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18.0°C-18.9°C
澳元 : 人民币=4.5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重返全球经济舞台 总归是颗震撼弹(图)

2023-01-24 来源: 法广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法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中国放弃“清零”欢庆头个农历新年之际,法国周刊《国际通讯》(Courrier International)1月21日刊登英国周刊《经济学人》先前针对中国的重新开放将如何扰乱世界经济的分析文章。

中国重返全球经济舞台 总归是颗震撼弹(图) - 1

该篇文章开头写道,北京加速放弃“清零”政策将对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重启将对价格、利率、原材料构成压力……根据《经济学人》的说法,并不能完全确定这种新情况对中国有利,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也是如此。

文章续称,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中国对外隔绝闭门度日。1 月 8 日,该国重新开放边界,放弃了其“清零”政策的最后规定。商业、知识和文化交流的恢复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开放初期,将是恐惧。在中国,病毒反弹来势汹汹。医院人满为患。尽管“清零”政策挽救了许多生命(无视个人自由),但中共当局并未准备好通过储备药物、为更多老年人接种疫苗以及采用可靠的方案来决定治疗哪些患者和在哪里治疗,以作为放松政策后的配套措施。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阻止病毒传播的话,未来几个月将有约 150 万中国人死于新冠病毒。

当下,世界其他地区虽对中国帮不上多少忙,却必须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重大转变带来的经济影响做好准备。这并不容易。中国经济可能在新年第一季度收缩。但经济活动以及中国对商品、服务和原材料的需求应该会急剧回升。 因为,泰国的海滩以及苹果或特斯拉等公司都会感受到这种影响,更不用说全球各地的中央银行了。中国的重新开放将是 2023 年最大的经济事件。

庞大的经济体

随着我们在这一年向前迈进,新冠病毒的大浪或渐渐地在减弱,许多患者将重返工作岗位。消费者和旅行者将能够更自由地花钱。如此庞大的经济体的强劲反弹意味着:仅是中国就可以推动全球增长的很大一部分。

文章接着指出,中共赌了一把。它希望人们不会基于其无能而变得更糟的悲惨生活,而是依照随后的经济复苏来评断政府。在年终讲话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习近平在承认前方“艰巨挑战”的同时,保证“希望之光就在前方”。他似乎急于摆脱大流行病,并指出 2023 年经济快速复苏的可能性。

中国结束自我隔离对于依赖中国消费的国家与地区来说,将是个好消息。泰国普吉岛的酒店和香港的购物中心此前都曾受到中国封锁的沉重打击。今天,旅游网站被未来的旅行者淹没。与放弃“清零”的前一天相比,2022年12 月 27 日在携程上的预订量增加了 250 %。

因此,经济学家预计香港的 GDP 将增长 8 %。不仅如此,中国消费的原材料出口商也将从中受益。按统计数据,中国购买了世界五分之一的石油,一半以上的精炼铜、镍和锌,以及五分之三以上的铁矿石。

痛苦的副作用

文章笔锋一转警示,然而,在其他地方,中国的复苏将带来痛苦的副作用。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它可能不会转化为更高的增长,而是更高的通胀或更高的利率。中央银行已经在以疯狂的速度提高利率以对抗通货膨胀。如果中国的重新开放增加了价格压力,他们将不得不在更长时间内收紧货币政策。进口原材料的国家,包括许多来自西方的国家,最容易受到此类中断的威胁。

再以石油市场为例。随着欧洲和美国经济放缓,中国需求的增长应足以抵消其消费下降的影响。据高盛分析称,中国的快速复苏可能会将作为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价格推高至每桶 100 美元,比当前价格高出四分之一。众所皆知,能源价格上涨将成为抑制通胀的另一个障碍。

天然气的储备竞赛

文章又提到,今年晚些时候,中国的重新开放应该会让欧洲在天然气供应方面保持警惕。通过减少中国的需求,“清零”政策曾促进欧洲能在 2022 年以更低的成本填充其水库。而如今中国的强劲复苏,则将加剧液化天然气进口的竞争。

值得注意还有,对于中国自身而言,后疫情时代是不会回到原状的。许多投资公司现在将这个国家视为风险更高的赌注。外国公司更害怕看到他们在华的业务中断。许多人愿意支付更多的金钱到别处去制造他们的产品。对中国新工厂的投资似乎正在放缓,而将业务转移出中国的公司数量却在增加。

这篇基于《经济学人》的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当中国官员努力消除损害时,他们应该记住一些历史事实。

中国上一次伟大的重新开放,是在毛泽东时代(毛 1976 年去世)不堪负担的生活重压之后,带来了爆炸式的增长与繁荣:商品、人员、投资和思想开始流通,双向跨越过中国的边界。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都从中受益。

运气好的话,当前中国的重新开放将会成功。不过,中共在疫情期间煽动的偏执和仇外心理肯定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新中国这次的开放程度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转载自法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