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8日 14.0°C-14.9°C
澳元 : 人民币=4.53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2024-09-07 来源: 蓝橡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让伴侣在家负责全职带娃,另一方需要支付劳动报酬吗?

六年多前,来自上海的85后女作家、公号“和毛利午餐”主理人毛利,收到了一笔上百万的作品版权费,自此,她和丈夫小陈开启了一场家庭角色互换实验:妻子成为养家者,丈夫辞职回家,负责接送孩子、辅导作业,以及给一家人做饭。

每月1号,毛利会给丈夫小陈发两万元“工资”,像企业雇佣员工那样,给他制定工作任务,在这个家里,老板是妻子,唯一的员工是她的丈夫。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1

家是一个整体,无论夫妻双方角色分工如何改变,目标是一致的——把这个小家运行得更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

付费雇佣伴侣伊始,毛利的选择就陷入了巨大争议,双方父母和同龄朋友都感到不解,“爸爸带孩子是本分,为什么发钱?”“花两万雇佣老公,不如雇专业保姆和家教”“省下这笔钱,存银行吃利息多好?”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2

毛利一家的合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毛利没有被这些声音干扰,依然雇佣着她的丈夫。当这场家庭角色互换实验将要迈入第七个年头,毛利认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给全职在家的伴侣发工资,既让对方的劳动价值得到认可,也减少了家庭内部可能发生的摩擦。

她和丈夫的经历被改编为电视剧《小夫妻》,作为故事原型的他们经历了什么?这种新型家庭分工模式又能给普通中国夫妻何种启示?

在阳光正好的夏日午后,我们联系上了毛利,她将自己和丈夫形容成“两头一起拉磨的驴”,不管分工如何变化,目标都是为了让小家更好。

(以下根据她的讲述整理)

每月花两万雇佣丈夫回家带娃

‍带小孩实在太累了,是我让小陈辞职回家的主要原因。在我生第一个小孩前,没有人告诉我带孩子需要耗费这么大精力。

那是2013年,不同于现在女孩们对生育的痛苦了解得很透彻,当时的书本、影视剧、互联网传递的都是充满喜悦和满足的生育氛围,比如婴儿的笑容,全家喜气洋洋的表情。

生完小孩后,实际感受完全不同。第一感觉是母职压力太大, 我白天需要写稿,晚上还要给孩子哺乳、哄睡,几乎24小时轮轴转。而当时小陈被外派到印度工作,每个月只回来一次,每次待一到两个礼拜。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3

毛利的孩子刚出生时的照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刚生下孩子的第一个月,小陈在家参与过育儿,但因为工作原因,他没有长期在家,因此不理解我的抱怨,“人类繁育至今,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你抱怨那么多?”

我跟他解释,带小孩是真的很累。“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要互换分工,换你在家带小孩,看你觉得怎么样?”

2017年,我的一本小说卖出版权,当即有种发达的喜悦,我觉得兑现承诺的机会到了!我掐指一算,以小陈原本税后两万的工资,这笔版税足够我雇佣他回家待3-5年。他的收入原本是家庭收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我的收入提升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正式建议小陈辞职,以“发工资”来诱惑他,工作内容是负责带娃和做家务,工资参考他上一份工作的收入。

小陈听到后,第一反应是问:你到底挣了多少钱?

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稍微透露了下那笔版权收入。我的态度很坚决,因为我非常不喜欢那种婚姻状态,名义上已婚,实际上丈夫的存在形同虚设。如果小陈不愿意辞职,我也会提出离婚。

在失去工作还是失去家庭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反倒是身边人很不理解,我爸妈觉得“我们可以帮你带孩子,为什么非要小陈辞职?”小陈父母也非常反对,担心他一旦回家,再重返职场可就难了。

有人劝我把这笔钱存进银行吃利息,自由职业收入不稳定,万一以后挣不到钱,还能随时取出来。一位朋友帮我算了笔账,每月两万块钱可以用来雇1位保姆、1位家教,甚至还能加上不错的钟点工。她反问“每月花两万让你老公回家他能做什么?”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4

小陈和儿子艾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我喜欢尝试新事物,自媒体工作也越来越忙,每天脑子里都在想下篇稿子写什么。带娃方面,我父母能帮忙,可因为孩子的事,我跟他们起过不少冲突,整个人的状态非常焦灼。

我又是典型的I人,如果这笔钱用来请住家保姆和家教,会觉得私人空间被侵占了,保姆和钟点工来家里前,我需要提前做心理建设,甚至会自己偷偷把家里打扫一遍。

后来生二胎期间,我尝试过请月嫂,那位月嫂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让我在那段时间过得很轻松,但这种轻松时刻伴随着内耗:出门要不要给她带东西?旅行要不要带她一起去?不知不觉中,身体上的劳累感被减轻,我的心理负担却更重了。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5

小陈的背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陈最适合这个角色,毕竟我跟他还挺熟,他能带孩子做家务,还能帮我屏蔽掉来自陌生人的干扰。之所以给他发“工资”,是因为如果不发钱,当小陈忙着做饭带娃时,难免会气不打一处来,大部分的家庭矛盾都是这样产生的。

有了这笔钱,我命令他干活可以更理直气壮。而他有了财政自由度,也可以将钱存起来,作为几年后新事业的启动资金……但我没想到,后来他把钱全部投进基金里。可见我妈的话也有道理,不能让男人身上有太多钱。

男人更适合带孩子

刚辞职回家那阵,小陈非常沉浸地投入新角色,会用一个中午吭哧吭哧地洗厨房里的电饭煲,把杂物间改造成儿童房,积极地为儿子艾文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

我们引入过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盖章制,把小孩所有行为量化为章,认一个字盖一个章;吃饭吃得快可以盖十个章……不听话、大哭大闹时也会扣章,当集满一百个章,可以兑换一样奖品,盖章制一度让儿子成了小陈的“奴仆”。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6

“盖章制”实行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育儿方面,不同阶段有不同的KPI。当时小陈最大的KPI是“幼升小”,让孩子能进入一所理想的小学。艾文是高需求儿童(虽然小陈不认同这点),平时比较害羞,特别粘人,粘人到如果你把他放下来,他就会怀疑你要抛弃他了,我担心他应对不了幼升小面试。

小陈顺利地完成了这个KPI,让孩子从害羞的状态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虽然最后艾文没有去成名校,但也进入了还不错的小学。

在我们小区里,大部分家庭都是奶奶带孩子,小陈常常站在一群奶奶中陪孩子玩,这成了他进入新角色后的最大挑战。

奶奶们觉得“男人带小孩的方式很糙”,小陈教艾文骑车时,艾文戴着全套护具,在地上向前向后连环摔,最后一头栽进绿化带里。小区里的奶奶们揪心地叫了起来,“哎哟,小孩摔下去啦”,小陈丝毫不动,“没事,他会自己站起来”。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7

小陈骑车载着艾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奶奶们甚至不忍心看下去,纷纷带着自家孩子回家。

但几天后,艾文确实学会骑车了。

老一辈人普遍认为男人带不好孩子,其实男人更适合带孩子。小陈参与育儿后,我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育儿观念上区别很大,女性天生对育儿有焦虑感,容易陷入内耗,当孩子3岁背不出唐诗,很多妈妈开始担心二三十年后孩子找不到工作;男性很少为没发生的事焦虑。对他们来说,如果孩子成绩不好,送去补课就能解决。

小陈还曾加入“全职爸爸联盟”,群里几位全职爸爸隔段时间会外出聚会,如果是妈妈们的聚会,可能会先聊相互的小孩,接着开骂老公。爸爸们聚会喜欢聊度假、聊踢足球,很少聊家庭和孩子。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8

“爸爸不会带娃”是将男性隔绝于育儿之外

曾经有位朋友问过我,如果我交往了一位很有钱的丈夫,是否愿意自己全职在家?

我想了想,摇摇头。全职妈妈是一份非常传统的职业,伟大的全职妈妈太多了,早上5点起床给孩子和面做早餐的大有人在。但无论全职妈妈们如何努力,都会不自觉地陷入和前人的比较,是个过于内卷的赛道。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9

全职妈妈们又卷又难,《我们的婚姻》剧照

全职爸爸是相对新的职业,只要男性愿意参与育儿,并且把小孩照顾得还行,就很容易被赞美“这个爸爸好棒”。

角色互换后,我们从传统的路上跳出来,换了一条路走,发现两边的风景都还挺不一样。

小陈变成“主内的一方”,而我成为“养家者”。这几年有过很多声音觉得“你一个女人养一家四口太不容易了”,人们默认在外赚钱养家的人最辛苦,其实在我真正赚钱后发现,“养家累”纯粹是男人的谎言。

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工作拿到不错的报酬,证明了我们可以有不用仰仗任何人的能力。对我来说,可以通过工作养家反倒是种认可,让我不必害怕离婚,即使离婚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角色互换,我成了家里的“爸爸”

儿子顺利幼升小后,有一阵,小陈看上去无所事事,我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有点闲?

我又有了生二胎的念头。

小陈回家时,艾文已经4、5岁,最麻烦的婴幼儿时期已经过去了,他总抱怨艾文身上的一些坏习惯是小时候被长辈溺爱所致。我觉得他需要亲历照顾婴儿的过程,了解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女儿的出生,也是我们这几年生活里最大的变化。我女儿是“睡渣”,而白噪音是婴幼儿哄睡的利器,于是,家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女儿躺在婴儿车里,小陈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用锅铲拼命制造各种白噪音,一圈一圈地摇晃车身,像驴子拉磨那样。历经千辛万苦,女儿还是不睡觉,我调侃小陈,“你现在知道(照顾婴儿有多难)了吧”。

一个人带两个小孩,小陈肉眼可见地忙碌起来,早晨他要起床送老大上学,给老二准备早餐,回来后还要给我准备午饭和晚饭,下午再接孩子们放学。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10

从前他属于“话不多”的类型,为人热心肠,但不太爱说话。回归家庭的这几年,他的话题越来越密集,每天跟我分享“今天带儿子去了什么地方”“女儿发生了什么事”。

事实上,我们都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作为不做家务、不怎么带小孩的一方,我开始用挑剔的目光看待他,觉得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给艾文辅导功课时,小陈教着教着容易吼孩子,我会怀疑他是不是不够有耐心?一直向他强调:最好的教育态度是“温柔的坚定”。你可以跟孩子说不,但别那么凶。

每当这种时候,小陈会委屈地解释,“我也是人,是人就有脾气。”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11

小陈当全职爸爸的日常,图源:小陈微博

当我把这些日常琐事发到网上,很多网友也为小陈叫屈,她们把小陈当作“姐妹”,认为小陈作为全职爸爸已经很辛苦了,我却还挑剔他,像传统家庭袖手旁观的“爸爸”,看不见全职伴侣的处境。

于是,我和小陈的微博留言区常常有人引用那句著名的影视剧台词:“看见了吗?把男人放到女人的位置上,他就变成了女人。”

但我一直觉得小陈没有那么委屈,人们很难用性别视角批判我像传统男人。毕竟我是女人,没有少受生育的苦,每个小孩都哺乳了两年,加起来一共四年。光凭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并不理亏。

对孩子们而言,无论是爸爸顾家更多还是妈妈顾家更多,他们的感受倒没有很大区别。可能要等他们年龄大一点,才会有自己对这件事的思考。

曾经有人问我:你让老公做全职爸爸,不怕将来儿子也变成全职爸爸吗?我回答:“那也挺好,说明他看到了他老婆的付出,也说明他老婆有这个能力。”

丈夫回家第七年:

家是互相支撑

‍‍‍‍‍‍‍‍‍‍‍‍‍‍距离小陈2018年辞职到今天,这场家庭分工互换实验正缓慢地进入第七个年头。

按最初的预想,我以为小陈当全职爸爸这件事只会持续三到五年,后来因为生了二胎,再到女儿今年也上了幼儿园,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前几年大环境还好,没什么感觉,后来才知道,配偶不上班是“中产作死三件套”之一。我曾经乐观地对小陈承诺,等他未来不当全职爸爸了,我就送他去读MBA,争取让他重返职场。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12

毛利将自己与小陈角色互换后的生活写成了一本书《全职爸爸:一个上海家庭的角色互换实验》

做这个计划时,我们完全没有考虑过年龄的问题。

小陈出生于1984年,如果再去读MBA已经四十多岁了,哪个企业会要一个四十多岁、六七年多没上过班的员工?

但后来我想了想,觉得让小陈出去读书依然很有必要。读书对小陈找工作的帮助可能不大,至少能拓宽他的思考方式,如果他研读“儿童心理学”方向,还能对家庭有贡献。

另一方面,我们之前生活在上海,上海人非常讲究精致和体面,会让我感到焦虑,作为快40岁的女性,我要不要每天将自己打扮得很精致?以及我的小孩怎么样才能接受更好(不那么卷)的教育?

从前我们追求精英教育,觉得父母理应在孩子成绩上倾注非常多的精力。疫情那三年,我的很多计划戛然而止,忽然觉得什么计划都没意义了。身边大多朋友也不再追求“大人和小孩都要成功”,变得柔和了很多,倾向于享受家庭生活。

那未来我们能不能过不做计划的生活?去年,我和小陈临时起意去新加坡旅居,顺便也让小陈读书,这一年来我们住在新加坡,很多人以为我们卷教育,其实我和孩子们每个周末都去外面观鸟、徒步,根本没有补习。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13

艾文和妹妹在海边游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别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我工作、结婚、生小孩,人生计划一步步在实现。其实这些事都是非常偶然地发生了。现在流行分类J人和P人,J人是计划很强的人,P人是毫无计划的人,我和小陈都属于P人,想到什么就会去做。

这几年,我爸妈对小陈回家的看法倒是改变了不少。我妈经常向外人夸他“我女婿什么都能干,带小孩、做家务都很好”。从前我是独生女,被爸妈照顾,当我爸妈看到小陈也可以照顾好这个家,他们会感觉放松一些。

伴随着精英女性越来越多,我身边有更多“女主外男主内”的现象。一个家不可能两夫妻都是事业心很强的人。有很多自身条件非常好的女性,当她们想进入家庭,又难以放弃工作时,是不是可以找一个类似于“贤内助”的角色,让我们不那么辛苦?

世界上也有很多男人,工作上没有多出色,也没有很强的事业心,但擅长照顾家庭。这种时候,角色互换或许能给他们提供一条新思路,让丈夫承担家庭事务,妻子继续在职场发光发热。

80后女性雇丈夫带娃6年, 发现“男人更适合带孩子”(组图) - 14

毛利旅行期间的照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人问过我“收入差距是否会影响你和小陈的关系?”有这种疑惑的人可能没有把家当作一个整体来考量,无论我们角色分工如何改变,我和小陈的目标是一致的——把这个小家运行得更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

家里真正干活的人往往能掌握更多话语权。当你发现如果对方生气不干活,原本有秩序的生活会瞬间停摆时,什么事都会跟对方有商有量,不存在谁强谁弱,更像是一个不断调整、磨合的过程。

我经常形容我们是两头驴子在一起拉磨:如果我看到他偷懒会很不乐意,意味着我的活变多了;如果小陈出去上班,我可能也没法好好写东西,家庭生活会原地崩塌,所以心甘情愿继续给他发“工资”。

家是两个人的互相支撑。有人出钱,有人出力,不用分男女,更不用分胜负。家是两个人的互相支撑。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