咸豆腐脑,有些地方还会加点辣和香菜、葱末。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3

南方则大多吃加白砂糖的甜豆腐脑。不过在南方地区也有一群热衷咸豆花的粉丝,江南地区就一般吃咸豆腐脑。

暗中观察的粽子君见双方战势还不够激烈,于是领着一波追随者加入了战队。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

或许是因为南方的水果太丰富了,南方人不满足于单一的甜味,很多人蘸着盐就着酱油吃水果。福建的厦门、广西、漳州一带,吃芒果和荔枝的时候都会蘸酱酒。

潮汕人甚至到了不蘸酱油不足以吃水果的地步,菠萝、杨梅、李子、番石榴、哈密瓜、火龙果……都可以蘸酱油。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4

荔枝蘸酱油

这让北方人甚至很多南方人都目瞪口呆:世上竟还有这种操作。

其实,在水果中加盐或酱油是为了增加味道的反差,使水果吃起来更甜。同时当西瓜加盐,由于细胞里外的浓度不同,西瓜细胞液从细胞壁内渗透出来,也使得糖分浓度相对变高。

虽然北方人在粽子等小吃上喜欢甜口,目前,南北的饮食差异主要还是“南甜北咸”。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饮食之战有历史原因的。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在糖类“包围”下,南方人慢慢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5

中国温度带

而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蔬菜难以过冬,在过去,北方人们就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时间一长,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看来北方喜欢吃咸是因为菜少,这也让老一辈的北方人有了冬天囤白菜、买菜买多份的习惯。

梁实秋曾在他的《雅舍谈吃》一书中描写道:在北平,白菜一年四季无缺,到了冬初便有推小车子的小贩,一车车的白菜沿街叫卖。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6

冬天囤白菜的老北京人

前段时间,关于“南北方买菜差异”引起人们的热议:买菜,买一顿还是一“吨”呢?

南北方小伙伴互相惊呼对方的买菜方式。南方人:老板,给我来根葱。北方人:这里要50斤白菜。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7

图片来源:微博@朋友圈那点事

而似乎由于早期在交通不发达,北方的蔬菜较少使得饺子在北方称雄,因为饺子馅儿需要的菜不用很多。

从高空俯瞰北方大地,有浩渺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茂密的东北林区,这片土地孕育出北方所特有的食材,独特的地理特征也形成了北方独特的饮食文化。

“大口吃肉”这四个字似乎可以作为一个北方人民饮食习惯的一个典型特点。

在北方饮食文化中烧烤文化特征突出,主要是熟食与面食喜用烧烤。撸串也成为北方独特的文化,烧烤店是北方人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民间也戏言“东北重工业是烧烤,轻工业是喊麦”。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8

因游牧民族好吃烧烤食物,中国北方的烧烤深受新疆和蒙古等地的回族饮食文化影响,并得到不断发展和传承,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色的饮食文化。

其中羊肉串在北方地区甚为常见。如维吾尔族人的烧羊肉串已遍布北方各地,在新疆现在几乎是无所不烤:烤羊肉串、烤羊头、烤羊肠子、烤羊腰子……

南北方关于烧烤也存在很大差异,近期双方关于“烧烤”又进行了一次交战。

“南方人去北方撸串点了玉米,结果撑死了……”,北方的烧烤是论个买,南方的烧烤是论粒买。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9

同时北方菜都有重盐、重酱、重葱、重蒜的特点。大葱醮大酱是北方人喜爱的食品,北方菜还重挂糊、上浆和勾芡。

而对于“吃什么像什么”,南北的饮食不同也吃出了鲜明的“北方人”和“南方人”。

调查发现,北方人的体重和身高均值都大于南方人,很多南方人去了北方都感受到了来自北方人俯视的目光。

而除了自然环境等影响因素外,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导致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高大重要原因。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10

中国南方气候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适合种植水稻;而北方干旱低温,耕地多为旱地,适合种植小麦;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方式下,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小麦的氨基酸含量大部分比大米的氨基酸含量高,对身高影响最大的是赖氨酸,而小麦含量比水稻高,所以长期吃小麦的人有身高优势。

曾有人对100g的馒头和100g大米的热量做过比较:

每100克熟米饭的热量为120千卡左右,主食甜面包的热量为280千卡左右,饼干则高达450千卡左右。

同时牛羊肉是大部分北方人的饮食偏好,这也是北方人身材高大的重要原因。

比如促使人长高的物质是赖氨酸,而赖氨酸在牛肉中含量很高。肉类富含蛋白质,能有力补充能量。并且北方盛产牛奶,奶制品无疑又是北方人身材高大的重要助推器。

口味迥异 在吃上,中国人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战(图) - 11

赖氨酸在牛肉中含量高

但独特的饮食习惯让北方人长高的同时,也可能增加的北方人患病的风险。

家庭中有高血压、血脂、血糖或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数量中,北方家庭人数明显多于南方家庭人数。

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心脏病专家罗培兹博士曾研究指出,高脂肪的一顿饭,可能损害动脉的内皮组织。

饱餐一顿后,胰岛素数量增多,因此减低心脏动脉的正常舒张。因此,罗培兹博士提出的“注意每天摄入的热量,小心每餐的分量”是控制“三高”尤为重要的。

而一直让南北方人大战几百回合的饮食差异可能是基因惹得祸。

据国外科学研究显示,人体内有一种名为 APOA2的基因,这种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导致了人对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不同偏好。

随着南北方人的互相迁移,南北食物之间也在开始了融合。

北方有了“正宗四川麻辣烫”,而四川人却表示并不知道这种食物的存在。

在北方开遍分店的重庆鸡公煲却说:我和重庆其实没太大关系,鸡公煲只是“重庆烧鸡公”和“重庆干锅鸡”在外地的混合菜名。

南北方固执地捍卫着自己吃信仰的同时,也在握手言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6)
蒜三好
蒜三好 2017-10-01 回复
胡几把扯。中国那么大,哪是南方北方就能概括的?就拿吃辣来说,北方人基本上能忍耐微辣,而南方人走两个极端:内陆嗜辣(湖南贵州四川),而沿海极度怕辣(江浙广东)。
_Jenna
_Jenna 2017-10-01 回复
饮食习惯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出国这么久自己的口味从国内南北通吃偏辣的转变为普遍觉得中餐油太大,现在中餐还只觉得粤菜好吃些,主要粤菜是把新鲜的食材简单加工保留原味,这点跟国外的饮食习惯接近,这也是我以前在国内最恨日餐,现在觉得日本菜也好吃的原因。但也会回国各种菜系都吃解馋,但吃得是乡情了。
FCCP
FCCP 2017-10-01 回复
改革开放前,由于人口停止了流动,造成南北较明显差异,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差异将缩小,逐渐溶合!
点破本质
点破本质 2017-10-01 回复
别的不说,关键是广东饭店,上海饭店坑爹啊,量小的很。还是大盘鸡来的实惠。量小可以,您菜价也没半价啊!花拳绣腿坑人!
小雨_爱小阳
小雨_爱小阳 2017-10-01 回复
关于海鲜,我也去过山东,福建,江南一带吃过,觉得远远不及广东,觉得广东海鲜在中国来说的确是出类拔萃。另外潮汕也属于广东。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