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30日 10.2°C-12.9°C
澳元 : 人民币=4.54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95后硕士炒股两周赚110万?这碗鸡汤有剧毒(组图)

2024-10-29 来源: 木蹊说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些年每年到了年末,就会有很多新闻谈论“财政突击花钱”这件事情。

95后硕士炒股两周赚110万?这碗鸡汤有剧毒(组图) - 1

这件事情看起来很荒诞,但持续了很多年。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新闻的时候还是在大学,当时感到很惊讶——既然钱多到花不完,为什么不发给老百姓呢?当然,这只是一种天真朴素的想象,因为我那时候还不是很了解财政体制和财政的运作方式。

但现在回想一下,我那时候的稚嫩想法,又何尝不是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大家已经熟视无睹的荒诞现实。财政突击花钱就是其中一个。

咱们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的定义:

突击花钱指的是政府部门在岁末一段较集中的时间内,把预算内的钱集中花出去,每年岁末,各级政府是否“突击花了钱”,都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岁末政府多花钱,几成惯例。专家认为,在《预算法》不完善的情况下,突击花钱的情况还会存在下去。

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各级政府在最后一个月花掉了近1.2万亿元,超过全年财政支出金额的1/4。2008年12月,政府的财政支出金额为超过1.5万亿,2009年为两万亿。而2011年,按照统计数据,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这相当于瑞士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也就是说,2011年,各级财政还能极其潇洒地突击花钱高达3.5万亿(等于花掉瑞士的一年GDP),可是到了2024年,财政竟然普遍面临着发不出工资的窘境。

95后硕士炒股两周赚110万?这碗鸡汤有剧毒(组图) - 2

不过短短十来年,当年花钱有多潇洒,现在没钱就有多窘迫,让人不禁感叹情况的变化速度之快。

当年,突击花钱的方式很多,比如公费旅游、单位里的“豪华版”年终福利等等,各单位一到年末就发愁钱花不完,为了能名正言顺将钱花掉,也诞生了很多“智慧”。

那时我认识的一些单位内人士说,一到年底就变着法儿地发东西、发福利,比如趁着元旦发什么昂贵的进口电饭锅之类。

可是当年为什么会存在突击花钱这一荒诞的现象呢?

原因之一是,年末之前花不完,明年能得到的财政拨款就少了。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财政预算制度是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通过对现有预算进行细微调整来制定新预算。它的基本概念是使用当前预算作为起点,然后应用增量变化(增加或减少假设)来计算新预算金额。

这样大家可能就理解了,今年一地方政府花了多少钱,将决定明年的中央财政资金预算拨款。

这样一来,就诞生了很多怪象,比如当年特别火的“跑部”,通过多报和虚报预算,问中央尽可能地多要钱,反正“不要白不要”。至于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那就不重要了。

所以,总是存在一种情况,即要来的钱多于实际上需要花的。

年末突击花钱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财政的“12月关闸、来年4月开闸”,导致能花钱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

但是以上,都只是次要原因。因为突击花钱很明显是在公开浪费财政资金,用任何制度的原因去解释,都无法解释“浪费”和“乱花”这两个事实。

所以,根本原因来了:钱太多。

说具体点:财政收走的钱太多。

财政收走的钱是什么?是纳税人缴纳的税。很多人以为“国家的钱”是国家挣的,或者是凭空而来的。事实上,国家又不是企业,国家只是一个行政机构,哪有直接赚钱的能力?

所谓国家的钱、财政资金,都是来自于老百姓缴纳的税。即便没有直接纳税,在日常消费中也会缴纳间接税,包含在物价之中。即便你只是去买了一把青菜,里面也有税。在欧美,这个税具体是多少,都会直接体现在付款小票上面。

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长期高于GDP增长,更是高于国民收入的提升速度。比如: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亿元,同比增长6.4%;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增长5.3%

95后硕士炒股两周赚110万?这碗鸡汤有剧毒(组图) - 3

但另一个现实又是,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长期与经济发展实际水平不符。就比如都到现在了,养老金等社会保障还是存在着双轨制,无法做到全体国民一视同仁。

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在十几年前突击花钱的时候,就处于世界落后水平,现在也仍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正如我前面所写的,他们即便用来在单位内部绞尽脑汁花钱,也没有增加民生支出来突击花钱。

如果地方政府愿意在民生方面突击花钱的话,可能就不用那么费心思了——教育和医疗哪个不是嗷嗷待哺、长期缺钱?

95后硕士炒股两周赚110万?这碗鸡汤有剧毒(组图) - 4

事实上,就在突击花钱最疯狂的那些年,挪用教育拨款的新闻依然被频繁曝出。别说突击花钱给教育了,人家甚至一边突击花钱,一边还要侵吞教育拨款,如此贪婪,不禁令人感到愤怒!

那么突击花钱这个现象,为何就迟迟无法得到改变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

让我们看一组资料(来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新华社北京1956年12月22日电,以《北京有些单位正在“突击花钱”》为标题首次报道突击花钱问题。“往年,一进入12月,‘突击花钱’现象就会显露出来,某些单位想办法把预算中可以节省下来的钱全部花掉不上缴给国家。”

……

198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的通知》要求,从发文之日起(11月12日)到春节,“停止审批购买纯毛毯、呢绒及其制品、沙发床、沙发、地毯等专控商品。对其他专控商品的审批,可批可不批的暂时不批的精神严格控制,坚决制止突击购买紧俏商品之风”。

由此可见,突击花钱的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

既然如此荒诞,却能长期存在,症结在何处?怎样才能真正遏制突击花钱这种怪象?

答案是公民的监督。现有的财政体制,可以说公民的参与感几乎为0,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家的钱”其实是自己的纳税,就更不要说主动参与财政的监督了。

95后硕士炒股两周赚110万?这碗鸡汤有剧毒(组图) - 5

财政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财产,所以财政信息也应当由全体公民共享,应当做到完全的透明。财政信息如果能做到透明,媒体和公民都参与监督,违规使用就一定会少很多。

突击花钱,本质上是无监督所导致的巨大财政浪费。那些年,正是中国经济最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各地政府最“有钱”的时期。那些资金和现金流都是非常珍贵的,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处于高速发展期。

但是,那时候却浪费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导致钱没有花在刀刃上,比如应该趁当时的高速发展期,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

现在经济下行、财政吃紧,很多地方现在连发工资都困难,这时候再搞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难度会大很多很多。

从突击花钱到无钱可花,是长期以来的财政体制不科学、不透明所造成的结果,更是“民富”没有跟上“国强”的深层次影响之体现。

关键词: 硕士炒股股市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