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6日 12.4°C-12.9°C
澳元 : 人民币=4.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2022-04-27 来源: 李月亮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自4月17日通报出现3例死亡病例以来,上海已经连续7天出现新冠患者死亡。

4月24日上海新增死亡病例39例。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1

截至4月23日24时,上海累计已经有87人死于新冠。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2

本轮感染人数更是高达45万。

上海难,全国也难。

现在除了西藏,中国所有省份都被新冠侵袭,本轮累计感染高达58万。

国家卫健委的措辞是“各地动态清零的任务十分艰巨”。

以前疫情,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现在是葫芦和瓢一起往上拱。

这场面真是前所未有。

于是无数网友也都开始操心国家大事。

社交媒体上,清零派和共存派吵得不可开交。

如果你经常上网,一定也能感受到强烈的撕裂。

那么现在,我们到底该清零还是躺平?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3

过去两年

清零肯定是对的

新冠病毒出现以来,我国一直都在努力清零。

从武汉疫情期的严格封城,到后来发现一起消灭一起。

清零的决心从没动摇过。

而且一度也神奇地实现了“绝对清零”的盛况。

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居然没有一个本土感染者。

当新冠病毒全球作孽的时候。

当绝大多数国家医院爆满、经济惨淡的时候。

咱中国人该聚餐聚餐,该旅行旅行,日子过得相当顺滑。

2020年国庆,国内大概有6亿人出行,很多景点都爆满,而且大部分人都已经不戴口罩。

当时美国疫情还在快速发展中,日增5万人,去世近千人,十分焦灼,不知如何是好。

很多外国网友看到中国这番人山人海景象,都大呼羡慕。

也有人预计“半个月后,中国肯定疫情大爆发”。

然而,并没有。

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很好地守住了病毒防线,几乎没有人死于新冠肺炎。

而这两年里,全球有600万人因新冠去世。

我们虽然也在防控中付出了一些经济代价,但跟国外比,显然小得多。

所以,现在应该可以说:

至少在2022年以前,我们的清零策略是对的。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身体不好,也没有打疫苗。

而老人家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那么,应该感谢国家在过去两年,奋力把病毒挡在了国门之外。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4

现在到底还该不该清零?

时间来到2022年3月,局面骤变。

上海出现疫情后,一时没防住,病毒扑棱了好大一片。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5

万不得已,上海不得不用了最狠的招:全体封控。

从4月开始,几乎所有上海人就都被要求足不出户,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天。

然后各种魔幻事件就来了:

有人突发疾病,却叫不到120,最后救治不及时,去世了。

有人发现阳性,但方舱医院满了,被迫留在家里,让邻居忧心忡忡。

有人年纪大了,不想去方舱,但半夜三更被强行带走。

有人没了生计,生活入不敷出,在重重压力下选择自杀。

有人吃光了家里所有的菜,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

每天网上的魔幻故事,都让人很难相信这是2022年的上海。

焦灼中,很多人开始渴望躺平:

如果清零如此痛苦艰难,为何还要坚持?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6

上海45万人感染奥密克戎,才87例死亡,病死率很低。

而因为封控死的人,可能要比新冠死者多得多。

世上不止新冠一种病,不能为了防新冠,别的都不管了啊。

而且现在大部分国家都放开了,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了。

中国不可能一直严防死守,一直跟世界隔离啊。

最关键的是,以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清零将非常艰难。

你看,德尔塔时代,我们发现本土感染者,只要封一个小区,一栋楼、甚至一家奶茶店,就能控制住疫情。

但是现在,曾经游刃有余的措施,渐渐失灵。

上海已经封了二十多天,依然每天都新增2万左右。

而长春也是整个城市严格封了一个多月后,才勉勉强强稳住局面。

以后说不定哪个城市,稍一疏忽就又成了今天的上海、长春,又要经历一番水深火热。

咱们之前说,疫情防控是在瓷器店里抓老鼠,最好是既抓住老鼠,又不打破瓷器。

现在咱为了抓老鼠,啥都不顾了,一屋子瓷器都打成了渣渣,值得吗?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7

躺平?没那么简单

确实很有道理。

但道理的另一边,也很有道理。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中国选择共存会怎样。

可以先来看看国外现成的例子。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8

当然,要看整体,不要看个例。

我最近经常看到这种说法:

“人在美国,现在生活完全正常,该聚聚该玩玩,疫情已经不存在。”

“人在x国,身边不断有人感染奥密克戎,医院永远爆满,想去看看眼病,前面三千多人在排队。”

他们说的可能都是真的。

但对于疫情这种复杂的群体事件,个人感受基本没有代表性。

所以我们还是要看整体。

那国外那些已经选择和病毒共存的国家,整体情况怎么样?

感染者肯定是在大量增加的。

这是共存的必然结果。

但是单说感染者有多少,其实没啥意义。

因为如果毒性很弱的话,就算全体感染也没什么。

所以毒性,或者说病死率才是关键。

能不能共存,主要取决于它。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9

先说一下,一般来说,流感的病死率大约在0.1%。

而昨天,国家卫健委专家说,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平均是0.75%左右,约为流感的7到8倍。

我查了很多最近各国的数据,大体是这样。

那么,我们就面临两个非常非常纠结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

过去认为,如果新冠的死亡率超过2%,那就不能接受,必须清零。

而如果低于0.1%(流感死亡率),我们就默认可以接受,因为事实上我们一直和流感共存。

但是,如果病死率在0.75%,该清零还是共存?

说直白点,一年死五十万人我们能接受,死一千万人不能接受,那死四百万人,怎么选?

有点难。

而这并不是真正的难题。

第二个难题:

真正麻烦的是,中国很难预判,共存后的会有多数人死于新冠。

有个小知识,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如何认定一个人是“因感染新冠而死”?

一般国家的标准是,只要新冠检测阳性,在阳性这段时间病死了,就算新冠死亡。

这样统计看似合理,但肯定是有误差的。

比如,如果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了脏器衰竭。

一周后他体内的病毒被灭掉了,新冠阴性。

但他的脏器已经衰竭,最后去世。

理论上,他是因新冠而死,但不会被统计在数据内。

而英国的标准貌似弥补了这个缺陷:

新冠检测阳性后28天内死亡的,都算新冠死亡。

但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更大:

曾有一个英国人,感染28天内因为车祸被撞死,其实他的新冠早就好了,但也要计入新冠死亡。

所以,真实的新冠死亡人数,很难确定。

因为有很多人,在感染后没有核酸检测,也没有去医院治疗,所以去世后也不会加入新冠死亡数据。

印度官方公布的新冠死亡人数是52万人。

但最近世卫组织认定,印度的实际死亡人数为400多万人。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10

所以国外的疫情数据,只能作为我们的参考,不能完全奉为真理。

我们现在可以大体确定的是,确实有些国家选择共存后,没有太大问题,比如韩国、新加坡。

但也有一些国家,情况比较糟糕,比如巴西、印度。

那么如果中国选择共存,会成为印度,还是新加坡?

这就要对比很多方面的情况:

有多少人打了疫苗?

疫苗的保护力是多少?

老年人口比例是多少?

有基础病的老人有多少?

之前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有多少?

医疗资源如何?(出现大量新冠重症后,有没有能力全部救治?)

这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

不仅涉及医学,还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状况。

需要非常全面、精密的计算。

可能一个小变量你没注意到,就会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中国医疗资源不均衡,共存之后,可能北上广没事,但经济落后地区的医院就面临崩溃。

比如夏天可能没事,冬天病毒蹦得欢,感染人数飙升,医院就可能崩溃。

比如中国人可能对新冠格外在意又格外爱惜生命,感染后有点小症状就往医院跑,也会导致医院崩溃。

……

所以,如果我们选择共存,到底会出现什么局面?到底会死多数人?

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以及准确把握每个因素的影响有多大。

这张考卷,实在太难了。

需要最优秀的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齐力作答(也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

而我们普通人的判断,基本可以说都是瞎蒙。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11

无论怎么选,都是坏消息

其实新冠疫情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认清这个现实:

已经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了。

清零和共存,都很难。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12

我们现在的政策是清零,所以深切感受到清零的苦:

没完没了的封控、核酸检测、限制出行、线上教学、关闭娱乐餐饮旅游场所……

无数人的生活和生计都大受影响。

但是如果选择共存,也一定会有共存的痛苦。

很多体弱的老者、甚至年轻人和孩子死去,这是肯定的。

医院爆满,不但部分新冠重症得不到治疗,还有很多癌症脑梗心脏病患者得不到床位,这几乎也是肯定的。

总有一些人在感染中,要居家休息,不能上班上学,这大概也是常态。

所以,不管清零还是共存,都有代价,都会死人,会影响经济和生活。

差别只是——我随便举例:

清零期,可能有一亿人活得不太好,一万人因为封控死亡。

共存后,可能有四百万老人因感染新冠死亡,一千万人因为生病挂不上号而煎熬。

灾难之中,站着躺着都不会太愉快。

我们常说“两害相权取其轻”。

但现在,好像往左是刀山,往右是火海。

到底哪个害处小一点,又实在不好判断。

眼下我们都在刀山上,觉得日子不好过。

很多人想试试另一种选择。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13

但另一条路真的会好吗?

我们也不能太乐观,太想当然。

因为现在看来,奥密克戎大范围传播后,病死率病真的不低——尤其对我们这种基本没感染过的群体。

而且现实不是理论模型,除了常规因素,还会出现太多难以预测的幺蛾子。

你看,在上海没有封控之前,谁能想到如此优秀的城市会出现今天的种种?

将来如果共存,谁又能保证不会出来另外一些“实在没想到”?

所以,共存是薛定谔的共存。

没到揭开盖子那一天,很难预测到底什么样。

可能不太糟糕,也可能非常糟糕。

国家现在想的大概是:万一非常糟怎么办?

不敢去赌。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14

最大的可能

如果非要做一个选择的话,钟南山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开放。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

眼下先保持动态清零,然后争取时间,为开放做准备。

争取搞出更有效的疫苗,让更多人接种。

争取搞出更有效和廉价的国产特效药,保证大量感染者能得到救治。

争取让医疗机构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争取等到病毒的毒力变更弱。

这样将来开放,共存的代价应该会小一点。

上海7天内87人死于新冠,到底该清零还是共存?(组图) - 15

写到这里,其实特别想说两点:

第一,对政府来说,不论选了哪一种方式,都希望各个城市尽量把功课做好。

科学抗疫,努力做到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好的效果。

其实现在最大的问题,可能根本不是动态清零的策略,而是不合理的执行方式。

第二,对民众来说,不管清零还是共存,都需要我们保持团结和理性,不要情绪化,也不要想当然。

要明白,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比武汉疫情时更难搞的病毒,更难做的选择。

我们必须更团结,更智慧,更努力,才能得到相对不坏的结果。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过路人甲
过路人甲 2022-04-27 回复
很多人是不是觉得人均医疗条件超英赶美,飘漂瓢
土澳居民DNhy5
土澳居民DNhy5 2022-04-27 回复
感恩包子
Little_LC
Little_LC 2022-04-27 回复
不要问躺平还是清零这种事不关己的问题,换个说法:如果躺平最先死的是你呢?反正我是不愿意的,就这么简单,想死还是想活,就是本能反应了。
轮崽在哪
轮崽在哪 2022-04-28
共存在中国和躺平无异,中国的人口密度不是任何一个西方国家能比的,现在上海单日死亡都50了,这才多少病人?全中国群体免疫到时候医疗资源撑不住病床位置不够的时候死亡的人数不是无法想象吧?这些幸灾乐祸的洋婊们到时候会用中国政府草菅人命,不负责去造势生事,这些台词和作风出现了不止无数次了吧?这还用再说嘛
TonyN
TonyN 2022-04-27
你这是在偷换概念,共存不是躺平/死。
我们的无人之境
我们的无人之境 2022-04-27 回复
清零共存,不是你说了算的。
布泥
布泥 2022-04-27 回复
躺平吧,挡不住的,封控还把经济也搭进去了,民不聊生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