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9日 14.5°C-14.9°C
澳元 : 人民币=4.55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2020-06-15 来源: 小树妈妈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前一阵子,我把自己跟儿子成功地折腾哭了。

当时是这样的:

因为当天还有些工作,我特别希望小家伙能早睡。

于是7点多的时候,我就提醒他去洗刷上床,但他正玩积木上瘾呢,果断拒绝了我。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

看着时间一分分过去,我心里其实挺着急的。

但想着得尊重娃的意愿,于是我忍着心里的焦躁,陪他又摆了会儿玩具。

就这么捱了半小时,终于要开始收拾洗刷了。

结果小家伙一边磨洋工一边收拾玩具、一边玩一边洗刷,等收拾完上床了,几乎要9点了。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2

在我几乎快要崩溃的时候,他还是一遍遍地缠着我:

“妈妈,你还没给我读书呢?”

“你再给我讲两本吧!”

我终于忍不住了,冲他吼了起来:

“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刚才偏不洗刷,现在哪有时间讲这么多!”

大概是吓了一跳,儿子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哇”地大哭起来。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3

看着面前的狼籍,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没用,工作没处理好,孩子也没有照顾好,一下没忍住,我也哭起来。

见我哭了起来,儿子脸上还挂着泪,就转过身来抱抱我。

我心里不是滋味,哭着说:

“对不起,我实在太累了,刚才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儿子抬起小手,抹了抹我的眼泪,说:

“没关系,妈妈,我还爱你。”

没想到,两个多小时隐忍,换来的却是临睡前的情绪失控。

但也更没想到,一场哭泣却也让我和儿子都平静下来。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4
图片来源:电视剧《大小谎言》

儿子睡着后,处理完工作,我心里怎么都无法平静。

明明一直在努力接纳孩子的情绪,怎么自己就突然爆发了呢?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5

后来跟花时间聊天,她跟我说起了一件小事:

有一次,她正带着女儿在练习写英文字母,可是小家伙写得歪七扭八,非常不认真。

她当时就想让女儿擦了重写。

斥责的话刚到嘴边,这时女儿突然问她:

妈妈,你是不是生气了,我是不是写得不好?

她忍了一下,立刻转换语气说:

没有啊,妈妈觉得你有进步,多练练会更好。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6
图片来源:电视剧《不完美的她》

正当她以为孩子会很安慰的时候,女儿却疑惑地反问她:

那你为什么皱着眉头?

那一瞬间,她特别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对于父母的态度有多敏感。

我们总以为,只要对孩子表现的好像态度温和,就是好的。

但事实上,由于这份接纳是虚假的,反而会更容易伤害到孩子。

回想整件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好好地陪陪孩子,也要求自己要用宽容和善的态度对待孩子。

但我却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忽视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而这种自我牺牲,不仅没让孩子感受到我的爱,反而会带给孩子的只能是更深的焦虑:

“妈妈,这到底是生气还是没生气?”

“她是喜欢我还是讨厌我?”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7

我开始意识到,当我非常疲惫、心理能量极低时,又怎么能给孩子赋能呢?

或许只有当我先接纳自己的感受时,我才有能力接纳孩子的感受。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8

PET——Parent-Effectiveness-Training(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托马斯-戈登博士曾说:

父母最好不要因为试图去扩大自己的接纳区,而违背自己真实的感受。

比如当我们已经累得半死、想休息一会儿时,娃却非要我们带他出去玩。

此时估计很多父母都不忍心拒绝孩子,咬咬牙爬起来去陪孩子。

这就是逼着自己,要接纳“再累要陪孩子”这件事。

但这就像逼着一名刚做完一天手术的医生,再做一晚上手术一样。

对双方都是极不安全的。

在PET中,就有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父母的首要职责,是对自己负责。

父母是人,不是神。

我们的情绪不会因为隐忍不发而消失。

相反,它会因为积压严重而更容易失控。

所以,比起要求自己隐忍牺牲,倒不如诚实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且我发现,当我开始试着和孩子真诚的表达感受后,整个事情反而变得轻松起来。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9

一次周末上午,刚出门办完事回来,我真的觉得很累,可儿子却坚持让我带他去公园玩。

要是以往,我很可能会强打精神就陪他出去了。

但这次我对他认真地说:

妈妈现在真的特别累,感觉头已经快晕倒了。

说出这句话,本以为小家伙会不依不饶,没想到他下一句竟然是:

那你要不要在床上躺一会儿?

儿子的反应让我有点感动。

而事实上,在休息了两小时后,我又主动起来陪他下楼玩了好一会儿。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0

因为踏踏实实休息了,我的精神状态明显非常好,和儿子也玩得非常开心。

没有了“必须陪孩子”的任务感,明显,我们俩都很享受一起玩的时光。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1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2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孩子,是不是太自私了?

其实,真诚地表达我们的感受,不仅不是自私,反而是一次良好的示范,一次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负面感受的良好示范。

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表达我们的愤怒”就是自私呢?

这是因为我们过往总以为,负面感受是错的,是会伤害他人的。

有这样的认知,并不是我们的错。

就像我小时候,每次父母发脾气,我都会非常害怕。

我自然会认为,生气就是一件坏事。

但实际上,愤怒、疲惫、愧疚等都和开心一样,是我们非常正常的感受。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3
图片来源:电影《看上去很美》

每一种感受和情绪,都应该被允许自然的流动。

就如同武志红老师所说:

当我们的负面情绪被看见时,它才可能会变成一种活的生命力。

小时候,妈妈对我发脾气,就会说:

“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一点都不理解我?你太过分了!”

这种指责型的发脾气方式,让我觉得自己很差劲。

但实际上,表达我们的感受,并不一定非要攻击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相反,我们只需要如实说对方的行为带给了我们什么感受,就好。

在PET中,托马斯·戈登就分享了一个好方法:

他建议,我们可以使用“我—信息”代替“你—信息”,来表达感受。

乍一听,好像有点头大,但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当孩子缠着我们玩,而我又确实累了,如果是“你—信息”,那我们可能会说:

“你应该懂事一点儿!”“你太烦人了!”

“你如果再调皮......”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4
图片来源:电影《蒂莫西的奇异生活》

而如果换成“我—信息”,那这个表达就变为:

“我现在太累了。”“我真的不想玩了。”

“我需要休息。”

“你—信息“传递出的是指责,但“我—信息”表达的是感受。

你可以再品,细细品。 

但如果你以为这样,娃就天使了,那也不太现实。

所以更好的“我—信息”,除了说出我们的感受,还可以说出我们愤怒的理由。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5
图片来源:电视剧《不完美的丈夫》

但千万切记,描述理由的时候,客观描述孩子的行为和对我们的影响就好。

比如用这样的句式:

行为+具体的影响+感受。

“我刚收拾完的柜子被你弄乱了(行为+影响),我肯定是觉得很泄气(感受)。”

“你把玩具放的到处都是(行为),我差点就绊倒了(影响),这让我很生气(感受)。”

这样的表达,不仅让孩子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也不会让孩子担心,自己是不是坏孩子、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6
图片来源:电影《岁月神偷》

当然,道理都明白,可我们还是可能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就像最开始的我一样。

那么,只能在尽力平静后,对孩子说一声:

“非常抱歉刚才冲你吼了,是我没有管理好我的情绪,但这不是你的错。”

当我们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能够真诚表达我们的感受时,反而就是在为孩子赋能:

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他不用为“发怒”而自责,不需要因“生气”而懊悔。

他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

“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这一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组图) - 17

而在孩子面前展现真实的我们,所带来的最大回报,或许就是:

我们和孩子之间有了更温暖的链接,一种通过诚实和坦率培养起来的亲密关系。

关键词: 育儿责任陪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月月月小鱼
月月月小鱼 2020-06-15 回复
有的时候 我累了 我直接会和宝宝说 你要早点快点洗漱 不然我现在太困了 会发火 她就会速度很快的洗漱了
吴尐洋
吴尐洋 2020-06-15 回复
家有三岁左右的孩子,每次好好说两三遍都不会听,要么难为自己转移他的注意力,要么吼他一下就行了明知道吼是不好的,但真的没办法。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