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6日 16.2°C-16.9°C
澳元 : 人民币=4.55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好假一首诗--“七步诗”辨伪(一)

2021-12-25 来源: 史双元 评论0条

提要

“七”这个数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二生三”,是预言吗?

曹植没那么硬,他哥没那么傻。

曹植的“七步诗”名气很大,但不一定是曹植的作品,或者说一定不是曹植的作品。这首诗因为《三国演义》而大为流传,但流行并不能证明它就是真品。

 当然,说话是要有根据的。

 首先,我们不用脑子,而是用脚步来计算一下,也就是以停顿之节律、诗歌之音步计算,它既不是七步也不是七言啊,为什么要“七步”成诗呢?“七”这个数字就大有蹊跷。

其实,对这首诗含意与作者的怀疑是从“七”这个数字开始的。

 全世界都认可,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文人大都是文科生。其实,中国人的数学和计算也很优秀,唐代科举设有专门的“明算科”,还在国子监设立了“算学馆”,由“算学博士”主持教学工作。到今天,海外高考,数学状元大都还是华裔子弟。所以说,喝高了不算,古人用数字也不会信口开河的。

我们先把与数字有关的文化知识捋一遍,看看有没有必须用“七”步来计量时间的必要。

中国人崇拜偶数,“七”不是偶数,过!

  再延申一下,“把栏杆拍遍”想一想,中国人的古典哲学算法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怎么解释呢:

A: 一生二,容易理解,这是世界上大多数物质分裂的基本形式,但细菌病毒除外,它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是妖孽啊,迟早得灭了它;

B: 二生三,也好理解,比如夫妻二人,生三个孩子,合乎“天道”啊!老子是不是早就以预言的形式告诉我们了,“二生三”,迟早的事,谁叫你不揣摩《道德经》呢;

C: 至于“三生万物”,怎么来的,没有人能解释(我指的是让人心服口服的解释),这么高级的算法,留给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外星人来解答吧。

这中间还是没有“七”什么事啊!

代表财富的数字是“八”, 虽然这个谐音梗来自粤语地区,但其实是古汉语语音存留,古汉语某些字的发音,辅音“B”和“F”是不分的,所以“八”和“发(财)”发音是相同的。

 好,我们已经靠近“七”了!

  汉语中“大数据”的代表是“三六九”。 清朝江苏江都人汪中《述学·释三九》曰:“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但即使把“三六九”加起来除以“二”,或除以“三”,还是无法找到“七”。

 古代尊贵的数字是“九”,《素问·三部九侯论》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这和“七”还是不沾边。

 还有,造反英雄、落草的男人和女汉子喜欢的数字是三十六、一百零八,怎么的都没有“七”这个数字啊?

 总的来说,从中国文化中与数字有关的明喻和暗喻来检讨,都找不到非得“七步”成诗的理由。

我们再看一看这个故事生成的背景: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他对曾经的王位竞争者曹植仍耿耿于怀,为此,他要求曹植七步成诗,否则“行大法”: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一般认为,《七步诗》是用豆萁煮豆来比喻兄弟相残,表达了对曹丕同室操戈的不满。因为文思敏捷,构思巧妙,已经入选各类课本。

 七步诗有好几个版本,故事和诗歌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之中,全诗有六句,至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选录这首诗的时候,

出现了全诗共四句的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四句诗的格式被小说《三国演义》所选用,流传更广。但不管是四言还是六言的诗,我们认为都不是曹植的作品,以下详论之。

现在,到了考验你有没有耐心继续阅读,能不能考研的时刻了!

为什么说曹植不是七步诗的作者呢?我们简单排列以下有关证据:

证据A: 这个故事和诗歌不见于正史《三国志》,明人冯惟纳《古诗纪》之《魏诗纪》卷四在这首诗的诗题下注称“本集不载”。这是文本证据。

证据B: 《世说新语》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称呼曹植为“东阿王”,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曹植被封为东阿王是魏明帝太和三年之后,其时曹丕早就去世了。这是史实证据。

 证据C: 这个故事主要情节安排有悖情理。郭沫若说:“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1〕这是第三条,引用权威意见作证据。

 证据D:按史书记载,曹植也并非如后代文人模塑的那样意气用事,虽然曹操在世的时候,曹植比较任性,但曹丕继位以后,曹植尚能见机行事。兄弟关系不算融洽,但没有到兄弟相争、生死相逼的地步,曹植还多次献忠心,把曹操赏给自己的许多宝物献给了曹丕。曹丕也不时赏钱赏马给曹植,表面上看还是“哥俩好”啊。一句话,曹植没那么“硬”, 他哥没那么傻。这是第四条,人物性格推理证据。

 那么,如果不是曹植写的七步诗,谁才是这首诗真正的操刀手呢?下面本人将独立提供两个硬核证据。

具体证据,留到下次发布。

注释:

(〔1〕:郭沫若《论曹植》,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原文首载于江苏《凤凰大语文》)

关键词: 曹植七步诗古诗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