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13.5°C-14.0°C
澳元 : 人民币=4.71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南非已超300万,Omicron扩散到38个国家,二次感染风险倍增,世卫呼吁亚太国家积极备战(组图)

2021-12-04 来源: 综合报道 评论5条

本文综编自中央社法广网潇湘晨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天表示,Omicron变种病毒已扩散到38个国家,恐造成确诊病例数攀升,目前尚未收到死亡病例通报。世卫组织呼吁亚洲太平洋国家应该强化医疗照护能量,并为民众全面接种疫苗,做好应战准备。

南非已超300万,Omicron扩散到38个国家,二次感染风险倍增,世卫呼吁亚太国家积极备战(组图) - 1

致二次感染风险是德尔塔的3倍

南非卫生专家12月2日发布的一项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新型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引发二次感染的风险是德尔塔毒株和贝塔毒株的3倍。

南非已超300万,Omicron扩散到38个国家,二次感染风险倍增,世卫呼吁亚太国家积极备战(组图) - 2

南非流行病学建模与分析中心、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本国新冠确诊病例得出这一结论,认为可以作为奥密克戎毒株能够引发二次感染的流行病学证据。

按照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说法,二次感染病例增多,意味着奥密克戎毒株有能力绕过初次感染触发的自然免疫防线。

另外,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呼吸系统疾病负责人安娜•冯•戈特伯格2日警告说,奥密克戎可能导致新感染病例的激增,因为许多奥密克戎的感染者是感染过其他新冠病毒毒株的康复者。至于奥密克戎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戈特伯格回答说,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到目前为止,医生观察到的“大部分是轻度病例”,这可能和南非病人主要是年轻人有关。然而,未来随着病毒传播进老年人群体,科学家们将可更好地了解奥密克戎是否会导致更高的住院和死亡人数增加,或者只是导致轻微的疾病。

Omicron或来自啮齿动物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指出,Omicron变异株可能是在某种非人类动物物种——或许是啮齿动物身上进化而来。

南非已超300万,Omicron扩散到38个国家,二次感染风险倍增,世卫呼吁亚太国家积极备战(组图) - 3

研究人员指出,2020年年中,一种动物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在该动物身上积累了许多突变后发生变异,变异后的新冠病毒跳回到人类身上。整个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反向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从人类跳到动物身上)接着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从动物传给人类)。

此外,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除了这些啮齿动物“适应”基因变异外,Omicron还携带一系列在任何其他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中都未发现的突变,而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Omicron变异株在动物宿主体内出现的潜在证据。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迈克·沃罗贝则怀疑,Omicron是在某个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而非动物身上进化而来。《科学》杂志报道称,还有很多其他科学家持有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可能某个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慢性感染期间,病毒在其体内不断繁殖,出现了许多突变。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阿尔法变异毒株也可能以这种方式获得突变,但Omicron是否也是如此还未得到证实。

Omicron来势汹汹,世卫呼吁亚太备战

据路透社报道,Omicron变异株最初是上个月在非洲南部发现,被世卫列为“高关注变异株”,科学家仍在搜集数据以确定它的传染性,以及所引发的病情严重程度。

目前已有38国通报出现Omicron变异株病例,本周也在亚洲现踪,包括澳洲、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都通报了确诊病例。多国政府限缩旅游规定因应。

WHO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在视讯新闻简报会上表示:“边境管控能争取时间,但每个国家和社群都必须为新病例数激增做好准备。”

葛西健表示:“大家不应只依赖边境管控措施,最重要的是为这些具有潜在高传染性的变异株做好准备。根据目前所获资讯,准备的方法无须改变。”

他说,各国必须善用防治Delta变异株所获经验;并呼吁为弱势群体全面施打疫苗,同时采取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

南非已超300万,Omicron扩散到38个国家,二次感染风险倍增,世卫呼吁亚太国家积极备战(组图) - 4

全球各国确诊Omicron概况

南非已超300万例

在截至 11月30日的7天里,南非报告的新病例比前一个周期增加了311%。法新社援引南非官方周五通报,南非累计确诊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已超过300万例。最近24小时,新增确诊16000例。

南非已超300万,Omicron扩散到38个国家,二次感染风险倍增,世卫呼吁亚太国家积极备战(组图) - 5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紧急情况主任萨拉姆·盖耶在宣布部署增援小组时指出,非洲仅有1.02亿人(占总人口的 7.5%)现已全面接种疫苗,而 80% 以上的人口尚未接种疫苗,哪怕是一剂疫苗也没接种。

截至11月27日,在南非280万起确诊病例中,有35670起为再感染病例。如果患者的两次阳性检测结果相隔90天,就会被视为再感染病例。

南非DSI-NRF流行病学建模与分析卓越中心主任普利亚姆在推特上说:“最近的确诊病例包括三波疫情中的原发感染者,其中大部分原发感染是发生在德尔塔变种毒株肆虐期间。”

不过,普利亚姆强调,研究作者并没有确诊病例的疫苗接种信息,因此无法评估奥密克戎变种毒株在多大程度上逃避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计划接下来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美国9例,涉及5个州

美国夏威夷州卫生部门2日证实,该州报告了1例Omicron感染病例。该州卫生部门在一份声明中称,感染者是瓦胡岛一名居民,没有旅行史,此前曾感染新冠病毒,没有接种疫苗,症状尚不严重。

截至目前,美国共报告了9例Omicron毒株感染病例,涉及夏威夷州、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和明尼苏达州5个州,其中纽约州感染的病例最多,为5例。

澳洲15人

全澳感染Omicron病毒病例共15人!新州13例,首都、北领地各1例!就目前变种病毒的到来,澳洲传染病学专家认为,Omicron变异毒株的传染性要强于Delta,但它所产生的症状可能更加温和,这有助于让新冠肺炎从流行病转变为地方性疾病。

法国12例

法国至当地时间周五已累计超过782万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并已确诊12宗新冠病毒变种毒株Omicron感染病例。当地卫生部门推测,Omicron毒株可能已经在法国传播了数周,未来很可能会有更多的确诊病例。

马来西亚出现首例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哈伊里12月3日宣布,马来西亚出现首例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哈伊里介绍,这名确诊者在11月19日从南非途经新加坡入境马来西亚。

新加坡2例

新加坡卫生部2日公布,两名从南非入境新加坡的旅客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据介绍,这两名旅客分别是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已完成疫苗接种,目前出现咳嗽和喉咙痛的轻微症状。搭乘同一趟航班的另外19名旅客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目前正接受隔离。

印度出现2例

印度卫生部2日发布消息称,印度首次报告发现2例Omicron毒株感染病例。这两名患者来自印度南部的卡纳塔克邦,均为男性,目前没有出现严重症状。

阿联酋发现首例

当地时间12月1日,阿联酋卫生与预防部宣布该国发现首例新冠变异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病例。声明称,在一名来自非洲国家、途经某阿拉伯国家的非洲女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但并未指明是哪一国家。据悉,该女子之前已完全接种新冠疫苗。

阿联酋目前暂停了从摩洛哥和南非等国家出发的航班及相关旅客入境,以防范变异病毒传入。

韩国一教会疑似暴发Omicron集体感染

据韩联社3日报道,韩国仁川弥邹忽区一家教会疑似暴发Omicron毒株集体感染事件。

冰岛确诊首例

当地时间12月2日,据冰岛国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RUV)报道,冰岛确认首例Omicron毒株感染病例。感染者系一无出国旅行史的成年男子,且已完全接种三剂新冠疫苗。该感染者目前仍在医院隔离,症状较轻。

冰岛卫生当局表示,冰岛或有更多人感染Omicron毒株。

瑞典6例

当地时间12月2日,据瑞典电视台报道,瑞典当天新增243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升至1209935例。迄今为止,瑞典累计确认6例Omicron感染病例,6名感染者均为轻症。

丹麦已确诊14例

当地时间12月2日,丹麦广播电视台(DR)报道,丹麦已确诊14例Omicron毒株感染病例。

希腊发现首例

当地时间12月2日,希腊卫生部宣布,在本国最大岛屿克里特岛发现1例Omicron变异毒株感染者。这是希腊首次发现该变异毒株的感染者。

津巴布韦报告发现病例

当地时间12月2日,津巴布韦副总统兼卫生部长奇温加在首都哈拉雷表示,津巴布韦政府正在进行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津方确认津境内已经出现了新冠变异病毒Omicron毒株,因此必须保持警惕。



本文综编自中央社法广网潇湘晨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Vivian晴天小猪
Vivian晴天小猪 2021-12-04 回复
这可恶的病毒,无孔不入
Archangles_K
Archangles_K 2021-12-04 回复
等着群体免疫吧
陈淑华Csh_
陈淑华Csh_ 2021-12-04 回复
没有重症和死亡率,说明毒性不强
广州绝版
广州绝版 2021-12-04 回复
据说辉瑞疫苗对南非变异病毒有效!
樂尛琦_奇葩
樂尛琦_奇葩 2021-12-04 回复
感染风险和感染率肯定增加很多,关键是毒性和重症率是不是增加?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