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7日 29.9°C-32.3°C
澳元 : 人民币=4.5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罗思义:中国经济要提升,必须绕开美国踩过的“坑”(组图)

2023-03-04 来源: 观察者网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安全形势挑战。全球性的通胀和经济减速成为了困扰各国的难题。造成这种局面的症结在哪里?中国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2023年,中国如何贯彻落实自己的经济刺激政策?什么样的“刺激套餐”最符合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将会如何正向影响其他发展中国家?

针对以上话题,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英国经济学者罗思义做客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访谈,带来深度解读。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在两会前夕联合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邀请十余位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数字经济、稳投资、促消费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3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访谈/观察者网 戴苏越 审核/周小婷】

观察者网:您曾多次在文章中提到,“当下欧洲和美国正在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灾难”。在您看来,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危机?

罗思义: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造成当前局面的要素是什么,以及美国当前这种局面的特殊性是什么。

当我们聚焦经济,就会发现美国经济形势是两种现象的结合体:其一是极高的通货膨胀,美国当前的通胀是40年来最高;其二是极低的增长,疫情期间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1.7%,比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还要低。

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有过一段高通胀时期,但是那时的经济增长是现在的两倍。美国现在面临一种战略上的窘境——极高的通胀伴随着极低的增长——而且情况将会变得更加糟糕。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一般不会和美国唱反调,它往往会高估美国的经济增长,然而根据IMF的预测,到2027年,美国经济将进一步放缓。众所周知经济在短期内难免起起伏伏,因此我们不妨取一个长期的平均值,而不考虑商业周期。如果以20年为一个周期,美国的平均增长率目前是1.9%,到2027年将会下降至1.6%左右。

罗思义:中国经济要提升,必须绕开美国踩过的“坑”(组图) - 1

那么世界经济目前的糟糕现状是谁造成的呢?很明显,是美国。美国宣称当前世界经济的问题是拜乌克兰战争所赐,这是无稽之谈,是彻底的“政治宣传”,因为这轮通胀早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开始了,而引发这轮通胀的正是美国。

通胀产生的原因就在于美国启动了一揽子异乎寻常的刺激计划——一个完全灾难性的刺激计划。美国在一年内增加了26%的货币供应,政府借债增加了26%,算上账面贬值,投资净值在一年内却完全没有增长,美国的资本支出实际上比疫情开始时更低。另一方面,在供给侧完全没有增长的情况下,美国却还大规模地刺激消费。

消费是纯粹的需求侧经济,你只要学习一个星期的经济学就会明白,如果需求侧大幅增长而供给侧却没有增长,物价就会迅速升高。这就导致了这一轮通货膨胀浪潮,并且从美国蔓延至了全世界。美国经济无法承受如此高的通胀——通胀导致了太多的政治不稳定、太多的经济问题,因此美国不得不迅速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要控制通胀的话本应平缓加息,但美国并没有这样做,现在的结果就是,美国经济放缓,这轮刺激计划也遭遇了战略性失败。

现如今,因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失败的负面效应扩散至全球——说全世界也许不准确,因为实际上中国得以幸免。

观察者网:中国在这轮危机中“幸免”的原因是什么?

罗思义: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疫情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快于美国、也不仅仅是中国的通胀比美国缓慢。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美国是不同的,这使得中国推行经济刺激政策相较于美国具有独特的优势。

显然,中国经济的增速也在放缓,但是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的投资、也就是经济的供给侧增长速度高于经济的需求侧,这就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美国的刺激全部流向了消费端,而没有流向供给侧(投资端);和美国相比,中国的投资保持得比较好,而消费端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在短期内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需要在消费端进行短期的刺激。

在亚洲,不仅中国是控制通胀表现得最好的主要经济体,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整个东亚地区和东盟的发展中国家都将通胀保持在了较低的水平,这源于中国在当前局势中的关键性作用。

观察者网: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美国依然针对中国加大了“脱钩”和经济、科技打压的力度,这种典型的“冷战政策”是否会给世界的经济复苏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罗思义:正如你提到的,经济和政治是相互影响的。美国的“冷战政策”进一步使经济陷入了混乱,例如,针对中国的关税打击以及对诸如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的攻击,已经对西方造成了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原本使用华为电信设施的民众,因为美国把华为踢出了市场而不得不为电信服务支付更高的价钱,而5G的发展也随之减速,这与我们需要的正好相反——当我们遇到通货膨胀,我们应该采取一切措施来降低通胀,而不是去做那些会让通胀越来越高的事,这一点中国看得非常明白。

放眼世界,更为严重的是,美国正在欧洲制造混乱。这种混乱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胀潮,刚才我已经分析过,第二是推动北约东扩,这是引发的乌克兰战争、让欧洲大陆陷入战火的主要原因。现在的欧洲局势是二战以来最糟糕的,因为它是两者的结合——高通胀、低增长、再加上大规模的战争。这一切并非单纯只是经济造成的后果,而是源自美国的“冷战政策”。

反观亚洲,你会看到完全相反的景象。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有非常非常多元化的政治体制。放眼东亚和东南亚,你会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和越南,也能看到君主制的泰国,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各种各样类型的政权。这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他们不会让美国在欧洲制造的那种乱局在亚洲重演。

罗思义:中国经济要提升,必须绕开美国踩过的“坑”(组图) - 2

菲律宾北部城市碧瑶举行盛大游行庆祝中国春节(图片来源:ICPhoto)

就拿佩洛西窜访台湾这件事来说吧,佩洛西的窜访是为了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东亚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表示支持。事实上,他们要么保持沉默,要么予以谴责。不仅如此,美国还试图在南海挑起混乱。我曾经在西方的一次会议上发言,他们请我谈谈中国的南海问题,我对他们说:“不好意思让你们失望了,中国南海不会有危机”,是不是和西方媒体预想的不一样?因为这违背了周边国家的意愿——他们想要一个和平发展的经济环境,目前来看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成功,和中国的关系总体来说也维持在比较不错的水平。

地区和平、经济发展、通胀率低,这是各国都期待的发展模式。反观欧洲,通胀高企、经济放缓、战争蔓延……我由衷地希望亚洲国家可以保持这种状态,从目前的形势看,我也相信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清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美国失败的刺激政策和赤裸裸的“冷战政策”是造成世界经济和政治动荡的原因。这一点在中国外部比内部更明显地表现出,是美国引发了国际局势的动荡,毋庸置疑,美国是问题的制造者。

观察者网:在2023年,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如何启动刺激措施都将是最大的挑战。您认为,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罗思义:让我们分别从短期和长期来分析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在2023年相较于前一段时期有所放缓——在疫情之前中国经济每年大约增长6%,而疫情期间平均每年增长为4.3%——中国经济面临下行的趋势。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施行经济刺激措施。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具体探讨,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形式的刺激措施?

正如我之前所说,美国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浪潮,因为美国的刺激政策完全没有投资。疫情期间,美国的资本贬值速度超过了资本的投资规模。即使疫情以来美国的资本总值在萎缩,但美国依然推行了大规模的需求侧刺激,从而导致了严重的通胀。

而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根据中国已经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商品零售额连续三年增加,但是增幅小于投资。也就是说,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的投资比零售额、消费侧的增长更强劲。因此,从经济效益亦或是政治效益上看,中国政府将短期刺激政策的重点放在刺激消费上是非常合适的

首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服务业不景气,造成这一现象是因为人们在疫情封闭期间无法出门,所以这方面需要进行刺激。我们都知道应该怎么做:津贴、广告营销、限时消费券等等……这些措施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在伦敦主持经济工作有过这样的经验,中国的一些地区正在采取这样的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短期效果。

罗思义:中国经济要提升,必须绕开美国踩过的“坑”(组图) - 3

为促进消费复苏、上海南京路举办的“消费购物节”活动(图片来源:ICphoto)

其次,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般来说消费品工业的资本投资比投资资本品行业少,提振经济的效果立竿见影。因此,中国的短期经济刺激计划中消费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不仅仅是消费。

长期来看,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让我们聚焦2035年,这是中国瞄准的下一个重要目标。中国的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GDP总量和人均GDP的翻倍,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不考虑通胀因素,中国经济的人均水平将会比波兰和匈牙利略高,略低于希腊。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什么?

鉴于中国的出生人口出现了下降,这意味着中国的生产能力从2020年到2035年也必须翻倍。这并不困难,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每年的增长不低于4.6%。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和投资所起到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产能翻倍,消费能起到多大作用?答案是0,因为消费不产生生产上的投入。有时候我发现中国的媒体会混淆这个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说长期的措施和短期措施是不一样的。

说到投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投资?我们必须有高附加值的生产,而中国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研发在生产力和价值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均增长大约11%,而美国在这方面的增长是4%。中国的研发支出增长速度是美国的三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0年发布的最新国际对比数据显示,中国的研发总支出(不是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而是总量)为美国的85%。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可以推出,中国的研发支出在2023年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30年,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率,中国的研发投入将会显著地比美国高出大约14%,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将会有大幅的跃升。

我们知道由研发作为支撑的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但有时人们忽略了一点,误以为创新等于“创意”,仿佛你有了一个有创意的好点子,经济就能因此发展。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创新必须通过先进的生产流程来实现,你需要先进的机器、先进的组织体系、先进的物流……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这也是美国顶尖高科技企业成功的秘密。像谷歌、英特尔这样的企业都是实现创意的科研投入和转化为产能的资本投入的结合体。如果你仅仅拥有一个创意却无法嵌入到创新的生产流程让想法落地,发展经济只能是空谈。

而中国相较于美国的决定性优势在于资本积累方面。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企业和家庭的储蓄金额是6.6万亿美元,而美国是3.8万亿美元,在这方面中国相较于美国拥有70%的数量上的优势。这意味着中国拥有更高的能力,可以将创新研发转化为新生产线、新设备,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正在部分高技术领域取代美国——虽然不是所有的,我不想夸大其词——总的来说中国尚未在高技术领域全面赶上美国,但是在一些领域中国已经开始领先。

华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信技术公司,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禁止华为,因为竞争不过。我认为,华为CEO任正非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美国指控我们偷窃他们的知识产权是非常荒谬的,我们生产的东西美国都造不出来,我们怎么偷?我们倒是担心美国窃取我们的专利。”

不仅如此,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中国也大幅领先美国,美国也承认这一点。这些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并非孤立的,而是占据了其所在的整个经济部门,这样的事在下一个十年还会继续发生。在不远的将来,现有的石化燃料工业将逐步被取代,取而代之的将是可再生能源,而在这个领域中国已经具有了决定性的优势。

类似的现象也开始转向了消费者市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最近西方关于TikTok的讨论,TikTok已经取代了脸书和谷歌成为了世界上访问量最多的网站。这是全新的事物,因为它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

罗思义:中国经济要提升,必须绕开美国踩过的“坑”(组图) - 4

Tik Tok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APP网站(图片来源:ICphoto)

短期来看,我非常支持中国采取这样的经济刺激政策——一方面扩大投资,另一方面刺激消费。但是放眼2035年,则需要战略性地将研发、技术升级和投资紧密地结合起来,将以上要素转化为新的产能。

观察者网:最后,在这个全球面临共同经济挑战的时刻,中国经济可以为世界做出哪些贡献?

罗思义:关于中国将要扮演的角色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中国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是相互影响的。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1到2027年之间,发达国家的GDP产出将会增长14万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将会增长22万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到2035年,中国将会面对完全不同的局面:现在,中国已经在技术上领先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到2035年将会领先更多。那时将会出现之前在亚洲被称之为“雁形”发展的局面——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技术上大幅领先,其他经济体相随。中国作为领跑的国家,在技术和国家发展上对于全球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

发展中国家不会满足于成为中国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巴西出口大豆给中国固然好,但是巴西也想发展自己的工业。一旦中国成为发达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就能和中国相互影响,这些国家可以承接过去或者现在中国占据主导的那些相对低附加值的工业,因为到2035年中国的工资收入会大大增加,在依赖低工资的产业领域中国不再具有优势,这种现象现在正在发生。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刺激计划而言,中国具有成功的优势和先决条件,但仍然需要特别注意区分短期的刺激计划和面向2035的整体战略发展,后者才是中国经济走出当下世界范围内经济动荡、实现战略增长目标的关键。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LA_穎-Jessieyy
LA_穎-Jessieyy 2023-03-04 回复
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来发展本国经济发展,是打败资本主义国家的有力武器。
萌呀
萌呀 2023-03-04 回复
美国的经验就是“全是教训”,表面风光无限,实际上已经开始融化,从哪里来回到那里去。
月月月小鱼
月月月小鱼 2023-03-04 回复
那些小国对中国这种体量的大国没有参考价值
pandagoes喵
pandagoes喵 2023-03-04 回复
人民币只有脱离“美元锚”后建立另有对应价值的锚,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国际化,才能考虑这个问题。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