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8日 12.4°C-12.9°C
澳元 : 人民币=4.54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2019-08-04 来源: 酷玩实验室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最近,微博网友@卢诗翰爆出消息,说杨国福和张亮两大麻辣烫品牌,其实是一家人——

张亮是杨国福的外甥。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

这一下子,微博吃货们的八卦热情被彻底点燃。包括我在内。

在此之前,关于张亮和杨国福哪家好吃的问题,已经争议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讨论豆腐脑是甜是咸差不多,可以说是原则性的大问题。

闹半天,张亮是杨国福的外甥?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

于是,有媒体向杨国福内部人士求证,想要弄个明白。

官宣回应说:他们俩是平辈儿。

破案了。

虽然张亮和杨国福不是舅甥,也不是亲戚,但他们的确是熟人,而且是老乡。

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哈尔滨宾县。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

其实不止是宾县。

这几年常听人说东北经济不行。投资圈和媒体圈也经常高喊“投资不过山海关”。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

说的人多了,我有时候也觉得已经是既定事实。

但最近我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东北的餐饮业。

在像这样的创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国其实已经达到了赶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饮行业的这些春笋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后站着的,是一群东北人。

1

带着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网上查了一下“宾县”这个地方。

我发现,不止是杨国福和张亮,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竟然诞生了无数餐饮巨头,可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

除了张亮、杨国福,还有无名缘米粉、喜家德水饺、冰城串吧,以及烤动力、辣庄、刘一锅、马洪亮……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

没错,它们的老板竟然都是宾县人。

当然,其中拔得头筹的,还是麻辣烫。

最新统计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在全国的店面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6

5000家店面是什么概念?

以卖咖啡的星巴克为例,它在中国的门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头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已经30多年,目前的门店数量也就6000家。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7

也就是说,杨国福麻辣烫,用短短15年的时间,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队。

除了杨国福,别的东北餐饮小伙伴也忙得很。

张亮麻辣烫拥有4500家门店;刘一锅有1000多家;

无名缘米粉甚至超过杨国福,有6000多家。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8

稍低一个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饺,有420家;烤动力、冰城串吧、辣庄,各有300多家;

杨国福的弟弟杨国库开的汆悦麻辣烫,很多人没听过,也有500家的规模。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9

这样的神仙阵容,恐怕在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

话说回来,麻辣烫不是四川人发明的吗?为什么风头都让东北人抢了?

蛋蛋姐调查了一下,我发现,这背后有一段离奇又励志的故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锅因为独特的风味和自由的吃法,开始在全国流行。

但是那时候吃火锅和现在不一样,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许多店面装修得堪比豪华酒店,几个朋友搓一顿,人均消费可能要小半月工资。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0

于是,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才,发明了比火锅低一档次的同类型食物——麻辣烫。

麻辣烫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锅类似,但价格却能便宜一半多。

这种实惠亲民的低配版火锅,迅速占领大小城市的路边摊,成为夜宵的最佳选项。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1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没过几年摊子就摆到了东北小县城。

没有人会想到,在那之后,麻辣烫渐渐就没有四川人什么事了。

也是赶了巧,那时候正赶上国企改制的风潮,大批工人面临失业。

东北是国企扎堆的老工业基地,自然是重灾区。据统计,1998年到2003年间,就有约两千万产业工人下岗。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2

一下子没有了工作,怎么办?

其中的很多人,选择了摆路边摊。

2000年,日后的麻辣烫巨头,杨国福先生,就是这摆摊热潮中的一员。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3

就这样,杨国福开始卖大虾粥和小菜。

坦白讲,卖粥和小菜,也没有什么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杨国福不知道卖了几百碗之后,突然灵机一动,想尝试做点不一样的,更大的生意。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4

图:杨国福本人

就是抱着这样天真的想法,杨国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烫。

他敏锐地发现,麻辣烫的优势简直太多了:

与粥、水饺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饪更简单,主要看锅底;

菜品荤素可以随意搭配,所以备货方面很灵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卖。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5

对于没有家底的屌丝创业者来说,麻辣烫简直太优秀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

杨国福发现,四川人做的麻辣烫虽然味道好,但对于东北人来说,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汤汁,根本入不了口。

于是他决定按照东北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改良。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他终于发现:

用牛骨汤做汤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调制出了一种口味咸中带甜、汤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种,隔壁的猫都馋哭了。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6

这就是杨国福麻辣烫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众最广泛接受的“麻辣烫”的口味。

2003年,凭借着改良的新品种,“杨记麻辣烫”的招牌正式打响。

看到杨国福的小摊渐渐做成了大生意,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烫大军。

于是,杨国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这么多人都想做麻辣烫,那我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大家,多开些“分店”呢?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7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今天,我们管这个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后,这种模式还并不多见。杨国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儿了。

2年后,杨国福成功在周边县城开了十几家分店。

也是这一年,越来越多的老乡受到启发,加入了麻辣烫行业。

其中有一个同村的小伙,同样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别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决定不加盟杨国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开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业。

他叫做张亮。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8

2007年,“杨记麻辣烫”正是改名为“杨国福麻辣烫”。

用今天的话来说,杨国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虽然在2007年,中国还没有“IP”这个词,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杨国福俨然已经是一个有独特调性、有明确人群、形成竞争壁垒的IP。

不止是引领了IP时代的潮流,杨国福也率先开创了一套严控质量的加盟机制。

正是靠着IP化的运作 + 严格的加盟机制,杨国福麻辣烫开始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19

之后,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扩张。

2009年,他开始大举南下。从天津到南京,从上海到福州,杨国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样,很快占据了东南沿海各大城市。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0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烫,觉得它定位low,没有技术含量。

每到这时候,我总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实习,记性好的朋友可能记得这个时间,没错,我正巧赶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1

在这场日后被证明是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员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会值多少钱。

9月19日下班后,我的主管专门请我们一个办公室14个人,一起去吃饭唱歌,等待马云爸爸上市。

结果,当天阿里巴巴挂牌价冲到了超过90美元,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神仙价格,至少超过了业界普遍预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记得,平时每天穿着格子衬衫,坐在我隔壁工位两眼无神写代码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机上看完股价以后,突然抬起头对我说:

“哥现在是千万富翁了。”

他当时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贫穷的灵魂。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2

有点扯远了。关键在后面——

那天我们一行14个人,进KTV时是1个领导和13个沙雕,出KTV时是3个千万富翁,4个百万富翁和7个面目全非的沙雕。因为嫉妒使我们面目全非。

当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格子衫小哥哥说他要请我们吃顿好的夜宵。

千万富翁要请客吃饭,大家都很兴奋,准备把今晚的心理阴影吃回来。

格子衫小哥哥约莫想了半个小时,没有想到合适的,不是关门了,就是不爱吃。原来,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厅的时候,我们却压根不知道该去哪找。

最后,他说,我们去吃全杭州最贵的麻辣烫吧!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3

这件事对我有2个影响:

第一,我决定自己创业,然后做了酷玩实验室;

第二,每到创业艰难生活拮据的时候,我就会点一碗麻辣烫,然后对自己说:

“千万富翁也不过是,晚上一张床,白天三顿饭。夜宵也得吃麻辣烫。”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4

这就是麻辣烫在中国的地位。

它是很大众,但大众并不一定是因为low,也可能是因为深入人心。

这件事发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杨国福全国加盟店数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云贵几个特别喜欢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经拿下。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5

我前面说,如今的麻辣烫已经和四川人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估计四川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要不高兴。

其实我认为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不是麻辣烫抛弃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抛弃了麻辣烫。

作为麻辣烫的家乡,四川本地人确实算不上很喜欢麻辣烫,这是实话。

2000年以后,四川兴起了一种真正的“小火锅”,它的档次和价格高于麻辣烫,低于正式的火锅,细分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6

面对这样的强势进攻,火锅的价格只能下调,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烫,则是真正地在夹缝中求生存了。麻辣烫摊主无路可退,除了少数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强守住摊位的,大部分都丧失了生存空间。

我的四川朋友经常调侃说:

“全中国都认为麻辣烫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这么认为。”

确实,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锅店、串串香、钵钵鸡、冒菜,但是却没有麻辣烫。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7

所以,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

既是麻辣烫成就了东北人,也是东北人收留了麻辣烫。

而已经占领半壁江山的东北麻辣烫,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计划:打回四川。

杨国福早已经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8

杨国福的麻辣烫大军,正准备朝着最后一片没有攻克的领地,也是麻辣烫的老家——四川,进发。

2

如果说麻辣烫是东北人从四川人手里抢来的,那么东北人也曾被人抢过心头好。

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东北人终于拿回了属于他们的领地。

2019年是东北冷饮的爆发年——

质朴实惠的,是东北大板。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29

新颖可爱的,是双黄蛋雪糕。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0

高端文艺的,是中街1946。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1

没错,这些产品,都是东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难把这些冷饮,和“直爽憨厚”的东北人联系起来。

但实际上,冰棍是东北人的传统优势行业,历史悠久。

1906年,一个法国人在哈尔滨开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么被翻译成了“马迭尔酒店”。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2

酒店沿街开了一个甜点小摊儿,主卖冰淇淋。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马迭尔冰棍。

1930年代,东北沦陷,成了伪满洲国。日本人带来了机枪重炮,也带来了制作冰棍的机器和技术。

那时候,东北人民就第一个实现了“冰棍自由”。

据历史记载,1947年,仅哈尔滨就有50多家冰棍厂,旺季每天能生产一百四五十万根冰棍。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3

图:《哈尔滨市志 冷饮篇》

按当时城里的人口算,相当于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资紧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当于一斤大米的价格。

而东北人,因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靠近奶源产地,不愁没冰棍吃,买起来也是“大手大脚”,跟买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里,一次能吃好几天。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4

如果被过路的南方人看见了,不知道要眼红成啥样。

正是这种“不差钱儿”的消费习惯,牢牢奠定了冰棍在东北的群众基础。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东北冰棍销量依然可观。

蛋蛋姐我作为一个江南人,第一次去哈尔滨旅游的时候,就被东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东北朋友领我到中央大街,非要买马迭尔,然后当场吃完。还跟我说这是哈尔滨旅行的必玩项目。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5

我至今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

总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尔滨,吃了一回马迭尔冰棍。

我对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仅是因为马迭尔好吃,而且是因为,在没有暖气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们冷得瑟瑟发抖,什么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尔滨,却能吃冰棍,并且神态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6

但是,东北人却一度失掉了这块领地。

在2000年,隔壁内蒙古的两大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凭借奶源地的优势强势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场,在冷饮市场也来势汹汹。

再加上两家之间的白热化竞争,他们便用雄厚的财力开始搞“军备竞赛”,变着法儿地推出新品种。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7

相比之下,许多东北冰棍厂就太老实了,埋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加上财力确实无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败下阵来。

此后十几年间,东北冰棍市场少了许多故事。

失去市场的东北厂商,倒闭的倒闭、合并的合并,最大的盼头,就是被两家大厂收购。

只有少数像马迭尔这样的品牌,靠着历史积累的声望和口碑,才勉强守住基本盘,但是也变成了小众的喜好,和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8

但是很快,互联网时代来了。

电商的出现颠覆了过去的商业模式,许多行业重新洗牌,冰棍行业也是如此。

谁先掌握了互联网的逻辑,谁就有可能拿到电商的红利。

电商销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产品能够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东北大板”率先成为了爆款。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39

3块钱一板的东北大板,从包装到名字都透着土气,但却从东北卖到华北,热度持续整整一个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写了这么多互联网的文章,获得的一个经验就是,任何一个爆款,都绝不会是偶然。

没有人能凭借纯粹的运气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积薄发,势能终于转化为动能。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0

东北大板也是这样。

比如,它看起来非常朴素,甚至有点土味。但实际上,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许会喜欢花花绿绿的包装,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对于添加剂和过度包装早就形成了越来越重的防备感,反而是东北大板的质朴,给人一种“和别的妖艳贱货不一样”的惊喜。

从近几年卖得很好的老酸奶,还有乔布斯所说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这种反璞归真的市场趋势。

这就是有市场区分度的、精准的定位。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1

比如,东北大板虽然只卖3块,但包装上标注的却是“冰淇淋”。

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区别。

国家食品标准SB-T 10007-2008对于“冰淇淋”的标注要求是很严格的,没有达到要求的,不可以乱标。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实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饮这个行业里,乳脂含量高,就意味着好吃。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2

而“雪糕”的标注,对于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过冰柜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3块钱这个价格水平上的,敢标“冰淇淋”的,凤毛麟角。

只有像梦龙、八喜这样的中高端产品,才会标“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红的双黄蛋,也是雪糕。

而3块钱土得掉渣的东北大板,却是冰淇淋。

这就是实力。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3

比如,有很多同学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东北大板不太能买到,但是小区门口的小店、杂货铺,通常都有大量的东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会有两个冰柜,其中一个一打开,全部是东北大板。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4

这是为什么呢?

这当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这样的大厂已经占据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后,东北大板如果想后发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东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们选择放弃主要战场,农村包围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板为什么愿意跟他们合作?因为东北大板提供免费的价值1500元的冰柜,然后还有每个月45元的电费补贴。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5

就是这么一点蝇头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板们搞定了。

说起来还是蛮让人感叹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话糙理不糙”的俗语:

“有钱不赚王八蛋”。

就这样,2014年,东北大板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冷饮。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6

东北冷饮的火爆,还闹出过笑话。

2015年,华北、西南多地媒体报道,有一个谣言不胫而走:

“东北冰棍车是专门偷小孩的。”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7

这指控可真是太吓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盖”“卖烧烤的新疆人都是骗子”和“广东人爱吃福建人”,成为了地图炮谣言第一名。

有人推测,也许是因为东北冰棍的畅销,当地冰棍厂商受到冲击,于是心中不满,便造了谣。

总之是可怜了卖冰棍的东北老铁,一时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后迫于无奈,有东北老铁不得不在车厢背后写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卖冰棍。”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8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小风小浪,阻挡不了东北冷饮的发展。

在东北大板之后,也就是前后脚的功夫,马迭尔也走出了哈尔滨中央大街,成为了全国人民喜爱的高端民族品牌。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49

不过,说到真正的高端定位,还是必须要说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这款10元档位的雪糕,号称做“一支专业级的雪糕”,主打“极致新鲜”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胆创新,一口气推出十几种款式;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0

而最关键的一步,是它不仅依靠线下出售,而是与天猫等大型电商合作,靠网上订单广揽顾客。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1

一番操作猛如虎,结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驻天猫之后,1个月销量便冲到冰淇淋类NO.1;短短一年半时间,两次摘得天猫双11冰淇淋类目冠军。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2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东北冰棍,“双黄蛋雪糕”,接过了网红的衣钵。

凭着“不走寻常路”的咸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进行品牌营销,这款冰棍成为今年名符其实的最大赢家。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3

其实不止是争做网红,东北冰棍厂商还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比如出口韩国。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4

还有进军东南亚市场。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5

在冰棍这个垂直领域,东北老铁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土生土长的经营智慧,从研发到销售再到物流,一声不吭改写了全国市场的版图。

随着一个个爆款产品的面世,就算曾经看不起东北老铁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个“真香”,直夸“666”。

3

麻辣烫和冰棍是东北餐饮业复苏的两个典型,而且,并不是孤例。

这两年,东北烧烤的名声越来越大。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6

和麻辣烫一样,烧烤也不算是东北独有,但是在全国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东北烧烤却发展出了它鲜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烧烤江湖》等纪录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绍沈阳的炭火烧烤,它的定位是“重工业时代”、“蒸汽朋克气质”。

你就说潮不潮!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7

图:沈阳的炭烤鸡架,名震关内外,到东北不得不尝的名小吃。

与此同时,东北人既然能把别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面,就是源起于黑龙江的一种特色面食,如今也正在全国攻城略地。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8

在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两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卖烤冷面的零食摊儿。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59

如果要为这些零星的产业绘制一幅完整的图谱,你就可以看到,虽然东北经济增长仍然不够强劲,但东北餐饮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率先实现了逆袭。

如果要说原因,我觉得还是要说回心酸的过往,也就是90年代末的下岗潮。

餐饮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正可以吸纳大量的下岗产业工人。

正如2001 年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50.2%的下岗人员都选择了商贸餐饮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60

选择餐饮业,原因很简单:即使再穷,人也要吃饭。饿是不可能饿死的。

而且,小本经营,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能,谁都能上手。

再加上,有统计显示,草根阶层的消费是东北地区餐饮消费的主力,占整个餐饮业80%以上的比重。

像麻辣烫、冰棍等并不高昂的餐饮类型,就是靠这批庞大的消费人群支撑起来的。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61

如今,东北餐饮业的发展状况已经处于全国领先。

最近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以辽宁为例,餐饮业营业额993.3亿元,增长11.5%。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62

看了这些数据后,蛋蛋姐很感慨。

要知道,在下岗潮之后,东北人民的生活过得真是苦不堪言。产业转型、人才流失,留下来的人想挣钱没机会。

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东北人民没有放弃。

如今,无论是企业规模、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声誉,东北老铁在餐饮界都可以挺直腰板了。

尾声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话,如今不大有人提了,因为不管怎么说,还是伤害东北人民的感情。

但是很多人心里仍然觉得,东北不行了。

坦白说,东北的经济确实还有很多问题。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63

我以前也写过文章,东北没有拿得出手的互联网大企业,在东北的一些小城市,甚至有排斥互联网的新闻出现。

但实际上,近几年,互联网的日子也渐渐不好过了。

红利期结束,原本如日中天的创投圈,变得一天比一天更浮躁。

比起做一个真正的好产品、好公司来说,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把重点放在如何讲一个好故事、拿到一笔漂亮的融资。

很多过去被资本市场看好的“风口”、“颠覆”、“趋势”,最后发现都是“PPT”、“爆雷”、“泡沫”。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64

这时候,反而是没有人投资、没有人看好的传统行业——麻辣烫、雪糕,却被同样不被看好的东北人,玩出了新花样。

朴实憨厚的东北老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产品、扩规模、强管理,反而把生意越做越大,把曾经不入流、投资人看不上的仨瓜俩枣,变成了百亿乃至千亿级别的大产业。

和乐视、OFO这样的企业相比,难道杨国福不应该才是独角兽吗?

最后,我也不知道该说点啥,大家跟我一起双击666,为东北实业点赞吧!!

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从张亮杨国福到双黄蛋雪糕(组图) - 6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阳光777
阳光777 2021-08-10 回复
没有东三省中国的土地能清洁一半天
阳光777
阳光777 2021-08-10 回复
东三省 中国的垃圾场🚮狗屎堆💩
挪塔里
挪塔里 2019-08-04 回复
投资不过山海关,山海关外有虎狼,虎狼之师改以往,改头换面!避短扬长!
韩韩韩婷
韩韩韩婷 2019-08-04 回复
给咱东北这嘎达的人点个赞 板板的 咔咔的
Melon
Melon 2019-08-04 回复
杨国福是有点好吃,午餐外卖安排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