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6日 15.8°C-16.2°C
澳元 : 人民币=4.5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何这些国家没有清零,总死亡人数反而下降了?(图)

2022-04-18 来源: Silvers Poin 原文链接 评论9条

本文转载自Silvers Poin,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在清零的同时,也在观望海外的防疫进展,希望可以作为参考。在为期两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最关心的美国,却成为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以至于一提共存,马上就会有无数人拿美国当反面教材。

为何这些国家没有清零,总死亡人数反而下降了?(图) - 1

其实,两年来,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基本走过了疫情,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有相当多的国家,尤其是东亚和亚太国家,做得都非常好,也很适合中国去揣摩和学习。

这里面,要引入一个评判疫情防控的关键数据指标,就是“额外死亡率”。

大家都知道,疫情来临之后,人的死亡率肯定会上升。所谓“额外死亡率”,就是疫情年份里的总死亡人数,与正常年份的差值。

这个数据,不需要考虑各国对“新冠死亡”的标准认定问题,也不需要考虑疫苗等医疗资源的客观约束。总之,一切就看结果,看数据,是非常公平的考核标准。

2022年3月份,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可以说是各国抗疫的一份成绩单了。

在这份成绩单里,成绩最好的同学是:冰岛、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台湾。

他们成绩有多好呢?就是在2020-2021的这两年里,“额外死亡率”是负数!也就是疫情不仅没有让他们死亡人数大幅增加,反而还下降了。

而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导致人们出行意愿下降,所以死于意外的人少了;以及口罩的普及,日常健康的重视,导致其他疾病的死亡人数也下降了。这样虽然疫情带来了很多新增死亡人数,但总的死亡人数却下降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绩优生里,除了台湾之外,全部都是共存模式。

台湾目前则仍然是“动态清零”模式,但台湾的医疗资源非常充裕,其人均ICU数量与美国在一个数量级,比德国还高,是新加坡、香港的两倍还多。目前台湾最大的隐患是疫苗第三针的普及率还不足够高。在香港疫情教训之下,台湾需要尽快把第三针普及到90%以上。台湾过关应该很轻松。

除了这一档之外,第二档就是咱们中国了。

中国较为特殊,是疫情爆发最早的地方,在当时并没有疫苗,也没有后面那么多数据可供参考。

因此柳叶刀把中国大陆的湖北,和其他区域做了分别统计。其中湖北一省,两年里的额外死亡率是9.4(每10万人);大陆其他省份,则是0.3(每10万人)。

这个数据总体来说,也绝对可以算上优秀。尤其是,要考虑到我们的封控措施,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小。总之,是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

再下面第三档,就是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卡塔尔等东亚和亚洲国家,额外死亡率都在50以下。尤其是韩国,额外死亡率只有4.4,能做到这一点也算是不容易了。

至于大家都关心的“西方”,也就是欧美主要国家,其“额外死亡率”普遍在100(每10万人)以上,只能算是第四档。如德国120、法国124、英国126,美国是179,意大利227。

在这些国家里面,除了意大利有医疗崩溃之外,其他国家并不存在挤兑的问题。如果要仔细分析,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两点教训:

第一,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疫苗这事特别不配合。目前香港第五波疫情数据显示,打完第三针的,无一死亡,这和之前四波疫情中,疫苗覆盖率不够导致死亡率偏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反映出,西方政府的强制力不够,进而导致了死亡率偏高。

第二,讨论疫情很容易陷入政治制度之争。但对比上述数据,我认为文化可能是更底层的逻辑。目前东亚和亚太的成绩明显较好,这和文化有关。

西方群众不愿意为疫情牺牲太多的个人自由,也因为宗教原因对死亡并没有那么恐惧。东方恰恰相反。东方人民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对他人有害,故而愿意牺牲一定的个人自由,也愿意理解并配合政府的强制措施,此即所谓的“仁义”。同时也因为宗教传统较少,对死亡非常恐惧,个人以及政府,都多少有一些过度防疫的倾向。

不管怎么说,上面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都已经走过疫情,接下来,经济和生活也都基本恢复正常。换言之,他们已经跑过终点线了,我们还在起跑线上。这个时候,我们评判他人做的好还是不好,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取长补短,争取交出新加坡、新西兰那样的成绩单,至少也不能输给韩国和日本。

在我看来,在病毒数据越来越清晰,各种防控工具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本文的下半部分,就是重点探讨这个话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其实,传染病防控,本身是有相当成熟的框架和工具的。只不过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媒体和科学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做科普。

大约在2006年,本人曾参与海外学术机构的“传染病报道”交流培训,并前往香港、越南、云南等地学习考察。负责授课的是行业里全球顶尖的教授。

为什么会有这么个项目呢?因为老外认为,传染病的损失仅有战争可以相提并论,但是公共媒体重视度和专业性都远远不够。而在那之前,我先后参与了Sars和禽流感的报道,他们又特别希望有中国记者参与,我就有幸成了内地第一个研修“传染病报道”的记者。

由于时间久远,我也早就不再从事媒体行业,但是其中一些行业常识,对我个人生活,对我们研判疫情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我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的重点。

其实以任何传染病而言,防控的框架无非是四个环节:隔离—检测/诊断—疫苗—药物/治疗。当年的Sars如此,现在的新冠也是如此,未来的任何不明病毒,依然是如此。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无论是清零还是共存,也还是做这四件事情。只不过随着病毒特质的变化,医疗工具的升级,我们可以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接下来我会讲讲个人对目前防控手段的一些看法,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也非常欢迎真正的医疗专业人士和公卫专家给予指正。

第一,隔离环节。

在清零为主的防控措施下,主要是通过流调队伍,第一时间发现0号感染者,进而将其密接和次密接人员隔离开。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防患于未然”。

0号感染者发现得越早,需要被隔离的人就越少,相关的经济成本就越小。

健康码是为了防止感染者输入,场所码是为了回溯感染者路径,做更精确的隔离。

在这个方面,由于国人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度一般,容易取得大众的配合,拿到了理想的效果。而隔离的细节,则与不同阶段病毒的特性有关。

目前上海这波疫情,大众对隔离问题出现了分歧,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新冠感染者都是无症状或轻症,所以上海许多市民都希望居家隔离,自己生活方便,也不占用公共资源。

然而居家隔离的后果是,病毒仍然会通过物流、垃圾、保安乃至下水管道传播。所以只要居家隔离,就无法清零。

尤其需要考虑的是,中国城市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公寓,人口密度极大,这和国外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的老人往往和子女住在一起,这也和国外的家庭习惯不同。这两项都是真实国情,导致居家隔离的风险较大,很难照搬国外。

上海要实现居家隔离,只有一种办法,就是上海周边的城市,将上海来客视为境外来客,对其隔离措施进行升级。这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因为很多周边城市已经这么干了。

但不管未来是继续清零还是共存,相关的封控措施会一直存在。因为哪怕病毒毒性较低,一旦它快速传播,就都有可能导致医疗挤兑,影响所有病人,进而拉高额外死亡率,导致抗疫失败。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西方国家,哪怕是政府权力再弱,国民一再抗议管控,最后也依然会进行封控,否则医疗系统会崩溃。比如说,英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躺平的国家。

而一旦进行封控,经济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想要降低经济损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充分提升医疗资源的储备。这样当开始共存时,我们的资源可以确保新增病例都能获得救治。资源越多,封控面和封控时间都会越小,经济损失也就越小。

目前,由于病毒的各项数据已经比较清晰,当务之急是盘一盘我们的家底,以最快的速度补足补齐。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那么需要补充哪些关键资源呢,这就和下面几个环节有关。

第二,检测/诊断环节。

传染病防治比其他病更难更特殊之处,在于其具备传染性,会导致其他病人中招,挤占医疗资源。尤其目前病毒的R0系数已经在9以上,这种指数级传染,类似核裂变,其对医疗系统的冲击也是核弹的。

因此,在传染病的防控中,尽快检测识别出感染者,也就是传染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这也是之前国内防疫中,大众所轻忽的一环。

以往我们的检测,主要依赖核酸。但具备核酸检测的人力和物力门槛都较高。目前都是专业人员,在医院或居民小区,进行一对多的广播式取样,再带回去检测。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且有交叉感染风险。

而且所谓的应检尽检,并不能真正彻底消灭所有隐患。比如流浪汉可能漏掉,比如垃圾快递物流车也可能漏掉,比如一些动物如飞鸟也没法检测。我们可能要正视一个问题,就是新冠病毒的起源。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找到,这怎么彻底清零呢?

当病毒毒性较低,而传播力太强的时候,堵就变成了疏。可能疏是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这个环节的关键,就是自检试剂的快速普及。

自2022年3月起,国内已经开始分发抗原检测试剂。而在国外,自检试剂的重视度不亚于疫苗,第一时间里就有机构研发并迅速铺设到市场上。因为在共存模式下,自检是一切防疫动作的开始。

如自检阴性,且身体没有异常,那就该干嘛干嘛。

如自检阳性且无症状,那就居家隔离。

如自检阳性且有症状,可以打电话给诊所,不严重的,基本医院不收,还是居家隔离。这样基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挤占医疗资源。

如自检阳性,有症状,且有基础病史,可能就进入药物治疗环节。目前辉瑞药物可以在这一环节发挥作用,消灭掉90%重症。

本次上海抗疫,抗原检测作为初筛工具大规模应用,实际是为下一步更高效的防疫积累数据,并做好铺垫。

4月2日,上海封城引发舆论热议的时候,张文宏还在参加学术会议,主题就是抗原试剂的问题。我看了点会议视频,了解了一些信息:

目前国内抗原试剂的主要缺陷是,假阴和假阳率都比较高,准确率只有68%。但是在特定时期,如刚刚有症状,或大流行导致的潜伏的早期,准确率会比较高。在这些可疑时段内,三天两测,最后的结果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总而言之,在共存模式下,抗原检测本质是分布式的自我诊断,取代中央配给式的检测,可以确保及时发现病毒,并展开有效的自我隔离。这将避免感染曲线上升太快,也节约了大量的核酸医护人力,进而保护了有限的公共资源。

从这个角度讲,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抗原试剂在家庭医药箱中的位置,和温度计相当。基本是居家必备,人手一份。

第三,疫苗环节。

人类一直都面临传染病的挑战,也一直和许多病毒共存,疫苗是比隔离更终极的解决方案。

疫苗的作用无非是两点,一个是防感染,一个是防重症和死亡。

目前国人主要关心两款疫苗,一款是mRNA疫苗复必泰,另一款是国产的灭活疫苗科兴。

关于这两款疫苗,目前已经有非常完备的数据。这方面已有很多披露和讨论,而我完全是个外行。我这里还是更多从防控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两款疫苗。

目前已知mRNA疫苗防重症效果较好,香港第五波疫情时,打过第三针mRNA疫苗的老人,无一死亡。这与之前香港的高死亡数字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普及第三针疫苗,相信这已没有太多争议。

而国产科兴疫苗,实际也早就被WHO认可,而且打了科兴疫苗的人,也可以进入美国,即获得了所谓的疫苗护照。目前的数据显示,在防重症防死亡上,科兴疫苗仅仅略弱于mRNA疫苗。所以科兴完全堪用。

但是在防感染上,科兴的效果远低于mRNA,这其实对个人影响不大,但会影响社会防疫成本。因为疫苗无法阻止病毒的快速传播,会导致感染曲线上升太快,冲击医疗系统。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引入mRNA疫苗是有意义的,就是降低传播速度。尤其是那些高频与人接触的人群,如司机、快递、通勤白领、商务人士等等,mRNA疫苗可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速度。

由于新冠病毒归属RNA病毒,其势必将一直变异,疫苗也需要随之升级。国外实际已经接种到第四针。未来人类的疫苗接种,尤其是高危人群的接种,基本是会常态化。所以疫苗资源的储备,将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第四,药物/治疗关节。

相比检测和疫苗,药物总是更困难的,也确实是姗姗来迟。目前仅有辉瑞一款药物获得大规模使用。

目前国内已经引入了辉瑞的药物,主要是阻止轻症患者往重症转化。根据以往数据,可阻止90%的重症。

这样一来,不仅重症及死亡率大幅下降,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毕竟重症患者消耗的病床甚至ICU,要远远高于普通患者。

随着这一药物的普及,加上疫苗的保护,人类已经可以将奥密克戎的病死率降低到流感以下。同时自检试剂,以及疫苗的普及,也可以确保绝大部分人群,可以及时发现并自愈,从而将优质的医疗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

实际上,国外的所谓共存,从来都不是躺平。而是根据病毒的演化,科研的进展,在不同阶段,尽可能优化上述的防控四环节。

这里面检测试剂是第一个节点,快速诊断和呼吸机,是2020年上半年人类应对病毒的主要手段,曲线压的越低,防控越严格,死亡人数就越少;

疫苗的突破是第二个节点,这就导致病毒的杀伤力大幅下降,此时人类已经不再“恐冠”,但仍然会有管制措施,避免医疗挤兑;

辉瑞的药物,以及低致命性奥密克戎的到来,是第三个节点,基本宣告人类已经控制了病毒,并与之共存。所以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这些国家的管制措施越来越松,并在2022年第一季度,基本完全放开,回归正常生活。

在这其中,我们看到,新西兰和新加坡这样的国家,额外死亡率不升反降,说明共存并没有那么可怕。

如果我们再细致一点,可以研究奥密克戎流行以来,各国的额外死亡率,相信它不会比原始毒株和Delta更可怕。

行文至此,基本进入尾声。在本文的上半部分,主要介绍了共存模式下各国的真实数据;下半部分,主要介绍了防控的四个环节,也是防控所有传染病的科学框架。

最后总结一下,几个结论:

第一,公共卫生的目标,是额外死亡率,人均寿命,而非死磕某一类疾病;

第二,与病毒共存,东方文化有其有利的一面,且已经有很多国家证明,共存后总死亡率是下降的,所以不必谈共存就色变,更不必言必称美国;

第三,清零派和共存派并没有本质分歧,都希望以最小的生命代价和经济代价,度过疫情这道难关。

目前病毒毒性较弱,疫苗和药物也已经很充分,防控四环节,我们都有现成作业可抄。当务之急不过是尽快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让专业医疗人员放手去干就可以了。

这事有那么难吗?

本文转载自Silvers Poin,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9)
h呵呵
h呵呵 2022-04-18 回复
中国的1%是一千四百万和澳洲的50%差不多。所以这个死亡率能算吗?
雅各布
雅各布 2022-04-18 回复
我认为这些国家已经把那些老弱病残都清了
海外汉奸
海外汉奸 2022-04-18 回复
不统计不报当然下降了
土澳居民br9Md
土澳居民br9Md 2022-04-18 回复
挺难的,因为**席还等着拿金牌呢
Beauty_Soon
Beauty_Soon 2022-04-18 回复
只能打疫苗对付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