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13.9°C-14.1°C
澳元 : 人民币=4.71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让造车变得更容易?这个人称要颠覆电动车制造

2022-01-29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我们的商业边界是不做C端品牌。”悠跑科技创始人、CEO李鹏告诉全天候科技。

让造车变得更容易?这个人称要颠覆电动车制造 - 1

2021年到2022年是电动车的大年,一边是“蔚小理”冲击年度交付10万辆,另一边新玩家不断高调亮相。去年,从年头到年尾,新挤入的重磅玩家不少,前有百度、小米,后有李一男创立的自游家等。

其中他们大多数和“蔚小理”一样,做的是TO C 的生意。相比之下,悠跑科技的定位显得有几分特别,直接切入TO B,称要帮助车企造车。

即便同样是“自己不造车”,它的模式和华为也有明显不同。悠跑提供的是基于滑板底盘的硬件能力,而非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能力。

悠跑科技成立于2021年初,据企查查,截至目前其一共完成了3轮融资,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经纬中国、真格基金以及博世旗下的博原资本等机构。

在汽车界摸爬滚打多年,在创立悠跑科技之前,李鹏最近的一段履历是在长城汽车负责高端品牌SL(沙龙智行)项目。此外,他还有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背景。

李鹏将新一轮的造车浪潮称之为“场景造车”,是智能汽车的2.0时代。

他认为,在智能汽车2.0时代,用户们看中的价值已经发生偏移。这种变化就像从手机功能机切换到智能机,产品的“聪明”程度、硬件上的软实力,将被越来越看重。

伴随着新玩家的陆续涌入,未来的电动车赛道还将更加拥挤。在这样的背景下,悠跑试图通过打造一种造车的基础设施,来帮助车企更聚焦定义和发掘自己的用户价值,从而着重于智能时代那些真正能带来差异化的价值上。

今年1月,悠跑发布了自己的两大产品,一个“UP超级底盘”和三款“UP SPACE超级舱体”。这两大产品瞄准的正是造车的时间成本以及较高的技术门槛等痛点。悠跑科技介绍,运用UP超级底盘研发一台全新车型,周期可有效缩短6-12个月。

但现实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UP超级底盘推出市场面临的情况和电动车在普及阶段的情况类似——渗透率不高、用户教育还不够。这不仅涉及行业利益规则的重写,对技术、产业链的变革,甚至可能对行业造车逻辑带来颠覆,而观念的扭转并非易事。

“你在楼上面还没有跳下去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但什么也不会发生。”李鹏将创业初期的心路历程比喻为“跳楼”,是一种既刺激又恐惧的体验。

对于眼下的悠跑来说,如果说天秤的一端是等待开拓的市场,另一端则是质量同等的行业变革阻力。

悠跑能跑多远?

以下为全天候科技与李鹏的对话内容,经整理:

1

“创业就像跳楼”

Q:2021年,新能源汽车迎来第二轮爆发,很多新玩家选择在这一年开始造车,包括悠跑科技。你觉得这一轮新造车潮和上一轮有什么不同?

李鹏:我们自己总结为智能汽车的1.0和2.0。

上一轮造车新势力最主要还是要推动新能源化,让汽车行业从燃油时代进入到新能源时代,所以他们更加关注单个车型的打造。他们中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自己以前的行业,基于曾经的成功进入到汽车行业,但在汽车行业他们其实是从0开始的。

新一轮的造车,我们把它称之为“场景造车”。新一轮中的很多玩家,以前自己所在的公司或者是自己从事的工作,它天然的延伸就是汽车,它并不是把原来的事情放下去造车,而是把车变成已有业务的一部分。

我们觉得这个是一个明显的差别,所以我们把场景造车时代,称之为智能汽车2.0时代。

让造车变得更容易?这个人称要颠覆电动车制造 - 2

李鹏 来源:悠跑科技

Q:悠跑目前的定位准确来说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了帮助车企造车的路线,而不是自己造车?

李鹏:我们的商业边界是不做C端品牌。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定位,是因为我们整个团队其实一直在汽车行业里,所以我们觉得今天的中国,并不缺一家或者说不缺更多智能电动车公司,而是希望能够把我们行业的底层能力提供给大家。

因为车的底层能力真的非常重要,它代表了整车非常高比例的成本,代表了整车的安全属性,是非常耗时耗力的。

未来汽车的差异化其实会更多体现在座舱、自动驾驶、智能化、个性化,这些消费者更加期待的价值上。

所以我们认为,与其让整个行业不同的人不停地去造轮子,不如说我们基于滑板这样一个形式,给大家提供一个足够好的,又足够有竞争力的底盘基座。然后让更多的车企,可以聚焦去做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整车上去。

Q:是否可以给我们分享下,创业前期创始团队的组成和项目筹备的关键经历?

李鹏:如果让我现在去描述出某一个画面,说那个画面特别有意思,特别对我们的整个创业过程很重要,我觉得挺难的,我倒愿意把整个过程来打一个比方。

在悠跑的创立前后有这样一个感受:我觉得创业就像跳楼。一切的转化点在于你真的把自己all in进去,你在楼上面还没有跳下去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但什么也不会发生。

那一刻之后,看上去好像一切都没有可能了,因为你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个套,挖了这样一个大坑。然后不仅仅是自己,你还把自己的家人,把自己创业的伙伴以及创业伙伴的家人,把自己的员工以及他们的家庭,全部都计算到这一个坑里去了。

但随着你的积累,随着你跟大家讲清楚,你自己是在这样做,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情会让它有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个意思我也想跟大家分享,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你很难分清楚自己是在跌落还是在飞翔。飞翔,你有可能飞得越来越高,跌落,反正你就一直往下。一个创业者最需要去避免的,就是你跌落的时间足够长,你却以为自己在飞翔。

我觉得这个也像跳楼,要不然飞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要不然就是衰落在地面上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Q:悠跑在一开始就考虑了海外市场,这是否和你过往的职业背景有关?

李鹏:有可能有,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方面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势能市场。比如你在法国,你做的红酒能让大家相信那是一个好的红酒,你在兰州做的拉面那就是特别好的,这个是势能市场。我们仔细去看,当汽车进入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以后,中国的汽车人需要有信心,智能电动汽车中国会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场。

我们不断强调,这一代中国汽车人最大的财富不是别的,是我们这些消费者,他们给予这些产品和技术最大的容忍空间,以及品牌的溢价,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尝试。

当智能电动车时代到来的时候,由于我们手上有中国消费者这样一个最重要的财富,我们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势能市场。我觉得大家要珍惜这一点,但并不是说就只在这个市场去经营。

第二个算有一点点情怀,这一代中国汽车人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在我们能够实现更领先的体验和产品定义,形成一些技术积累的时候,我们自然应该把它带到全球。

2

如何颠覆?

Q:悠跑将传统的汽车开发从“整车一体式”升级为“上下分体式”,这一构想最初是怎么形成的?

李鹏:滑板底盘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也就是20年以前由通用的工程师去创想,之后主要是在美国几个新势力电动汽车企业不断地迭代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和我的创始团队分别在自己原来不同的领域接触到了,我们从自己不同的领域出发,感受到这个技术会带来技术的变革,会带来体验的变革,会带来整个行业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大概是这样一个慢慢发酵的过程。

Q:悠跑对汽车研发的顶层逻辑、技术形态以及供应链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会带来哪些改变?

李鹏:作为一项技术,通过上下分体的开发,我们有可能把汽车行业一直没有解决好的一对矛盾——工业的标准化和消费品的差异化,是不是能够达成一个更好的平衡。

其次,我们一直在讲汽车厂和我们合作的模式,汽车厂是什么。汽车厂今天真正的核心价值是自己的工程能力,是自己的智能能力。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是不是为消费者去定义一个空间,去集成一套软件,去打造一个完整的体验和运营体系,这是一个更大的能力,是一个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和认可的能力。

所以我们认为,用“上下分体式”降低开发时间,但同时整个的动态性能和质量又能够很好的保证经济性和安全性,会不会是对这个行业带来的一次变革。

我们一直强调,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变革,也是一次商业变革。

Q:运用UP超级底盘研发一台全新车型,据说周期可缩短6-12个月。具体如何实现?

李鹏:滑板底盘上下分体对时间的节约主要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在开发整车的时候。造型总是追求空间的属性,追求极致的美感,但是任何一个整车平台或者架构,都存在定点对造型的限制,所以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往复校合的过程。由于滑板底盘释放了造型的空间,在上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可以让大家完全自由的去定义,所以它节约了很多时间。

第二个是之前整车时间开发时间长,是因为要去做整车的耐久。

上下设计分开以后,很多人都觉得说你整车质心也不一样,所以导致摩擦力动态系统都不一样。它有一些差别,但我们把这么多系统集成在底盘里面,整个底盘拖着几百公斤重的电池,它其实非常重,所以他把整车的质心极低的压在这里。上面坐四五个75公斤标准的人,对整车的动态性能有影响,但不是那么大。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缩短上下车体合体以后的耐久实验。

最后,毕竟整车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工艺已经验证完成,所以我们的工装调整、工艺调整等等,在整个投产的过程当中会节约一部分时间。

让造车变得更容易?这个人称要颠覆电动车制造 - 3

来源:悠跑科技

Q:悠跑发布了三款基于UP超级底盘打造的概念车,涵盖轿车、MPV以及SUV等主流车型。在未来和整车厂的合作中,悠跑是否也会参与整车的设计?

李鹏:作为一个B端的品牌和服务商,首先服务是我们产品必然的一部分,借用一句马云的话:“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是服务企业。”所以我们从来不会认为,某一个硬件是我们的产品,一定是硬件以及它上面的服务打包,最后是我们的产品。

我们两种产品形态都会有。如果我们的客户自己有非常强的整车、上车身的设计能力,那么我们可以基于滑板底盘来合作,我们的团队协助他们去完成整车的集成。

如果有一部分客户,他们原来的场景更重要,他们并不需要自己去从设计到研发到验证到制造,全产业链地去拥有这样的能力的话,我们也可以帮他把这个空间设计出来。

在手机行业,有很多ODM非常有名,他们也提供从产品的设计、验证到制造的全过程。

例如以前的手机本身功能是简单的就是拨打一个电话,大家会把设计和制造的全产业链整合视为自己的核心能力。

但是现在智能device,你对产品的定义、软件以及用户服务的能力才是最核心的,那你就愿意把这些东西交给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去做。而一旦一个企业为更多的企业服务,提供这样的平台能力,它必然更加有竞争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让造车变得更容易?这个人称要颠覆电动车制造 - 4

三款UP SPACE超级舱体概念车 来源:悠跑科技

Q:但是对于合作伙伴来说,如果和悠跑合作造车,大家可能采用的都是同样的一个UP超级底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否对他们在产品的差异化上带来影响,怎么平衡统一和个性的关系?

李鹏:其实我们要看这个问题,要回到智能电动车本质上来思考这个问题。

当汽车进入智能电动车时代,我们可以看到电池、电驱这些部分,其实它的主要差异来自于配置的质量,这是消费者能够体验到的价值,不是成本、安装尺寸这些所谓的差异。例如做保时捷的发动机,肯定跟别人的发动机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消费者买单的价值。

未来差异化的体验我相信主要来自于两部分。第一个是配置,例如电池里面什么材料、放多少度电、提供多少续航,对续航里程的体验是有差异的;放多少什么样的电机,自然对加速性最高时速有影响。

那么第二件事情我相信也是大家同意的,就是今后更多的差异化来自于软的东西,空间定义、产品定义是有差异的。越来越多的市场需要从一种科技公司的定位回到用户企业、回到产品公司的定位里面去。而产品公司定义自己产品的方式才是核心能力,而不是工程能力,所以配置本身是核心的差异化。

包括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用户运营这些软的东西,也有足够差异化空间。

所以综合来说,就是我们恰恰把电动化已经带来的标准化部件,把它形成一个完整的滑板底盘,做标准化,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然后来赋能和帮助其他人来提供一个更加个性化的空间定义、软件开发和用户运营的集成。

3

“灵魂”之问

Q:传统车企在向电动车转型的过程中,因为智能化技术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外部公司,常常会面临“失去灵魂”的疑虑。悠跑怎么看待这一问题?以及在与传统车企合作时会如何应对?

李鹏:首先关于灵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我自己的理解就像德鲁克讲,任何一家公司存在的价值是创造自己的用户价值。所以我一直觉得说任何一家企业,你自己的灵魂不是自己去定义的,而是你的用户定义的,你的用户最需要的价值,才是这个企业应该去聚焦的灵魂。

如果汽车还是一个交通工具,那么做一个功能齐备,性能可以和别人对标的产品,可能就是大家的灵魂,所以你要在功能和性能上面去发力。

但是今天的客户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空间的定义,需要的是在这个空间里面,自己个性化的,甚至是智能化的体验。这部分的能力,我们才认为是行业面向未来,企业真正应该去打造的东西。

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相信企业家会希望所有东西都自己做,并且把它做到最好,但是当你资源有限的时候,是不是该去聚焦?聚焦在自己真正的灵魂,也就是自己的用户价值上,是我们希望整个行业能够达成的一致。

我们也认为,在这个行业里面给出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需要一点时间让行业更多的人能够去想清楚,他们自己的灵魂是什么,聚焦在自己该创造的价值上。

我们希望行业里慢慢有一种新的认知出现,也需要行业里的从业者有勇气去做出改变,包括组织的改变、流程的改变。这些改变本身都是非常深刻,甚至有些过程会是非常痛的,所以不容易。

Q:那么,这中间大概会经历一个多长的过程?

李鹏:我们看智能手机时代,2007年iPhone 1出来,2011年左右iPhone 4出来,真正改变了这个世界大概是4年。

2011年后,中国智能手机达成从存量市场向增量市场的转化,已经到了2015、2016年,差不多也是四五年。

但手机的生命周期和汽车是有差别的。从一个概念出来到它形成标志性的事件,大概经历4-5个产品生命周期,那么从产品生命周期被确立到趋势达到峰值,完成从增量向存量的切换,又需要4-5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时间。

就看未来汽车的产品生命周期到底是两年还是三年,我们刚才用4-5个产品生命周期去乘上2或者乘上3,这是一个消费者能够通过产品迭代,慢慢养成一个较稳定的喜好,一个评价标准的时间点。

我对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判断标准,也不一定和所有的同学都一样。我觉得存量和增量固然在增长率上有差别,但它是这个标准里面的结果,而不是标准里面的原因。

增量和存量的真正原因是,消费者对于产品评价的标准本身有没有完善,有没有固化,有没有熟化。当一个消费群体对某一类产品,有了稳定的、成熟的评价体系以后,这个产品生命周期已经从增量进入到了存量。

Q:底盘和汽车的性能,包括安全性都有很大关系,悠跑之前没有量产车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怎么打开市场,打消合作方关于安全方面的疑虑?

李鹏:虽然悠跑第一个产品还没有落地,我们没有经验,但是我们的整个团队都是做汽车出身的,甚至我个人也是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安全供应商奥托立夫工作过10年,所以我们对安全的重视意识很足。

目前我们的产品开发其实都考虑了安全性,甚至按照最高的行业标准,包括NCAP的碰撞标准来提供给我们消费者足够的安全保障。

我们相信其实滑板底盘的研发标准,当我们按照世界上最好的,包括德国的ABB的性能去对标的时候,我们将来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个足够安全的产品。

最后只能说用产品去说话。

Q:悠跑计划在2023年实现量产,在此之前,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李鹏:太多了,千头万绪。我们产品策略已经基本确定了,如何和我们的商业伙伴一块去打造一个有价值又有势能的市场,以及满足市场的产品,要做完这件事,我们就必须有非常优秀的团队。

有了优秀的团队,他们还需要好的工具、场地和infrastructure来推进自己的工作。最后我们得有足够的财务资源,能够支持这些行为。

我个人是一个帆船的水手,在打比赛的过程当中,我曾经和中国非常好的帆船舵手去配合。我发现优秀的舵手固然会做计划,但是他们不会拘泥于计划,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有办法预知一切,从一开始就已经计划好了一切。

他们有很强的策略能力,同时他们又会有很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他们总是试图寻找周边的环境在那一刻给出对他最有利的一个条件,然后在不断的微小的调节中,去寻找一种正确的边缘。

创新等同于试错,而不是等同于正确。如果把创新理解为正确,那创新就不叫九牛一毛,大概是九十九牛一毛的结果。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