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01日 22.9°C-24.6°C
澳元 : 人民币=4.72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三个“天才少年”融了100亿(组图)

2024-03-30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三位90后创始人,各自缔造出了一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他们也因而成为了创投领域最受欢迎的“明星”。

据公开数据整理,这三位创始人创办的企业合计融资金额已有百亿规模。

作者董温淑 编辑董雨晴

三个“天才少年”融了100亿(组图) - 190后硬科技创始人,尽兴狂奔

2023年的春天,年仅31岁的90后创业者杨植麟,成为了已经退隐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的座上宾。

这背后的背景是,如火如荼的大模型市场让张一鸣在新加坡坐不住了,为了恶补AI知识,他亲自返回北京与各路人才交流。而杨植麟正是他在这个过程中选中、决心一见的AI人才。

两代创业者的密谈内容外人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在那之后的4月,杨植麟公开宣布成立“月之暗面(Moonshot)”;5月,张一鸣则赴香港创办了一支个人投资基金,看中了投资科技方向。

三个“天才少年”融了100亿(组图) - 2右为杨植麟

风云际会,两代科技创业者的思想交锋,或许正决定着他们今后各自在商业社会中的航向。

此后,月之暗面集合了约80人规模的团队,迅速闯入国内大模型创业第一梯队:

2024年2月,月之暗面宣布完成超10亿美元融资,估值已达约25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产品层面同样一路狂奔,3月18日,月之暗面宣布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将支持200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这是已经发布的大模型服务中最长的上下文输入长度。

而这家年仅一岁的公司和它的90后创始人,还来不及歇口气,仍在全情投入于大模型事业。

同样在2023年,杨植麟的同级清华校友、另一个90后硬科技创业者姚颂,也在拥抱自己的关键时刻。

2024年1月,由其担任联席CEO的商业航天企业东方空间,终于将自研的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引力一号(遥一)”送进了预定轨道。

在它腾空而起、击破长空的时刻,超5000人观礼的发射现场中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三个“天才少年”融了100亿(组图) - 3引力一号发射升空前

这也是东方空间的产品发射首秀。这家公司成立于2020年,在国内12家商业航天公司中最为年轻,但它的发展速度已然超过了许多“前辈”。

不待任何喘息,1月底东方空间又宣布再获近6亿元人民币融资的利好消息,融资估值达60亿元左右,成为“准独角兽”,接下来计划再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引力二号”的首飞。

90后,开始在硬科技领域全面开花。

比如同样爆火的硬科技赛道人形机器人。2023年2月,出生于1993年的年轻创始人稚晖君(彭稚辉)官宣创立国内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创业项目“智元机器人(Agibot)”,随后在三个月内迅速完成A1与A2轮融资,缔造出一家独角兽。

智元机器人首款产品也在8月正式亮相,惊艳了整个市场。

2023年底,智元再完成了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A3轮融资。据猎云网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这一轮融资于智元来说属于超募,投资方甚至很难投进去,形成大家抢着要“随份子”的情况。目前在其背后,已经集合了高瓴、鼎晖、经纬、高榕、百度、比亚迪、奇绩创坛以及一批地方国资。

而这还远远不够,稚晖君曾公开讲道,希望将硬件成本长远目标控制在20万元级别,远低于如今动辄数十万美元的行业水平。

众所周知,要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是必由之路。

就在2024年2月底,智元官宣与上海临港集团举行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要携手打造上海人形机器人第一座量产工厂。

从各种层面,90后创业者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时代。

三个“天才少年”融了100亿(组图) - 4英雄出少年

在各自不同领域的三位90后年轻创业者,都正与时代的浪潮迎头相撞。但在拥抱这宝贵的窗口期之前,他们同样曾早于常人数年完成技术积累、精进商业嗅觉。

很难说,在他们的故事里,“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究竟哪个占比更多。

2011年8月份,两个19岁的年轻人分别从广东汕头、湖南长沙出发北上。他们的目的地十分一致,都是清华大学。

长沙伢子姚颂,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而和姚颂同一年入学的汕头少年杨植麟最先就读的是清华大学热能系。

而一年以后,另一位年轻人、1993年出生的江西少年彭志晖来到四川成都,入学电子科技大学。

很快,他们的天分就一一显现,也为未来各自走上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

进入清华,姚颂很快意识到,自己并非天赋异禀、轻易能考高分的学术天才,但对动手研究、实际落地更感兴趣。

正因如此,他从大一就加入了实验室,认识了亦师亦友、对硬件加速、三维集成电路颇有研究的汪玉教授,以及师兄韩松等志同道合的好友。

而杨植麟在热能系度过大一后,始终感觉自己志不在此,于是转到了更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

在这里,他的才华被充分挖掘:公开资料显示在校四年时间,他的成绩保持年级第一;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其中十多篇担任第一作者;曾揽下Nvidia先锋研究奖、Facebook ParlAI研究奖;学业之余,他还有精力创办摇滚乐队……

有人说,见过他的人,都会将他评价为“天才”。大学毕业后,杨植麟远赴卡内基梅隆大学,用4年时间完成了一般6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课程。

彭志辉的成名,还要更早一些。

在电子科大求学期间,彭志辉很快发掘出了自己对算法和硬件的喜爱,频频参与各类竞赛、动手设计,捧回近40个奖项。

2017年,他考上了电子科大的研究生。同样在这一年,他开始在视频网站bilibili经营名为“稚晖君”的账号,分享自己自制机器人、进行各类实验的过程,很快火遍了b站科技区。

三个“天才少年”融了100亿(组图) - 5(稚晖君b站主页。图源/bilibili)

当象牙塔内的青春倏忽而过,他们也都迎头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2016年姚颂大学毕业时,市场中正掀起AI创投浪潮,旷视、商汤纷纷成立,拨动着他的心弦。

思来想去,他放弃出国读研的安排。2016年3月,姚颂拉上汪玉、韩松创办了AI芯片企业深鉴科技,自己担任CEO。这一年,他年仅23岁,堪称最年轻的芯片公司CEO。

而短短两年之后,深鉴科技就被国际芯片大厂赛灵思看中、完成了并购。就此,年仅25岁的姚颂在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中成功抽身,成为了赛灵思的人工智能业务资深总监。

2016年,尚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博二的杨植麟,与自己的清华同学创办了AI算法企业循环智能。等到2019年博士毕业后,他拒绝了谷歌、Facebook、华为等大厂的高薪offer,选择回国,全身心投入于循环智能,业务定位于To B科技营销。

2021年4月,循环智能与华为云官宣,合作开发了千亿级NLP大模型“盘古”,成为大模型市场的一匹黑马。

而稚晖君在大学毕业后,先是就职于OPPO研究院的AI算法工程师岗位。2020年,稚晖君通过“天才少年”计划进入华为,负责华为升腾计算产品线的全栈研发。

在华为,稚晖君曾获得创始人任正非的盛赞,称其为“华为创新的动力”。

可以看出三位90后硬科技创始人,无一不是拥有名校求学经历和极强的个人技术积淀,甚至是成功创业经历作为背书。凡此种种,才让他们在近几年站上潮头。

三个“天才少年”融了100亿(组图) - 6硬科技的最好时代

实际上,90后,本就是创投热潮中的一个显眼标签。

早在2015年的TMT创业热潮、2020年的新消费创业热潮之中,90后们的身影就频频出现。

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是1992年生人、健身平台Keep的创始人王宁出生于1990年、新消费品牌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出生于1991年……

但硬科技还是不一样,在互联网红利耗尽、新消费市场内卷的同时,更加“长坡厚雪”的硬科技赛道才终于迎来自己的高光。90后硬科技创始人们,也就此迎来了自己的时刻。

清科集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共发生1449起投资事件,吸纳投资金额1419.36亿元,分别占市场总案例数及金额的30.4%和28.0%。半导体、电子设备、IT投资量占到全行业的近三分之二。获得大额投资的企业也多数分布在半导体、汽车、生物技术、清洁技术等科技领域。

而据供职于一家小型投资机构、关注AI赛道的Kevin告诉「市界」:“我(最近)见的科技方向创业者里,可以说有60%都是90后,其中甚至有更年轻的00后。”

时代的春风久违地吹来,即便如此,由于硬科技市场回报期长、门槛高,风口之下的年轻创始人们还面临不少挑战。

目前,90后创始人执掌的硬科技企业们的发展势头丝毫不减。看起来,他们也都卯足了劲儿,想要“奔跑”得更快一些。

就像一名月之暗面研发部员工告诉「市界」的,如今公司正以一种技术理想化的状态向前奔赴:“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难免996,但我们办公氛围很好,研发部还常在工位开开玩笑。而且结构也很扁平,创始人工位和普通员工的在一起,有问题可以直接沟通KK(杨植麟英文名Kimi,员工昵称其为KK)。”

而在商业火箭“引力一号”的成功背后,东方空间与姚颂同样“绷紧了肌肉”,姚颂曾坦言自己维持着7*24工作、“半夜12点秒回消息”的状态。未来两年,东方空间还直面新型号火箭“引力二号”研发的挑战。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引力二号”针对更高轨道发射需求,计划实现部分回收、重复使用,起飞推力9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4吨。

而按照规划,东方空间计划让“引力三号”能够支持海上回收。

智元机器人的2024同样开足马力,目前公司正在国内外招聘各类人才。根据官方发布的JD,除了完善科研与应用落地两端的布局,智元还在积极寻求产业链投资/并购等机会。

2月28日,智元机器人举办了首届股东大会,会上披露了2024年的计划:以远征A2和绝尘C5新一代产品为引领,实现工业与商业场景赋能,聚焦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助力企业智能化升级。

就像Kevin对「市界」说道的那样:“在顺风的时刻,企业更要深挖洞、广积粮。”创投的春风,终于吹拂到了优秀90后企业家的身上,尽管未来征战之路仍然漫长,他们正在积极做好准备。

(Kevin为化名)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平台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