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3日 14.9°C-14.9°C
澳元 : 人民币=4.55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当“新能源孤岛”焕发新生机,澳洲能承载中国车企的出海梦吗?(组图)

2023-05-20 来源: 澳洲汽车杂志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故事,已经讲了数年。

如今,足迹遍布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的中国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曾经让特斯拉都望而却步的“新能源孤岛”——澳大利亚。

当“新能源孤岛”焕发新生机,澳洲能承载中国车企的出海梦吗?(组图) - 1

据英国《卫报》报道,中国正迅速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新车来源国之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在澳大利亚市场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比亚迪、上汽名爵、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均已布局了澳洲市场。2022年,比亚迪和上汽名爵也入选了澳洲新能源车畅销榜。

就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而言,“一骑绝尘”的特斯拉拥有绝对优势,韩国现代、日本马自达和三菱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除了比亚迪、上汽名爵,以及吉利,以及长城外,其他品牌的存在感依旧较低。

在中国新能源车企寻找“新蓝海”的当下,澳大利亚真的有机会吗?中国车企应如何布局澳洲市场?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新能源车出海,为何“驶向”澳洲?

曾几何时,澳大利亚是新能源车企视线之外的市场。2020年,欧盟国家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在10%左右,同样身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新能源车销量仅占该国新车销量的0.7%。

当新能源车浪潮席卷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拥抱新能源、向企业敞开大门时,澳大利亚对此却显得“漠不关心”。 不仅政府没有为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提供足够的政策补贴,在澳政府2020年发布的《技术投资路线图》中,对于混合动力车、动力车,以及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也仅用了“仍需观望”一笔带过。

然而另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所面临的环保压力十分大,是经合组织国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加拿大。这点也让澳大利亚政府饱受国际指责。在大趋势和环保压力的影响下,澳洲政府也开始正视节能减排,推动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

这些压力也推动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联邦政府计划通过2.5亿澳元的未来燃料基金(Future Fuels Fund)向大约5万个家庭提供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并为1000座公共充电站提供资金。预计到2040年,澳大利亚将建立大约35万个共享充电站。同时,工党也计划对电动汽车免征5%的进口关税。

此外,澳各州政府开始陆续推出优惠补贴政策,促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具体来看,在首都领地地区(介于墨尔本和悉尼之间,围绕堪培拉市),消费者新购置电动汽车可免征印花税;在维多利亚州,购置价格低于6.8万澳元的新能源车可获得3000澳元补贴;在新南威尔士州,前2.5万辆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每辆车同样可以收到3000澳元的退税,当然汽车的价格也不能超过6.8万澳元。此外,昆士兰州、南澳州等地区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从消费侧来看,随着澳大利亚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之政府层面出台的政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购买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据联邦汽车工业商会(FCAI)公布的数据,2022年共售出超过3.3万辆新能源车,相较于2021年的1.7万余辆呈倍数增长。此外,根据澳洲咨询机构“电动汽车委员会”去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澳洲消费者表示,如果政府补贴政策不变,在购买下一辆车时愿意选择更加环保的新能源车。

再从发展环境来看,澳洲市场至今仍有较大的生存空间。由于新能源车行业在澳大利亚起步较晚,且政府层面的补贴力度不足、基础建设仍有待完善,时至今日,新能源车在该市场的普及度依旧无法与中国、欧盟,甚至是东南亚等市场相比。据联邦汽车工业商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澳大利亚新出售汽车中,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仅在3%左右。而在碳中和目标下,澳大利亚政府已提出在2030年之前要让17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基于此,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洲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综上所述,逐步完善的发展环境和利好政策、不断上升的消费需求,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了中国新能源车企驶入澳洲市场的重要引擎。

中国新能源车,需“入澳有方”

“不论是休息日野餐,还是平时出门,我的车经常会被当地人围观,大家都想知道我开的是什么车。”这是一位澳洲华人车主在接受采访时的感叹,而他的爱车是长城哈弗。

继美系、德系、日系、韩系车之后,来自中国的车企们也开始“抢滩”澳洲市场。在过去5年,中国汽车销量从2017年的不到5000辆到2022年的12余万辆。澳大利亚“电动汽车委员会”首席执行官 Behyad Jafari 也表示,澳大利亚人越来越愿意购买中国制造的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

惊人的涨势背后,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性价比、服务等多个层面的精心布局。当澳洲走入新能源时代,中国车企们应该如何布局澳洲市场?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车身设计、智能化、功能性方面,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是车身设计方面,如今的中国汽车品牌早已摒弃了“四个轮子+两排沙发”、“能上路就行”的造车理念。无论是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传统车企,还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在打造环节,都会从汽车外观、内饰的美观度、人性化,以及座椅的舒适度等多个层面精心打磨。

而作为新能源车的重要部件,电池技术也是如今中国车企突出重围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国的电池、电机、电控大都是我们的企业自主研发的,产业化布局非常齐备。其中,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就是电池技术,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为代表的中国电池制造商们强势崛起,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来自中国。

“性价比”一直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这点在新能源车行业同样也有体现。在澳洲市场,入门级(3-6万澳元价格区间)的产品选择很少,其他进口品牌的新能源车价格普遍较高,产品溢价情况严重。例如,特斯拉中最具“性价比”的 Model 3 在澳洲售价达到6.7万澳元,相同等级的比亚迪元Plus的价格区间在4.5-4.7万澳元。而新能源汽车对于澳洲市场来说,仍旧算是“新型物种”,大部分澳洲消费者在初次购买时,基于几乎相同等级的车款,还是会倾向于更具价格优势的一方。这一点对于布局澳洲的中国车企来说正是机遇所在。因此,中国车企应该以高性价比抓住市场缺口。

首先,对准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和偏好尤为关键。在热爱大自然、冲浪和远途旅行的澳大利亚,空间大、动力足且能够连接拖车、装下冲浪设备的 SUV 和皮卡随处可见。不过,近几年,紧凑车型也成为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居民的心头好。因此,在出海时,中国车企们也应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来多矩阵布局。

其次,是汽车价格区间的多元化。虽然具有“高性价比”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车款能够帮助中国车企们快速打开澳洲市场,但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低价”,会有导致澳洲消费者将中国汽车品牌与“廉价产品”划等号的风险,从而失去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也不利于中国车企树立品牌形象。因此,中国车企们也应该如布局欧洲市场一样,打造高端车型,满足不同收入阶层新能源车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油电混合也是可选项。对于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传统车企来说,在澳洲,油电混合车型也是可选项。如上文所述,由于当下新能源车购买、使用政策还不是很完备,充电桩也不是很普及,加之部分澳洲消费者仍旧十分在意“汽车动力”,因此油电混合汽车在澳洲的接受度颇高,联邦汽车工业商会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混合动力车的销售达8500多辆,几乎是纯电动车的两倍。

最后,车企应提供更多新服务模式。服务层面,除了线上与线下选车、试车、整车质保、道路救援等标准化的服务外,中国车企还应“多动脑筋”,探索更具人性化、更利于自身发展的服务模式。例如,在市场普及度不高、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了解不足的澳大利亚,中国车企可以提供“以租代售”的服务,让消费者先用较低的费用进行体验,对产品建立信任感。同时,在充电环节,由于新能源汽车“慢充”(更保护电池)的时间较长,为了方便消费者出行,中国车企们还应布局换电站为车主们提供“换电服务” 。

中国车企澳洲“掘金”,道阻且长

在中国车企出海的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既要面对来自同行的竞争,不同市场的发展环境、政策法规等方面同样会带来压力。当中国新能源车企们远赴澳洲,又会面临怎样的考验?

首先,是来自技术层面的挑战。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迭代升级,中国新能源车整体质量相较于几年前有了质的飞跃,但与行业顶尖水准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最核心的电池技术方面,虽然电池续航能力有所提升,但中国新能源车当下普遍面临动力电池寿命短、环境适应能力差等技术性问题。当遇到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时,电池就会出现电量损耗快、无法充满电等问题。

而技术壁垒会直接反映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体验上。澳洲虽然几乎没有极寒天气,但夏天却十分炎热。如果面对高温时,电池便无法正常工作,会直接降低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信赖。

其次,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有多种方式,而不同的出海路径也会伴随各种挑战。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是中国车企目前常用的落地方式。但这种途径不仅会被经销商分掉一杯羹,也不利于品牌的打造,经销商的服务能力同样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不愿被经销商“拿捏”的车企则会选择自己在当地搭建销售、服务网络。而面对陌生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在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本地化”的问题。

第三,和多数发达国家一样,澳洲的汽车准入门槛高。

其一是严苛且复杂的标准法规。澳大利亚的汽车基本靠进口,与之相匹配的是严苛的市场准入标准法规。总体而言,澳大利亚对其汽车技术法规的实施采取产品型式批准制度,过程十分复杂。

其二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引导政策有限。正如上文所说,澳洲作为矿产资源丰富的市场,政府曾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格外不友好”。尽管近几年开始布局新能源车市场,且政府也制定了“2050年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但对比其他国家大刀阔斧的改革,澳政府的步伐徐徐。不仅政府补贴政策力度有限,一些州的法律也不利于新能源车发展。在维多利亚州,新能源车司机要支付每公里2-2.5分的道路使用费,这也就意味着每位新能源车车主平均每年要支付数百澳元的费用,从而导致澳政府所提供的汽车补贴会在几年内被各种费用抵消。

最后,中国品牌力仍旧不足。由于中国汽车出海起步较晚,车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竞争力仍显不足。虽然澳洲汽车市场的品牌壁垒并不似欧洲那样高,当地消费者对于进口车持开放态度。但根据2022年新能源车畅销榜单来看,特斯拉仍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现代、马自达、三菱这些从燃油车时代就开始积累人缘的汽车品牌。而就中国新能源车企而言,截至目前,除比亚迪和上汽名爵具备较高知名度和口碑外,其他品牌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但征程已经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足迹也将遍布更多的市场。面对不断升温的澳大利亚,中国车企应当在发挥自己优势、直面挑战的同时,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趋势和机遇,这样才能走得扎实、走得长远。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