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1日 23.9°C-23.9°C
澳元 : 人民币=4.51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回顾袁隆平一生:为何他会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组图)

2021-05-22 来源: DeepTech深科技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5月22日消息,“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 2021年5月22日13时 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 91岁。

回顾袁隆平一生:为何他会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组图) - 1

图 | 袁隆平(来源:网络)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博士、助理研究员李雷告诉 DeepTech:“袁老其实算是当今中国科学的图腾,在他以前是钱学森,在他以后目前想不到。”

就在几天前,5月14日,“杂交水稻双季亩产 3000 斤试验示范” 项目在三亚测产再获佳绩,袁隆平团队提供的 “超优千号” 杂交水稻在试验示范片平均亩产 926.5 公斤,这是继上次测得平均亩产 1004.38 公斤后,该稻种再次在三亚创获佳绩。

回顾袁隆平一生:为何他会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组图) - 2

图 | “超优千号” 杂交水稻(来源:网络)

袁隆平之子、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对媒体说:“袁院士提出双季稻亩产 3000 斤项目试验‘一箭双雕’,不仅周年单位面积单产提高,还可促推扩大双季稻面积。”

作为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几十年来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他曾发明 “三系法” 籼型杂交水稻,还研究出 “两系法” 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

此外,他还提出、并实施了 “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该工程运用了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多年来,他出版了中、英文专著 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

袁隆平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服从全国统一分配,来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而他最初的研究,也要从当老师说起。如今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的安江农校,也是袁隆平曾执教十八年的故地。

始于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

1960 年 7 月,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中,袁隆平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把该株水稻试种之后,他发现水稻的子代具有不同性质。

由于水稻是自花授粉,因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这可能是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以人工方式去掉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并授以另一品种的花粉,以期产生杂交品种。

1961 年春,袁隆平把上述变异株的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结果发现一年前的那个 “鹤立鸡群” 的植株,正是 “天然杂交稻”。

当时作为老师的他,虽然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但面对当时的严重饥荒,袁隆平立下了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的宏愿,于是启动了水稻雄性的不育试验。

1964 年 7 月,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 “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后,结出了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累计有数百粒。

这一年袁隆平也组建了家庭,结婚对象是农技干部邓则,他们此前相逢于安江农校,邓则起初是袁隆平的学生、比他小十三岁。

回顾袁隆平一生:为何他会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组图) - 3

图 | 袁隆平和邓则(来源:网络)

婚后一年左右,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 6 株不育株。在此后连续两年的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 代。

借助那次研究,他彻底推翻了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 “无性杂交” 学说,其还提出了水稻亦有杂交优势的推论,即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从而大幅提高水稻产量。

在1964年到 1965年两年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袁隆平和团队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

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该团队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为丰富的认识,并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相关文章,随后发表于1966年第17卷第 4 期《科学通报》上。

1965年7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袁隆平逐穗检查了14000 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 6 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连续两年的春播与翻秋,共有 4株繁殖了 1~2 代。

1966年2月28 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该论文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 4期上。

当年5月,该论文引起时任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的高度重视,赵石英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但由于时局原因,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

1967年4月,袁隆平起草 “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并将其呈报湖南省科委与黔阳地区科委。当年 6 月,由袁隆平、李必湖(袁隆平学生)、尹华奇组成的黔阳地区农校(由前文的安江农校改名),正式成立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

不育材料秧苗遭拔毁,找到残存秧苗后坚持试验

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 700 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所在学校的中古盘 7 号田里,该田地面积为 133 平方米。5 月 18 日晚上,中古盘 7 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竟被全部拔除毁坏,至今仍是未破的“谜案”。

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 4 天,才在学校一口废井中找到残存的 5 根秧苗,但他仍然坚持试验。

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几个月后的 1970 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安江农校又搬迁到了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失败。

当年秋天,袁隆平带领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

回顾袁隆平一生:为何他会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组图) - 4

(来源:网络)

48年前,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 已经配套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被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 “三系” 配套难关。当年 10 月,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 “野稗” 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 已经配套 。

1975年,袁隆平攻克 “制种关”,成功探索出制种技术。两年后的 1977 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

时间划到2010年3月,袁隆平院士团队和张启发院士团队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在相关的合作交流会上,袁隆平称,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他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

当年3月12日,在一次报告会上,袁隆平就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实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为什么能够减少除草剂用量等问题,与张启发院士进行了讨论,并表示支持政府关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决策。

2017年9月,在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

2017年,袁隆平和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 “湘两优 900(超优千号)” 又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 1149.02 公斤。

2020年3月,袁隆平院士选址、谋划和题名的 “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 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水稻种植工作启动。

2020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在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

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多年来的研究,也让袁隆平获得了不少肯定。

1995年,袁隆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 CCD 小行星项目组,把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 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 年 4 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3 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 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2019年9 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 “共和国勋章” 。2020 年 11 月 28 日,其还当选 2020 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袁隆平的事业后继有人。其子袁定阳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员,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高产、抗病及抗逆性转基因植物新品种培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机械化品种选育等领域。

袁定阳的妻子段美娟是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植物基因工程和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关注高产、抗病、抗虫、抗逆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杂交水稻机械化品种选育,以及第三代杂交水稻不育系 - 遗传工程不育系创制。

回顾袁隆平一生:为何他会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组图) - 5

图 | 袁隆平的儿子和儿媳:袁定阳、段美娟(来源:网络)

此外,现任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必湖,是袁隆平的学生和助手,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品种改良与原理和种子生物技术工程。

下图为1976年12月,袁隆平和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回顾袁隆平一生:为何他会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组图) - 6

图 | 袁隆平和李必湖(来源:网络)

为何没能得诺奖?

袁隆平所做的贡献,意义之大不言而喻。但多年来,也有人为他未能成为中科院院士、以及未能获得诺奖“鸣不平”。

对此李雷分析称:关于第一个问题,袁隆平的内容是工程领域,没有理论原创,因此不符合科学院的标准。但是是相关科学家的确做出了很大贡献(比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深海远洋等等),得给与他们足够的荣誉。因此上世纪 80 年代,中科院就一直向国家提议成立工程院,终于在 1994 年成立了,为了保证工程院的水平,中科院派出一批牛人去给工程院搞了个高开端,像钱学森、师昌绪之类的就是第一届工程院院士,也是建国以来极少数的几十个真正“两院院士”,而第二年,袁隆平就当选了,事实上袁隆平就是正意义上的第一届工程院院士;关于第二个问题,诺奖奖励的是首创性,尤其注重奖励科学领域的成果,因此技术领域拿诺奖的不多。

李雷多年来一直关注袁隆平的科研进度,他感慨称:“记得有一句话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袁隆平先生深耕农业,努力改善水稻,可以说真正的做到为国为民。当然,另一个形容也很形象:当代神农!”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Abenoy
Abenoy 2021-05-22 回复
太牛了,默哀!
Friday粥_是卧底
Friday粥_是卧底 2021-05-22 回复
一路走好!!!
Ella鶯鶯
Ella鶯鶯 2021-05-22 回复
万分悲痛,感谢袁老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大G减肥中
大G减肥中 2021-05-22 回复
袁爷爷,一路走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